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篇故事出自《佛說見正經》一卷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白話譯文) http://blog.xuite.net/deivyavan/blog/543940853 一天,佛和弟子們在羅閱只城外的一顆大樹下休息,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叫見正,心裡正在琢磨一個問題:“佛說人死有後世,為什麼不見有人回來報告呢?我要問一下佛陀。” 還沒開口佛已知道,世尊就先說道:“弟子們,你們看這棵樹,本來只是一顆種子,現在已長成茂密的大樹。 起初是種子時,還沒有樹根、樹幹、樹葉和果實,在地水火風四大的因緣作用下,種子才發芽,芽再生莖,莖再生葉,葉再生花,花結果實,輾轉變易,雖然已經不是原來的種子,但又不離原來的種子。你們說,這些根莖花果還能再變回原來的種子嗎?” 弟子們都回答:“不能。” 佛告訴弟子們:“生死也是這樣,無明愚癡為本,猶如樹的種子,種子雖小卻能長成大樹。 無明愚癡生行,行生識,識生名色,名色生六入,六入生觸,觸生受,受生貪愛,愛生執取,執取生有,有致生,生致老死,合十二因緣。 有了身體,就有老死,死後識神隨生前善惡之行,去往來世,遇到有緣父母,再受形體,生起新的六根,薰染新的習氣,另受苦樂,加上環境的轉變,都已經和前世不同,不能再恢復到原來的身體、習氣、住所,猶如大樹不能恢復為種子一樣。” 比丘見正起座長跪,向佛請問:“我有生以來,見到不少人去世,比如父子、兄弟、夫妻、朋友、怨仇離別,或相愛或相憎,為何不見死後識神回來和活著的人當面報告呢?是什麼令識神有所隔礙?願世尊分別解說,令我等斷除疑惑。” 世尊作了種種譬喻,解答見正比丘的問題。 佛說:“識神沒有形象,若身作福,則識神隨著福業轉生,不能回來向人報告,為什麼呢?譬如冶煉家將礦石煉成鐵,成鐵後鑄成鐵器,鐵器還能恢復為礦石嗎? 識神離體,住在中陰身,猶如礦石已煉成鐵,從中陰身轉受新的身體,則猶如將鐵鑄成鐵器,原來的形體就消失改變了,不能再恢復為原來的識神。 今生持五戒者,來世得受人身,另有新的父母,識神便有六種隔礙: 一是住在中陰身,不得復還; 二是入於胞胎之內; 三是出胎時受擠迫劇痛忘失以前的識相; 四是呱呱墜地後痛忘失以前的識相,生起新的所見所想; 五是出生後就貪著食物,忘失舊識; 六是慢慢長大,受到新事物熏習,忘失舊識。譬如商人周遊四方各國,如果心裡只想著其中一方,就不會想到其餘三方。 識神因為這六種隔礙,不能恢復為原來的樣子,猶如種子長成樹,礦石煉成鐵,所以不能回來向人報告。又譬如制陶家以火將土燒成瓦,瓦就不能再恢復為土了。 又譬如一顆大樹,工匠將它砍下,雕琢成種種精巧的器具,如果有人把這些器具都集合起來,想讓它們恢復成大樹,這辦得到嗎?” 弟子們回答:“辦不到。” 佛說:“識神于這一世行善行惡,臨終隨著業力轉受新的身體,所見所做,都不是以前的身體,不能回來向人報告,猶如大樹已斷不能把木器集合起來使大樹復生。 又譬如化工師將砂石燒作紅色顏料,再轉為白色,再化為水狀,顏料不可再變回砂石; 又譬如水處於圓瓶,水體也隨著變為圓形,若是方瓶,水體則現方形。 生死也是如此,識神本沒有固定的形體,隨著善惡之行去投生受身,有的白,有的黑,有的高,有的矮,有的苦多樂少,有的樂多苦少,皆隨善惡之行,如水隨器。 如果某個人一生造的業為畜生業,當然要隨畜生形貌,像這樣的情況,他也不能回來向人報告。 譬如蝮育(蟬蛹),生在土中,沒有叫聲,沒有羽翼,但它一得到生成條件,便蛻變成蟬了。這蟬便飛行著樹,鳴叫不休,能把它放進土裡,使它還原成蝮育,能成嗎?” 諸弟子回答:“不可能,蝮育已經過了蛻變,脫陰住陽,身形化異,不久將會死亡,或為鳥雀啄食不得回復作先前的蝮育了。” 佛言:“人的生死也是同樣的道理。命終身死,神識遷徙,接受新身,受色受想行識五陰的覆蓋,見聞習慣各所不同,生死更迭,不得永住,所以難以報告各自的因因果果。