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ogi (Yogi)》之銘言: : ※ 引述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之銘言: : : 根據 雜阿含726經 : :   如是我聞: : :   一時,佛住王舍城夾谷精舍。 : :   爾時,尊者阿難亦在彼住。 : :   時,尊者阿難獨一靜處,禪思思惟,作如是念: : :   「半梵行者,所謂善知識、善伴黨、善隨從,非惡知識、惡伴黨、惡隨從。」 : : 1. 阿難 認為 半梵行者 是 善知識 被佛陀糾正。 : 這部經不能用這樣的角度來解。原因就是在這個"半梵行者" : 梵行在婆羅門教來說最重要就是不行淫,在佛教來說基本上就是持戒,特別是受持完整 : 不淫戒的出家戒。而出家戒可是沒有什麼隨緣受戒只受一半的。要嘛就是戒行完整,要 : 不就是戒行有缺,要依羯磨來處置重新圓滿戒行,沒有什麼叫作半梵行的。 : 從巴利經藏來看,更可以看出漢譯阿含所無法呈現的清楚語句詞彙詞性關係: : upahamidaṃ, bhante, brahmacariyaṃ, : 大德啊 : 一半的 梵行(是行為,不是人) : yadidaṃ– kalyāmittatā kalyāsahāyatā kalyāsampavaatā : ↓ 種種善知識(主詞補語位格) : 亦即(在英文接近於That Sth. is, 虛主詞位格,後接主詞補語) : 後面佛陀的回答是同樣的句構,只是把一半改成全部 大德改成阿難,就不再贅述 : 阿難這句話考慮主詞是善知識,以及梵行所指是行為不是人, : 應該解讀成:阿難認為親近善知識就是完成了一半的梵行,或說是滿足了梵行所需的一半 ^^^^^^^^^^^^^^^^^^^^^^^^^^^^^^^^^^^^^^^^ 莊春江居士翻出來的內容,也不是你講的那樣。 北傳 的 增一阿含 是 大眾部所傳 也不是你講的那樣。 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726.htm 相應部45相應2經/一半經(道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我聽到這樣:   有一次,世尊住在釋迦國,名叫那軋拉迦的釋迦族人小城市。   那時,尊者阿難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 尊者阿難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是梵行的一半,即:善友誼、善同伴之誼、善同志之誼。」   「阿難!不是這樣的,阿難!不是這樣的,阿難!這就是梵行的全部,即:善友誼、 善同伴之誼、善同志之誼。阿難!當比丘有善友、善伴侶、善同志時,這應該可以被預期 :他必將修習八支聖道、必將多修習八支聖道。   而,阿難!有善友、善伴侶、善同志的比丘,如何修習八支聖道、多修習八支聖道呢 ?阿難!這裡,比丘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圓熟而修習正見;依止遠離… …(中略)修習正志……(中略)修習正語……(中略)修習正業……(中略)修習正命 ……(中略)修習正精進……(中略)修習正念;依止遠離、依止離貪、依止滅、捨棄的 圓熟而修習正定。阿難!有善友、善伴侶、善同志的比丘,這樣修習八支聖道、多修習八 支聖道。 增壹阿含44品10經[佛光本399經/9法](九眾生居品)(莊春江標點)   聞如是: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阿難白世尊言:   「所謂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也,將引善道以至無為。」   佛告阿難:   「勿作是言:『言善知識者,即是半梵行之人。』所以然者,夫善知識之人,即是全 梵行之人,與共從事,將視好道,我亦由善知識成無上正真、等正覺,以成道果,度脫眾 生不可稱計,皆悉免生、老、病、死,以此方便,知夫善知識之人,全梵行之人也。 : 條件。(其它一半他沒說,大概是想個人努力之類的) : 後面佛陀的回答則是說:親近善知識就是滿足梵行所需的所有條件。因為有善知識引導, : 才能夠實踐八支聖道。(八支聖道基本上就是佛教梵行的所有內涵。所以才這麼說) : 後話: : 從以上也可以看出巴利經藏對於詮釋漢譯阿含經的重要性。很多印歐語系的文法結構都 : 保存完整,詞性 位格等等的嚴謹文法讓詮釋經義少了很多模糊空間。在中文的經文中 : 因為中文的特性就很容易讓人誤解,比如 善知識就是梵行的一半 和 半梵行者就是善 : 知識,這兩種詮釋豈止天壤之別。這就是為什麼莊春江居士耕耘於南北傳經典對讀的原 : 因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152.91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64168487.A.6A3.html ※ 編輯: yctsai (125.227.152.91), 05/25/2016 17: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