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tockeye (stockeye)》之銘言: 感謝st大說明了「三傳皆共認」的彌勒菩薩相關情事。 一、關於往生兜率淨土退轉與否 1.坊間當然有法師採取如st大的觀點--關於往生兜率後的不退轉。 請見常照法師的論證: 《上生經》云:「汝今諦聽,是彌勒菩薩,於未來世,當為眾生作大歸依處。若有歸依彌 勒菩薩者,當知是人於無上道得不退轉。彌勒菩薩成多陀阿伽度阿羅訶三藐三佛陀時,如 此行人,見佛光明,即得授記。」又說:「令其堅固,不退轉於無上道。」「此人須臾即 得往生,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 PS:不過我有個疑問:「作大歸依處」的時間是「未來世」,似乎指的是彌勒下生人間之 世?「屆時」(在地球上)歸依彌勒菩薩,得不退轉?等到彌勒佛在地球上成佛時, 這些彌勒弟子就得已被授記未來成佛云云。 2.當然也有法師採取如Bo網友的觀點--退轉了 《淨土十疑論》 (智者大師 撰) 世親報云:『師子覺為受天樂,五欲自娛,在外眷屬,從去已來,總不見彌勒。』」 諸小菩薩生彼,尚著五欲,何況凡夫?為此願生西方,定得不退,不求生兜率也。 PS:但恰恰也有弘揚彌陀淨土的高僧竟反而跟其他淨土高僧的觀點不同, 在彌陀與彌勒兩淨土的比較研究中,認為「相同之處」包含: 認為往生兜率淨土同樣不會退轉。 《釋淨土群疑論》卷第四 (懷感大師 撰) 十五、不退同者:《上生經》言:「即於無上道,得不退轉。」 PS:懷感大師看法跟常照法師相似。 小結:道昱法師助理教授「依照上生經的經文」而闡述說: ....此已明白的道出只要「修六事法」──勤修諸功德、威儀不缺、掃塔塗地、以眾名香 妙花供養、行眾三昧深入正受、讀誦經典……往生於彼天的蓮花上,並禮拜菩薩, 彌勒菩薩隨即依其根基為其「個人」說法直到「不退轉」,也就是「個別指導」之意了。 ............ 不論有深度的修持「六事法」,或者簡單的「歡喜恭敬禮拜」都可見菩薩與聞法。.... ============== 二、時間長短計算的層面,我詢問在st大原文的推文中。 三、若從學術研究(來幫助行者正確採擇受信之正法佛經文本)的角度,可以釐清一些 盲點,不致於盲信;拿著不對的文本猛修,就算有點感應,但外道經典也有感應啊。 感應到的是對的次第嗎.....不然世尊時代那些外道都能修練到四禪八定了......。 有學者(僧人)研究指出,彌勒淨土位居兜率天,這沒疑問;但兜率天「分成內、外院」 似乎不是佛經原說,而是後世弘揚彌陀淨土者(包含高僧)的淨土爭論之戰之用的。 道昱法師助理教授說: ....還有一份懷感撰《釋淨土群疑論》仍有對西方淨土與兜率宮二處優劣的討論, 並有內外院的說詞:「兜率天宮有內外院,內即親近補處,永無退轉;外即耽茲五欲, 不免輪迴。……內院難生,多居外院,還造十惡,退沒三塗……。」[註26] 懷感的年代不詳,只知是善導(六一三-六八一)之徒,該《群疑論》的序文:「有懷惲 法師,惲與感師,并為導公神足。」[註27]故懷感約是六五○-七○○年時期的人,該 《群疑論》的撰述也應該在窺基撰的《觀彌勒上生兜率天經贊》之後,因此才會有明確的 「內、外院」說。故窺基、善導、迦才都是同時代的人,當窺基倡導兜率 法門時,善導、迦才、懷感與淨土宗的有心人士卻極力地弘揚彌陀淨土法門 ,才會有破斥兜率天宮優劣的文章出現,此乃唐朝二淨土爭論之戰,繼之, 於宋、元、明代也有類似爭辯的文章出現。 ...... 中國佛教千年來對彌勒菩薩的信仰一直持續到現在,「兜率內院」或「彌勒內院」仍然 是彌勒信仰者的嚮往處,在彌勒系列的經典中僅言「兜術天」、「兜率天」或「覩史多天 」,未有所謂的「內院」或「外院」之說。 