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Samus (阿建)》之銘言: : 原址:http://agama.buddhason.org/SA/SA0684.htm : 北傳:雜阿含684經, 增壹阿含46品4經 南傳:相應部22相應58經, 中部12經, 增支部10集 : 21經 關涉主題:觀念/佛與聲聞羅漢之異‧其它/如來的十種力、如來的四無畏 : 雜阿含684經[正聞本881經/佛光本696經](力相應/道品誦/修多羅)(莊春江標點) 隨喜讀經,底下是「佛十力」的另一經譯。 CBETA T17, No.0781《佛說佛十力經》 http://tripitaka.cbeta.org/zh-cn/T17n0781_001 西天譯經三藏朝奉大夫試光祿卿傳法大師賜紫沙門臣施護等奉 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苾芻眾俱。   是時,佛告諸苾芻言: 「汝等當知如來應供正等正覺,有十種力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 師子吼,轉妙梵輪。何等爲十? 所謂如來于一切處如實了知,一切非處亦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一處非處智 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過去、未來、現在,一切有情諸所作業,若事、若處、若因、若報,皆如 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二業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 ,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諸禪定解脫三摩地、三摩缽底,若染、若淨,諸定分位,皆如實知,由實 知故,是爲如來第三定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 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諸有情,若自、若他,種種根性,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四根 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諸有情種種信解,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五信解智力。如來應 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種種界無數界性,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六界性智力。如來應 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一切至處道,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七至處道智力。如來應供 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復次如來於無數種宿住隨念,所謂一生、二生,三四五生,或十、二十,乃至百生千 生,無數百千生中,百千成劫壞劫,成壞等事,我在彼有情中隨所生處,如是名字、如是 種姓、如是族氏、如是飲食苦樂、如是壽量長短分限、壽命盡已於某處生,此滅彼生,彼 滅此生,此等事相緣法方處,無數種類,宿住隨念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八宿 住隨念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 梵輪。   復次如來清淨天眼過於人眼,觀見世間一切有情生時滅時,若好、若醜,若貴、若賤 ,若生善趣、若生惡趣,隨所作業如實知見。若諸有情身語意業,作不善行,毀謗賢聖, 起諸邪見,邪見業法合集爲因,以彼因緣身壞命終,墮在惡趣地獄中生。若諸有情身語意 業,作諸善行,不謗賢聖,起於正見,正見業法合集爲因,以彼因緣身壞命終,在於善趣 天界中生如是等事,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九天眼智力。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 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註:《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往生品第四〉:「是菩薩以天眼見眾生死時、生時, 端正、醜陋,惡處、好處,若大、若小,知眾生隨業因緣,是諸眾生身惡業成就、口惡業 成就、意惡業成就故,謗毀賢聖人,受邪見因緣故,身壞墮惡道生地獄中。是諸眾生身善 業成就、口善業成就、意善業成就,不謗毀賢聖人,受正見因緣故,命終入善道生天上。 亦不著是天眼通,天眼通事及己身皆不可得,自性空故、自性離故、自性無生故。」《大 般若波羅蜜多經》:「舍利子!有菩薩摩訶薩天眼所見,一切四大王眾天乃至色究竟天天 眼所不能見。舍利子!諸菩薩摩訶薩天眼,能見十方殑伽沙等世界有情死此生彼。」)   復次如來所有諸漏已盡,非漏隨增,心善解脫,慧善解脫,見如是法智證自果,我生 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受後有,皆如實知,由實知故,是爲如來第十漏盡智力。 如來應供正等正覺具是力者,即能了知廣大勝處,於大衆中作師子吼,轉妙梵輪。」   佛說此經已,諸苾芻衆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 補充: 【佛十力】提到佛的「宿住隨念智力」,能觀眾生宿世因果之究竟本末,而外道乃至 大阿羅漢,至多只能觀過去八萬大劫,舉《大智度論》、《俱舍論》如下: CBETA T25, No.1509 《大智度論》釋初品中舍利弗因緣第十六(卷第十一) http://tripitaka.cbeta.org/T25n1509_011 復次,舍利弗非一切智,於佛智慧中譬如小兒。如說《阿婆檀那經》中: 佛在祇洹住,晡時經行,舍利弗從佛經行。是時有鷹逐鴿,鴿飛來佛邊住,佛經行過 之,影覆鴿上,鴿身安隱,怖畏即除,不復作聲。後舍利弗影到,鴿便作聲,戰怖如初。 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無三毒,以何因緣佛影覆鴿,鴿便無聲,不復恐怖? 我影覆上,鴿便作聲,戰慄如故?」  佛言:「汝三毒習氣未盡,以是故,汝影覆時恐怖不除。汝觀此鴿宿世因緣,幾世作 鴿?」 