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ya98747 (願眾生平安喜樂資糧具足)》之銘言: : 【不得成就脫離之六法】 : 不得成就脫離之六法: : 雖具發心然若未發願,不能播下色身之種子; : 雖有悲心若未滅私欲,不入利他大乘之行列; : 雖行隨順時機未成熟,不成利他反成譏諷因; : 雖居深山若未生厭離,難以斬斷依附貪嗔藤; : 無有敬信雖空口祈禱,不獲一滴加持甘露雨; : 智慧雖高若未離戲論,不辨輪涅縛於宗派籠。 : 是故竅訣融心極重要。 : 許多修行人久修而不得成就,其原因就是脫離了緊密相關的六法: : 一是雖具發心──發誓利樂一切有情之菩提心,然於所依處上師三寶前仍要廣發大願,諸如願我生生世世不離上師與正法、能荷擔如來家業、具足救度眾生的能力、常轉正法之輪、點燃智慧的火炬、照明三塗之幽暗、引導眾生出離罪苦的深淵、趨達解脫安樂的彼岸等等。我們若未如是廣發大願,仍就不能播下殊勝色身(佛的報身與化身)的種子,因為利樂有情的事業,唯依報身與化身方能成辦。可見發心與發願是相輔相成的,切莫脫離彼此緊密的關係。 : 二是雖然在相續中生起了相似的大悲心,然若未能滅除私欲之心,不念眾生苦楚,時時為自己謀求種種利養,則根本不能趨入萬事利他這一大乘壯舉的行列。因為大乘的根本核心在於「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 : 三是雖行隨順世間某種因緣來利益他眾,然若時機尚未成熟,則非但不能成辦利益他眾的事業,反而會成為他人譏諷之因。是故具有智慧之人,無論欲成辦何事,事前皆應仔細觀察,看時機有否成熟,切莫盲目行事。 : 四是雖然身居林間山岩等寂靜處,但若內心對三有輪迴未生起厭離心,常念紅塵漏樂,則難以斬斷依附貪嗔之心而生長之煩惱藤蔓,如是被煩惱束縛,愁苦滿懷,甚至不能自拔,故當依教調伏自心相續,使之寧靜,專意修持佛法極為重要。 : 五是若對上師三寶無有恭敬和信心,僅如鸚鵡學舌般地空口祈禱,則絕對不能獲得一滴加持的甘露法雨。因為一切加持、悉地等功德全都建立在恭敬與信心的地基之上,敬信與加持是相等的,有一分敬信得一分加持,有十分敬信,得十分加持。不具敬信而妄求加持者,則如愚人說食數寶般毫無意義。 : 六是有些人智慧雖然較高,且辯才無礙,但因未了認空性本體,未能超離邊執戲論,亦不善辨析輪迴與涅槃法性平等實相,為邊戲所攝而偏執地耽著自宗,破斥他宗,妄立門戶之見,這樣仍被束縛在宗派的牢籠之中難以獲得解脫。 : 是故我們應當虔心吸取傳承上師的教言竅訣,將之融入心續是極為重要的。 : 恭錄自 《竅訣寶藏論釋》 : 全知無垢光尊者 著頌 : 索達吉堪布 譯釋 一、【索達吉堪布譯釋龍欽巴的論】:心得說明的翻譯暨讀書心得說明。 以前讀書都要先閱讀「作者生平」之類的資訊, 故在下查明,首先書名為《竅訣寶藏論釋》, 顯然是一篇「注釋」,也就是某個人(索達吉堪布)的翻譯暨讀書心得說明(釋)。 所譯釋的是一篇「論」,也就是另一個人(龍欽巴)的心得說明(論)。 而《竅訣寶藏論》因為在下沒有研讀, 故不知道這書是基於什麼原因、立場、經文而發論之, 但可以確定的,這是篇議論文,即心得文章。 二、【為大乘的某宗派】 文中所云:『…不入利他大乘之行列…不辨輪涅縛於宗派籠…』 目的昭然若揭,就是大乘的某宗派的修行心得,但又為避大乘他宗派的評議, 先用個【戲論】來給所有批評者貼標籤【宗派籠】,在下認為這實不可取。 三、【龍欽巴】:作者被視為『第二佛陀』。 查維基百科-龍欽巴(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E%8D%E6%AC%BD%E5%B7%B4) 節錄如下: 『龍欽巴尊者的一位學者與伏藏師,被視蓮花生大士之後的第二佛陀。』 再查連花生,節錄如下: 『蓮花生,或譯蓮華生大士。八世紀印度那爛陀寺僧人及雲遊僧,後應寂護論師與藏王 赤松德贊禮請入藏創立僧團,後人尊稱為蓮師。由於後世弟子的崇敬,增添了許多神 奇色彩,也被稱為第二佛陀。』 再查活佛,節錄如下: 『在西藏,祖古通常會被冠上仁波切的尊稱,但是在意義上,兩者有所不同。』 『漢語習慣以活佛或法王作為祖古的尊稱,但在藏傳佛教中並沒有這種說法。』 前面沒有什麼疑慮,但後面的節錄就有點發人省思了。 『藏語的「祖古」,梵文原義是化身,最初是指釋迦牟尼三身(或四身)中的變化身。』 這似乎想暗示什麼,在下不推論,大家可自由心證之。 後面節錄當然要打個圓場,這樣才【大圓滿】: 『雖然佛陀肯定會化身為「祖古」救渡眾生,這不代表所有「祖古」皆為佛陀的化身。』 這顯然在說明,當然不是所有「祖古」皆為佛陀的化身, 但是也不能否認有「祖古」(活佛)是佛陀的化身。 綜合以上,在下也來《論》一下,向『第二佛陀』致意學習一番。 1. 佛陀的化身算不算佛陀? => 敢說不算的人,應該不多吧,還得證明為什麼不算。 2. 祖古是不是佛陀的化身? => 祖古的意思絕對是佛陀化身。但是有的不算。(好難理解) 3. 那祖古到底算不算佛陀? => 若 1-2 成立,您覺得呢? 怎麼改文字,其本質就是這樣,不可能改變,在下也算是稍稍進一步瞭解本質, 在下僅為學術討論,若有未盡之處,或請協助指正。 --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 於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 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 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佛說四十二章經(第一章)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1.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71918177.A.2F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