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uGar (深奧幽玄)》之銘言: : 在下認為到此為止,於上述禪宗【明心見性】的證悟程度, : 是破「無」後得【非有非無】, : 您可以對應「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三處。 一樣都是「非有非無」,禪宗的非有非無不同於外道非有非無 外道非有想非無想定,是鍛鍊意識禪定功夫滅一切粗想及(無所有定)中的細微自我反觀 ,只留下細微意識心。 但此外道的禪定功夫,於禪門來說是意識境界,未破能了別識神及所了別的定境法塵,能 所俱在,故於末學所知的禪宗算是「有」邊,根本連「有」都沒有破除。禪宗的「境界」 如末學所引壇經,不是在意識遮去念頭上下手,而是找到本來就俱足的自性,離於有無兩 邊的邪見。簡言之: 外道的「非有非無」:自我感覺良好,其實從來沒離過有、無的邊見,只是「暫時」滅去 諸想 禪宗的「非有非無」:見證能生一切萬法的自性,見諸法實相,真離有、無兩邊邪見,而 不是自我感覺良好。即使煩惱、念頭暫時不斷仍離有無兩邊 : 例如您所引用六祖的宗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 : 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 明顯說自性為『清淨,不生不滅,自具足,無動搖,生萬法』 => 非有非無 : 但佛言緣起為「依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 一切緣起 證悟自性不是不見緣起,而是徹見緣起了。已經見證了一切法的起源 -- 自性,「緣起」 已經探底,無可再回推了,禪宗的真實證悟者,如六祖及歷代證悟祖師,應該說是世界上 最懂緣起的人(之一),比二乘人更懂緣起,因為懂佛性。 : 六祖得衣缽後,問【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 在下認為六祖因為尚不知緣起,才有如此一問,仍屬【有學位】。 這乍看是疑問句,其實是驚嘆: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清淨!沒有想到自性本不生滅!沒有想 到自性本來沒有動搖,沒有想到自性能出生萬法! 六祖慧能是對真的有個不生不滅不動不搖還能出生萬法的「自性」驚嘆,因為能生萬物又 不滅的自性實在太超過想像,而今天竟然讓六祖真的體驗到了,不是透過推論、想像出來 而是像眼睛看見眼色,耳朵聽到聲音一樣第一手、活生生的見證。 : 若說六祖證悟比佛悟諸法緣起的境界高, : 在下認為,佛已證達【無學位】,不需再學了;而六祖尚在【有學位】,仍需再學。 若禪宗「自性」不符佛的緣起,禪宗應該判為外道位而不是有學位。但末學認為禪宗的禪 、自性不但符合緣起,而且證悟自性、佛性的人才是最懂緣起的人,比聲聞阿羅漢和辟支 佛理解更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209.18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61056208.A.C25.html ※ 編輯: d8888 (59.125.209.182), 04/19/2016 16:57:52 ※ 編輯: d8888 (59.125.209.182), 04/19/2016 16:59:57
YuGar: 超越辟支佛?在下也無話可說,人云亦云,應思惟何謂辟支佛 04/20 10:07
※ 編輯: d8888 (59.125.209.182), 04/20/2016 11:17:21 見一切空、不見不空,不名中道;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我者,不名中道。中道者,名為 佛性。以是義故,佛性常、恒、無有變易,無明覆故,令諸眾生不能得見。聲聞、緣覺見 一切空、不見不空,乃至見一切無我、不見於我。以是義故,不得第一義空。不得第一義 空故,不行中道;無中道故,不見佛性 如經所言,聲聞阿羅漢、辟支佛的修法就是只有空、無我、不見不空、真我。於第一義來 說,聲聞阿羅漢、辟支佛的修法不見中道,不見佛性 「復次,善男子!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者、常見,二者、斷見。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 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緣智,如是觀智是名佛性。二乘之人雖觀因 緣,猶亦不得名為佛性。佛性雖常,以諸眾生無明覆故不能得見,又未能渡十二緣河,猶 如兔、馬。何以故?不見佛性故。善男子!是觀十二因緣智慧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種 子。以是義故,十二因緣名為佛性。 上下經文結合來看。 1. 佛性常、恒、無有變易,苦空無常無我的法不是佛性 2. 聲聞阿羅漢、辟支佛不見佛性 3. 十二因緣名為佛性。 4. 不見佛性,則「未能渡十二緣河,猶如兔、馬」 幾點綜合來看,懂佛性才能完全理解十二因緣,見佛性才有真正對十二因緣的觀智。只懂 十二因緣不懂佛性,於佛的眼中其實還沒真的懂十二因緣,所以聲聞阿羅漢、辟支佛以佛 菩薩的嚴格標準來說其實還沒真懂十二因緣。故若禪宗祖師能證佛性又觀十二因緣,那末 學認為該祖師說比辟支佛更懂十二因緣,更懂緣起是可能的。 補充:大般涅槃經可以眼見的佛性,不一定同於禪宗祖師說的佛性。禪宗的佛性有時指自 性(因為用此自性可以一路修到成佛),有時則同於大般涅槃經中可眼見佛性的定義。末 學疏漏一時把不同定義全都混在一起,於此懺悔。 ※ 編輯: d8888 (59.125.209.182), 04/20/2016 11:41:08
