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十一〈上士道.學菩薩行.持戒波羅蜜〉 :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 卯三、尸羅差別 : 律儀戒中最主要者,謂斷性罪。攝諸性罪過患重者,大、小乘中皆說斷除十種不善。 : 故於彼等善護三業(身語意三業),雖等起心莫令現起。 : 《攝波羅蜜多論》云:「不應失此十業道,是生善趣解脫路,住此思惟利眾生,意樂 : 殊勝定有果。應當善護身語意,總之,佛說為尸羅,此為攝盡尸羅本,故於此等應善修」 : 月稱論師於(《入中論》宣說)尸羅波羅蜜時,亦說是斷十種不善。《十地》等經多如 : 是說。故先於此如前所說修靜息心,則諸餘戒亦易成辦。 ------------------------------------------------------------------------------- 補充:持戒乃修行的首要次第 摘自:〈THE TRANSFORMED MIND - Reflections on truth, love and happiness〉 達賴喇嘛尊者 我們無法一下子就進入難以企及或難以修持的高深禪定。如同提婆菩薩(即聖天菩薩 )在其著作《四百論》中提及,我們的目標,即證悟成佛,意指徹底根除習氣等心之染污 ,即所謂成佛之覆障(煩惱障與所知障)。修行必須依循次第,為了根除昏暗迷惑的習氣 ,我們必須先消滅心之染污,而持戒是第一個步驟。 無論是出家眾或在家眾,都必須以持戒為第一步驟,沒有例外。持戒的要務是戒絕十 不善業(即十惡業)。在十不善業之中,殺生、偷盜、邪婬三者屬於身不善業;妄語、兩 舌、惡口、綺語四者乃是語不善業;貪欲、瞋恚、邪見三者則為意不善業。邪見有兩種解 釋,第一種採虛無主義(即斷見,又稱為減損見),認為任何事物皆不存在;第二種則極 端誇張,認為每一件事物皆獨立存在(即常見,又稱為增益見)。 為了修持戒律,我們必須時時專注於日常生活的行為。例如,當我們要開口說話之時 ,應該時時注意自己是否打算撒謊。我們應該時時審視身、語、意三方面的行為。有時候 在特殊的情境之下,我們可能必須撒個小謊,例如,為了拯救眾人的生命,撒個小謊是被 容許的。除此之外,一個人必須誠實坦率。有時候,我們會因過度禮貌而啟人疑竇,誠實 、無私、舌燦蓮花的言辭總是具有影響力。 我們應該慈善為人,避免傷害他人。就此而言,素食主義非常值得鼓勵。在我六十出 頭的幾年,我嘗試成為素食主義者,並且嚴格茹素大約兩年之久。然而,我的健康出了一 些問題,因此我不再是一個素食主義者。現在,我每隔一天茹素,因此一年之中有六個月 吃素。最近,從達蘭莎拉駕車前往佳木機場途中,我看到許多雞隻被安置在一個個狹小的 箱子之中,那真是慘不忍睹的景象。居住在海岸地區的居民靠捕魚維生,每天有成千上萬 的魚群被捕殺。為了滿足人類的五臟廟,無數生物被剝奪了生命。我們必須提倡素食主義 ,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真的認為,人類的數量應該減少。我們應該拯救其他物種的 生命。較少的人口將使人們變得更友善、更快樂。既然貧窮是眾多社會問題的起因,世界 的經濟是一個決定性的因素。 總括來說,邪婬是破壞家庭和人性和諧的主要原因之一。尤其在當前的世界,如愛滋 病等惡疾四處蔓延,極需性的自律。如果一個人能夠切實修持戒律,將更加幸福快樂,受 人敬重,擁有更美好的生活品質。這些修持不僅僅能夠帶來究竟的快樂,也能夠立即為家 庭、社會創造積極正面的氣氛。 從表面來看,比丘尼或比丘的出家生活似乎單調乏味,在家眾的生活比較多彩多姿, 具有吸引力。我認為,出家眾的生活或許不若世俗生活多彩多姿,但就長遠的眼光來看, 比丘尼和比丘的心理狀態比較安定和諧。 縱逸無度的人或許過著多彩多姿的生活,雖然快樂,另一方面也容易如溜溜球般大起 大落,有時候過度快樂,有時候過度失望沮喪。情緒如此高低起伏,無益於身體健康。一 個平靜穩定的心理狀態比較適宜。持戒對於節育也有極大的貢獻。它也是日常生活中最基 本的道德要求。 諸如憎恨、嫉妒、驕慢等負面情緒是我們真正的敵人,也是摧毀未來與幸福快樂的破 壞者。若沒有採取適當的對治方法,我們很難對抗敵人。 持戒雖然困難,尤其在對抗負面情緒的時候,更不容易,但它應該是一個對治負面情 緒的方法。如果我們持戒,至少能夠避免負面情緒所引發的負面行為。一旦我們熟悉持戒 的內容,並且專心一意、認認真真地持戒,最後,這樣的典型和生活方式將自然地融入我 們的生命中。 持戒是你直接迎接負面情緒的後盾。當你擁有精壯的身體、穩定強壯的雙手,便能夠 輕易地使用斧頭砍伐樹木。持戒如同精力充沛、堅實有力的身體;奢摩他(禪定)如同穩定 有力的雙手,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擊中目標的同一個點;而智慧(毗婆舍那)則是砍伐樹 木的斧頭。 ------------------------------------------------------------------------------ [1] 戒為警意之緣,有防非止過的功用,持戒於止持與作持的修持上取善業、捨惡業,增 長善業的福德資糧。透過持戒的作意如理思惟觀察抉擇,能夠幫助正念正知的培養。 尸羅(持戒)的自性是「思惟斷除傷害有情的思」。尸羅即持戒,依於別解脫戒的基 礎,菩薩戒分為三種(三聚淨戒):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就尸羅的自性而言 ,觀過失處生起斷除不善的思,在身三、語四、意三的行為以及等起意樂上,有十種斷除 過失的思,如理作意思惟觀察抉擇行持十善業道。十善是遮遣法,遮遣十不善即十善。 [2] 煩惱的粗細層次,戒定慧三增上學調伏煩惱的次第,由粗分至細分:粗猛的煩惱現行 由戒學調伏對治,次之較細的煩惱由定學調伏對治,最細微的煩惱由慧學調伏對治。 必須要遮止粗猛的煩惱,才能對治到細微的煩惱,所以持戒是調伏煩惱的首要次第。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64357528.A.3B5.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7/29/2019 20: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