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東華禪寺 萬行法師 開示 如是學佛 -------- 其實一個在道中的人,無論別人稱呼他什麼,他都能接收到信息;無論別人以什麼心態在 念他,他都能感受到。為什麼?因為得道的人是與萬物一體的。得了道,就是個體消失, 融入到整體中了。 那麼,得道的過程是什麼?首先必須身心合一,達到這個一之後,再與大自然的道合一。 第一次合一是身心合一,生理與心理合一。第二次合一是身心靈合一,即和宇宙大自然的 道(正能量)合一。既然你已經和宇宙的正能量合一了,我問你:宇宙間的動物、植物、 礦物(石頭)是不是宇宙的能量?是不是當下也與你合一了?(眾:是)所以,與其說你 和宇宙中的正能量合二為一了,不如說你和宇宙中的動物、植物、礦物合二為一了。因此 ,得道的人首先是讓自己的身心合一,然後再和宇宙間的萬事萬物進行第二次合一。當個 體消失,融入到整體中,就是得道了。只有融入到整體中,你才能不生不滅,不增不減, 不來不去。 如何才能和宇宙間的萬物對接,進行第二次合一,從而和宇宙融為一體呢?你們看我手中 的這只杯子(師面前有一個盛滿了水的盆子,言談間,師將手中的空玻璃杯倒扣其中), 這樣扣下去,裡面的水和外面的水是不是分開了?(眾:是)我再把杯子拿出來,原本扣 在杯子裡的水是不是嘩一下,就和外面的水合二為一了?(眾:是)正是玻璃杯這個道具 ,導致了杯子裡的水與杯子外的水分離。那麼,這個杯子是什麼?就是我執。我執是什麼 ?就是心中牢不可破的妄念。它既不是正念,也不是正能量,而是一種觀念、一種思想。 所以修行必須放下我執,打破我執,衝破我執。也就是只有把玻璃杯拿掉,被杯子扣住的 水才會頃刻間與外面整體的水合二為一。 問:每個人都應該專修一個法門才能悟道,上師是否能收在家人為弟子? 師:何須問?出家人替佛收弟子是本分事。其實,我也是佛的弟子,你也是佛的弟子,我 只是你的一個引禮師、引薦人,一道橋樑,一個中轉站,把你引到佛那裡。就像這牆上的 一個插座。你不可能直接跑到發電廠去接電,你想用電,只要通過這個電源插座接上電就 好了。同樣你也不需要跑到水源處去取水,只要裝上水管,就把水接到你家了。是不是這 樣?所以水管很重要,電源插座也很重要。因為水管和插座是和水源、電源接通的。明師 就是水管,就是插座,他是負責把你和水源、電源連接上的。接上後你幹什麼呢?你只要 通過插座、水管享用電,享受水就行了。明師把水把電傳輸給你,就完成了他應該做的工 作了。你受益了,接下來你也會變成水管,變成插座,讓更多的人受益。作為佛弟子,我 們自己學佛受益了,就應該慢慢地學著當佛的工具,傳播佛的思想,爭取把自己也變成水 管,變成插座。 問:希望師父舉辦禪七,讓我們在家人也有機會參加。 師:我們已計劃從今年七月份開始,每月舉辦一期居士禪修班,為期一周,人數保持在三 十人左右,內容包括佛學知識、佛教的理念與佛門儀軌。準確的時間我們會公佈在東華寺 的網站上。你們只要登錄東華寺的網站 (www.donghuasi.org),看“公告”欄目就可以 了解具體信息。下半年我們的女眾道場“觀音禪院”就要投入使用了。旁邊蓋了一棟可以 住好幾百人的“千佛堂”,是專門給居士蓋的,希望住進去的人都能成佛! 佛教裡面有些思想不開化的人認為,禪堂只能讓和尚進,女出家眾不能進,女居士更不能 進。但是我認為,只要你坐得住就可以進禪堂,為什麼要分什麼出家男女眾,在家男女眾 呢?學佛應該超越外在的形式。所以我們蓋了“了塵閣”,有五層,地下室設靈骨牌位, 用來供奉東華寺的出家僧人以及他們的父母往生後的靈骨。東華寺的皈依弟子將來往生後 ,也可以為他們提供方便。一樓是五百羅漢堂,二樓、三樓、四樓就是供居士禪修的禪堂 。 問:何為根本上師?如何才能知道誰是自己的根本上師? 師:所謂根本上師,就是和你最有緣,給你印象最深,能幫你轉迷為悟的那位師父。