如樹上的蟬不可能回復到原來的蝮育一樣。” 佛告諸弟子:“譬如一截生肉,過很長時間不食,則臭敗生蛆,現在把它還原成原來的鮮肉,做得到嗎?” 諸弟子回答:“不可能了,這肉已腐敗,哪能回復原來的鮮潔。” 佛言:“生死也是這樣,人在世間,身口意三業作惡,死則神識遷徒惡道,或墮地獄身,或畜生身,或魚蟲身,在生活意識上與人類相去萬里,因它們的罪業如羅網一樣籠罩意識,也失去了人類的聰敏,它們更不認識自己了,更難以報告它的前生一切境遇了。 就如那截臭肉,不可能恢復原來的鮮潔。” 佛告諸弟子:“又譬如月晦夜暗,將五種顏色不同的東西放在黑暗中,叫千人萬人前來辨認,其中能有某人能分辨出青、黃、赤、白的顏色嗎?” 諸弟子回答:就是叫巨億萬、無央數的人來辨認,都難以看清是什麼物事,何況五種顏色。“ 佛說:”如果有人拿了火炬來照呢?“ 諸弟子回答:”那情況說不一樣了,有了光明,人就能辨別五色。“ 佛言:”如果有一個蠢人,他背著光亮,走進幽深莫測的黑暗中,而且很遠很遠,想看出五種顏色的色彩,能見到嗎?“ 諸弟子回答:”愚蠢的人背明向暗,愈進愈黑,當然永遠也看不見五種顏色了。“ 佛告諸弟子:”人的生死也一樣。一切人民百姓、空行、蜎飛、軟動之眾生,已經稟形受命,都是由顛倒妄想所造成的幽暗,沒有修道的善行,不修身養性,未得慧眼,就想了知神識生死的趣向,就想知道陰陽異路的真實報告,當然如月晦黑夜中去辨別五色一樣,終歸是徒勞無益的。 如果依教奉行,堅持戒律,修三十七道品,攝身正念,清淨梵行,就如同跟隨拿了火炬的人,自然就能見到五色,如隨佛聽教,依教修道,便能了生死,洞視五道神識往來的升降善惡處,如火炬明照顏色,歷歷分明。 人若不修身養性,違背經戒,隨流入俗,邪命養身,割斷正法,於法味真諦,不信不樂,更不肯奉行,就象愚蠢的人背明向暗,世世障蔽,劫劫染汙,終究無法看清生死的真相。“ 佛告諸弟子:”人這一生稟受身形,肉眼所見現在之事,父母親屬等,明明白白。然而不能看見知道前世從哪裡來,當今生、老、死、往生後世時、再稟新的身形。也不能認識了知今世之事,為什麼呢? 一生一死,識神轉遷,十二因緣,無明愚癡是其主,迷糊暗鈍,一轉生即不認識了。 譬如煮煉白絲,染成各色,青、黃、赤、黑,改變了本有的白色,難以還原原來的潔白,生和死的變換,也如白絲一樣地改變了顏色,人的心念如同法則,一念即成,試想在這一生中,心念萬端,賞善罰惡,各隨業使,故身已滅,新身未久,生死的法則當然是癡妄與暗蔽來形成的。 如果你想了知一切業因苦果的由來,就必須修學高尚的品德,清淨的梵行,以回歸到菩提正道的真如妙性。你自然會徹悟一切本來,如沉睡的人醒了一樣。“ 佛告諸弟子:”人的神識是隨了人的善惡二業而具備選擇性,神識的本身受選擇性的駕馭、死轉往受,隨善而善,隨惡而惡,才幻變出萬端形狀來。 如同火因柴的燃燒才出生火焰的相狀,若然將柴弄濕或搬掉,火焰的相狀也就幻滅了。未證得菩提道果,要在生死的苦海裡沉淪,是因意識沒有轉過來。 比如佈滿了灰塵的鏡子,極度昏蒙,拿起來照照自己,一無所見。意識也如這鏡子一樣,一經藏汙納垢,便不識自己的本來面目,造成生死的流徒,招致的淒慘盈蔽,禍福牽連,就如遺忘的真空妙有,如照蒙塵納垢的鏡子一樣。 又譬如深邃混濁的湖水,雖然蟲魚遊歷其中,而難以讓人覺察。 生死錯綜繁亂,憂愁與思慮閉塞了人的睿智,遂成為隔胎之迷,轉世即忘,亦如這濁水的蟲魚一樣不辨去來。 譬如黑暗的夜晚,閉起眼睛往前走,什麼都看不見,生和死的暗昧,隨了災殃與禍福,或喜或惱,即受制約,不識前世,和暗夜閉眼是同一道理。“ 佛告諸弟子:”今我為佛,慧眼清淨,一切生死,往來三界,佛悉知見。 譬如水晶、琉璃,用彩色絲線貫穿,青黃赤白,歷歷在目,佛見生死,亦如這貫穿的珍珠一樣,清楚明白。譬如淨水,清澄見底,其中的魚蟲、形狀畢具,佛見生死,如見清水中的蟲魚一無遮蔽。 譬如大橋,一切行人往來不絕,佛如旁觀者一一明瞭。佛意高遠,了知生死,如俯瞰山下村落人群一樣,歷歷可數。“ 佛告諸弟子:”你們當隨順我的教導,即可具知千億大劫的生死之事,怎麼做呢? 