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ouldragon (太極螺旋)》之銘言: : 請教佛經有講到同性戀是由什麼因果造成的嗎? : 最直觀的推理就是邪淫 是否因為過去對性方面太over : 這世變成無法以異性身去喜歡異性?感情方面的發展被限制住 : 譬如佛說入胎經不是寫 喜歡男性就投生成女身 反之亦然 : 當同性戀應該有業力因素吧 不然想不通原因在哪裡? : 謝謝.... 一、維基百科針對類似議題有開文,不過整理的編修者(不知何故)是選錄法師們的 「沒有附上經文出處」的(因此其實聽聞者要多加思索的)閒談式的凡俗層面觀點。 二、若要「依法」、「依經」,各位可以參考「佛經上」世尊的觀點。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六冊 No. 694《佛說大乘造像功德經》CBETA 電子佛 典 V1.15 普及版 T16n0694_p0795b27(06)║如瞿曇彌及佛母摩耶夫人不?」 佛告彌勒菩薩言:「彌勒! ............................. T16n0694_p0795c23(00)║「彌勒!有四種業,能令丈夫受二形身, T16n0694_p0795c24(02)║一切人中最為低下。何等為四?一者、 世尊認為人道裡的陰陽人是最為低下的人身,而這個「善道中的最低下--幸中的最不幸」 的惡業因緣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同性戀(當然,異性戀縱欲者亦含)。如下所述。 T16n0694_p0795c25(05)║於尊敬所而有烝穢;二者、於男子身非處染著;三者、 白話文→非處:不正常、不適當的地方(部位);ex.肛門 染著:碰觸、接合 ........................ T16n0694_p0795c28(01)║起淨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此身。 「彌勒! T16n0694_p0795c29(00)║復有四緣,令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愛欲, T16n0694_p0796a01(01)║樂他於己行丈夫事。何等為四?一者、或嫌或戲, 喜歡其他人對自己做男人做的事(也就是俗稱有著女人心的 0號希望 1號對自己做的事) 會造成這個 0號心性的因緣如下所述。 T16n0694_p0796a02(00)║謗毀於人;二者、樂作女人,衣服莊飾;三者、 T16n0694_p0796a03(01)║於親族女行婬穢事;四者、實無勝德,妄受其禮。 T16n0694_p0796a04(00)║以此因緣,令諸丈夫起於如是別異煩惱。 T16n0694_p0796a05(01)║若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樂,作佛形像, 要誠心懺悔,不可再犯上述行為;然後造佛像,可免罪過。 T16n0694_p0796a06(02)║其罪既滅,此心亦息。 「彌勒!有五種慳,能壞眾生。 ................................. 【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 第十七冊 No. 721《正法念處經》CBETA 電子佛典 V1.28 普及版 T17n0721_p0034b21(00)║又彼比丘。知業果報。次復觀察合大地獄。 T17n0721_p0034b22(01)║為當更有異處以不。彼見聞知。復有異處。 T17n0721_p0034b23(01)║名多苦惱。是合地獄第六別處。 T17n0721_p0034b24(06)║眾生何業生於彼處。彼見有人殺盜邪行。樂行多作。 T17n0721_p0034b25(02)║墮合地獄多苦惱處。殺生偷盜業及果報。 T17n0721_p0034b26(03)║如前所說。何者邪行。謂男同性戀是邪行(女同性戀則未明言,不知是有意省略或依此類推)。下場如下所述。 T17n0721_p0034b27(07)║彼人以是惡業因緣。身壞命終。 T17n0721_p0034b28(12)║墮於惡處合大地獄多苦惱處受大苦惱。作集業力。於地獄中。 見本男子。 T17n0721_p0034b29(01)║熱炎頭髮。一切身體皆悉熱炎。其身堅[革*卬]。 T17n0721_p0034c01(01)║猶如金剛。來抱其身。既被抱已。 T17n0721_p0034c02(05)║一切身分皆悉解散。猶如沙摶。死已復活。 T17n0721_p0034c03(05)║以本不善惡業因故。於彼炎人。極生怖畏。走避而去。 T17n0721_p0034c04(01)║墮於嶮岸。下未至地。在於空中。有炎嘴烏。 T17n0721_p0034c05(01)║分分攫斲。令如芥子。尋復還合。然後到地。 T17n0721_p0034c06(01)║既到地已。 T17n0721_p0034c07(14)║彼地復有炎口野干而噉食之唯有骨在。復還生肉。既生肉已。 閻魔羅人。 