舍利弗即時入宿命智三昧,觀見此鴿從鴿中來,如是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 常作鴿身;過是已往,不能復見。  舍利弗從三昧起,白佛言:「是鴿八萬大劫中,常作鴿身;過是已前,不能復知。」 佛言:「汝若不能盡知過去世,試觀未來世,此鴿何時當脫?」  舍利弗即入願智三昧,觀見此鴿,一、二、三世,乃至八萬大劫,未脫鴿身;過是已 往,亦不能知。從三昧起白佛言:「我見此鴿從一世、二世、乃至八萬大劫,未免鴿身; 過此已往,不復能知!我不知過去、未來齊限,不審此鴿何時當脫?」  佛告舍利弗:「此鴿除諸聲聞、辟支佛所知齊限,復於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鴿身,罪 訖得出。輪轉五道中,後得為人,經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時有佛,度無量阿僧祇眾生 ,然後入無餘涅槃。遺法在世,是人作五戒優婆塞,從比丘聞讚佛功德,於是初發心,願 欲作佛。然後於三阿僧祇劫,行六波羅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無量眾生已而入無餘涅 槃。」  是時,舍利弗向佛懺悔,白佛言:「我於一鳥,尚不能知其本末,何況諸法?我若知 佛智慧如是者,為佛智慧故,寧入阿鼻地獄受無量劫苦,不以為難。」  如是等,於諸法中不了故問。 《俱舍論頌疏記》記卷第二十七 http://tripitaka.cbeta.org/X53n0841_027 昔佛在世時有一人,誓多門首求度出家,舍利子等觀知此人,八萬劫來未種解脫分善 ,以無出家因緣故捨而不度,其人歎恨求度不捨。後佛來見,度令出家,說法獲果,舍利 子等怪而請問。 佛告彼曰:「我昔過去於那伽羅喝國,共此國人,掃灑街衢,嚴諸供具,欲請定光如 來供養。時求度人入城賣柴,因知此事遂即發願,我更取柴得錢供養,至彼山中遂被虫食 。臨欲命終,欲稱彼佛名號,忘而不憶,乃云南無城中欲所迎者,即名種順解脫分善。雖 昔起善,由時遠故,舍利子等而不能知。」 ------------------------------------------------------------------------------ CBETA T05, No.0220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八 http://tripitaka.cbeta.org/T05n0220_008 佛告具壽舍利子言: 「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菩提心無間,入金剛喻定,得一切相智,成就佛十力、四無所 畏、四無礙解、大慈、大悲、大喜、大捨、十八佛不共法、無障無礙解脫佛眼。菩薩摩訶 薩由此佛眼(一切相智),超過一切聲聞、獨覺智慧境界,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覺 、無所不識(見、聞、覺、知),於一切法見一切相(於一切法現見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 舍利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清淨佛眼。舍利子!菩薩摩訶薩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 乃得如是清淨佛眼。」 十地菩薩於修道位最後續流的無間道入金剛喻定,此金剛喻定的等持智成為最細品所 知障的正對治,於一最短的成事剎那中,斷除最後一品障礙通達一切所知品的所知障,成 就於一切法現見盡所有性與如所有性的一切相智,佛地成就一切相智的果法身,故有佛十 力等不共功德。《大般若經》:「菩薩正性離生,乃至未起金剛喻定,猶未能得一切智智 。若起此定,以一剎那相應般若,乃能證得一切智智(或譯為一切相智、一切種智)。」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爾時,菩薩入金剛定,斷除一切微細所知(微細所知障)諸煩惱 障,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妙果名現報利益。」《金光明最勝王經》:「諸佛如 來,究竟斷盡諸煩惱障、所知障故,名為涅槃。…於一切境,微細所知障礙無明(所知障 攝非染污無明)、極細煩惱麤重無明(煩惱障攝染污無明),此二無明障於佛地。」 佛十力——摘自:〈The Opening of Wisdom-Eye〉 達賴喇嘛尊者 佛的色身具足萬德莊嚴,可以合為以下四種:身、語、意、業。以下我僅做簡要的說 明。佛身功德。…… 佛語功德。…… 佛意功德。主要有兩種,是關於智慧和慈悲的功德。前面談到法身時說到二十一種無 漏智,其中一些在聲聞和獨覺的身上也具足。不過,佛具有更殊勝的功德,我們這裡只說 明佛所獨具的德行。首先,佛具有十力(dasabala)。 一. ◎處非處智力(sthanasthana-jnana):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業異熟智力(karmavipaka-jnana):能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善惡業報的智力。 ◎禪解脫三昧智力(dhyana-vimoksadi-jnana):能夠知道色界、無色界的禪定,以 及最微細的解脫三昧智力。 ◎根勝劣智力(indriya-parapara-jnana):能夠知道眾生根器勝劣的智力。 ◎種種勝解智力(nanadimukti-jnana):能夠知道眾生受貪瞋痴習氣影響知解的智力 ◎種種界智力(astadasa-dhatuprabhedadi-jnana):能普知十八界等分析諸法的智 力。 ◎遍趣行智力(bhava-samasarvatragamini-pratipad-jnana):從最低的地獄道( apaya-bhumi)到有頂(bhavagra),有許多的道或稱為趣,之外就是聖者的解脫 道,所有這些世間與出世間的諸趣,佛都具足了知的智力。 ◎宿住隨念智力(purva-nivasanusmrti-jnana):知道眾生宿命的智力。 ◎死生智力(cyutyupapatti-jnana):了知眾生的業以及生死的智力。 ◎漏盡智力(asravaksaya-jnana):佛陀已斷所知障和煩惱障,因此他了知一切眾 生的煩惱染污,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481943383.A.3C1.html ※ 編輯: cool810 (123.205.79.24), 12/17/2016 12:04:32
Samus: 讚嘆補充經文 12/19 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