譬如 ,當別人提起萬行上師,你說:“誰是萬行上師啊?我怎麼想不起來?”那他就不是你的 根本上師。如果別人一提起萬行上師,他的形象馬上清晰地浮現在你的眼前、你的腦海裡 ,一秒鐘的思考、觀想都不需要,那麼萬行就是你的根本上師。 進一步講,哪位菩薩是你的根本菩薩?哪尊佛是你的根本佛?萬行知道,觀音菩薩就是他 的根本菩薩。萬行十四歲時有一次與人吵架,氣得喉嚨哽住了,無法呼吸,滿臉漲得通紅 地躺在床上,突然從房頂上咻地下來了一道光,光中站著一位白衣少女。萬行頓時心花怒 放,喉嚨不堵了,呼吸也順暢了。下午,萬行跟村莊的小伙伴說他中午看到一束光,光裡 站著一位白衣少女。小伙伴看了他一眼說:“你想媳婦想瘋了吧!”(師笑,眾笑)後來 我再也不跟別人說了。等到十六歲到我們老家的水濂寺,第一次看見觀音菩薩時(那是一 尊白衣觀音),我才恍然大悟:這就是我十四歲時在光中看到的白衣少女!當時的印象太 深了! 萬行十四歲之前從未聞過佛法,不知道什麼是觀音菩薩。但是她從房頂上下來的那個記憶 ,一直深深地烙印在我的心裡,直到現在,只要提起這件事,一秒鐘都不用想,她就在我 的心靈中。那時候我才懂得什麼叫心花怒放(師笑,眾笑)。所以現在你問我:“誰是你 的根本菩薩?”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你:“觀音菩薩就是我的根本菩薩。”我觀想阿彌陀 佛,觀想釋迦牟尼佛,還需要一秒鐘、兩秒鐘才能把他們的輪廓觀想出來。但是你一說觀 音菩薩,半秒鐘,甚至 0.001秒都不需要,我和她永遠是融為一體的。所以有一次別人給 我拍照時說:“哎,你的大鬍子怎麼沒有了?穿個土布衫,拍出來怎麼像個白色菩薩坐在 那裡?”我心想:因為我的根本菩薩是觀音菩薩啊!講完這個故事,你們就會知道你的根 本上師是誰,你的根本菩薩是誰,你的根本佛是誰了。 問:請問上師明心見性和習氣之間的問題,是明心見性後,習氣立馬滅掉,還是習氣滅盡 之後才能明心見性? 師:明心見性之後還是有習氣的,並非明心見性之後就大功告成,再也沒有習氣了。只是 明心見性之後,你才知道自己的習氣在哪裡,如何消除習氣。就像你沒來東華寺之前,怎 麼想像都想像不出東華寺的樣子。當你來到東華寺,親履了東華寺的風光之後,當別人再 提起東華寺時,你頭腦中馬上就會浮現出東華寺的形貌。 所以沒有親履本地風光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如何才能解決根本問題呢?就是要親履本 地風光。而且走一遍,看一個輪廓還不行,還要走好幾回,每個角落都看清楚、看透了才 行。所以明心見性之後才是真正斷習氣的開始,才是破無明的開始。看到蘋果和摘到蘋果 不一樣,摘到蘋果和吃到蘋果也不一樣,吃到蘋果和消化、吸收蘋果還是不一樣。所以說 悟道、證道、得道、弘道是有區別的。明心是一個層次,見性是一個層次,成佛是更高的 層次。 問:見性和斷習氣毛病是否有區別? 師:肯定有區別。只有明心見性之後,你才知道什麼是習氣,什麼樣的念頭與道相違背, 哪些念頭該砍掉,哪些念頭該保留。在沒有明心見性之前,所謂的虔信都是迷信。但是每 個人都是從迷信走過來的,都要經過這個階段。儘管迷信,你也有功德福報,因為你的人 生有了方向。 你可能會問:既然我與道同一體,為什麼我不知道,也沒有開智慧呢?因為明心見性與開 大智慧是有區別的,並不是明心見性的人就把智慧完全打開了。但是在徹底破無明,開大 智慧,消除業障之前,一定要先明心見性。就好比你剛剛上了大學,而我馬上就要大學畢 業了,別人都說我們是大學生,我們之間有沒有區別?古佛與新佛之間有沒有區別? 明師之間也是如此。有的明師大名鼎鼎,但是個糊塗蛋,不是明明白白;有的明師明明白 白,已然明心見性了,但他的名氣並不大。為什麼沒有名氣呢?這是他在無量劫以前種的 因——不想出名,不想普度眾生,只想明心見性,開悟成佛。