然到了唐朝的玄奘對覩史多天有特別的偏好,圓寂前希望得生為「彌勒的內眾」 親聞彌勒菩薩說法,其高徒窺基更進一步提出「慈氏內院」與「內外院」之說。 爾後,在第七世紀中「西方淨土」與「兜率天宮」,在中國佛教中形成二大往生信仰的 主流而相互抗衡。中唐之後,西方淨土抬頭,《往生集》之類的文集不斷的出現, 「兜率內院」似乎就成了穢、染、難的往生處。然現今佛教界仍有人對「彌勒內院」頗為 熱衷,但此熱忱似乎矇蔽了對經典中「兜率天宮」的真正認知,........ ====================== 我只是轉錄道昱「法師」的研究;道昱法師可沒像某些網友當初跟我論辯的時候,舉出 這位高僧的名號、那位高僧的名號,然後....然後論辯就這樣啦??這叫盲從權威好唄! 如果權威的某些觀點可能有誤,則要看其「實際內容」再做定奪,才是智慧之舉啊~~ 道昱法師此文就含蓄地(法師因為有受繁複戒律,必須顧慮一些情況;所以我就依照邏輯 幫忙強調點明其論點)指出: 1.內外院說法「創始者」窺基大師,所「創造」的學說與彌勒經原說不合。 窺基大師就算是高僧,但「高僧」創造的此種新版說法,諸位仍應以智慧採擇是否相信。 2.再者,歷代某些弘揚彌陀淨土的「有心人士」(不乏高僧),他們不是沒有眼睛去看彌 勒經原文有無區分內外院,但他們為了捧自家淨土,不惜扭曲原本彌勒經的涵義, 以致分別出內外院,然後藉由外院的存在,把往生彌勒淨土的修行,去暗示某宗信徒們, 該處不如往生彌陀淨土殊勝...這就是中國歷代某些宗派間未曾明言的枱面下的淨土之爭。 大家思考:依法不依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62.11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36213276.A.A36.html
Bonaqua: 兜率天屬於凡聖同居土,內院才是彌勒菩薩教化淨土,所以 07/07 04:24
Bonaqua: 不退轉是指內院。外院則是凡夫天,天人福報大易退轉。 07/07 04:25
~~~~~~ ↑↑
CassSunstein: 我知道這種"觀點"啊->道昱法師是提醒我們:這種說法 07/07 04:26
~~~~~~~~
CassSunstein: 的經文出處?您沒猛然驚醒嗎?這種說法出自彌勒經哪頁 07/07 04:27
CassSunstein: 還是出自大唐西域記或OO傳等等"佛書"?佛子們應慎思~ 07/07 04:27
CassSunstein: ps.難道是道昱法師當了助理教授 所以照某些法師觀點 07/07 04:29
CassSunstein: 道昱法師書讀多了變成書呆子 佛學≠佛法...之類當初 07/07 04:29
CassSunstein: 某些網友跟我辯半天的說詞又出來了 這次請丟法師吧~ 07/07 04:30
Bonaqua: 《佛本行集經》《普曜經》..等都有提到內院。 07/07 04:36
Bonaqua: 其兜術天有大天宮,名曰高幢,廣長二千五百六十里,菩薩 07/07 04:37
以上的經文,乃是事實。但請您注意您不自覺的推論上犯的瑕疵,如下所述。
Bonaqua: 常坐為諸天人敷演經典。 07/07 04:37
Bonaqua: 所謂的內院,就是指2560里以內這個清淨區。 07/07 04:38