當修行三十七道品:即四念處、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正道,斷除意識的垢染,消滅貪嗔癡三毒,疑惑結使瓦解消散,得到與佛一樣的智慧,便知過去未來之事,如同揩淨了的鏡子,纖毫俱現。“ 佛告諸弟子:”世人所作善惡,死之後世,也都相互酬答報應,只是人沒有得到清淨的法眼,所以不見不知,不識其本。 由於前面所說的六種隔礙,只憑肉眼,看不見酬答報應之本,妄說沒有三世因果。 未得道者,常作濁穢之行,為愚癡所沒,生死轉化,新受身形,肉眼不識,離開舊的身體繫縛於新的身體,為生老病死四痛所擾亂,終究無法得知神識隨善惡之行所受之業報。 現世之人或受福,或受殃,或相憐,或相憎,這些就是宿世所作善惡之行酬答報應的驗證。 因為沒有得到清淨法眼,所以不見不知。如果沒有修道之意清淨之行,而想了知前世之事,認識報應的業果,就如沒有手想要寫字,沒有眼睛想要看東西一樣,當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佛陀出世,闡揚經道,以開解人意,想要了知親見識神於生死之間的來去,應當隨順佛所教導的三十七道品,收攝身心,證入禪定三昧,方可具知,識神的來去。“ 佛告諸弟子:”識神但有名字沒有形體,隨善惡之行,依地水火風四大為體,剛出生時身體尚小,六根的功能不完備,識見也小,所知也不多。隨著年齡的增長,六根的功能逐漸完備,識神也隨著身體,熏習種種貪愛欲望,日漸熾盛。 到了年老的時候,四大所成的身體逐漸朽壞,識神也是不明了,六根的功能逐漸衰退。人在一生當中,經歷種種無常變易,不能憶起過去的事情,年老時也記不起年輕時的事情,何況是記起前世的事情呢? 由於隔陰之迷和胎獄的繫縛障蔽,若未得道意,被愚癡疑惑染汙,想要見到識神的來去,當面回來報告,是不可能的。人若沒有道行,而想知道宿命之事,就猶如暗夜裡穿針,水中求火,終究是見不到的。 所以,你們應當勤行經戒,深思生死從何而來,終歸何處,何因往來,所緣是什麼。仔細地思維空無之法,得到淨眼斷除結使,則所疑自解。“ 佛說此經已,見正比丘等五百人,及諸居士,皆得初果,諸菩薩得不傾回三昧,各起繞佛三匝,頭面著地,作禮畢竟,悉隨佛俱還精舍。 -- Sent from my Window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222.54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25085471.A.DA3.html
oddman: 感謝分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04/30 21:02
NKAC: 感謝分享 04/30 21:57
NKAC: 不過佛陀時代已經有鏡子了?!是別的東西吧 04/30 21:57
Xras: 鏡子的歷史沒那麼短,最早可溯自西元前6500年,也就是新石器 05/01 01:09
Xras: 時代;銅鏡大約出現在西元前3000~1500年。而佛世大約是西元 05/01 01:09
Xras: 前5世紀左右 05/01 01:09
NKAC: (筆記) 05/01 01:12
eudamonia4u: 隨喜,南無阿彌陀佛 05/01 05:34
dakudai: 阿彌陀佛! 05/01 17:36
dansha: 南無阿彌陀佛 05/02 06:03
Kennobi: 南無阿彌陀佛 05/02 06:14
dxdx58: 南無阿彌陀佛 05/02 07:41
vin99: 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 05/02 17:11
gg889g8: 南無阿彌陀佛 05/04 04:02
allan0926: 隨喜;感謝分享 05/05 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