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力空金剛上師 心要-隨聞錄 ------------------------ 不執著空,不執著有,這個時候,就是昇到中道勝義諦。假如又執著中道勝義諦,就是『 聖解不亡,還同知見』,還同無明。聖解的意思,就是世間的世智辯聰,不會起增益。但 是假如執著於中道勝義諦,執著涅槃,執著真藏,執著一真法界,執著所謂清淨識、阿摩 羅識,或者清淨本然,或者金剛三昧,再執著所謂特殊的、聖解的知見的話,又落入所謂 的聖知見。 聖知見,也應該歸於本不生。為什麼?聖知見的本體,還不全是般若智慧所說的法。法與 經,當體也是不可得。因為都是緣起的,緣起就無自性。無自性,所以世間的見解不可得 ,聖解的知見也一樣不可得,邊見不可得,中道見也不可得。這樣的話,連這個不可得也 不可得,這個時候,才能夠真正突顯本來面目。 這個時候,也不要執著這個本來面目,再執著本來面目,又落入窠臼。已經是自己,又多 一個自己,變成兩個自己,等於空再立空就著於空,既然空,就沒有空相可得,沒有不空 相可得,也沒有空不空相可得,這個是要能一掃到底。知見者非知見,是名知見;聖解非 聖解,是名聖解。在聖解的當體,了無聖解相可得;在知見中,實無知見相可得;在離言 語相中,沒有離言語相可得;在心緣中,實無心緣相可得。 總之,一切法本不立,一切法本不生,一法不立中,不要再落於不立,這叫做「於如是處 」,不要有「如是」可得。 『不於如是處,而有彼如是』,這個金剛三昧經中,就這麼寫。等於說在這個最急最關鍵 的當下,就不要再安立一個名目、一個名相。於空再安一個空,或妙有再安一個妙有,本 體已經是涅槃了,你再安一個涅槃的名號,就不對了。就不是本來的涅槃了,等於說多生 出來的。看月亮一個就好,不要瞪久了發勞,看成兩個月亮,這個時候第二個月亮,不是 本來的月亮。 凡夫總是在任何的知見上,立知見;在實相上,立實相;在一切法中,立一切法。這個就 是我們在每一法當中,起執著念頭。我們在無始劫來很容易會把種種物、種種相取名。這 個為筆,這個為紙張,這個桌子、玻璃,為電扇…這種種相,就立種種名目,其實這些都 是由我們去把它定的。我們無始劫來,共同的認可,認為這個是什麼、那是什麼,這是屬 於「俗諦」。 「真諦」就是在種種名目上,知道名相本空。本來不自為紙,也不自為非紙,不自為玻璃 ,也不自為非玻璃。它沒有說,我是玻璃,也沒有說,我非玻璃,都是離兩邊的。所以禪 宗的話,都是兩面刀的。這邊要斷,那邊也要斷,不能立一邊,斷一邊;也不能空一邊, 又立一邊。都是兩面要去思考,叫做「雙思義菩薩」。 「雙思義菩薩」,就是凡所思義,都是兩邊,兩邊兼具。說空、馬上知道空中有有,既然 空中有有,所以其空不空,其有非有,就馬上能離兩邊。見所有法,非有法生,非有非法 生,非法生,非非法生,馬上要思考兩方面,這是「雙思義菩薩」。一方面能斷常見,一 方面能斷斷見,至於另一方面斷邊見、中道見。就像雙刃的刀一樣,左斷右斷都要斷,乃 至中道也要斷。 就像「韋馱菩薩」的三棱杵,就是空不立、有不立、中不立,一心三觀。能夠透過空、假 、中,這樣的話,才能真正伏魔。伏什麼魔?伏常見魔,伏斷見魔,伏中道魔,透過這三 觀,才能成佛子,才能成道。 -- 古今一揆同舉唱‧智海明珠不夜光 濛瀧心湖月波盪‧非實非虛常湛然 ~力空金剛上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6.81.89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2818674.A.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