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TT815 (miru)》之銘言: : 請問 : 平常如果早晚有在持佛咒或念佛經或念佛號,功德迴向怨親債主懺悔的人 : 有時候如果按耐不住看色情的東西,用R20手淫 : 會造成什麼不好的影響和因果? : 我記得只有三果聖人才能將淫欲徹底斷乾淨 : 何況我們只是普通凡夫,所以即便平常早晚有念佛迴向 : 有時發生手淫行為,因果應該也不會很嚴重吧? : 到底該不該對手淫抱持罪惡感? : 佛經對於手淫行為到底有什麼樣的說法 : 如果以漢傳,藏傳,南傳等三大系統的佛教的各別角度來講,手淫算不算是淫? 我想簡單說明 天台判教 化法四教 藏> 通 >別>圓 有順序得過來 對小乘(藏教)思想來說 (我不太用南傳,是依所學的佛陀教法來分) 一切法是真實的 ,外在身、口的造作 就會產生業力 產生果報 內在的意 比較不重 不討論 (也許有人有意見 沒關係) 所以你一旦造罪 或造善 就一定得果報 無法避免 也無法懺悔的 經典以阿含為主 觀法以 諸行無常 ,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佛陀的教法 或(用藥)概念 就是對治煩惱 也特別有效或特別重 六根 六塵 十八界等 ~~ 析空觀 先讓我們凡夫眾生遠離煩惱 業障報障的影響困擾 當然很多斷煩惱 證果的 聖人到阿羅漢等,我生已盡 梵行已立 所作已辦 不受後有 覺得本身教法已經成就了 不來三界受生 佛陀也就是大阿羅漢 沒甚麼特別 接下來 通教思想 金剛經般若系列 記得有順序,也就是眾生已經經過前面洗禮和練習 佛陀開始演說般若思想 告訴你 開始離一切像 當體即空概念 告訴你心不要取著 所有世間萬法體性都是空性的存在 ~體空觀 開始有點講到心性了 重點要你無住 然後生心 別教 開始講到菩薩部分 前面講到 佛陀調服眾生煩惱 和開始講到有心性了 講到像維摩詰居士出場 現出種種菩薩大功德莊嚴等 阿羅漢對種種菩薩功德莊嚴 是無法理解的 內心開始疑惑 也就是所謂 彈偏斥小嘆大褒圓 來刺激阿羅漢 最後因緣到了 才開始最後佛陀出世本懷 開演真正的一乘法 也就是一佛乘 法華經 講出成佛的因地 真正一念心性開展和成佛的因種 (華嚴也是圓教思想 但是屬於佛陀果地功德 大菩薩境界 一般人只能隨喜讚嘆 不太可能修) 後面大乘法 就告訴你 一念心是即空 即假 即中的 有外在緣起的因緣 有內在不變真如的本性 你的心識(第八識 )含藏無量善惡種子 也變現無量的果報 你內在心面對外境要不迷 不取 不動 因為過去的你不能改變 佛教教法也不是教你改變果報 不過你可以在因地造作和薰習善業 放棄外境的攀緣心 回歸自性本有清淨心 然後發菩提願 成就佛道 所以這時才回答道你的問題,就大乘的法來說 一切都是心性的造作 雖然你一時的顛倒造罪 因果來說也是會果報 但是你是透過像念佛 持咒拜懺等 折損惡業的力量 也可以說反過來用佛法等刺激自己內在的善業種子,盡量不讓惡種子起現行 修淨土臨終時非常關鍵 可以帶業往生 最好甚麼都不要現行 一心念佛 事修上 還是要不斷和三寶結緣 理體上 心 佛 眾生 三無差別 佛的心和你的心是一樣的 要以佛智為己智 以佛心為己心修行 看你平常怎麼操作你的心性很關鍵 不要覺得自己很差 至少心態上要正面 你和佛是一樣體性的 真正掌握這些重點的 才算得上真正修學上路了 不然只能算緣修 或未入門,在佛門外點個頭 結個緣而已 不開玩笑 大師級的 修行一日 比上其他修學一劫的時間 ,日劫相倍 所以方法很重要 要掌握重點 (法華 楞嚴等) 看到這也許還是有人有疑惑 佛陀很奇怪嗎 怎麼你教我們的法 達生死涅槃 到最後講一念心性 講生死涅槃是假的 也是不可得 一切都是我們自己的心變現 藕溢大師說啊 良由眾生根性不一,致使如來巧說不同 不是佛不想直接講 是眾生根基就不一樣 沒法直接講 講了你也不一定接受 雖然終歸佛道 可是現在看看 學佛的每個人都目標成佛嗎?? 不一定吧 你看看你平常修的經典 好樂的法門 就大概知道自己還在哪個位置了 學佛和人生都要有規劃 佛沒說過一門深入吧 別卡住了 另外講某篇文章 為什麼大師說焦芽敗種 也就是指若將自己菩提心破壞 對三界強大的出離心 完全對眾生三界都不感興趣 甚至說恐懼 (修苦締到嚴重後遺症) 就是這意思 你雖然出離了了三界 但離開的方法和心態也很重要 這對你後續修學產生嚴重影響 以上簡單說明 其背後的思想和原理 還是要花點時間去看古德論述 不是隨便亂講的 後面有問題請其他善知識補充了 -- Sent from my Window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2.17.6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06618752.A.9A4.html
cosmetics: 佛陀有說懺悔可滅罪 09/29 01:23
tangchin: 無出離心,無菩提心,出離心是菩提心的基礎 09/29 07:43
tangchin: 見苦諦,緣己生出離,緣眾生生菩提 09/29 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