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印光大師:持咒一法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 文鈔原文: 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 。見正編複永嘉某居士書一。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 與彌陀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則法法頭頭,皆不思議,隨修何 法,皆無不可,便成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矣。若知自是具 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回,方知淨土一法,一代時教, 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則所謂 舍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結,又複理路不清,戒力不堅,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 熾,則著魔發狂,尚有日在。夫欲得神通,須先得道,得道則神通自具。若不致力于道, 而唯求乎通。且無論通不能得,即得則或反障道。故諸佛諸祖,皆嚴禁之,而不許人修學 焉。(正)複永嘉某昆季書 白話文: 持咒一法,只可作助行。不可將念佛為兼帶,而以持咒作為正行。(但須主助分別,則 助亦歸主。見文鈔正編複永嘉某居士書一。)持咒法門,雖然也是不可思議,但是凡夫往 生,全在信願真切,與彌陀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佛接引。若不知此意,雖則法法頭 頭,都不可思議,隨修何法,都無不可,只怕到最後,便成了“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 ,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如果知道自己只是個具足煩惱的凡夫,通身業力,不靠如 來宏誓願力,決難這一生出離輪回,才會明白淨土一法,是一代時教,其他法門都不能相 比的。持咒誦經,用它來培植福慧,消除罪業,是可以的。若妄想得神通,則是舍本逐末 ,不善用心。倘若此心固結,加之不明理,戒力不堅,菩提心不生,人我分別心熾烈,則 走火入魔,指日可待。想要得神通,必須先得道,得道則神通自然來了。若不致力于求道 ,只求神通,且不說神通能不能得到,即使得到,神通或許反而障道了。所以,諸佛諸祖 ,都嚴禁神通,而不許人修學啊!(正)複永嘉某昆季書 一、佛說:念佛功德超過世間一切布施 一、《涅槃經》言:假令開大庫藏,一月之中,布施一切眾生,所得功德,不如有人稱佛 一口,功德過前,不可較量。就是好比把大寶庫打開,隨人拿,隨人取,“布施一切眾生 ”一個月,功德很大,福德很大。得到這麼大的功德,還不如人家念一聲佛,功德超過前 面,無法比較,無法比量。《涅槃經》說的一點都不含糊。 二、《增一阿含經》言: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若有稱佛名號,如構牛乳頃,功德過 上,不可思議。“四事”就是飲食、衣服、醫藥、臥具等,就是我們的一切生活用品,如 果以現在來講,就包括汽車、樓房等等,通通包括在內;“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簡單 說,地球一切眾生,他們所有的生活用品、資具都由你一個人供養,你所得的福,那很多 了;但是如果有人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哪怕只有擠一杯牛奶那麼長的時間,“功德過 上,不可思議”,超過以四事供養閻浮提一切眾生的功德。佛舉此例來說明念佛才是真正 的多善根福德,其他無法相比。 三、《經》言:若人以四天下七寶,供養佛及菩薩、緣覺、聲聞,得福甚多。不如勸人, 念佛一聲,其福勝彼。佛說:譬喻有人以四天下的七寶,金、銀、珍珠、瑪瑙等等一切, 供養佛、菩薩、聲聞、緣覺,那得的福報太多了,“得福甚多”。但是以四天下七寶供養 佛菩薩,你得這麼大的福報,那不如勸人念一聲佛,所得到的福報超過他,“不如勸人, 念佛一聲,其福勝彼”。那又何況自己念,何況天天念,一向專念!所以念佛是多善多福 。 