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s8402019: 去阿彌陀佛的道場終能成佛,其實也可以啊!11/15 21:26
tsengchuren: 佛說的任何能解脫的法門 11/16 07:25
tsengchuren: 均不離四念處。11/16 07:25
tsengchuren: 端看我每是否能如實知之而已。11/16 07:25
tsengchuren: 淨土法門也是四念處的一種型式11/16 07:26
CassSunstein: 我仔細想過這角度 發覺有兩種解釋方向存在(指"融合"11/16 08:47
CassSunstein: 雜阿含與阿彌陀經而言)1.此世在人間念佛的同時要抽11/16 08:48
CassSunstein: 空兼修四念處2.此世先專心持名念佛 往生淨土後再隨11/16 09:14
CassSunstein: 阿彌陀佛修四念處即可3.念佛三昧(定)中自然含四念處11/16 09:14
CassSunstein: (3.是剛查網路上筆名如愚者的觀點而補上)11/16 09:19
VanDeLord: 如法念佛法門的確含攝四念處行法11/16 12:47
雜阿含經(六○八)   如是我聞: 一時, 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離四念處者,則離如實聖法;離如實聖法者, 則離聖道;離聖道者,則離甘露法; 離甘露法者,不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 我說彼於苦不得解脫。 四念處和其他法門的修法有本質上的不同, 簡單的說其他法門則是藉由思惟正向概念累積波羅蜜以培養未來修四念處的助力, 修四念處必須捨棄所有文字語言概念如實覺知當下五蘊的剎那生滅。 http://www.budaedu.org/story/dp348.php 以這個佛經故事為例,優迦紳那過去某一世布施給阿羅漢並發願如實知見佛法, 因為這個布施波羅蜜他註定成為阿羅漢。 不過布施和發願並沒有辦法涵蓋修四念處, 在優迦紳那聽聞佛法後他必須修四念處, 修四念處時他必須捨棄所有文字語言概念如實覺知當下五蘊的剎那生滅, 不能有我要布施或我要發願的想法如此才能有機會證果。 雜阿含經(四七四) 佛告阿難:「初禪正受時,言語寂滅。」 任何念誦文字的修行方法都無法讓心達到很高的境界, 連初禪都到不了, 因為念誦文字時心沒辦法達到非常安定的境界。 修四念處必須捨棄所有文字語言概念, 正確次第是「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第一階段: 如實覺知當下五蘊的無常,例如風大的特性是移動和支持, 如實覺知這些感覺都是無常不斷變化但在這個階段還沒辦法覺知生滅法。 第二階段: 正念變強時會如實覺知當下五蘊的剎那生滅, 例如覺知風大的特性移動時並不是覺知到移動的感覺連續變化。 而是覺知到一個移動的感覺生起然後在剎那間滅去, 下一個移動的感覺又在剎那間生起滅去, 所有的感覺都在不斷剎那生滅。 第三階段: 不斷覺知五蘊剎那生滅後正念更強時心將不再覺知生滅法, 轉而覺知不生不滅的涅槃, 涅槃的寂滅之樂將超越所有過去輪迴體驗過的樂。 通常台灣所謂的念佛, 本質上是藉由發願累積波羅蜜。 要成功累積波羅蜜首先心必須是智相應善心, 若是表面修行心卻不是智相應善心不管多努力都不會累積波羅蜜。 此外要成功累積波羅蜜心必須真的有增加智慧、滅苦、走向涅槃的願望, 如果只是嘴吧說說心卻沒有真的有增加智慧、滅苦、走向涅槃的願望, 不管多努力都無法累積任何波羅蜜。 不管是布施、持戒、四禪八定或其他非四念處法門, 這些法門都離不開概念法, 利用思惟概念法累積更多波羅蜜以培養未來修四念處的助力。 修四念處必須捨棄所有文字語言概念 如實覺知尚未被概念化的經驗(生滅法), 所有其他法門最終都須捨棄然後修四念處打破所有概念法如此才有覺悟的機會。 沒有任何其他法門累積波羅蜜的效率能跟四念處相比, 若是在現在這種有機會修四念處的時代只滿足於修其他法門慢慢累積波羅蜜 而不馬上修四念處, 這樣就算以後有機會修四念處證果也會比較慢花更多時間才能證果, 所以修四念處是越早修越好。 -- (一八一)中阿含心品 阿難!若不斷五蓋、心穢、慧羸, 心不正立四念處,不修七覺意,欲得無上正盡覺者, 終無是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188.17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48024372.A.0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