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inkie (阿凱)》之銘言: : 各位師兄師姐安好,想請教一下,我之前學佛隨念,當中世尊(bhagava)的功德之一是「 : 以戒為首的諸功德最為第一」,因為我最喜歡這個含意,想試著在生活中多少實踐一點, : 我推測應該是要奉行十波羅密的意思,只是不知道對不對,想聽大家的想法。 : 再者十波羅密有特定的排序,意思是一開始要以布施為主嗎?接下去就主修持戒之類的嗎 : ?想請教大家都用什麼方法累積波羅密。 : 並且祝大家新年快樂,增長智慧,謝謝 你好,新年快樂 佛教的累積福慧資糧,主要是透過聞思修的增長智慧(因)、集資淨障的減少違緣(緣) ,由此主因與助緣來成辦菩提之道。末學的回文可能會有點長,耐心看完要花點時間。 戒的要義是十善業道,這是獲得一切——人、天、聲聞、緣覺、佛——等果位的基礎。佛 典中,將人天果位稱為增上生,聖者果位稱為決定勝,決定勝包括聲聞緣覺二乘的解脫果 位以及大乘的成佛果位。這一切果位的基礎是十善業道,遮止身三、語四、意三的惡業導 致的惡趣,遮止惡業才能獲得善趣的果位,依於善趣果位的所依身才能成辦聖者的果位。 現在一般說到佛隨念,是屬於南傳佛教四護衛處的法門,四護衛禪:慈心修習、佛隨念、 不淨觀修習、死隨念。 北傳佛教提到隨念佛,有六隨念法門,六隨念:隨念佛、隨念法、隨念僧、隨念戒、隨念 施、隨念天。隨念思惟這六者的功德。 佛是果位,是有情內心相續當中滅除了一切煩惱障、所知障之後證得的果位。滅除了煩惱 障、所知障之後證得一切種智的果位,即佛果位,所以佛證得了圓滿的道諦、滅諦功德。 (達賴喇嘛尊者經常提醒,認識佛是要從佛的內心圓滿了道、滅功德來認識。) 菩薩是證得佛的因位,菩薩希求成佛(成辦無上正等菩提),佛(無上正等菩提)是果位。 菩薩的發心,是由利他的大悲生起為了利益一切有情安樂而希求成辦無上正等菩提的果位 ,如此為利有情願成佛的發心,稱為發菩提心,菩提心的落實在六度(十度)波羅蜜。 北傳經典如《大般若經》提到菩薩十地,菩薩十地配以十度波羅蜜多,十度是從六度當中 的般若度再開展出後四度:方便、願、力、智,合稱為十度波羅蜜多。 《大般若經》(唐.玄奘法師譯): 「諸菩薩摩訶薩,若已圓滿布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波羅蜜多,若已圓 滿一切福德、智慧資糧,永斷一切煩惱、所知二障麤重習氣相續,證得無上正等菩提,乃 名如來、應、正等覺,得一切相智(一切種智),成就佛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 佛果內心相續當中淨除一切煩惱障、所知障,這樣的滅諦,稱為究竟圓滿的滅諦;因為究 竟斷障而成就一切種智(一切智智、正等覺的遍智),這樣的道諦,稱為究竟圓滿的道諦。 ------------------------------------------------------------------------------ 底下補充:佛德(Buddhaguna)——【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一切相智等功德】 因為內容頗多,末學只扼要的打出總標,節點部分表示尚有內文。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The Opening of Wisdom-Eye〉:佛德 佛的色身(三十二相八十隨好)具足萬德莊嚴,可以合為以下四種:身、語、意、業。 以下我僅做簡要的說明。 佛身功德。…… 佛語功德。…… 佛意功德。主要有兩種,是關於智慧和慈悲的功德。 前面談到法身時說到二十一種無漏智,其中一些在聲聞和獨覺的身上也具足。不過, 佛具有更殊勝的功德,我們這裡只說明佛所獨具的德行。首先,佛具有十力(dasabala)。 一. ◎處非處智力(sthanasthana-jnana):能知一切事物的道理和非道理的智力。 ◎業異熟智力(karmavipaka-jnana):能知一切眾生三世因果、善惡業報的智力。 ◎禪解脫三昧智力(dhyana-vimoksadi-jnana):能夠知道色界、無色界的禪定,以 及最微細的解脫三昧智力。 ◎根勝劣智力(indriya-parapara-jnana):能夠知道眾生根器勝劣的智力。 ◎種種勝解智力(nanadimukti-jnana):能夠知道眾生受貪瞋痴習氣影響知解的智力 ◎種種界智力(astadasa-dhatuprabhedadi-jnana):能普知十八界等分析諸法的智 力。 ◎遍趣行智力(bhava-samasarvatragamini-pratipad-jnana):從最低的地獄道( apaya-bhumi)到有頂(bhavagra),有許多的道或稱為趣,之外就是聖者的解脫 道,所有這些世間與出世間的諸趣,佛都具足了知的智力。 ◎宿住隨念智力(purva-nivasanusmrti-jnana):知道眾生宿命的智力。 ◎死生智力(cyutyupapatti-jnana):了知眾生的業以及生死的智力。 ◎漏盡智力(asravaksaya-jnana):佛陀已斷所知障和煩惱障,因此他了知一切眾 生的煩惱染污,於一切妄惑餘氣,永斷不生。 二. 佛還具足四個重要的心念功德,稱為四無所畏(caturva-isaradya)。