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TTS台北市藏傳佛典協會(Tibetan Text Society) :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 : 達賴喇嘛談學習《攝類學》與《量論》的利益 :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2014/02/blog-post_17.html : 如果想要撼動自己的內心並帶來改變,就一定要深入其中,透過正理不斷思考,才有 : 辦法真正得到定解。閱讀這些經典,也不要把它當成只是一門差事,學習的目的就是要改 : 變內心,打敗內心的三毒煩惱與愛我執。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見得馬上會有所體會,但逐 : 漸的,當透過理路,觀察修的力量一強,對治的力量逐漸強大到能跟心中的我執與愛我執 : 抗衡時,這時候就會產生無畏感。《入行論》透過許多理路來幫助我們生起菩提心;龍樹 : 師徒在論著中透過無量的正理來成立空性,都是透過理路來做觀察修。學習的時候,要慢 : 慢能夠透過正理的觀察,才能真正改變內心。 ─────────────────────────────────────── ■ 補充——菩提心以愛他心對治愛我執,空正見以緣起見對治真實執著 摘自:尊者達賴喇嘛《中觀根本論釋・佛護論》 2017-08-30 ....為了要了解細微的無我,所以我們要了解細微的空性,如同《四百論》裡面有說 到了,「如身中身根,癡遍一切住,故一切煩惱,由癡斷隨斷。」(註1)要怎麼斷呢,「 若見緣起理,愚癡則不生,故此一切力,唯應說彼語。」所以透過了緣起見,這是唯一的 方法,因為一切的煩惱最主要的主因,都是來自於真實執著,要對治這種真實執著,唯一 的方法就是緣起性空的正見,除此以外沒有其他方法,所以能夠徹底斷除煩惱的根本的話 ,我們只能從緣起性空上下手而已。 在梵文傳統裡面,有說到了煩惱之所以產生,是因為不只是我執以外,還有一個愛我 執也同時存在,也就是認為我比他人重要,在內心當中會保存著一個我的這種執著,這個 會讓我們的內心沒有辦法幸福,讓我們無法獲得安樂的心,因為你一直執取自己、一直在 乎自己、只想自己的話,因為很珍惜自己的緣故,自然就會忽略他人的立場,忽略了他人 的利益了,於是你就會毫無忌憚的去對他人忌妒、攀比、貪心、瞋心以及傷害他人。 以見煩惱(或煩惱慧)來講的話,就是如同剛剛所說的,真實執著的煩惱所產生的這些 邪見。為了對治剛剛所說的讓心痛苦的主要因緣,愛我執的緣故,所以我們應該要去了解 愛他心的重要性,來去增上愛他心,因為唯有透過愛他心才能夠直接對治愛我執。 還有另外一個最主要的過失,就是來自於真實執著,為了能夠對治真實執著,唯有透 過無我的空性的正見,我在此講的空性,指的是緣起性空的這種空正見(在此指的是最細 微的無我。佛教各宗皆講緣起,然而自續派以下所詮的緣起,皆承許自方成立,也就是, 雖然是緣起但並非自性空,因此自續派以下--自續、唯識、經部、毗婆沙--所詮的無我、 空性,並非此處所指的緣起性空,這種最細微無我的空正見)(註2),這種空性如果能夠 了解的話,與真實執著相應的煩惱,或者由真實執著產生的煩惱,就能夠對治了。 所以這個(真實執著)沒有辦法以菩提心來去對治,菩提心是可以輔助空正見,但是真 正正對治(真實執著)的呢,是緣起性空的這種空性認知的正見才有辦法。(註3) 所以以我們修行者而言,就以福德或者方便品而言,應該以愛他心為主的菩提心的修 持為主;以對治煩惱來講的話,就應以緣起性空所建立的空性論述為主來去修行,這是我 們的修行當中的重中之重,因為透過了空正見的生起,來去減少了非理作意,所以貪、瞋 也可以隨之減少,因為非理作意它執取的是實質有、自性有,所以只有透過無有自性的正 見,直接的去對治非理作意的所依。..... * 尊者達賴喇嘛歷年說法,中文翻譯音檔連結: https://soundcloud.com/e-dalai/sets (行動裝置下載 SoundCloud app 即可方便聆聽。) ------------------------------------------------------------------------------ 註1:「如身中身根,癡遍一切住,故一切煩惱,由癡斷隨斷。」 《四百論釋》:「貪等唯於癡所徧計諸法自性,而更增益愛、非愛等差別而轉,故非 異癡而轉,必依於癡,癡最勝故。」 「貪、瞋等一切的煩惱」,與「愚癡無明(遍計諸法自性成立)」,二者有何關係? 有兩個關鍵點: 1.「愚癡無明(遍計諸法自性成立)」的作用,是能生「貪、瞋等一切的煩惱」。