而前一種明師在無量劫以前 種的因、發的願是:我要出人頭地,揚名四海。所以現在就威風八面,聲名遠揚。但是他 並沒有明心見性。因此,大名鼎鼎的明師未必明明白白,明明白白的明師未必大名鼎鼎。 你們喜歡哪一種師父,會跟隨哪一種師父呢? 一個師父,你不要看他當幾個寺廟的方丈,也不要看他當多大的會長,身兼幾個會長,這 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否開悟得道了,對道是否明了了。 和尚也有當官的,也有抓經濟的。當官的、抓經濟的和尚也是菩薩。比如我們東華寺,倘 若每個和尚都去修道,就沒有人理財,沒有人做飯,沒有人種菜了。可是做飯、種菜、管 財務等等也需要人啊。其實,一個和尚能放棄打坐,去管財務、燒飯、種菜,他的境界比 我的境界更高。我不願意放棄打坐去管財務,也不願意放棄打坐去做飯、種菜,而他可以 犧牲一切,當然他的境界更高。 看一個人修得好不好,不是看他打坐能坐多久,而是看他內在的境界有多高。佛與凡夫唯 一的區別就是境界。有的人說是智慧,智慧也是通過境界體現出來的。比如說犧牲精神, 它也是一種境界的體現。 問:誠如上師所言:信必深信,行必力行。八萬四千法門,只要找到屬於自己的法門就行 了。龍是自己畫的,就等著上師點睛了。祈請上師為我點睛,幫我開大智慧! 師:這條龍可以說是你自己畫成的,也可以說是你師父幫你畫成的。因為明師可以幫你畫 成一條龍,也可以不幫你畫,讓你自己修成一條龍。當你修成龍以後,再讓他給你點睛。 這個道理就相當於,大學教授只教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本科以下的不教。除非你考 上了大學,他才教你。因為他的定位就是大學老師,只教大學生。而高中老師的定位則是 只教高中生。但是,如果你很幸運的話,你拜的師父既畫龍又點睛,他從打坐開始教你, 幫你解答修行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乃至你家庭生活中的問題他也幫你解答,一路跟著 你。 還有一種師父,你到他面前,只允許談道上的事,你的家庭生活、工作,一切的一切都不 允許談,談了他就要罵你,因為他的定位是只點睛不畫龍。 還有一種師父,他可能點不了睛,只會畫龍。他會帶著你朝山、拜佛、放生,供這個,供 那個……他做的是一些普及性的基礎工作。這樣的師父也很重要:他念佛念得很好,通達 放生儀軌、火供儀軌、敲打唱念的儀軌等等。至於如何明心見性,如何開悟、破無明、了 生死、成佛,他不懂。他把你做成了半成品,送到我這裡來,我更好教。這種師父才是菩 薩,更可貴。 問:我們在家居士第一次修行可不可以先觀香?我去年生理絕經了,這樣修下去,是否可 以恢復以前的狀態,開始真正的修道? 師:需不需要觀香由你自己定。觀香是為了達到兩個目的:一個是把散亂心收回來。你能 把心長期鎖定在香頭上,你的散亂心就收回來與香頭合二為一了。第二個是長期觀香的人 ,眼睛特別有神,特別有穿透力。至於是否能把身體修年輕,恢復更年期之前的狀態,這 也因人而異。並非修上一段時間,恢復到更年期之前的狀態就叫修道。成道與生理沒有絕 對關係,只有連帶關係。一個人如果超越不了生理的慾望,心思都放在生理的慾望上,他 肯定悟不了道,破不了無明,了不了生死,成不了道。連最基本的生理慾望都不能超越, 怎麼可能悟道呢?一個悟了道的人是能管住自己,能超越生理慾望的。 在座的都是在家居士,譬如你們夫妻倆都在修行,或者你的妻子不修行,或者你的丈夫不 修行。既然他/她個凡夫,就有生理的慾望和需求。而你學了佛,不願意跟他/她合作,你 們的感情就會出問題,家庭就會破裂。但是你學了佛,就要懂得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中的“ 恆順眾生”。你要度這個眾生,首先要恆順這個眾生。