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 creative88: 注意力放在理論差異 就不可能會讓的 09/12 07:31 : → creative88: 我覺得Ca版主寫的意思有點像學術派的作風 就是佛法是 09/12 07:33 : → creative88: 有理論有發展的 所以可以討論哪個階段發展了什麼 09/12 07:33 : → creative88: 但是這邊也大多都是支持傳統宗派 學術派的聲音較少... 09/12 07:34 : → creative88: 有些學術派的訓練會把 討論佛法理論發展跟個人信仰 09/12 07:54 : → creative88: 分開來 各宗派的人在討論學術時 表面上是可以較和諧 09/12 07:55 : → creative88: 的討論的..這風氣要推也是要努力. Ca是不可能回來嗎? 09/12 07:56 : → creative88: 他沒說清楚也沒人在推這件事...唉... 09/12 07:58 Ca人不在了 跟版友做一下意見調查 喜歡 接受 沒意見 不接受 不喜歡 討厭 學術派 佛法理論發展的 (佛法雖然是釋迦佛說的 但是在歷史上不斷的演進發展 我們應該釐清佛法的發展脈絡) 1.大家對學術派的佛法發展理論 的意見是? 2.願意在表面上持這個觀點 來討論嗎? 心中則維持自身信仰 請自由發言 正反面意見都可以 想聽聽版友的聲音 感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62.20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599869418.A.BFA.html ※ 編輯: creative88 (49.216.162.207 臺灣), 09/12/2020 08:13:36 ※ 編輯: creative88 (49.216.162.207 臺灣), 09/12/2020 08:14:37
creative88: 我也不是說我要推的意思 很中性的詢問 09/12 08:27
creative88: 算了 我都不太接受了 再想其他辦法好了... 09/12 08:44
happytiger: 他超過一個月沒上線 帳號又被退註 09/12 09:53
honyan: 謝謝creative88大提出討論,想先請問一下學術研究佛法的定 09/12 09:58
honyan: 義?以原先對此的瞭解,我對學術研究佛法並不是特別好樂, 09/12 09:58
honyan: 當然它給了我們一些考究依據,但同時也帶來不少問題。不同 09/12 09:58
honyan: 的假設立場差異,得出的結論可能相差十萬八千里,大家又各 09/12 09:58
honyan: 執自己的推論才對的話,大概還是差不多的結果?如果是從各 09/12 09:58
honyan: 派觀點出發,找出可以會通的方式,這我會有興趣。畢竟目前 09/12 09:58
honyan: 的狀態似乎是越來越分裂,彼此爭論,反而得聖道的人少,附 09/12 09:58
honyan: 佛外道、外道再補個幾腳,無怪乎佛法衰微。另外,推一下不 09/12 09:58
honyan: 妄語戒裡面的不惡口,有了這個風氣應該會改善許多。如果有 09/12 09:59
honyan: 剛對佛法產生興趣的人來到版上,也能讓他對佛法繼續地有信 09/12 09:59
honyan: 心~ 09/12 09:59
就是用文獻考據學來分析 很多現代佛學院引進這種訓練... 好處是對文獻的專業度提升 也跟專業學術單位(大學) 的邏輯一致 壞處是...他有一些前提假設 像是 "佛法是一種理論 他會隨著歷史吸收各種文化 學說演進發展" 這句話可能有傳統宗派就不接受了 (ex:佛法不可變動、佛法本來就是完整的) 我主要要問的是版友們喜不喜歡這句話 例如 漢傳 印順導師 明顯是持這個觀點在做研究 或是 大多佛教論文 都是持這個觀點 在這之上還是會有不同的意見討論 但是有這個大前提存在 就會導出→"理論是可以被討論的" 如果維持 就是要宣揚 護衛自宗的心態 那連討論的意思都沒有 (不過我個人也不是很喜歡走文獻考據學 要推也難推 所以我再想想別的方法看看)
