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j6xu4cj86 (xxjkjfkdsakfhdsfhsd)》之銘言: : 從小就與佛有緣 : 耳濡目染的長大 : 18歲立志出家尋找生命的答案 : 後因家事擔擱至現年30好幾 : 近半年又陸續出現重大事故 : 且在十幾年的社會大染缸之下 : 所學所聞都已有不同 : 很想找回信心 : 但心中疑問卻是滿滿 總的來看,您所提出的問題,大部分都起源於您對佛家所謂的「煩惱」一詞有所 誤解。 佛家講的煩惱由梵文「Kleshas」翻譯而來,另一個常見的譯名則是「惑」。眾 生起「惑」而造業、受報。最根本的惑、最根本的煩惱就是「無明」。 而您在問題中所提及的「煩惱」則是指某種特定的精神狀態,例如為XX而憂慮、 為○○而激動。然而引發這類特定精神狀態的原因才是佛家所謂的「煩惱」。講白話 點,您所謂的煩惱,在佛家來說已經是「煩惱所產生的苦果」了,並不是煩惱。 佛家所講的煩惱、惑,乃眾苦之因,會讓您覺得苦的,那已經是煩惱之果了。 這因和果必須先釐清,否則我們講的不會是同一個東西。 : 1.總說前世因 今世果 , 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 但對前世毫無記憶的我來說,我如果知道我尚能改進,但完全不知道就莫名受報是否不公 : ? 如果能滌除煩惱,就會明白一切的智慧與妙用都是本自俱足,要憶起往昔宿世 因果又有何難?之所以會對宿世所造的因果業力毫無記憶,那也是由於自己煩惱未 除所造成的果報。 舉個例子,對於自己的過錯會想要加以覆藏、不被別人知道、甚至還覺得自己能 忘則忘、當做沒發生過最好,這屬於「十小隨煩惱」當中的「覆」。十小隨煩惱之上 又有「無慚」、「無愧」兩個「中隨煩惱」,讓您對於自己不足之處毫無慚恥、對於 有負他人之處也問心無愧。再牽連上八種「大隨煩惱」:不信、懈怠、昏沉、掉舉、 放逸、失念、散亂、不正知,您當然會憶不起宿世因果。然而憶不起來的原因也是由 於不肯追求正知見、自己甘受煩惱的操控而選擇性遺忘的業感所致,這樣的受報當然 公平,一點也不「莫名」。 : 2.最近去研究愛與婚姻平權的定義,發覺我自己思考是沒什麼對錯,但佛教應該也是反對 : 非正常方式的性交,但愛確實不該是有框架的,愛就是愛,為何要阻止與壓抑?為何要禁 : 止? 世間人所說的情愛在佛法裡屬於「貪欲」的一種表現形式,而「貪」則是六大根 本煩惱之一。既然已經知道所有苦果之因都是煩惱,又為何要鼓勵煩惱的滋長? : 3.又看到早期的的基督教,被拿來當作操控思想控制人群的工具,就生起了佛經更多,版 : 本更多,是否也有其可能性?此事讓我信心失去不少 正統的佛法從來不搞操控思想這一套。色不亦空空不亦色,受、想、行、識亦復 如是。所有您看起來以為像是思想控制的,都只是權宜的手段,只為了協助您達 成一個目的:悟。 迷時千卷少,悟時一字多。操控思想控制人群的工具佛經裡更多?真的嗎?還是 我們解讀佛經的角度不一樣而有誰誤讀了? : 4.如果什麼糟糕與好事都能歸於前世,包含我今天股票賠錢,或是跌倒等等,甚至殺生的 : 小動物,都是歸因於前世?如果是這樣,確實人就可以找理由開解安慰自己,這都是我前 : 世造惡來的,也許比較不容易想不開,但即使我都不知道前世我是做了什麼 如同前面第1題所述,憶不起宿世因果也都是自找的,根本原因在於本具的智慧 、乃至神通妙用都被煩惱所障覆。而佛家所有的修行方法都是在助你超脫煩惱。 : 5菩提道次弟廣論如果照著次第走是否真有成佛之例?紫T神教宣稱妙蟬是開悟者已成佛, : 那如來和佛是從何而來?我問過很多人,沒人回答的出光音天人是怎麼出來的 煩惱除盡了就成佛。至於光音天人怎麼來的,佛家說萬事萬物都從因果而來, 沒人回答得出嗎?或是您自己認為因果業力之理不足以解答您的疑惑? : 6.