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東華禪寺 萬行法師 開示 如何交包子錢 ------------ 『佛教中對於一些抑鬱症,自閉症等是如何治療的?有什麼方法?』 師:萬事皆有因,不管是過去的因還是現在的因,都要找到癥結所在,才能對症下藥。比 如孩子得抑鬱症,自閉症不是無緣無故的,往往與父母,家庭有直接關係。每個人的第一 個老師都是父母。如果父母給我們留下了好印象,就會給我們的一生帶來正面的影響。每 個人的身上都留下了父母很深的烙印。每一個孩子都是父母的複製品,父母是原件,子女 是複印件。即使你不是父母撫養長大的,只要你投胎為他們的子女,你與他們就有很深的 因緣,這不是用邏輯所能講清楚的。 只有深入禪定才能轉變因緣,或者說靠很強的心力才能淡化因緣。比如你覺得你和誰是逆 緣,你就在心裡天天對著他念佛。念佛的力量大了,就把過去你和他之間的逆緣沖淡了, 重新注入了新的好的因緣。如果禪定功夫深,可以直接入定,跑到“後台”去改;或者請 禪師直接入定去幫你看;或者自己念佛;再不然就廣種福田,也可以消宿業,轉變因果。 碰到這樣的孩子,不要抱怨,要好好地多念佛。孩子小的時候,你不在他身上下一分的功 夫,長大以後你就要下十分百分的功夫。千萬不要忽略了小孩子的成長和教育。現在的家 庭有一個通病,就是父母自己不帶孩子,讓長輩,保姆帶。不餵母乳,餵牛奶。孩子吃誰 的奶就帶著誰的信息,小時候對孩子不親,長大了想讓他對你親就晚了。一個成功的人, 不僅事業上要成功,感情上,家庭上也要成功,否則你的人生是有缺陷的。 『請開示六祖聽到“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悟道時的見性次第?』 師:就像剛才一個同修問到花開見佛和明心見性的區別一樣,這時候六祖已經花開見佛明 心見性了,但還沒有證果,他看到了果子,但還沒有摘取到這個果子,所以他又隱居了十 五年,反覆地打撈印證。直到五十七歲才寫出“壇經”。悟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他 應該是二十九歲,而寫壇經的時候是五十七歲,中間有一個很大的跨度,這個跨度就是他 人生成長的過程。在這幾十年當中,他的思想逐步豐富和完善了。人在年輕和年老的時候 ,思想是決然不同的。儘管悟到的思想都是吻合的,但在豐富程度,力度,含金量上是不 同的。在二十九歲時悟到的只是一個輪廓,方向,在此之後則是不斷地往裡面填內容,填 材料,提高含金量。 『當時六祖是不是只稱得上是悟到了空性,實際上還沒有證到空性?見到空性並不能了生 死,對否?』 師:說得非常對,六祖當時只是悟道了,但還沒有證道。 『打坐時左腿痛可以忍受,但右腿嚴重的難以忍受,而且痛過一陣後全身會出冷汗。我已 知這是體內的濕氣。請問師父,除了堅持打坐醫治,在生活或飲食上做些什麼可以盡快通 過這一關呢?』 師:在飲食上要少吃一點,或者短期不吃,讓體內的陽氣變足,就會很快通過。吃得越多 ,陰氣越重,腿就越痛。所有的飲食,即便是陽性的食物,吃到體內還是要靠陽氣來轉化 ,所以會消耗身體的陽氣。 『在打坐過程中,身體要經歷哪幾種知覺過程才能忘身,進入靈性和四禪八定的修行?另 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堅持幾座的鍛煉,才能一步一步地進步?』 師:關鍵不是每天坐幾座,而是要每天看住自己的心。即使每天坐十座,一座一個小時, 剩餘的十二個小時沒有看住心,又有什麼用呢?要學會在日常生活中,起心動念中,為人 處事中看住自己的心,這樣才是每時每刻都在修煉,盤腿的時間畢竟有限。盤腿的時候就 在心上練,做事的時候就在事上練。心就是事,事就是心,心,事是一不是二。 至於打坐的過程中要經歷哪幾種知覺的過程,無非就是要覺知到身心的反應。