happytiger: 別傻了 他不是能溝通的對象 他只會咬死幾句話 不斷 09/12 10:02
happytiger: 的重復 09/12 10:02
happytiger: 學術上 派別多的是 只不過是另一種筆戰 09/12 10:22
※ 編輯: creative88 (49.216.162.207 臺灣), 09/12/2020 10:39:20
creative88: 若要佛法興 唯有僧讚僧 要能互讚 必須我執減輕才能 09/12 10:55
creative88: 做到 如果連最高級的僧眾的表態也是互相攻擊 代表根本 09/12 10:55
creative88: 還是依我執 (好險有看過 高僧間笑得很開心的事情) 09/12 10:57
creative88: 要進行會通的討論前提也是如此... 09/12 10:58
※ 編輯: creative88 (49.216.162.207 臺灣), 09/12/2020 10:59:58
honyan: 學說演進說我部分接受,因為確實可以看到,例如翻譯經典時 09/12 16:09
honyan: 因應當地風俗民情,而採取合適的譯法(如鳩摩羅什法師)。 09/12 16:10
honyan: 但也能見到這種翻譯方式,沒有因此離開了佛法的精神,反而 09/12 16:10
honyan: 把漢地當時格義佛教帶向合於佛法的道路。怎麼說……可能綜 09/12 16:10
honyan: 合一下兩種風格?討論目的不一定是證明我方才是對的,而是 09/12 16:10
honyan: 在視彼此都是佛所說的法的態度下,去比較異同。例如南傳站 09/12 16:10
honyan: 三淨肉,北傳站素食。依據阿羅漢的文化脈絡(?),推測可 09/12 16:10
honyan: 能因為當生就要解脫生死,不入輪迴到涅槃那裡住了,所以堅 09/12 16:10
honyan: 持素食並不特別需要,重要的是當下的資生具能協助修行;但 09/12 16:10
honyan: 菩薩的文化脈絡(?)就不是如此了,推測基於對於佛法的感 09/12 16:10
honyan: 恩,也願意將佛法分享給一切眾生(雖然知道都是自性空), 09/12 16:10
honyan: 與眾生的關係建立就特別重要了,加上積極的六波羅蜜法門( 09/12 16:11
honyan: 如施無畏施),素食就極為合理且需要。兩種做法都是以解脫 09/12 16:11
honyan: 為上首,而不是故意要取眾生生命,也不是無知地認為只要吃 09/12 16:11
honyan: 素就能解脫。可以看到不同精神,畢竟佛陀一開始安立三乘, 09/12 16:11
honyan: 也是有其對眾生深厚的護念。如同creative88看到的高僧行儀 09/12 16:11
honyan: ,若彼此願意先為對方講幾句話,再回來站一下自己的立場, 09/12 16:11
honyan: 不全然能達到共識,至少也能保有善意討論的空間。不知道這 09/12 16:11
honyan: 樣說對不對,再多討論看看應該會有更好的想法 09/12 16:11
creative88: 差不多是這個意思 不過學術風格有時候立論會裡的滿驚 09/12 18:06
creative88: 人的 就是可能一大段思想是從哪裡來的 後面您說的不錯 09/12 18:07
creative88: 以前提過了漢藏兩系有判教過了 其實對佛教系統內有 09/12 18:07
creative88: 不同系統 這件事感到習以為常 人想修什麼修什麼... 09/12 18:08
creative88: 南傳系的想法...有人不接受南傳學說外的東西... 09/12 18:10
creative88: 有人接受發展說 同意到印順導師說的初期大乘 菩薩與空 09/12 18:10