四、龍樹菩薩《大智度論》言:譬如有人,初生墮地,即能一日行千里,足一千年,滿中 七寶,奉施于佛;不如有人,于後惡世,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龍樹菩薩打了 個比喻:有人從一生下來,一天就能走一千里,這樣走多少時間呢?一千年。我們算一下 ,一天是一千里,一千里是多大的地方?範圍很大,十天是一萬里,那一個月是三萬里, 一年三十六萬里。他經過一千年,這麼大的範圍,地下“滿中七寶”,他所經過的地盤, 全部是七寶組成,這麼多的七寶,“奉施于佛”,拿來供養佛,他得到的福報大不大、多 不多?這個福真的大得很!但是,“不如有人,于後惡世”,就是釋迦牟尼佛滅度之後, 像我們現在五濁惡世,這個末法時代;惡世的眾生,內心沒有清淨,並不是清淨心念佛, 是惡世苦惱的眾生;“一聲稱念阿彌陀佛,其福勝彼”,一聲念佛的善根福德,勝過一天 一千里、走一千年的七寶供養──我們怎麼可以思量這句名號的功德呢?所以,南無阿彌 陀佛六字名號是多善根福德。 二、我們去了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到底有什麼好處?真不可思議! 《佛說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唯一 一部無問自說的經典,佛陀向來說法,都是 先有人問了再說的,為什麼無問自說呢?可想而知因為太重要了!世人念佛求生西方,如 果成功往生,即成為極樂眾生,從此不但享有極樂世界那窮微極妙、美不勝收的物質環境 ,更可貴的是,還可同時享有亦是極之微妙、無比清淨的身心世界。 所生活的環境叫‘ 依報’,自己的身心叫‘正報’。極樂眾生,依正二報皆莊嚴,故其世界才叫做‘極樂世 界’。 如果您想知道往生的人身心世界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同樣的,只要根據佛的四十八 願和淨土三經之所說,便不難得其梗概: ● 不會再墮落于三惡道。不管是誰,只要成功往生,從此便永了生死、永出三界、永脫 輪回,直至成佛,絕對不會再墮落于三惡道了。 ● 皆具紫磨真金色身。凡是往生的人,其身體與佛一樣,都是紫磨真金色,此乃顯示: 生佛不二,真實平等。 ● 皆具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法界次第初門》曰:‘如來應化之體,現此三十二相,以 表法身眾德圓極。使見者愛敬,知有勝德可崇。人天中尊,眾聖之王,故為現三十二相。 ’依于佛願,往生的人,一生到極樂國,不待花開,即生即得此相。 ● 形貌皆跟佛一樣,沒有美醜的差別。如果形貌有美醜的差別,則長得美的易生傲慢, 長得醜的便生自卑感,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難免發生糾紛。因此,極樂世界的人,等同 一相,無有差別。 ● 壽命也跟佛一樣,無量無邊。往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得到清虛之體,不像娑婆四 大假合之身,有生老病死,變幻無常,所以,壽與佛齊。 ● 有宿命通。往生的人,無不獲得彌陀本願功德威神的加持而証得種種的神通。神通的 新名詞叫做‘特異功能’,這種特異功能,凡夫不如小乘,小乘不如菩薩,菩薩又不如佛 。宿命通是一種能知自、他過去世所作種種善惡的能力。阿羅漢的宿命通只能知道過去五 百世的事,而往生的人,卻能知道過去無量劫中所造的一切善惡果報。 ● 有天眼通。天眼通是一種超感官的、不論粗細遠近都能看見的能力。阿羅漢最多只能 見三千大千世界事;往生的人卻跟佛菩薩一樣,能見無量世界過去現在未來之一切事,無 所不知,無所不見。 ● 有天耳通。天耳通是一種不受遠近限制能夠聽到一切聲音的能力。往生的人,不但普 聞十方世界的音聲,且能聽到十方諸佛說法。 ● 有他心通。他心通是一種能知他人心想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夠清楚知道十方世界 眾生之心想。 ● 有神足通。神足通又名神境智証通或心如意通,是一種具有飛行、分身、速到、變化 自在的能力。往生的人,都能夠在一想念間同時到達十方無量世界,想到那里,立刻就到 那里。有了這種神足通,想遨游太空,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了。 ● 遍供諸佛。極樂眾生,因有神足通,故能于極短之時間內,到達十方無量佛國去遍供 十方無量諸佛。此亦顯示極樂眾生,個個超越時空,他們可以一念之間遍及十方世界去供 養諸佛,或普度眾生,是化身去,自己仍在極樂世界,聽經修道。 ● 遠離分別,諸根寂靜。