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唯識學:轉煩惱成智慧之學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九 佛陀滅度後約八、九百年,彌勒菩薩應無著菩薩的請求,宣說《瑜伽師地論》等,而樹立 唯識、法相的教義。因為是闡明萬法性相之故,因而名「法相宗」,又因依唯識論,說宇 宙一切萬有都是識(心)所顯現,又名為「唯識宗」。 大乘佛教初期,西元二、三世紀間,龍樹菩薩撰《中論》,以緣起與空闡揚大乘思想。到 了四、五世紀時,無著、世親菩薩從認識論、實踐論的立場,重新詮釋緣起與空,建立了 唯識學說。因此,中期的大乘佛教分成兩大系統:(1)以龍樹菩薩中觀思想為主的「中觀派 」 (2)以無著、世親之主張為導向的「瑜伽派」,也稱為「唯識派」。 八世紀時期的大乘佛教呈現中觀思想與瑜伽行思想相互統合的局面。而後玄奘大師從學於 印度戒賢論師,將唯識奧義大弘於中土,創立了中國的唯識宗。 在大乘佛法的發展中,唯識學被視為是「有宗」的代表,與「空宗」代表的中觀,構成大 乘佛教兩大思想系統。但由於唯識學建構縝密,對我們的心意識運作、宇宙萬相的剖析深 入,而被喻為「佛教的心理學」,但這麼重要的思想,卻因其眾多的名相和繁複的內容組 織,令許多人因之望之卻步,或是落入名相鑽研而忘失修證本懷。 六月八日起,洪啟嵩禪師將首次完整講授唯識學。洪禪師開宗明義地說:「這不是思惟 的課程,而是緣起性空,實相的修證與實踐之學。」 因此,不同於傳統唯識學「求其支異」,洪禪師將回歸佛陀、龍樹本懷安住實相「會其本 同」。深入唯識學浩瀚智海,幫助我們細密觀察生命的煩惱,進而轉成清淨的佛智,是轉 識成智、即身成佛,此生必聽的12堂課!「唯識瑜伽行現觀十二講」將於六月八日開講, 透過實體與線上課程同步,與全球學人共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69.1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a/M.1713973489.A.FB5.html
pythoneer: 報名連結在此: 04/26 10:11
pythoneer: https://forms.gle/DjCozJ4mD6NpjiJu6 04/26 10:11
GUANGLEI: 05/03 1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