所有的境界 都離不開生理和心理的反應,因為道就是身心。所以第一關就是生理和心理。懂得如何對 治身心,就懂得如何對治修道過程中的種種境界。但是最終要放下身心,否則在身心上轉 來轉去,境界永遠都無法提升。 『我現在看人們都很圓滿,個個都活在自己的因果中不亦樂乎,有種無人可度的感覺。所 以不願意開課,也沒有動力,療癒來療癒去都只在表相上,有何用呢?真想回家當下即是 ,可有幾人真想?所以我只想安靜地待著,這樣可否?』 師:沒有眾生可度,也不需要你度,這是你當時的一種心態,每個人都活得安詳自在就好 。所謂的佛菩薩度我們,其實是我們自己在度自己,如果你活得安詳自在,樂在其中,佛 菩薩是度不了你的,也不需要度你。正因為你不滿足,不安於現狀,有煩惱,有痛苦,在 掙扎,這時候佛菩薩一伸手,就把你給度了。如果你陶醉在自我當中,會覺得佛菩薩是多 餘的。 基督教的傳教士會主動去敲你的門,說:“上帝派我給你送福音來了,你要接受”佛教則 不同,佛門裡有一個理念,法是要“求”的,你不求,我就不說。信徒一敲門,二敲門, 出家人還不理你,三敲門才問你:施主有何貴幹啊?這種理念和方式障礙了佛教的傳播, 導致宗教市場被基督教,天主教佔領了。有識之士早就意識到了未來的宗教市場是基督教 的天下,所以現在佛教的傳播方式也要像基督教那樣主動上門,說:佛祖派我給你送道來 了,你要不要啊?他就會問:道是什麼東西啊?我說:道可以讓你長命百歲,升官發財, 他就信了,說“我要我要”時代不同了,如果佛教不改變手法,還繼續用傳統的方式弘法 ,就不會有市場,出家人將來恐怕只能回家種地了! 『前世看過的經典,今生沒有看過,忘記了。不看吧,腦袋空空,沒有見地。看吧,現在 暫時又不想看。請問要不要再看一遍?』 師:想用就看,不想用就不用看。書到今生讀已遲,儘管如此,今生還是要讀書要學習, 否則,來生腦袋裡面,八識心田裡面更無信息可用,你更沒有智慧。所以說“書到今生讀 未遲”,還是要讀書。 有的感想寫得真是非常好。可能是因為生理不同的原因,女人做事是不做則已,一做就是 全身心投入。男人做事會投入一部分,保留一部分。女人的心永遠是百分之百,力量也是 ,搬到哪裡都是全然的。她無論是認可你還是否定你,都是徹底的。男人根本就沒有百分 之百的心,力量永遠是分散的,認可裡面有疑慮,疑慮裡面有認可。 所以女同志容易入道,但心量不容易打開。再往深處走,中間會有一個心量很窄的階段, 到了這個階段如果能把心打開,到了核心和源頭就是一片汪洋。但汪洋前面的這一段是不 容易打開的。而男人的心性,外面就像一個貝殼,很難打開,一旦打開,裡面就是一片汪 洋。真正有智慧的女性,比男性更具智慧和深度,但比例很小。所以佛教有一個觀點,女 人很難成佛,要轉成男人才能成佛。轉成男人是指思維方式,心態,心性要變得像男人一 樣,並不是要變成男人的身體才能成佛。倘若如此,所有的男人都成佛了。 『感恩上師慈悲智慧,給在家居士提供這樣殊勝的機會,舉辦如此規範,嚴謹,高品質的 禪七培訓活動。上師高度重視,答疑解惑,精彩開示學員。驚喜萬分,受益匪淺。感恩法 師們妙語連珠,語重心長,風格各異的教導,使學員們對禪宗有了一個整體全面的了解。 感恩常住菩薩給活動帶來了一切方便。』 『禪修使我們對人生,生命有了明確的認識,通過掌握具體的方法,認真持續精進地修煉 ,轉變心態,提升境界,忘我奉獻。學佛人當以佛為榜樣,以聖人的標準要求自己,與萬 物同體,開顯每個眾生本有的智慧。“覺照”是這次禪七的重要方法,在日後的工作和生 活中時時提起警覺,身在哪兒,心在哪兒,不為境所轉,了知而不執著,活在當下,將學 到的佛法融入一切處所,真真切切地在生活中起妙用。 『禪七結束了,我很慚愧,沒有其他師兄精進吃苦。我發了一個願,回去後一定要把師父 的思想理念,動功靜功吸收掌握,進入“禪修”時的最佳狀態。』 