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菩提心是發心利他,為了利他而希求菩提(成佛)的意識心王。菩提心以大悲心為前導 ,大悲心遮除只緣自利作意的愛我執,因此菩提心的發心遮除愛我執,增上愛護他人。 菩提心是希求菩提(希願成佛)的發心,所希求的菩提以聲聞菩提、獨覺菩提、大乘菩 提而言有三乘菩提,大乘菩薩道的發菩提心,所希求的菩提是成辦無上菩提的佛果位。 為什麼希求無上菩提?因為希求利益一切有情解脫痛苦,由希求利益一切有情的他利 圓滿,進而希求自身成辦無上菩提的果位,自身成辦無上菩提一切種智的果位,才能由圓 滿具足法色二身功德的一切種智圓滿利他,因此菩提心簡言之是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 這樣的發心為利一切有情邁向成佛之道,成辦一切種智的果位是自利圓滿,成辦一切種智 才能圓滿利他,佛果具足自利利他圓滿。二乘行者沒有這樣的發心故沒有走向成佛之道。 ------------------------------------------------------------------------------ 補充:發菩提心的因緣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十三〈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一 「佛子!菩薩摩訶薩有十種發菩提心因緣,何等為十?所謂: 為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故,發菩提心;為除滅一切眾生苦聚故,發菩提心;為與一切 眾生具足安樂故,發菩提心;為斷一切眾生愚癡故,發菩提心;為與一切眾生佛智故,發 菩提心;為恭敬供養一切諸佛故,發菩提心;為隨如來教,令佛歡喜故,發菩提心;為見 一切佛色身相好故,發菩提心;為入一切佛廣大智慧故,發菩提心;為顯現諸佛力、無所 畏故,發菩提心。是為十。」 ------------------------------------------------------------------------------ [1] 菩提心是由大悲心推動,為了利益一切有情離苦得樂,而自身希求成辦無上正等菩提 果位(希求成佛)的希求心所相應的意識心王,大乘行者發心邁向成佛的菩提道。 菩提心的前導是大悲心,由大悲心不忍眾生苦的增上意樂推使引發菩提心。《大方廣 佛華嚴經.離世間品》:「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十種觀眾生而起大悲,何等為十?所謂: 觀察眾生無依無怙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性不調順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貧無善根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長夜睡眠而起大悲;觀察眾生行不善法而起大悲;觀察眾生欲縛所縛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沒生死海而起大悲;觀察眾生長嬰疾苦而起大悲;觀察眾生無善法欲而起大悲; 觀察眾生失諸佛法而起大悲。是為十。菩薩恒以此心觀察眾生。」 [2] 菩提道上,大悲菩提心是福資糧,緣起空正見是慧資糧,由福慧二資糧圓滿菩提道。 印順法師<成佛之道>:「大乘以成佛為標的(聲緣二乘並非以成佛為標的),所以念 佛為大乘要門,…念佛法門的重點,是念佛的身相與功德,大菩提的圓證法界,體現絕對 真理而成佛是法身(思惟緣起自性空的空性慧是成就佛法身的因),佛的相好莊嚴是色身 ,色身是無邊福德所莊嚴(大悲菩提心對眾生修持慈心、悲心等善法是佛色身的因)。」 [3] 菩薩的定義,自相續中生起為利有情願成佛之發心的補特伽羅——《佛地經論》(玄 奘譯):「緣菩提(佛果)、薩埵(有情)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利他大願,求大菩提 利有情故(上求菩提下化眾生)。又薩埵者是勇猛義,精進勇猛求大菩提故名菩薩。」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64275187.A.F7E.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7/28/2019 09:5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