以上的解讀,就嫌速斷了。 有高幢宮的存在,理智上、邏輯上怎麼「因此」推論出高幢宮「以外」的「區域」是外院 ?而因此「自行定名、分類」高幢宮是「內院」?您提的兩本經若是明文「內院」也就罷 了,問題是沒有。是經過爾等腦袋內的轉換而生出「內院」二字,而流通教界,眾人不以 為異。 但道昱法師就是提醒眾人,腦袋去研讀經典文字時,不要轉換得太速斷...... 即便退一萬步而言,某些人不命名內院名稱、外院名稱就不舒服的話,那也行;但請注意 : 內院、外院的名詞還是小事;重點在藉由外院的存在,說在外院「無法與聞彌勒說法」、 甚至「有退轉的可能」云云......這些云云說法,道昱法師寫了論文駁斥其非。換言之: 我方在講的(指那些不論是某些「有心人士」闡述,或其他腦袋不思辨而速斷接受相信的 人士所謂的)「內院、外院『之區分』(以作為某宗認為萬一往生到外院很危險會退轉, 所以去親近彌陀,比親近彌勒好云云的宗派之爭角度」)的層面,是為了提醒有正思維者 如實理解經文,勿擅做經文沒必要的過多解讀。 這個歷程,道昱法師並不是空口說白話,而是附上中國佛教史的爭論情形。 您屢次的反駁而屢次得讓我覺得雞同鴨講,但您也屢次都不知為何我認為您跟我雞同鴨講 ..... 還有,宗派論爭之說,是道昱法師寫的,我瞭解您不太看佛學思辨文章,您比較是採取在 「您恩師的教誨所形成的觀念範疇中」去閱讀相關經典,所以轉述佛學文章給您參考的。 前文所提宗派論爭云云,不是我多嘴主動說的。
Bonaqua: 您用淨土爭論之戰,來形容古德,真的是讓人痛心.. 07/07 04:40
請您別忘了還有道昱法師。因為我只是轉述法師的見解,看來道昱法師也會讓您痛心。
Bonaqua: 古德所重,純是以利益眾生的大悲心,應機施教,而有取捨 07/07 04:42
Bonaqua: 怎麼會以個人名聞利養的私心為考量 ? 07/07 04:44
Bonaqua: 再者,《上生經》當中提到的善法堂,微妙寶宮,也是指 07/07 05:01
Bonaqua: 內院,不是嗎 ? 07/07 05:02
道昱法師認為: 根據現存文獻的證據僅述三個重點:[註1] 1.彌勒系列的經典無內、外院之說。 2.玄奘的著作和與他相關的文獻中,均是「內眾」說。 3.窺基的疏記中明白記載「內院」、「外院」說。 至於其他的資料因無更可靠的證據,非吾人所能探討的。 ............ =============== 道昱法師的文章發表在佛教雜誌(不是「網站、部落格」),您既然自認您觀點跟法師寫 的不一樣,與其您在PTT自己心痛,不如去糾正法師,以免法師(被您認為見解錯誤)的 文章,影響萬千佛友,不是嗎? PS:您提的兩部經不足以證立某宗主張的「外院的退轉」此種命題,已如上所述; 請往上看一下。
Bonaqua: 從經中文意來解讀,就是指彌勒菩薩教化的處所。 07/07 05:08
Bonaqua: 而兜率天本來就在欲界天,自然不離輪迴,而此天唯一不退 07/07 05:09
Bonaqua: 轉的地方,從經文來看,也只有彌勒菩薩教化的地方才能有 07/07 05:10
Bonaqua: 辦法不退轉,換言之,這不就等於將內外區隔出來了,應該 07/07 05:10
Bonaqua: 不難理解才是..阿彌陀佛。 07/07 05:11
Bonaqua: 而娑婆世界,三界二十八層天,只有三個地方屬凡聖同居土 07/07 05:14
Bonaqua: 1.人間 2.兜率天 3.淨居天。而凡聖同居土,若非特別因緣 07/07 05:15
Bonaqua: 凡聖是很難見面的,從凡聖之別來理解兜率天,自然也能區 07/07 05:16
Bonaqua: 分出內外院之別,別名同義罷了。 07/07 05:17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07/07 05:18