creative88: 有人認南傳系統 認為北傳都可能只是止禪的境界 09/12 18:14
creative88: ...主要就是沒有主要的判教 各系各人對北傳的態度 09/12 18:20
creative88: 就很不一樣了 ~友善呼籲 善意理解~ 09/12 18:20
Bonaqua: 演進發展只是後人錯誤的推測而已。 09/13 00:17
Bonaqua: 漢傳從盛唐到現在,佛教教理根本沒有發展,保持著原貌。 09/13 00:18
Bonaqua: 這就說明本來傳承就是圓滿無上的法義,沒有發展的空間。 09/13 00:18
Bonaqua: 最多只有語言、儀式、文字這些文化適應的差異。 09/13 00:19
Bonaqua: 玄奘法師到現在也一千多年有了,大家學的還是一樣東西。 09/13 00:20
Bonaqua: 六祖慧能談自性清淨,現在也沒有任何改變進展的講法。 09/13 00:21
Bonaqua: 常講二諦,勝義與世俗。若是發展早有三諦、四諦等出現。 09/13 00:24
Bonaqua: 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09/13 00:24
Bonaqua: 至於為什麼會這樣,就像前人登月親自接觸過月球,寫下了 09/13 00:29
Bonaqua: 描述與紀錄,後人最多只能同樣登月,不會有什麼新東西, 09/13 00:30
Bonaqua: 因為月球就是同樣那顆月球。 09/13 00:30
Bonaqua: 最近吵的沸沸揚揚的阿姜曼尊者傳記,也是如此。 09/13 00:34
Mian1997: 月球有新資訊了: 當年阿姆斯壯登月是在攝影棚裡拍出來的 09/13 00:57
Mian1997: 。後來登月的太空人在月球上發現了文明遺跡 09/13 00:57
Bonaqua: 月球還是那顆月球。 09/13 01:26
Bonaqua: 太陽也還是那顆太陽~ 09/13 01:27
Xras: 漢傳佛教從唐到現代沒有發展?這是開甚麼玩笑…多讀點書吧 09/13 11:51
happytiger: 就天台說 所有法義在佛陀時代四教就全部宣說完畢 只 09/13 13:30
happytiger: 是有伏有顯 有受有不受 09/13 13:30
happytiger: 是絕對不演化 後來演化說是學術上說法 如果要說流派 09/13 13:30
happytiger: 興衰 唐代到現在那確是大大不同 09/13 13:31
Bonaqua: 漢傳最高證量就是佛,請問有發展進化超佛二代嗎 ? 09/13 15:29
Bonaqua: 又不是超級賽亞人... 09/13 15:29
Bonaqua: 禪宗講頓悟,有進化新的頓悟2.0、3.0 ? 09/13 15:30
Bonaqua: 我講的是這個東西。 09/13 15:30
Xras: 天台到了宋代有山外、山家之諍;禪宗大慧宗杲狂炮宏智正覺 09/13 20:58
Xras: 。當然這些有它的背景,這裡不去深入,雖然漢傳佛教的主要 09/13 20:58
Xras: 宗派都在隋唐時期成立,但那不表示在其後的佛教思想就成了 09/13 20:58
Xras: 死水一灘,而只剩「守舊」、「等死」這類字眼來形容。再舉 09/13 20:58
Xras: 個近一點的例子:試試在民初以前的漢傳佛教中找出「人生佛 09/13 20:58
Xras: 教」主張的人來? 09/13 20:58
Xras: 如果說只因佛的證量這件事情不變,就當作什麼都沒變,那麼 09/13 21:12
Xras: 不說漢傳佛教,印度佛教史中,那些先後出現的大小乘各部派 09/13 21:13
Xras: 誰不認可這件事情?藏傳佛教各宗誰不認可?所以他們都沒有 09/13 21:13
Xras: 在思想史上有意義的流變? 哩洗咧共三小朋友?多讀點佛教史 09/13 21:13
Xras: ,很有趣的,ok? 09/13 21:13
Bonaqua: 什麼守舊,我在講什麼你在講什麼.. 09/13 21:17