只有恆順了這個眾生,你才能把他 接引過來,進而轉化他。 又比如你的先生不吃素,你不僅要給他做雞鴨魚肉,還要用心做給他吃,一邊做雞鴨魚肉 ,一邊唸佛持咒加持它們。你做的雞鴨魚肉香得不得了,他吃完了,滿足了,就超越了, 再也不想吃了。很多時候,人之所以喜歡吃雞鴨魚肉,是因為沒有一次真正吃得心滿意足 過,所以超越不了。一個人對某樣東西只有真正得到了,滿足了,才能超越。 為什麼凡夫那麼渴望愛?因為從來沒有得到過真愛。什麼是真愛?就是沒有任何條件,以 一種無我的境界所給予的愛。只有當你得到了這種無我的、無條件的愛,你才會真正地陶 醉,真正地滿足,真正的富有,才會真正地超越愛,超越慾望。 所以你要你的愛人吃素,你要有一個階段用心地給他做葷食,讓他吃滿足了,吃過癮了, 解饞了,他就不會再要求你給他做葷食了。所以學了佛,你就必須學會用佛的智慧與你的 家人溝通、交流。否則,你若用我執跟他交流,他會反感、抵觸,非但不會跟你學佛,還 會反對你學佛。 問:我們夫妻同齡,都是五十歲,已經沒有夫妻生活了,請問這對健康會有害嗎? 師:你們已經超越了,身體不需要了,就不需要勉強身體了。很多事情是因為身體需要, 比如吃飯,是身體需要我們才吃。當你身體不需要的時候,為什麼還要吃呢?吃多了身體 會出問題的。吃飯是為了滿足身體的需要,而不是為了滿足口慾。而我們現在吃飯已經顛 倒了,不是為了滿足身體的需要,以便更好地工作、生活,而是為了滿足口慾。 問:東華寺的皈依證上有佛像,居士往生後,皈依證可不可以和居士一起火化? 師:可以。因為你信佛,你和你的皈依證,甚至和你師父的相片一起火化,都沒有問題。 你把你的師父當彿看,把你的皈依證也當彿看,是可以的。甚至你會問:我乾脆放一張觀 音菩薩像或者阿彌陀佛像在口袋裡,跟我一起火化,可不可以?回答也是可以的。為什麼 ?佛教講一切唯心造,一切都是從你的動機出發,來決定有沒有因果,有沒有業障。你的 動機是好的,就沒有業障,沒有惡果;你的動機是惡的,即便表現得很好,也一樣有業障 。相反,你的表現形式是惡的,但你的動機是善的,也一樣有功德、有福報。 按世間的法律和按宗教的因果律來判定事物,他們之間的根本區別在於:世間的法律是以 表象和形式來判定,而宗教的因果律是以起心動念來判定。所以即便你好心做了壞事,以 宗教的觀點,你也一樣有功德福報,但在社會上,你可能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樣,你 起了歹心惡念,沒有付諸行動,世間的法律不會制裁你,但是按宗教的因果律,你一樣會 遭受相應的果報。 問:弟子在修行中出現了障礙:血壓極度不穩定,忽高忽低。請師父指點。 師:血壓高,打坐的時候,把意念放在腳底的湧泉穴上,你的氣血就會降下來。當血壓不 高了,就不要繼續把意念放在腳底了,這樣做只能是短暫的一段時間。另外,可以在晚上 用熱水燙燙腳,按摩按摩腳底。第三個辦法,中午的時候,把鞋子、襪子脫掉,在曬熱的 鵝卵石路上、水泥路上多走一走,這樣體內的靜電就會釋放出去。因為你從來沒有光著腳 接過地氣,所以你的氣血升上去以後降不下來。光著腳接地氣能把氣血降下來,把虛火撤 下來。 -- 真實地接受內心的恐懼便超越恐懼,真實地接受內心的貪婪便超越貪婪,真實地接受內心 的慾望便超越慾望…真實是超越自我嗜好最快的方式,他與道同一體。 ~摘錄至萬行法師《微言大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6.176.7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77443759.A.E4D.html
ridle: H喜~^^ 12/28 04:09
ridle: 隨喜~^^ 12/28 0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