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東華禪寺 萬行法師 開示 心法十論:九、論心境 -------------------- 世間、出世間這兩條路本來是沒有界限的,是頭腦創造了界限,因為頭腦害怕無限的空間 ,不敢進入那個浩瀚的空無。這就是為什麼人從一出生開始就總想抓個東西作依靠。人最 害怕的不是背後,而是內在的那個未知。因為頭腦從未把那個浩瀚的、終極的未知打開過 ,從未見到過那個無限的空無,所以臨終時也就難免害怕那個未知了。“未知”在佛門理 的術語叫“如來藏”,意為究竟的東西都在這裡面。 人的煩惱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由分別而來,許多事情本身並沒有善惡美醜之分,但由於人天 生喜歡把一件事情分開來看,加以區別,於是善惡、是非、美醜就出現了。天地間出現的 一切都是一種存在,它本身並沒有好壞,你儘管去體驗,去受用,但不要給它戴上對、錯 、善、惡的帽子,一有分別就是造業的起因。執著一個天堂,必然承認一個地獄;執著一 個善,必然成就一個惡;執著一個君子,必然造就一個小人。錯就錯在不該分別,分別就 是執著,執著就會搜集業障。 釋佛以法輪作為佛教的象徵有其深刻超然的含義。輪子是圍繞著中軸在轉動,整個輪子都 在轉動,惟有中間的核心如如不動。外圍是無常的,因果是輪迴的,器世間的一切都是無 常的,時刻都在變動。這個無常圍繞著那個恆常不動的核心在變,也即在受核心中那個如 如不動者的控制。動者離不開不動者,不動制動,不變應萬變。輪子縱有日行萬里的本事 ,離開了我這個如如不動的中軸也成不了事,也成了廢物。 生死輪轉、六道輪迴,指的都是核心以外的輪子,倘若通過修煉進入那個如如不動的核心 ,哪裡還有生死輪迴一說呢?眾生最內在的本質與那個如如不動的中軸是一體的,外圍的 生死輪迴從未進入,也無法進入內在的核心—無常中的核心—如如不動者(中軸)。輪子的 另一個含義是,歷史在重複,人類在重複,因果在重複,重複在重複,惟有這個中心點始 終沒有重複。 每一個人都是一個完整的宇宙,和人溝通就是和宇宙溝通。儘管人只是宇宙中微不足道的 一粒微塵,但這一粒具備了宇宙所有的屬性與特徵。人體隨著四季變化,四季隨著宇宙變 化,宇宙又隨著人的心態而變化。宇宙的成、住、壞、空都是由人類決定的。 一間屋子有一千年都是處於黑暗之中,但只要把燈打開,千年的黑暗剎那間就消失,僅此 剎那間,就能看清屋內所有的家當。人生也是如此,只要一個瞥見,就能使整個人生發生 蛻變。所有的一切始終都在,從未丟失,還找什麼呢? 宇宙的存在是一個整體,在這個整體中只有“一”,裡面沒有好也沒有壞,沒有生也沒有 滅。得到這個“一”以後,你想好,這個力量就變好的力量,你想壞,這個力量就變成壞 的力量,這個“一”的力量會隨著心念的改變而改變。 信仰宗教,首先必須了解宗教,不了解,又如何信呢?未解而信,即是迷信。佛教固然說 有天堂,然而真正重視的還是即生天堂,非死後天堂。天堂地獄皆為淨土。真修行人,不 厭生死,不愛涅槃;不是死後解脫,而是活著的時候就解脫;証道不是用於死後,而是用 於生前凡是對生活充滿熱愛的人,都非常愛美,也都非常愛交友。這種人猶如一朵鮮花,隨時都 在散發著芬芳真正的慈悲並非說說而已,而要表現在行動上,沒有行動的慈悲不是真正的慈悲。真正的 大悲心沒有生起,是修不成正等正覺的,即便修出了一點功夫,也會進入魔道坑害民眾。 每一個眾生都是宇宙的靈魂,都在替宇宙講話,替宇宙行道。符合人道的思想便符合天道 的思想,更符合宇宙的規律。 何謂學佛?愛人如愛己,才是學佛的行動。沒有大悲心,想學佛,想成佛,那是不可能的 。一個信教的人,首先必須愛國,愛家,愛你周圍的人;欲修天道,先修人道,人道修完 美,天道自然成。 沒有大悲心的人永遠無法了解他人,這種人的心是封閉的,甚至連自己都不了解,臨終時 ,輕則成為孤魂野鬼,重則成為石頭。大悲心是與諸佛菩薩溝通的唯一橋樑。大悲心是以 愛為引子,沒有愛心也就沒有大悲心,沒有大悲心就無法大徹大悟。修行要心存眾生,志 在天下,忘我地去修,去煉,去愛眾生佛教裡的慈悲本身就是愛的轉變,人生如果沒有愛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意義,也就活不下去 。但是這個愛必須是自發的才有意義,努力得來的愛已失去了原有的意義。