Bonaqua: 這東西就跟南傳只有四果,不會出現五果六果一樣意思。 09/13 21:18
Bonaqua: 你講的那個東西就是我前面第二句講的文化適應的變化, 09/13 21:19
Bonaqua: 本質根本就不會變,就跟金子與金器的關係。 09/13 21:20
Bonaqua: 請看清楚~ 09/13 21:20
happytiger: 山外、山家之諍這件事我知道 09/13 21:20
Bonaqua: "如是我聞",這四個字開頭就告訴你述而不作的道理了。 09/13 21:21
Bonaqua: 我講的東西是證量上的勝義絕對性。 09/13 21:25
Bonaqua: 你講的東西是佛教與文化的融和適應變化,世俗諦範疇。 09/13 21:25
Bonaqua: "無上正等正覺",無上的覺悟後,傳下來的東西,OK。 09/13 21:28
Bonaqua: 如果還能創新,那就不是無上了。 09/13 21:28
Bonaqua: 四聖諦 苦集滅道。如果哪天出現七聖諦、八聖諦,那才是 09/13 21:43
Bonaqua: 問題大條,提婆達多就是瞎搞創個五勝諦,才被佛陀喝斥。 09/13 21:44
Bonaqua: 出世法的路是不會改變的,入世法的路不懂變也不用玩了。 09/13 21:47
Bonaqua: 隋唐是佛經翻譯重要年代,為什麼經文一字一句不能改動, 09/13 21:51
Bonaqua: 因為那說明著聖言量的重要性。 09/13 21:52
Bonaqua: 聖言量,能改 ? 能動 ? 能創新嗎 ? 09/13 21:54
Bonaqua: 十方佛來都不能更動,何況其餘。 09/13 21:55
Uguar: 即使是學術派也是有各種論點的,學術也可以在一件事情上站 09/14 00:29
Uguar: 在不同觀點辯論 09/14 00:29
Uguar: 重點是心能否脫離對信仰的執取 09/14 00:33
Uguar: 否則宗教情感會很受傷 09/14 00:36
Uguar: 佛教本來就有哲學與理性智慧的特質 09/14 00:37
Uguar: 佛陀只會希望弟子更有智慧,更能有理性,佛經給我的感覺是 09/14 00:40
Uguar: 這樣的。 09/14 00:40
Uguar: 從當時佛弟子問各種問題就知道了,佛陀喜歡弟子思考 09/14 00:41
Uguar: 我本身也因為禪修有開一些智慧 09/14 00:42
Uguar: 佛陀很愛稱讚弟子問得好 09/14 00:44
Uguar: 佛陀弟子問得愈關鍵佛陀愈高興 09/14 00:44
Uguar: 佛陀很愛稱讚菩薩即使自己知道答案也要幫後世問問題 09/14 00:45
Uguar: 佛陀本身就有一種將事情說明白的特質 09/14 00:46
Xras: 所以我在說某B在共三小朋友…沒有那一本佛教思想史是按那種 09/14 11:06
Xras: 說法定義或描述「佛教思想的發展」的,第一;第二,而且提 09/14 11:06
Xras: 婆達多做的難道是定義新的教義嗎?不是,他做的是制定新的 09/14 11:06
Xras: 戒律,不要混淆了概念;第三,單純的文本沒有意義,使文本 09/14 11:06
Xras: 有意義的是解讀並賦予文本意義的人。大家都看同樣的阿含經 09/14 11:07
Xras: ,因為對一個偈子的觀點不同,就能分出一個部派;有人就是 09/14 11:07
Xras: 能從二諦解讀出三諦,從三印讀出一印,還自成一宗,你還景 09/14 11:07
Xras: 仰他。同樣的法華經,有人說權一實三,有人說權三實一,這 09/14 11:07
Xras: 就是思想的分化與發展。懂? 09/14 11:07
Bonaqua: 講一次快樂虎就聽的懂,就你聽不懂。 09/14 18:29
Bonaqua: 雞同鴨講~ 09/14 18:30
Bonaqua: 我在講東,你在講西。 09/14 18:35
honyan: 推Uguar大的說法~ 09/14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