補充:道昱法師說: 然而,彌勒菩薩由閻浮提往生時,上生至兜率天的何處呢?據該經云: 「彌勒……結加趺坐,如入滅定,身紫金色,光明艷赫,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 其身舍利……時兜率陀天,七寶臺內,摩尼殿上,師子床座,忽然化生,於蓮華上, 結加趺坐。」[註2]此處並未詳明彌勒化生於那一個宮殿............. 另外一個問題,往生到兜率天就能聽聞彌勒說法嗎?還是得在特定的宮殿中才能聞法與 覲見彌勒呢?《上生經》提到彌勒化生於師子座上之後,隨即彌勒眉間放出白毫相光與八 萬四千光明雲,時「與諸天子,各坐花座,晝夜六時,常說不退轉地,法輪之行,經一時 中,成就五百億天子,令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處兜率陀天,晝夜恆說此法 ,度諸天子。」[註3] 此處所言乃是彌勒化生之後,隨即於師子座上,不分晝夜的為天子們說法,也就是彌勒身 處於「善法堂」中說法。又聞法的諸天子則是「各坐花座」,經文中並未明白交代這些成 就的「五百億天子」是身處於何宮殿聞法,但依常理判斷,一個補處菩薩的說法應該不會 為時、空、言語所限制,當彌勒說法時,供養五百億寶宮的諸天子,在兜率天的任何一角 落應該都有可能聞到法義,不一定要擠進「善法堂」中,何況兜率天宮中的寶樹、天女 自然演出不退轉法義,表示天宮中到處可聞佛法。故據經文的敘述,筆者認為只要往生到 兜率天,成為兜率天子即可聞彌勒說法,應該不會有「聞法場地」的限制才對!.... ======================= 請您過目一下。先前我發現,您可能不習慣看太多字的文章--結果是您沒注意到我方的 「反駁式論證」,而您依舊自彈自唱您那套;這失去「『確實地達到交互』思辨,來求真 求實」的意義,可惜。 PS:又想到您在其他文的推文反對思辨。我只是提出一個事實:藏傳佛教的辯經傳統, 對於(甚至有點強迫)僧人們爭辯經典的文義,認為乃是求智慧真知的正當之舉, 跟您恩師講的反對思辨的修行法,迥然不同。 並不是只有南傳一傳如此跟您恩師的思維不同道而已。 PS:剛剛將一些段落標色,幫忙您閱讀整理。 ※ 編輯: CassSunstein (180.217.162.117), 07/07/2015 11:07:16
yctsai: 有位 武媚娘 自託 彌勒菩薩降世 07/07 11:48
yctsai: 唐朝皇家最興盛的是 "不空 與 善無畏" 整合出來的唐密 07/07 11:50
yctsai: 後來被 篤信 道教 的唐武宗滅佛後 07/07 11:51
yctsai: 弘揚彌勒淨土 會有政治問題 才改興 彌陀淨土 07/07 11:53
Bonaqua: 補充個說明,我們這個世界也是凡聖,但為什麼我們卻見不 07/07 13:25
Bonaqua: 不到五台山的文殊菩薩、普陀山的觀世音菩薩 ? 07/07 13:26
Bonaqua: 難道同列等覺菩薩的 "文殊、觀音",不及彌勒菩薩的能力? 07/07 13:27
Bonaqua: 那是因為因緣不俱足、業感障礙、無有願心..等等 07/07 13:29
Bonaqua: 所以雖然近在眼前,但人們喜歡的是熱鬧的商場、是充滿聲 07/07 13:30
Bonaqua: 光刺激的電影院,並不是聖人的道場。 07/07 13:31
Bonaqua: 人間是如此,同為兜率天的凡聖土,難道不是如此嗎? 07/07 13:32
Bonaqua: 否則師子覺不幸沒生到彌勒菩薩的道場,在外面就馬上墮落 07/07 13:33
Bonaqua: 了,佛陀曾經帶阿難尊者上天界,阿難尊者看到天上綵女, 07/07 13:36
Bonaqua: 當下就認為人間最美的妻子,一比之下,簡直有如猴子。 07/07 13:36
Bonaqua: 人間誘惑尚且如此強大,兜率外院福報更大,難保不退轉。 07/07 13:38