因 果關係,兩個法形成時間不同,互相觀待而有--『從生相屬』; 2.煩惱產生之後,煩惱會不會繼續結生、會不會繼續加強?完全是由愚癡無明影響。 煩惱的想法,完全是愚癡無明的想法;若沒有愚癡無明的想法,煩惱雖然產生了,但是煩 惱不會繼續結生下去。 煩惱完全不超出愚痴無明的範圍,若離開愚癡無明,則煩惱形同死亡枯萎。先有愚癡 無明,然後非理作意,於愛起貪,於非愛起瞋,產生貪、瞋等煩惱,增益而轉。 故以觀察有無自性的正理遮除自性見,亦能破壞貪瞋等一切煩惱的行相。 註2:佛法的智慧分,整個印度佛教的基本思想,是透過「緣起」以了解「無我」 由於對於緣起的理解不同,佛教內道對於無我的辨認有不同層次。佛教內道各宗皆否 定「常一自主之我」,更進一步,犢子部以外的佛教宗派都否定「能獨立實質有之我」。 應成派以外,將否定「常一自主之我」稱作「粗品人無我」,將否定「能獨立實質有 之我」稱作「細品人無我」。否定心外有境,否定能取與所取是不同質料,此是唯識宗主 張「能取所取異體空(二取空)」的「法無我」,亦是瑜伽行中觀自續派主張的「粗品法 無我」,否定一切法諦實成立(諦實成立空),則是中觀自續派主張的「細品法無我」。 應成派將否定補特伽羅(略稱為人)是獨立實質有的存在,安立為「粗品補特伽羅( 略稱為人)無我」,否定補特伽羅是自性成立的存在,安立為「細品補特伽羅(人)無我」 ;將補特伽羅以外的一切法,否定其自性成立的存在,安立為「細品法無我」。 補特伽羅的存在方式,補特伽羅是「常、一、自主之我空」->「獨立實質有之我空」 ->「自性成立之我空」;諸法的存在方式,諸法是「能取所取異體空」->「諦實成立空」 ->「自性成立空」;前前為粗,後後為細,應得宗義正解,此得當由如理聞思修。 註3:真實執著(無明我執)的正對治是空正見的無我慧 摘自--洛桑卻配格西《地道建立》:「假設沒有無我慧,即使有菩提心與大悲心,也 斷不了補特伽羅我執、法我執的煩惱障與所知障,因為菩提心與大悲心所了解的跟補特伽 羅我執所執的並不是直接相違,所以即使行者有菩提心與大悲心,但是因為他所了解的行 相跟補特伽羅我執的行相不是正相違,所以菩提心與大悲心並沒有辦法對治、斷除補特伽 羅我執、法我執的煩惱障與所知障。因此唯有修無我慧,並且以菩提心、大悲心輔助,才 有辦法把補特伽羅我執、法我執的煩惱障與所知障斷除。」 在《釋量論》當中,也說明了單單只是一直修習慈心、悲心,無法斷除煩惱,必須要 再加上修習無我勝慧才能斷除煩惱,因為無我空性慧和無明我執才是正相違。 註4:悲智雙運--大悲菩提心(愛他心對治愛我執)與緣起空正見(緣起見對治真實執著) 《華嚴經》:「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如是解法性,則見盧舍那。....不見諸法 空,恆受生死苦,斯人未能有,清淨法眼故。....菩薩摩訶薩發大願故,雖復了達一切法 相,大慈悲心轉更增長,無量功德皆具修行,於諸眾生心不捨離,何以故?一切諸法皆無 所有(自性無所有),凡夫愚迷不知不覺,我當令彼悉得開悟,於諸法性分明照了。」《 大寶積經》:「佛以智慧力,善了知諸法,自性無所有,到於慧彼岸。」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菩薩摩訶薩以一切智智(佛果一切種智)相應作意,大悲 為首,無所得為方便,起內空智,乃至起無性自性空智,以無所得而為方便,與一切有情 同共迴向一切智智,是為菩薩摩訶薩普為利樂諸有情故發趣大乘。」由於見到有情受無明 我執顛倒見所縛,起惑造業長夜流轉生死,愈深刻了解有情因為無明我執起惑造業感苦, 愈深刻引發大悲心,這導致了發起為利他圓滿菩提(佛果一切種智)的菩提心,以及利他 的菩薩行。因為是般若波羅蜜多,緣空性的觀,表示有大悲心與菩提心來結合、攝持。 《菩提道次第廣論》〈毗缽舍那〉:「如《佛護論》云:為何義故宣說緣起?答云, 阿闍黎耶大悲為性,見諸有情為種種苦之所逼切,為解脫故,欲顯諸法真如實性,隨說緣 起。故云:『見非真繫縛,見真實解脫。』何為諸法真實性?答曰:謂無自性。諸不智者 ,由愚癡闇障蔽慧眼,而於諸法分別自性,由是彼等遂起貪瞋,若時了知緣起,發慧光明 除愚癡闇,由智慧眼照見諸法無自性性,爾時無所依處,貪瞋不生。」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08313667.A.C4E.html ※ 編輯: cool810 (123.205.79.24), 10/18/2017 19:36:20
ykkdc: 隨喜 10/18 22:32
tangchin: 隨喜 10/19 08:07
johnyuko: 隨喜,感恩。 10/19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