人的一生始終 都有愛伴隨著:夫妻之間的愛、親子之間的愛、手足之間的愛,朋友之間的愛…如果一個 人說生活沒有意義,我敢肯定他心裡一定沒有愛,一定缺乏愛,一定渴望愛。愛是成長的 需要,更是修行的需要。愛不是佛,愛只是邁入佛的一個門檻,超越了這個門檻才能見到 佛,才能成為佛。 愛有什麼不好的?愛就是聖人的品質,愛就是聖人的化身。渴望愛就是渴望聖人。只有聖 人才會愛,只有聖人才敢給予愛。愛是唯一值得歌頌的。沒有愛就沒有生命,沒有愛就沒 有幸福,沒有愛就沒有和平…。 萬行既不是理想主義者,也不是現實主義著,而是真實主義者。一個開悟的聖人喜歡獨來 獨往,在凡夫看來是如此。其實聖人心中什麼都具備,是與萬物同在同行;他既是絕對的 個體,又是絕對的同體;他了解凡夫,但凡夫不了解他;他與凡夫同體,但凡夫不與他同 體。 一個開悟者的思想是不能用世俗的思想來衡量的。在開悟者的眼裡,生也沒有生,死也沒 有死;愛也不是愛,恨也不是恨;成功也不是成功,失敗也不是失敗。因為開悟的人已經 超越了所有的概念,連悟也不覺得自己悟,他已經徹底與本覺融為一體了。 對於頭腦而言,一切都是新鮮的,都是第一次嘗試;對真我而言,所有的一切早已體驗過 。怕死的是我們的頭腦,真我從來不怕死,也從未死過。生,是你的頭腦在生,死,是你 的頭腦在死,本我是永遠不生不死的。修行必須超越頭腦的思維與種種的概念,才夠得上 層次。空掉你的頭腦,道就出現了,否則道也被你那複雜的頭腦擠掉了。不要用你的頭腦 來衡量道,空掉你的頭腦,才能認識道。 古人所講的不睡覺,並非身體不睡覺,而是那個超意識的觀照者。身體有生有滅,有年輕 有衰老,有動有靜。觀照者沒有這些現象,她從來不需要休息,她永遠不會枯竭,永遠精 力充沛,永遠年輕。 達到觀照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我,無我也就是把自己融入萬物的最後結局。觀照不是獨立, 而是整體,而是空無。有觀照者與被觀照者存在,還不算到家。 如果你抱著有所求的心做一切,你的智慧、你的財富、你的愛心,將不會在湧現,進而還 會枯竭。你越怕的事,越應該去做,去面對,只有這樣,才能突破它。逃避和隱藏都不是 辦法。 宋朝的永明禪師說:“信而不解增長無明,解而不信增長邪見。”不要執著任何事物,要 超越所有的概念,譬如愛與恨、勝利與失敗、貧窮與富貴、生與死、痛苦與安樂等等,這 修都是虛妄不實的,要用那個觀照者觀這些“附屬品”—觀照者的附屬品。 用眼為看,用心為觀,能觀的是心,所觀的是貧富貴賤、喜怒哀樂…種種的幻象。既有相 ,也就不真實。那個觀照者是以無相為相,以無名為名的。定中的相,是以無相為相,不 是眼見,而是智知。真見無所不見,也無所見。 迷時有三界,悟時一念超,六道輪迴當下空。真空並非什麼也不想,空還是一種有的境界 ,空和無是兩種不同的絕對境界。 能在物質上解脫的人,才能在精神上有更高的超越。懂得生活的人,不會因為追求物質而 失去自身的自由。知識和語言根本不足以論道,必須超越知識和語言,才能進入道裡面。 肉體對修行人的影響那麼大,根本原因還是欲望在影響著肉體,進而才影響修行人的心情 。一個凡夫的欲望永遠也不會滿足,只有通過修煉把自己的等級提升以後,欲望才會消失 。因為在靈性上沒有提升,沒有得道,所以才會在物質上拼命地追求。當拋棄了頭腦的幻 想,物質就奈何不了你了,靈性也就開始上升了修到最後就是心靈的超脫,高高興興地生活,安安心心地工作。倘若你已經超脫了,也就 無須再修了,在修行,就說明還沒有超脫。超脫的人甚至連自己信仰某宗教的心態也不存 在,沒感覺到自己信仰宗教,也不需信仰某種宗教,信仰的目的,歸根結底還是想超脫嘛 ! -- 當頭腦越想超越煩惱時,煩惱越重;當頭腦越想超越恐懼時,恐懼越深;當頭腦越想見到 實相時,越無法見到實相—這就是反效應法則。如何超越這一切呢?不迎不拒不跟隨。 ~摘錄至萬行法師《微言大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2.56.2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81294846.A.AEC.html
ridle: 隨喜! 02/11 04:38
genaro: 02/14 2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