T17n0721_p0034c08(02)║取置炎鼎。而復煮之。如是無量百千年歲。 T17n0721_p0034c09(02)║煮之食之。分之散之。乃至惡業未壞未爛。 T17n0721_p0034c10(02)║業氣未盡。於一切時與苦不止。若惡業盡。 T17n0721_p0034c11(02)║於多苦處爾乃得脫。 .............................................. 這兩經的出處的經義明確程度,就不是即便是某些學者或法師東講講西講講可弱化的-- 除非:1.找得出其他世尊明確同意同性戀的經文來跟此二經分庭抗禮。至少在論證佛陀反 不反同的雙方的「佛經文本中義理的強度」可以扯平。 2.論證此二經為偽經,所以不予承認(這或許唯有訴諸上座部的比丘不反同而言,如同維 基裡引的某南傳尊者的不反同--但該尊者也沒引南傳擁同佛經文本直接為證--的心得式論 述)。大乘顯密宗的法師們則勢將受拘束於這兩經中世尊的明確觀點,以致於彼等若聲言 佛理不反同的論證薄弱。 由於上座部承認的大藏經目錄明顯少於大乘諸宗--或許擁同的佛教僧俗唯有試著從此一角 度消除此兩經的真經地位看看才能勉強一駁,不過這種「質疑(大乘)大藏經是偽經」才 能一駁的兩難,就令很多大乘背景的佛教徒左支右絀了。 只憑是非不論立場:在研究方法論上,持平而言,某些人若要邁向「佛陀不反對佛教徒同 性戀」的推導立場,也不是不行--唯有如上所述的兩個角度之一的強力正方文本出處或不 承認此二經典,才能破解這兩部經裡的佛陀反同立場的正確性與權威性。 否則,坊間僧俗假設若隨意引某些本來重點就在談普遍愛欲現象、並不在明顯談同性戀與 否的佛經,然後邏輯就跳出「世尊對佛教徒的同性性行為持不反對、隨順有此心性的居士 在家與相愛之同性者為之」的謬誤推論。 依法不依人,就算是有名尊者、法師、喇嘛們對此議題在佛理上的論證的不嚴謹,也不需 隱諱。 此外為免雞同鴨講,有個前提:同性戀者假設會有性行為,所以才被這兩經的經文指涉到 。往年本版有網友辯護認為「同性佛教居士間的柏拉圖式無性之戀」好像就沒被佛陀否定 --這就由大家自行解讀經義。限於稍有雜務在身,相關衍生角度的子議題,暫不予置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8.41.16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7430803.A.09D.html ※ 編輯: CassSunstein (223.138.41.162), 11/14/2015 11:01:46
stockeye: 佛陀也明文規定反對異性戀 11/14 11:04
stockeye: 不該站在這樣立場去評論其他法師或是喇嘛不嚴謹 11/14 11:05
stockeye: 畢竟他們是致力於人權的平等而不是創造一個階級或是歧視 11/14 11:06
CassSunstein: s網友說的沒錯 12因緣裡的愛戀 是輪迴之鎖鍊 不論同 11/14 11:07
stockeye: 至於一些異性戀居士不斷用這樣方式去評論同性戀 11/14 11:07
CassSunstein: 性異性之愛戀都是鎖鍊--但本文引經據典 要提供的是 11/14 11:07
stockeye: 心態是否有符合佛經上更明文規定要致力於解脫??? 11/14 11:08
stockeye: 有時候要自己摸摸良心吧 11/14 11:08
CassSunstein: 坊間所謂"依某某僧人們"所言"佛理上不反同"觀點的 11/14 11:08
stockeye: 而且C大你的文章評斷法師喇嘛不嚴謹,那是依據哪個標準?? 11/14 11:09
stockeye: 如果沒有一個客觀標準來說別人不嚴謹,恐有謗僧之慮 11/14 11:09
CassSunstein: 破解證據文本出處--至於其他衍生角度議題 容我保留~ 11/14 11:09
CassSunstein: 方法論上的嚴不嚴謹 s網友請再讀完這兩經上色處吧 11/14 11:11
CassSunstein: 本文難道是不附經文出處 單純只嘴砲叫囂說不嚴謹嗎 11/14 11:11
stockeye: 你是阿 11/14 11:12
stockeye: 哪邊不嚴謹或是誰說不嚴謹???客觀的標準在哪?? 11/14 11:12
stockeye: 如果無法正確說出所謂不嚴謹問題,光從自己解讀就否定 11/14 11:19
stockeye: 出家法師或是喇嘛致力於查證跟宣導人權 11/14 11:19
stockeye: 這樣方式到底是自身執著某些認知上的問題?還是真的了解? 11/14 11:21
CassSunstein: 我還引經文呢(這些經文的句意明不明確 交版上公證) 11/14 11:29
CassSunstein: 你看維基百科整理的僧人們的觀點 連引佛經依據都沒 11/14 11:30
CassSunstein: 就事論事 研究方法論上 可謂彼等不嚴謹 難道不是嗎? 11/14 11:31
CassSunstein: 維基百科此議題的編修者也聰明 不納入此兩經的文句~ 11/14 11:32
CassSunstein: 一言以蔽之 從旁觀者的正常理解:這兩經句意太明確了 11/14 11:33