為何學佛?大多數人都是說離苦得樂,但講真的,不缺錢花用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人, : 在週遭就有幾位,一生毫無煩惱快樂的要死,也沒造惡,可能就是能追求會讓自己開心的 : 事就好,那為什麼要學佛,這樣的人只要不要有苦的感覺,那根本就等死就好,所以應該 : 說只要人不要有(苦)的感覺,其實根本什麼也不需要,我不幫助人別人也不用幫助我, : 我活得很快樂,由其未來世界,娛樂只會越來越多,事實上人是可以有很多讓自己感到開 : 心的選擇,去過著清修的生活守佛法的生活,這個選擇對未來是越來越艱難 同前。「追求會讓自己開心的事」本身就是六大根本煩惱當中「貪」所帶來的苦 。貪愛能帶來快樂嗎?「諸慾求時苦,得之多怖畏、失時懷熱惱,一切無樂時。」 「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當您被一股動力驅使去追 求會讓自己開心的事,這股動力本身就是煩惱,有煩惱,則本自俱足的智慧、神通妙 用、功德力、一項都使不出來,後續遭遇到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蔭熾 盛苦後,種子回薰到八識田,只會讓更煩惱加重,娛樂帶來的不會是佛家所追求的 法喜法樂,頂多只是種以苦為樂、或者「大苦之中,小苦為樂」而已。 : 7.如果佛不講求二元對立,如同有方便素一樣,那什麼孝順 感恩 這些觀念也不該存在? : 但卻有父母恩重難報經,父母恩確實難報,但就我所知,現在有的小孩甚至覺的你沒經我 : 同意就生我出來受苦,本來就沒什麼恩不恩的,沒什麼責任不責任的,大家都是獨立的個 : 體,這樣想何錯之有呢?頂多是冷血冷漠,也沒違法,但卻要被佛法判立對錯,一方面佛 : 法說無我,感情莫執,不要有我執,這樣冷漠的小孩其實是最沒有我執的對吧?只有父母 : 在痛苦,這時就衍生出微妙的想法了,不孝順不報恩就會有報應,下一生子女也不孝? 所有的善法都只能算是方便法,如同您所提到的方便素一樣。學佛真正該學的是 「覺」。《華嚴經》說了,「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沒搞懂什麼是 菩提心、什麼是覺,只是在「這樣算是善、那樣算是惡」這二元對立當中去比較、去 丈量,然後陷入「這樣做會不會有那樣的報應」這類的思想迴圈,其實真的只是在浪 費時間。 : 8.西藏生死書和渡亡經是否為真?如果是真,這世界的這些規律究竟是誰決定的,為什麼 : 這樣決定 : 一直想找到正法 菩提道次第 或是律宗 : 想藉由順序或是很嚴的戒律 讓自己看是否會開悟 : 卻又擔心其實沒有什麼是真正對的 : 以上 真是越想就越進到死胡同 所有的規律不脫因果律,而因果並不是誰去決定的。當我們契悟覺性,自然會有 足夠的智慧懂得去善用因緣、甚至創造因緣自覺覺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7.78.15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45628857.A.241.html
j6xu4cj86: 感恩您,有些疑惑一針見血,矛塞頓開 12/24 21:45
nmamtb: 阿彌陀佛,感恩。 12/25 03:10
s8402019: 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根,是為魔業。南無阿彌陀佛 12/25 04:34
scarfman: 推。南無阿彌陀佛 12/27 00:18
gg889g8: 南無阿彌陀佛 01/05 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