分別者,分別人我、是非、愛憎、善惡、美醜等等,此乃妄心 所生的妄想。往生的人,獲得彌陀威神的加持,遠離妄想分別執著,了達‘真如即萬法, 萬法即真如’的諸法實相。諸根者,指眼、耳、鼻、舌、身、意之六根。凡夫的六根,常 入色、聲、香、味、觸、法之六塵。往生的人,六根已不入六塵,所以六根清淨,一塵不 染。寂靜者,杜絕煩惱叫做‘寂’,脫離痛苦叫做‘靜’。換句話說,沒有了心理上的煩 惱,也沒有了生理上的痛苦,叫做‘寂靜’。往生的人,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已經沒有了痛 苦,這種境界也就是佛教所說的‘涅槃’。 ● 定成正覺,証大涅槃。定成正覺,就是一定成佛的意思。大涅槃,是指証得大乘的涅 槃。大乘的涅槃具有法身、般若、解脫之三德,小乘則三德之中僅具解脫一德而已,故釋 迦佛說小乘涅槃如中途站,不是究竟之目標。這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中第十二‘定成正覺 願’。 ● 女身轉男。可以由女身轉為男身。善導大師解釋說:‘乃由彌陀本願力故,女人稱佛 名號,正命終時,即轉女身,得成男子,彌陀接手,菩薩投身,坐寶蓮上,隨佛往生。’ 釋迦佛在因地行菩薩道時,積一大阿僧祇劫的勤修,始漸離女身而為男身。可見女轉男身 ,實非易事。今只須執持彌陀名號,便能蒙佛本願加持,轉女成男,往生極樂,如此殊勝 機緣,豈可錯過? ● 蓮花化生。往生極樂的人,都在蓮花之中自然化生,清淨無垢,神通智慧,放大光明 ,俱如菩薩。 ● 住正定聚。正定聚,乃三聚之一。聚是聚類的意思,一切眾生分為三類,叫做‘三聚 ’。必定証悟的一類,叫‘正定聚’;畢竟不証悟的一類,叫‘邪定聚’;介于上二類之 間,有緣則証悟,無緣則不証悟的一類,叫‘不定聚’。往生的人,皆住于正定之聚,必 定成佛。 ● 遠離熱惱,心得清涼。所受快樂,猶如漏盡比丘。熱惱者,身熱心惱。往生的人,‘ 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永離熱惱。清涼者,清淨涼爽,正與熱惱相反。往生的人,入 于極樂世界的大清涼池(喻大涅槃)中,故皆心得清涼。漏者,煩惱的別名,漏盡比丘即 煩惱斷盡的比丘,指阿羅漢。因阿羅漢已斷盡見思惑,于諸世法,不執不著,雖受快樂而 心不染著。‘猶如漏盡比丘’,就是形容極樂眾生心地清淨,雖受快樂而不染著。 ● 不貪計身。貪計身,即認為人有一個真實的我而貪著計較,亦即我執。凡夫妄執四大 假合之身為我,貪著計較,處處為我著想,順者生愛,逆則生嗔,以致造業受輪回。往生 的人,有阿彌陀佛本願功德加持,已斷我執,我的念頭不會再生起來,正如《金剛經》所 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四相俱泯。 ● 得金剛那羅延身。金剛者,即金剛石,至堅至利,可破一切,一切不可破它。那羅延 者,天上之大力士那羅延神,其力大無比。這是形容往生的人,其體堅固如金剛,其力強 大如那羅延,等同如來之金剛不壞身。 ● 身頂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獲得無邊辯才。往生的人,身頂皆有常光。光是 智慧的象征,顯示他已成就一切智慧(指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之三智)。並‘獲得 無邊辯才’,‘辯才’指善巧演說法義之才,諸佛菩薩說法的辯才叫做‘四無礙辯’,或 ‘四無礙智’、‘四無礙解’,即法無礙、義無礙、詞無礙、辯無礙。 ● 善說諸法秘要。秘者奧秘,要者精要。往生的人,因有智慧和辯才,故能善巧演說一 切佛法之奧秘和精要。 ● 一生補處。一生補處者,盡此一生即能補到佛位的意思,為最後身等覺菩薩的別號。 凡是往生的人,都能究竟証得一生補處等覺菩薩的果位,決定一生成佛。 ● 教化隨意。往生的人,悉登補位,成等正覺,但菩薩成佛,各有願力,有的菩薩欲返 穢土,普利群生,教化有情,他便能蒙佛願力加持,再回娑婆,救度眾生,來去自如。 ● 衣食自至。往生的人,思食食來,不假安排,思衣衣至,不必裁縫,乃至一切用具, 莫不稱心如意。西方人本不需要飲食,但在凡聖同居土的帶業往生者,因多生多劫飲食的 習氣未忘,故有此種設備,若上三土(方便、實報、寂光),便沒有這樣的事了。又極樂 眾生的吃相與此界不同,一嗅即飽,故無大小便溺,弄髒極樂世界的清淨國土。 ● 應念受供。眾所周知,若論修福,供佛第一。往生的人,可以在一念之間,普令十方 諸佛,應念受供。這種八地菩薩才有的功夫,即使下下品往生的人也有,實在太不可思議 了! ● 証離生法。往生的人,皆証得永離六道輪回生死之法,即使隨緣示現于三界六道之中 度眾生,也不會再有生死輪回這一回事了。 ● 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上善人,指的是等覺菩薩。往生的人,即使下下品往生,也 能時刻跟觀音、勢至、文殊、普賢等諸等覺菩薩在一處,討教佛法,修行佛法,這是何等 榮幸的事啊! ● 圓証三不退。菩薩修行,要斷見思惑,方証位不退;斷塵沙惑,方証行不退;斷無明 惑,方証念不退。而一切往生的人,一生到極樂世界,即圓証三不退。 極樂眾生得不退的原因有五:一、佛力加被。佛四十八願中最後一願說:‘我作佛時,他 方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者,應時不獲一二三忍,于諸佛法,不能現証不退轉者,不取正 覺。’往生的人,因有佛力加被,故有能力不退轉。二、佛光常照。往生的人,佛放光明 ,攝受其人,如日月照著暗途,不墮坑塹,故能不退轉。三、六塵說法。極樂世界的六塵 均能說法,皆說苦空無常無我,時常熏習,故能不退轉。四、菩薩為勝友。與諸上善人俱 會一處,外無邪魔,內無煩惱,故能不退轉。五、壽命永劫。極樂眾生,壽與佛齊,可長 期修,譬如遠行,壽命長便無顧慮,終有到達目的地之一日,故能不退轉。 ● 圓淨四土。一切佛國,皆有四土,即一、凡聖同居土,為未斷見思惑之凡夫與為了度 化眾生而現身說法之聖人所共同居住的國土;二、方便有余土,為已斷見思惑之阿羅漢、 闢支佛和還未証得法身之菩薩,或念佛念到事一心不亂之眾生所住的國土;三、實報莊嚴 土,為佛的報身與破一分無明証一分法身的地上菩薩,或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亂之眾生所住 的國土;四、常寂光土,為如來果地上的境界,無明一共有四十二品,統統斷盡,即生此 土。其他諸佛世界,四土隔離,唯獨極樂世界,四土圓融。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里說 :‘然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淨四土,圓受諸樂也。’可見往生的人,一 到西方,即能同時享受四土的境界,這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綜上所述,往生的人,依正二報,無盡莊嚴,若欲細說,窮劫難盡。 極樂眾生依正皆莊嚴,在‘事’上講,那是彌陀願力威神的加持,才能樣樣皆美好、微妙 ;在‘理’上說,那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中本來就有的東西,未往生前,因妄想分別執著而 迷失了,往生之後,得彌陀本願威神的加持,即逐漸恢複過來。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悟道 時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動搖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他一連說了五句‘何期’,那是‘沒有想到’的意思。他說:沒 有想到自性本來是如此的清淨!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沒有生滅的!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自 己圓滿具足的!沒有想到自性本來是沒有動搖的!沒有想到自性自能生出萬法來!近代的 禪門宗師虛雲老和尚曾經解釋此五句說:‘前四句何期是攝用歸體,後一句何期是全體大 用。’由此可見,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人所享有的種種利益,正是人人本具之佛性的‘全 體大用’,亦即由自性本體中所顯露出來的大作用。這樣的大作用,一般人要像六祖大師 一樣,要經過多生多世的修行,才能証得;而我們只要成功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立刻就能 享有,那是何等便宜的事啊!就是因為有這樣大的便宜事,所以本師釋迦牟尼佛,和十方 無量諸佛,各于其國,出廣長舌相,極力的勸導其國眾生快點去極樂國;而西方極樂世界 的導師阿彌陀佛,也無任歡迎十方眾生快一點到來。由此可見,十方諸佛的心思是一樣的 ,即希望一切眾生: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世間一等一的大好特好喜事分享有情生起 信心共生西方極樂淨土圓成佛果! 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佗佛! 