CassSunstein: 持平而論 勢如倚天屠龍 一出而相反立場的僧人心得式 11/14 11:34
CassSunstein: 的說法就有氣勢削弱之感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啊 11/14 11:35
stockeye: 祝福你的小孩子孫親友裡面都不會有同性戀,不會被霸凌 11/14 11:36
stockeye: 佛法不是在比較誰厲害~祝福你 11/14 11:37
CassSunstein: 我沒意見~我是旁觀者 看到前一篇文原PO疑難 再查維 11/14 11:45
stockeye: 旁觀者~~噗滋~~問問你的起心動念吧 11/14 11:46
CassSunstein: 基編修者在引述上的方法論上的疏失(不論有意與否)寫 11/14 11:46
stockeye: 我不表示意見旁觀者這件事情... 11/14 11:46
CassSunstein: 得好像反同的法師沒道理 擁同的(沒引經 純心得論述) 11/14 11:46
CassSunstein: 法師法王洋洋灑灑的擁同心得--我就把編修者未引的反 11/14 11:47
CassSunstein: 方文本證據如實附上而已--這兩經的存在 是事實~ 11/14 11:47
CassSunstein: 我早講過了 只論是非 不論立場--我也提供了在方法論 11/14 11:47
CassSunstein: 上你可以試著反駁此二經的切入角度做法~ 11/14 11:48
stockeye: 真的有引經據典的法師你不敢談,然後偏頗說沒有 11/14 11:48
stockeye: 因果自負吧 11/14 11:49
CassSunstein: 請s網友記得 你以前說淨土宗揚彌陀淨土抑彌勒淨土 11/14 11:49
stockeye: 旁觀者~~^_^~~~還是那句話,問問自己起心動念會比強辯 11/14 11:49
stockeye: 更重要 11/14 11:49
CassSunstein: 你當時怎麼論證的現在又怎麼論證的~故 我本文到底是 11/14 11:49
CassSunstein: 先有立場然後護航自身立場與否 或是其他堅持的人有 11/14 11:50
CassSunstein: 其立場而渾然不理睬此兩經的事實 那也由眾人公斷吧 11/14 11:50
stockeye: 笑~~旁觀者開始...到底在討論啥了??扯別的事情了?? 11/14 11:50
CassSunstein: 經文的存在是事實 經義句子的明確也白紙黑字在那裡 11/14 11:51
CassSunstein: 要嘛試著論證此二經為偽 要嘛舉其他經來平衡此二經 11/14 11:52
stockeye: 我是在思考要不要拿出你所謂出家眾不夠嚴謹的論證事實 11/14 11:52
stockeye: 但覺得算了,因為你並不是真的想探討,而是有點... 11/14 11:53
CassSunstein: 你自己檢查一下你一路下來捨此方法論上的二途不由 11/14 11:53
stockeye: 不知道該怎樣講,反正你起怎樣念頭,你很清楚 11/14 11:54
CassSunstein: 你不理睬此二佛經的白紙黑字 倒起的又是什麼念頭? 11/14 11:57
CassSunstein: 先前淨土宗網友若問你起什麼念頭謗淨土宗祖師你怎講 11/14 11:57
CassSunstein: 怪哉 你喜歡的主題 你知道平實引佛經討論 11/14 11:58
CassSunstein: 看到你不喜歡的主題 你又換了一副思考與說法~ 11/14 11:58
CassSunstein: 我只是如實依經討論 不然你引佛陀擁同佛經 我隨喜啊 11/14 12:00
CassSunstein: 我先前因看了你引彌勒經白紙黑字 我認為你引的夠力 11/14 12:02
CassSunstein: 我是依你引的經又不是依你的人 我一以貫之 依經論斷 11/14 12:03
CassSunstein: 難道若當時你不引經 只引彌勒宗門祖師心得式論述(如 11/14 12:04
CassSunstein: 維基百科編者引若干法師的心得式論述)就推出結論 而 11/14 12:04
CassSunstein: 我當時會接受?這個評判道理 你現在卻反而不管了? 11/14 12:05
CassSunstein: 我當時看了你引的彌勒經而贊成你 我起的又是什麼心? 11/14 12:06
CassSunstein: 我的意思是 讀經就用正常文義去解經即是 何需誅心論 11/14 12:08
stockeye: 謝謝你,但是這議題上需要探討的超乎我能力 11/14 12:14
Adamcolton: 是不是還要看[了義]或是[不了義]經? 11/14 16:24
Adamcolton: (不過從小乘觀點,好像全部都是了義經) 11/14 16:25
Adamcolton: 大乘觀點則要分了不了義。 11/14 16:31
Adamcolton: 不同觀點互相尊重即可:) 11/14 1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