師:其實她能認識到已經很難得了,寫感恩的就不用在這裡念了,我已經看到你的心了, 這個寫得蠻厲害哦: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封鎖,一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我深信此生,我定能證 到八地菩薩果位,永不退轉,勇猛精進,有願必成,南無阿彌陀佛!』 師:這麼自信,真難得。我有明珠一顆......這是宋朝柴陵鬱禪師寫的悟道詩! 『封閉式的七天禪修課,是我學佛路上的一個里程碑,也是我身心靈的一個質的改變和起 航。在自在堂裡感覺就像回到了自己最熟悉的家一樣,身心充滿了喜悅,寧靜,安詳,自 在!每天都有兩位法師監香,和一至兩個法師給我們講經說法說公案。比如何為“覺照禪 ”,禪的起源與見地,禪的類別,“圓覺經”“維摩詰經”等。每天下午萬行上師會和各 位法師在禪堂裡與我們實時交流,解答我們在禪修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疑惑,也可以問在 學佛路上不懂的問題,整個交流過程充滿著愛,慈悲和歡樂。萬行上師和法師們都很隨和 慈祥,沒有架子。他們都是用愛付出,用真心去行動,奉獻!』 師:本來我們就沒有什麼架子可擺人的,枷鎖都是自己給自己套的,有了架子就要端著架 子,維護架子,沒有架子才解脫自在。 『第一天禪坐時,腿疼痛萬分,腦子昏沉,妄念多多,記憶最深的是我右腳麻木到自己都 控制不了它,動也動不了,完全失去知覺。但萬行上師當天早上開示說:切記不能讓心靈 跟著感知跑,也就是知覺不能跟著感覺跑,心理不能隨著生理的反應跑,腿痛的時候你就 觀照自己的心,不要跟著腿痛的感覺走,當腿不斷地向你發出疼痛的信息而你不加理會時 ,它就不會繼續發求救的信息。這招果然好用!最終我降服了自己的心。』 師:真是這樣的。實際上有兩種對治腿痛的方法:如果有魄力,腿痛的時候,你就不理睬 它,把心高高地提起來,把身體忘掉;如果沒有魄力,就把心放在痛點上,和它對話,交 流,協商。你們可以看看自己適合哪一種方法。 大家寫的都是感恩。不用感恩,當我們在教你們的時候,我們自己也在進步,收穫也很大 。大家能寫出這麼好的對道的詮釋和理解,我們從中也很受益。很多提問讓我們注意到之 前沒有意識到,想到的問題,促使我們把思維打開,思考如何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 老師給學生授課時,雙方都會覺得受益最大的是自己。老師碰到優秀的學生才會進步。如 果學生只會接受不會反問,老師就很難進步。所以遇到愛提問的學生,老師應該感激:終 於碰到讓我成長的機會了,而不是覺得這個學生怎麼這麼刁鑽,提問題這麼尖酸,難以回 答。學生能提出這麼難回答的問題,說明他把你的思想,你的法吃進去了,真悟到東西了 ,現在反饋回來與你分享,也能使你進步。 古人說教學三年勝過自學十年,原因就在於,教學是面對大眾,大家從四面八方各個角度 把信息反饋給你,反饋回來的疑問必須解答,必須去思考,不懂的要去查資料,於是就有 了所謂的教學相長。所以教學帶給人的成長遠勝於單純的學習。如果只是單一的教或者學 ,就會死氣沉沉,碰撞不出思想與智慧的火花。 -- 修行人要善於思考道,捕捉道,感受道。身體的道與心靈的道要經常去捕捉,去感受,要 把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當作道的顯現去感悟,去體驗。 ~摘錄至萬行法師《微言大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202.14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79745838.A.62C.html
genaro: 01/29 2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