南無阿彌佗佛! 南無阿彌陀佛! 淨土宗九祖:藕益大師: 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 三、印光大師:關于橫超法門和豎出法門的經典開示 『靠自力』和『靠佛力』 『通途法門』和『淨土法門』 1、為什麼說業力之凡夫,現生欲了生死沒有第二個法門? 凡夫無力斷惑,唯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一法,方有了生死分。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亦 難得其一二。若以信願念佛求生,則萬不漏一。 須知佛法,法門無量。若欲以通身業力之凡夫,現生即了生脫死,離此信願念佛求生西方 一法,佛也說不出第二個法門了。其余一切法門,皆須修到業盡情空,方有了生死分。倘 有絲毫未盡,則生死依舊不了。若論業盡情空,現今恐舉世亦難得其一二。若以信願念佛 求生,則萬不漏一。(《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55頁 複許熙唐居士書) 2、什麼是通途法門?什麼是特別法門? 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証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法門。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 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 竊維修持法門,有二種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斷惑証真,了生脫死者,名為通途 法門。具真信切願,持佛名號,以期仗佛慈力,往生西方者,名為特別法門。通途全仗自 力,特別則自力佛力兼而有之。即有深修定慧斷惑之功,而無真信切願念佛求生,亦屬自 力。今以喻明,通途如畫山水,必一筆一畫而漸成,特別如照山水,雖數十重蓊蔚峰巒, 一照俱了。又通途如步行登程,強者日不過百十里,特別如乘轉輪聖王輪寶,一日即可遍 達四大部洲。(《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1031頁 近代往生傳序) 仗自力者,名通途法門。 仗佛力者,名特別法門。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二第1016頁 楹聯‧講堂) 3、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 古人說,余門學道,如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生,似風帆揚于順水。不斷煩惱,一生成辦 ,直捷簡易,名曰橫超。 為什麼念佛求生西方,叫做橫超法門?古人有個譬喻,拿來解釋。就把我們具足惑業的凡 夫,比做一條蟲,生在一根竹里最下的一節。這根竹子,就比做三界。這個蟲子要想出來 ,只有兩個法子,一個是豎出的,一個是橫超的。豎出的,是自下至上,一節一節的次第 咬破,等到最上的一節破了,才能夠出來。這是比喻修別的法門,定要斷盡見思煩惱,才 能出三界的。見惑有八十八使,思惑有八十一品,這許多的品數,就比做一根竹子的節數 。那蟲向上直鑽出來,就叫做豎出。例如一個斷見惑的初果聖人,要經過七生天上,七生 人間的長久時劫修習,才能証阿羅漢,了生死。二果,亦要一生天上,一反人間,才能証 四果。三果欲界思惑已盡,還要在五不還天,漸次修習,才能斷盡思惑証四果。這才算是 出三界的無學聖人。如果是鈍根的三果,還要生到四空天,從空無邊處天,以至非非想處 天,才能証四果。這豎出的法子,是如此艱難久遠的。橫超的,就是這條蟲子,不向上面 一節一節咬,只向旁邊橫咬一孔,便能出來。這樣的法子,比那豎出的,是省事得多了。 念佛的人,亦複如是。雖沒把見思煩惱斷除,但能具足信願行的淨土三資糧,臨終就能感 動阿彌陀佛來接引他生到極樂世界去。到了這個清淨國土,見思煩惱,不斷而自斷了。何 以故?以淨土境勝緣強,無令人生煩惱的境緣故。如此便得三不退,一直到破塵沙、無明 ,成就無上菩提,何等直捷簡易的事。所以古人說,余門學道,如蟻子上于高山,念佛往 生,似風帆揚于順水。(《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第1652頁 由上海回至靈岩開 示法語) 4、豎出和橫超有什麼不同? 豎出,唯仗自力,修者縱有億億,出者難得一二。