notre927: 緣起體會即可 重點在證悟自性 方起大用 方便說 04/20 11:51
※ 編輯: d8888 (220.134.159.80), 04/20/2016 22:41:43
YuGar: 什麼都是佛性=自性 => 一切=佛性=自性 => 不同定義都是自性 04/21 10:47
YuGar: 沒有弄錯什麼,有何懺悔之需要? 不同定義但同自性同一佛性 04/21 10:49
YuGar: 很好奇有何定義可以離自性,離佛性,都混在一起很ok,對吧 04/21 10:50
YuGar: 迷了,所以看到不同定義,其實明心見性後,什麼都自性啊。 04/21 10:53
YuGar: 整理重點,應該沒超過您所言吧,還是沒包括您沒說的內容 04/21 10:54
YuGar: 所以尚未離文字相,不見自性,不說話才能摸到自性的邊。 04/21 10:56
eoka: 恕末學多言插嘴,依d大所學一派,明心和眼見佛性應是不同的 04/21 11:58
eoka: 層次,至於萬法皆由自性而生是沒錯的,但細究其中仍有現觀的 04/21 11:58
eoka: 深淺差異, 佛的智慧難以思量,眼見佛性是更深的法了,末學 04/21 11:59
eoka: 經典閱讀不夠,也沒看出來,隨喜讚歎d大護法與懺悔之行為, 04/21 11:59
eoka: 末學所學尚淺,有錯請指正,阿彌陀佛 04/21 11:59
ultrayoga: 見自性是個修行起點,有小成,但不是終點。這就是心經 04/21 12:08
ultrayoga: 裡的:觀 自在菩薩。此自在菩薩正是自性。 04/21 12:08
ultrayoga: 後面還有行,照,度,如此方為究竟涅槃。 04/21 12:08
eoka: 此外,既然萬法皆由自性所生,不論說不說話,自性本來就在, 04/21 12:19
eoka: 只是有沒有找到而已,定力是用來除煩惱以及現觀的功夫,因為 04/21 12:19
eoka: 真妄和合運作,去妄才能顯真,真妄非一非異,只是很多人誤認 04/21 12:19
eoka: 修來的境界象與意識種種變像為真心,然真妄實有差異就是了 04/21 12:19
eoka: 更簡單的說,找的過程和找到的東西是兩件事 04/21 12:40
ultrayoga: 5燭光的燈(一般人),1000萬燭光的燈(摩尼珠已現),都是 04/21 13:27
ultrayoga: 燈,有什麼不同? 04/21 13:27
yctsai: 呵呵~ 佛陀還在時 哪來 佛性 這種玩意兒 04/21 14:04
yctsai: 十二因緣法的關鍵 就是諸法因緣生 04/21 14:06
yctsai: 佛陀就講得很明白 很清楚 全部都是 緣生 04/21 14:07
yctsai: 不是 諸法唯心造 也不是諸法唯識現 也不是蝦米 地水火風 04/21 14:10
yctsai: 可以很粗糙的觀察生活的舉動 也可以很細緻的觀察呼吸 04/21 14:11
yctsai: 都是 因緣/緣生 真的搞明白了之後 你會再次發現 04/21 14:16
yctsai: 你的種種煩惱 沒辦法富貴/成不了佛/家人失和/工作不順... 04/21 14:17
yctsai: 這些也都是 因緣/緣生, 好好回溯因緣如何形成 04/21 14:19
yctsai: 你就有辦法去處理可以處理的問題 也知道那些無解 04/21 14:21
這種觀察,活的夠年長的唯物論者也可以做到,個人以為還沒有顯示出佛法的特色。
yctsai: 面對無解的 你就會捨離妄見 可以解的 你不用求菩薩護法 04/21 14:22
yctsai: 你也不用 對佛像猛磕頭 猛念咒 猛燒香 把你自己的問題 04/21 14:23
yctsai: 寄託在 渺茫的 有時靈 有時不靈 的神祕感應 04/21 14:24
yctsai: 先不要那邊唱高調 要無窮遠助人 成就蝦米碗糕 04/21 14:27
yctsai: 也先不用去想 死後會不會涅槃 04/21 14:29
不去研究死後會不會涅槃,實在與末學所聞的解脫道大不相同。末學還不知道不修學「不 受後有」和「涅槃」的阿羅漢。
yctsai: 諸法唯心造 諸法皆空 .... 沒繳房貸 銀行法拍絕對不會空 04/21 14:31
沒有五陰,請問會有沒房子住餓死路邊的問題嗎?五陰身尚且空,銀行法拍當然更是空囉 。當然末學承認自己我執,我所執深重,還做不到。但末學以為知見上五陰尚且空,銀行 法拍應該是空。
yctsai: 先讓自己有能力在真實世界 解除煩惱 遠離妄見 04/21 14:34
yctsai: 如同佛陀與聖弟子一般 心解脫 慧解脫 無憂無懼的生活 04/21 14:35