…… ◎正等覺無畏(sarva-dharmabhi-sambodhi-pratijna-vaisa-radya):…… ◎漏永盡無畏(sarvasravaksaya-jnana-pratijna-vaisaradya):…… ◎說障法無畏(antarayika-dharmavyakarana-pratijna-vai-saradya):…… ◎說出道無畏(nairyanikapratipadvyakarana-pratijna-vai-saradya):…… 三. 另外,佛意功德還有三平等念住(asambhinnasmrtyup-asthana),意即佛陀有一顆 平懷不二的心: ◎敬信者平等心(susrusamanesu-samacittata):…… ◎不敬信平等心(asusrusamanesu-samacittata):…… ◎信不信平等心(susrusasusrusamanesu-samacittata):…… 四. 另外佛還具有三無隱法(agupta-dharma)。…… 五. 不忘失(nasti-musita)是佛的另一項功德。…… 六. 另一項佛的意德必須在此敘述,就是正障習(samyak pratihata-vasanatva),…… 七. 大慈悲(mahakaruna)意指佛陀的心只想著:「我要度一切眾生走上正道」。 八. 現在我們有必要思惟佛的十八不共法(avenika-buddhaguna)。這項功德只有在佛身 上顯現,聲聞和獨覺都沒有。可以分成四大類,其中六法是行(carya)、六法是覺 (bodhi)、三法是業(karma)、最後三法是智(jnana)。 ‧身無誤失(nasti-tathagatasya-skhalitam):…… ‧無卒暴音(nasti-ravitam):…… ‧無忘失念(nasti-musitasmrtita):…… ‧無不定心(nasti-asamahitacittam):…… ‧無總總想(nasti-nanatva-samjna):…… ‧無不擇捨(nasti-apratisamkhyopeksa):……。(以上六法是行的範疇) ‧志欲無退(nasti-chandahanih):…… ‧精進無退(nasti-viryahanih):…… ‧憶念無退(nasti-smrtihanih):…… ‧定無退(nasti-samadhihanih):…… ‧般若無退(nasti-prajnahanih):…… ‧解脫無退(nasti-vimuktihanih):……。(以上六法是覺的範疇) ‧一切身業隨智慧行(kaya-karma):…… ‧一切語業隨智慧行(vak-karma):…… ‧一切意業隨智慧行(cittakarma):……。(以上三法是業的範疇) ‧最後三法是有關於佛於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所起智見無著無礙。(這三法於一 切時中的智慧是屬於慧的範疇) 九. 一切智智(sarvajna-jnana)。…… 以上述及佛的意德主要有兩方面:關於智慧的和慈悲的功德。上述九大項的提綱共有 二十一種功德,其中第一、二、三大項加上第八、九兩大項後面的三小項屬於智慧的範疇 。接下來我要解釋大慈悲。…… ------------------------------------------------------------------------------ [1] 佛隨念,憶念思惟佛的功德 《雜阿含931經》: 「聖弟子念如來事:『如來、應、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 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來…乃至世尊,只有佛才有這十個功德 名號,稱佛的十念,即是憶念思惟佛的這十個名號。)聖弟子如是念時,不起貪欲纏、不 起瞋恚、愚癡心,其心正直,得如來義,得如來正法。於如來正法,於如來所,得隨喜心 ;隨喜心已,歡悅;歡悅已,身猗息(輕安);猗息(輕安)已,覺受樂;覺受樂已,其心定 。心定已,彼聖弟子,於凶險眾生中,無諸掛礙,入法流水,乃至涅槃(苦的止息)。」 《雜阿含980經》: 「世尊告諸賈客:汝等當行於曠野中,有諸恐怖,心驚毛豎。爾 時,當念如來事,謂:『如來、應、等正覺……乃至佛、世尊』(憶念思惟佛的功德名號 ,佛的十個名號,從如來…乃至世尊等十個功德名號),如是念者,恐怖則除。」 [2] 佛果位斷除煩惱障、所知障證得一切種智,佛的身、語、意三業隨智慧行 《大智度論》:「(佛果成就)十八不共法者,…十三者、一切身業隨智慧行,十四 者、一切口業隨智慧行,十五者、一切意業隨智慧行…。」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80008182.A.3EC.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1/26/2020 12:41:42
sunnypanda: 隨喜c大法布施 orz 01/26 16:06
creative88: 推 01/26 17:03
ykkdc: 隨喜 01/26 18:54
s8402019: 隨喜 南無阿彌陀佛 01/27 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