橫超,但依生信發願,念佛名號,求生 西方,兼以敦篤倫常,恪盡已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萬不漏一,咸得往生。 若論豎出,非力修戒定慧道,斷盡煩惑不可。倘煩惑稍有未盡,則三界依舊莫出。況末世 眾生,善根淺薄,壽命短促,修者縱有億億,出者難得一二。以其唯仗自力,是故難得實 益。若論橫超,但依淨土法門,生信發願,念佛名號,求生西方。兼以敦篤倫常,恪盡已 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萬不漏一,咸得往生。既往生已,則了生脫死,超凡入聖, 永離眾苦,但受諸樂矣。功夫成熟者,固登上品,臨終方念者,亦預末流。此則全仗佛力 ,其利益與唯仗自力者,天淵懸殊。(《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六第1078頁 橫超蓮 社緣起序) 5、為什麼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得益淺而受損深? 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禪家開示。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著。 淨土法門,以信願行三法為宗。有信願,無論行之多少淺深,皆得往生;無信願,即到能 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地步,亦難往生。以真証到能所兩忘、根塵迥脫之實理,便可自力了 生死,則不必論。若但有工夫見此理,尚未實証,若無信願,亦難往生。禪家說淨土,仍 歸于禪宗,去信願說,果能依之而做,亦可開悟。而未斷惑業,欲了生死,則夢也夢不而 著。以凡夫往生,由信願感佛,故能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今既不生信願,又將佛一一說 歸自心,何由感佛?感應不符,則生自生、佛自佛,以橫超法,作豎出用,其得益淺而受 損深,不可不知。得益者,依彼所說,亦能開悟;受損者,既去信願,則無由仗佛慈力。 吾故曰,真修淨土人,用不得禪家開示,以法門宗旨不同故,祈為慧察。如不以為然,請 求之大通家,庶可契汝心志矣,光固不執著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55 頁 複何慧昭居士書) 6、為什麼說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 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當今之人,欲于現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淨土一法,則絕無希望矣 。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月麗天,川川俱現;水銀墮地,顆顆皆圓。 淨土法門,超勝一切法門者,在仗佛力。其余諸法門,皆仗自力。自力何可與佛力並論乎 ?此修淨土法門之最要一關也。(《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九第376頁 複陳慧新居士 書) 如來聖教,法門無量。隨依一法,以大菩提心修之,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然于修而未 証之前,不無難易疾遲之別。求其至圓至頓,最簡最易,契理契機,即修即性,三根普被 ,利鈍全收,為律教禪密諸宗之歸宿,作人天凡聖証真之捷徑者,無如信願念佛,求生西 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門,皆仗自力;念佛法門,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煩惑斷盡,不能超 出三界;仗佛力若信願真切,即可高登九蓮。當今之人,欲于現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 法,則絕無希望矣。須知淨土法門,法法圓通,如皓月麗天,川川俱現;水銀墮地,顆顆 皆圓。不獨于格物致知,窮理盡性,覺世牖民,治國安邦者,有大裨益,即士農工商,欲 發展其事業,老幼男女,欲消滅疾苦者,無不隨感而應,遂心滿願。于是各處有心之士, 群起而提倡佛法,明三世之因果,顯六道之輪回;示娑婆之惡濁,表極樂之嚴淨,以期斯 世之人,克已複禮,生入聖賢之域;了生脫死,沒歸極樂之邦。