您這句話顯示出您我修行法門的不同。 假設先不討論大乘了義法萬法唯心造、唯一實相、涅槃輪迴不二這些事,先討論聲聞解脫 道。 (下文所指涅槃,指四種涅槃中的無餘涅槃,末學以為無餘涅槃才是聲聞解脫的終極目 標) 現在有種流行修法是透過某些方便(包括觀四念處、觀呼吸等)來達到暫時離開名言分別 、清楚活在當下,以為這樣就可以「體驗涅槃」。末學是不採取這種說法的。「當下」「 無憂無慮的生活」其實是無常、苦、變異法,因為沒有脫離五蘊,聖者解脫的五蘊也是無 常、苦、變易法。既然是無常、苦、變異法那就沒有涅槃可言 所以末學所修的聲聞解脫道,必須要徹底捨棄五陰,五陰不再出生才是完全離苦得樂的涅 ,所以自然會很仔細探討阿羅漢身壞命終是怎樣的光景,畢竟那是修行的目標。當然, 若認為活在當下就是究竟涅槃,離開煩惱就是體驗涅槃,那當然不需要探討人有來世、無 來世、解脫後是甚麼這些問題,但若這樣符合解脫道,那末學無法區分佛法和外道修無想 定的人差別在哪了。
yctsai: 哪個俗家聖弟子在佛陀時代 燒香 拜觀音 拜護法的 04/21 14:38
yctsai: 真正了悟 緣起 就不會說 "自性" 這種概念 04/21 14:44
yctsai: 佛陀了悟緣起 也就直說 諸法因緣生 不會有蝦米碗糕 自性 04/21 14:46
yctsai: 這個世界最懂緣起法 是 釋迦牟尼 大長老 別搞錯對象 04/21 14:47
yctsai: 自性 也是一種法 不會逃過因緣生的 04/21 14:49
那請問自性是哪種法?是物質色法?精神?意識....。若真領悟了自性,就會發現因為自性才有緣起法,沒有自性宇宙就是空空洞洞一片死寂,不會有五陰不會有生命的出生和 消滅更不會有緣起法,末學所學是如此
happytiger: 諸法因緣起,跟自性二碼事情,就不一樣事相描述硬是要 04/21 16:22
happytiger: 混在一起談 04/21 16:22
※ 編輯: d8888 (220.134.159.80), 04/21/2016 19:06:25 ※ 編輯: d8888 (220.134.159.80), 04/21/2016 19:09:27 ※ 編輯: d8888 (220.134.159.80), 04/21/2016 19:09:56
Amtb09: 其實對於自性,可以親自讀讀六祖壇經,參考六祖如何解釋。 04/21 20:36
Amtb09: 例如 : 04/21 20:37
Amtb09: 世人妙性本空。無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復如是。 04/21 20:37
Amtb09: 善知識。莫聞吾說空便即著空。第一莫著空。若空心靜坐。 04/21 20:37
Amtb09: 即著無記空。 04/21 20:37
Amtb09: 善知識。世界虛空。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 04/21 20:38
Amtb09: 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惡法善法。 04/21 20:38
Amtb09: 天堂地獄。一切大海。須彌諸山。總在空(虛空)中。 04/21 20:38
Amtb09: 世人性空。亦復如是。 04/21 20:38
Amtb09: 六祖所談"自性",其實不離緣起性空。 04/21 20:40
Amtb09: 末學認為"自性真空"這四個字,用的非常漂亮,恰如其分, 04/21 20:42
Amtb09: 一方面遮止了墮入無記空的斷見,一方面又遮止了墮入常見。 04/21 20:44
Amtb09: 壇經也談到過 "無念",六祖是這樣說的 : 04/21 20:46
Amtb09: 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 04/21 20:46
Amtb09: 用即遍一切處。亦不著一切處。但淨本心。 04/21 20:46
Amtb09: 使六識出六門。於六塵中無染無雜。來去自由。通用無滯。 04/21 20:46
Amtb09: 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脫。名無念行。 04/21 20:47
Amtb09: 若百物不思。當令念絕。即是法縛。即名邊見。 04/21 20:47
Amtb09: 這其實也解釋了前篇Yugar大對於"無"這個概念,對應於非想 04/21 20:48
Amtb09: 非想處天的擔憂,若看過六祖的解釋,就可以概略知道, 04/21 20:49
Amtb09: 六祖對於 "無" 的解釋跟斷滅 "無" 是全然不同的概念。 04/21 20:49
隨喜讚嘆 A 大引用六祖壇經,阿彌陀佛 上文自己語氣後來覺得還是有汙染心,所以做了修改,阿彌陀佛! ※ 編輯: d8888 (220.134.159.80), 04/21/2016 21:18:43 ※ 編輯: d8888 (220.134.159.80), 04/21/2016 21:18:53
Amtb09: 大家常說,緣起性空,末學覺得可以特別注意佛陀用了"性空" 04/21 21:36
Amtb09: 這詞,與六祖自性本空是一個意思,然而 "體性本空" 和 04/21 21:38
Amtb09: "緣起沒有體性",這兩個意思其實是有差別的,也可多注意。 04/21 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