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補充:布施的四種分類:財施、法施、無畏施、慈施 : 《地道建立》2010年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 2) 法施也一樣,要有受施者、布施者及布施物,此時的布施物是法,但是最重要的 : 還是在於布施者的心態,他是在不為了財物、名利的情況下,希望透過法去利益接受法施 : 的人,這個心態才是法施的核心。 ------------------------------------------------------------------------------ 補充:法施 摘自:《俱舍論自釋》卻配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 《俱舍論自釋》(玄奘譯)〈分別業品第四之六〉: 「法施云何?頌曰:法施謂如實,無染辯經等。論曰:若能如實為諸有情,以無染心 辯契經等,令生正解名為法施。故有顛倒,或染污心求利名譽恭敬辯者,是人便損自他大 福。」 產生福德之三個基礎,第一個是布施,第二個是持戒,第三個是修行。 布施有幾種分類,其中「法施」的定義,法施云何?法施謂如實,無染辯經等。 法施是以無染不帶有煩惱的心為動機,不貪著名聞、恭敬、利養等世俗八風,而去為 他者說法。說法的動機是無染不帶有煩惱,為了利益聖教於眾生,不是為了收攏徒眾、貪 圖財富受用、博取名聞、恭敬等,這是法施的第一個條件。 除了 1) 無染不帶有煩惱的發心動機,還要有 2) 如實不顛倒解釋佛典三藏的能力, 具備這二者才能夠稱為法施。 法施:不帶有煩惱的動機+如實不顛倒的解釋佛典三藏。 相反的,如果帶著現世的世俗八風,為求名聞、恭敬、利養、衣食等而去說法,即不 具備法施的條件。即使說的法能有些利益眾生,但對於說法者無利益,反而是破壞了我們 過去生所累積的諸大福德。故以清淨動機說法極為重要,同時對於講說的法也必須是正確 的,不能夠誤導他人。 當一個說法者,有純正的動機,但無法如實不顛倒的解釋佛典三藏;或能夠如實不顛 倒的解釋佛典三藏,但是動機不純正;這兩者都不是法施。 必須具備動機純正、對於所說的法能夠如實不顛倒的闡釋經論三藏,俱足這兩者才是 具定義的法施,利益才會大。 ------------------------------------------------------------------------------ [1] 法施對於所要講說的法的內涵,必須是正確的,不能夠誤導他人,並且動機是純正的 簡言之,法施應具備智慧與慈悲。能夠如實不顛倒的告訴他人佛典當中的內涵,需要 智慧,自己應透過聞思修,由聞思修三慧才能成辦為他人如實宣說佛典的能力;同時,為 他人宣說是為了利他,需要慈悲心,慈悲心是由利他希望對方獲得安樂遠離痛苦的意樂。 [2] 世俗八風,即世間八法,《增壹阿含經》: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有世八法(世間八法)隨世迴轉,云何為八?一者利,二者 衰,三者毀,四者譽,五者稱,六者譏,七者苦,八者樂。 是謂,比丘!有此八法隨世迴轉(此八法稱為世間八法、世俗八風)。諸比丘!當求 方便,除此八法。如是,諸比丘!當作是學。」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80438920.A.3A6.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1/31/2020 10:56:42
ykkdc: 隨喜 01/31 1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