cool810: 佛陀帶難陀至天界看天女,不是阿難;天有欲界天、色界天 07/07 13:39
cool810: 無色界天,此是欲界天,若是欲界天以上的色界天無男女根 07/07 13:40
cool810: 轉生欲界天以上的色界、無色界,要有一心不亂禪定的功夫 07/07 13:41
Bonaqua: 沒錯,是難陀,末學打錯了抱歉。 07/07 13:41
cool810: 色界無色界不聞三惡道名。 07/07 13:42
cool810: 於是佛陀告訴難陀:「汝今,難陀!當修二法,云何為二法 07/07 13:43
cool810: ?所謂『止』與『觀』也。復當更修二法,云何為二法?『 07/07 13:43
cool810: 生死不可樂』,知『涅槃為樂』,是謂二法。復當更修二法 07/07 13:44
cool810: ?所謂『智』與『辯』也。」 07/07 13:44
cool810: 修習一心不斷的禪定,經過九住心生起奢摩他安止時,為色 07/07 13:53
cool810: 界初禪近分最初作意,是上界所攝的定心,有一心不亂禪定 07/07 13:54
cool810: 安止的奢摩他,得到上界定心,依發願可選擇往生色界。 07/07 13:56
cool810: 若是色界以下的欲界天,不必須禪定功夫,修持五戒十善可 07/07 13:58
cool810: 生欲界天,若要往生色界天,進一步要有一心不亂之禪定。 07/07 13:59
cool810: 欲界天有六層天,下起四天王天上至他化自在天,男女之欲 07/07 14:01
cool810: 由四天王天至他化自在天漸次微薄;若是欲界天以上的色界 07/07 14:01
cool810: 天,色界天眾沒有男女之欲等五欲之樂,而是以執著內心之 07/07 14:03
cool810: 禪定為樂受。 07/07 14:03
cool810: 若進一步捨掉禪定的樂受,進入內心更深的禪定,由色界禪 07/07 14:19
cool810: 定四禪天發起捨受得到無色界的定心,依發願可往生無色界 07/07 14:20
cool810: 天。無色界四空天禪定進入內心深層的禪定,心識不起作用 07/07 14:22
cool810: ,無色界天天眾亦無粗分色蘊,色蘊之眼耳鼻舌根等色法轉 07/07 14:23
cool810: 變為不相應行法隨眠於心識中,待定力退失後若投生至欲界 07/07 14:24
cool810: 、色界,心續中隨眠之五根等不相應行法現起為欲界、色界 07/07 14:27
cool810: 之色蘊的色身。 07/07 14:27
caselook: 彌勒淨土在兜率天,那彌陀的淨土在什麼天? 07/07 17:18
Bonaqua: 在一真法界,不在十法界當中。 07/07 17:43
caselook: 一真法界是什麼?彌勒為什麼不自創淨土,非要到娑婆成佛? 07/07 22:32
Bonaqua: http://buddhaspace.org/dict/dfb/data/ 丁福保字典 07/07 22:46
Bonaqua: 一些基本名相您先從這瞭解吧,上網google也很快~ 07/07 22:47
Bonaqua: 推文解釋要很長,也未必完善。 07/07 22:47
caselook: Bonaqua大,這不是爬文能解決的問題,好嗎? 07/07 23:03
Bonaqua: 其實我回答你,你也是不會相信我說的。不是嗎 ? ^ ^" 07/07 23:07
Bonaqua: 那大家又何必浪費彼此時間呢? 07/07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