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上個月底,在南印度‧格魯色拉傑寺院舉辦的第二屆國際戒律研討會(2nd Internat ional Conferenceon Vinaya),漢傳方面有邀請果清法師與會,果清法師是正覺精舍現 任方丈。過去南投正覺精舍方丈已故的道海長老,曾於民國八十七年應達賴喇嘛之邀請, 至印度達蘭沙拉羅布林上學院參加「比丘尼傳承研討會」,為比丘尼之傳承貢獻心力。 別解脫戒律儀戒,包括七眾別解脫戒:1)比丘、2)比丘尼、3)沙彌、4)沙彌尼、5)式 叉摩尼、6)優婆塞、7)優婆夷。七眾別解脫戒是盡形受,若再加上8)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 近住戒,有八類別解脫戒。別解脫戒中,關於五戒的受戒傳承,末學做一些補充: 佛教戒律的持、犯,是以得受戒體而論,若未得受戒體,則沒有依於戒體的持、犯可 言。依於正式受戒羯摩得受戒體後,依戒體起行,於隨行所緣的境,而說有止持、作持的 持犯。持戒主要為正知、正念的培養,於隨行所緣的境,依戒體如理思惟抉擇。 佛教正式受戒得受戒體,最根本為三皈五戒,三皈五戒是佛教中一切戒律的基礎。別 解脫戒意為別別解脫,別別持一條戒可種下解脫的因,要有發起出離心求解脫才得受。 佛教內部的不同傳承,對於戒律的受戒也有差異的地方。以五戒中的不飲酒戒為例, 藏傳對於別解脫戒中的不飲酒戒,要求比漢傳嚴格。別解脫戒的居士五戒,可別別分受, 或全分具受,如印光法師說:「如來說法,悉順人情,不強人以所難。如受優婆塞戒者, 或一、或二、或三、或四、或具受之,悉隨人意。」 漢傳受居士別解脫五戒時,可只受其中一條,別別分受,乃至五條全分具受。藏傳受 五戒時,五戒中的不飲酒戒一定要受持,再加上前面四條,如漢傳說擇一、或二、或三、 或四,故傳授五戒至少要持兩條以上,比漢傳可只獨持一條為嚴。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59321243.A.7B0.html ※ 編輯: cool810 (123.205.70.235), 05/15/2016 2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