(《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 鈔》卷二十四第252頁 潮陽佛教居士林緣起序) 7、為什麼不能以念佛之特別法門,修通途之自力觀行? 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念至其極,則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善導專修念佛証道 ,非自力証道之所能比。 善導專修,身業專禮,口業專稱,意業專念。念至其極,則心佛外佛,一如不二。其証道 也,非自力証道之所能比。古人謂劣夫乘輪寶力,一日可以遍游四大部洲。何得以念佛之 特別法門,修通途之自力觀行?光雖下愚,不敢肯許。倘以此一塵不染之清淨心,圓發三 心,則現生親証三昧,臨終往生上品,便可豫為座下賀。一得之愚,尚祈矜監。(《新編 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525頁 複法海大師書) 8、參宗研教,都可以了脫生死,何必一定要念佛呢? 參宗研教全仗自力,談何容易。信願持名了生死,才是道理。 佛法的最要問題,就是了生死。若論了生死之樁大事,很難很難。我們凡夫,根機劣,知 識淺,而且五濁惡世,邪師外道甚多,要了脫生死,究竟如何了脫呢?唯有念佛法門,真 信切願,精進念佛,求生淨土。佛法之中,方便多門,參宗學教,都可以了脫生死,何必 一定要念佛呢?因為參宗研教,都要務到極處,如實修証,才有希望。這是全仗自力,談 何容易!念佛是攸賴佛的願力加被,是歉仗佛力,自然確有把握了。譬如渡海,仗自力如 飛渡,仗佛力如駕慈航。飛渡難免墮落之虞,駕慈航決定有到彼岸的日子。其中難易安危 ,想大家都能辨別得了。總而言之,仗自力參禪悟道,了生死,未証到家,總是不易了。 念佛求生淨土,只要信願真切,行持堅固,就有了脫的功能。若論自力他力,禪淨難易, 講得最清楚最明白,莫如永明延壽大師的《四料簡》。照《四料簡》說來,不通宗教的人 ,固然要念佛,就是通宗通教的,更要念。雖通沒有証,總要念佛了脫生死,才是道理。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一第1705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9、如何認識自力了生死與仗佛力了生死的區別? 仗自力了生死,皆須功深,斷惑証真,見思煩惱絲毫無余。仗佛力,至誠懇切,心與佛合 ,心與道合,臨命終時,自能蒙佛接引,帶業往生。 一切法門,皆須自力功深,斷惑証真,見思煩惱絲毫無余,方了生死。斷見惑已,即証初 果,預聖流,名須陀洹,尚須七生天上,七返人間,而斷思惑,漸証四果羅漢之位,生死 方了。念佛法門則不然。只要至誠懇切,心與佛合,心與道合,臨命終時,自能蒙佛接引 。品位高下由修持之深淺定之。極樂四土,雖生同居,位亦不退,即能頓超十住、十行、 十回向、十地。帶業往生,全仗佛力,喻如有大石百千萬個,欲過海者,裝于大火輪中, 即可不沉而運于他處。否則撮土之沙,亦即下沉。自力欲了生死,猶如舍舟過海,除非有 羽能飛,否則未有不墮溺者。仗佛力了生死,猶如穩坐船中,片刻即到彼岸。(《新編全 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二十四第362頁 世界佛教居士林觀音成道日開示法語) 10、修淨業與學教有什麼不同? 學教注重開解,修淨業注重實行。 修淨業,與學教不同。一注重開解,一注重實行。縱有不知者且置之,再三看幾次,多有 前後發明處。即令不了然,且體貼上下文義,當可以意會。(《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 卷十三第189頁 複穆宗淨居士書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112.21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03236189.A.537.html
Ipad56: 阿彌陀佛! 08/22 06:06
s8402019: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直通極樂淨土。南無阿彌陀佛 08/22 10:29
summertrees: 阿彌陀佛! 08/22 15:40
ppt51543: 阿彌陀佛 08/22 17:26
arthur1018: 南無阿彌陀佛 08/22 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