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大方等大集經賢護分》: : 「阿彌陀佛復告彼言:諸善男子!汝若今欲正念佛者(想要正確地念佛),當如是念: : 『今者阿彌陀,如來、應供、等正覺、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 : 人師、佛、世尊(佛的十號)[1],具有如是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2],… : 乃至不念彼如來,亦不得彼如來(能念與所念尋找施設義皆不可得自相成立)[3]』 : 彼作如是念如來已,如是次第得空三昧(相應於以菩提心攝持現證空性的聖根本智)。 : 善男子!是名正念諸佛現前三昧也(以佛果為修學目標,緣念佛果的念佛三昧)。」 ------------------------------------------------------------------------------ 補充:佛的功德名號——善逝——分為:斷德善逝、證德善逝 摘自:《釋量論》2011年 卻佩格西講授 張福成老師翻譯 (個人聽打筆記) CBETA B09, No.0043 《釋量論.成量品第二》 第1頌:量謂無欺智(識) 在《集量論》中,陳那阿闍黎說:「成就證量教示利眾生,導師如來怙主我頂禮。」 法稱菩薩的《釋量論》是解釋《集量論》的著作,《釋量論》共有四品,第二品是對《集 量論》供讚文的解釋,主要成立導師釋迦牟尼佛是位量士夫,以八個能立的原因去成立。 「成量」是所立(佛陀是位量士夫),有四個能立因:(1) 欲利生、(2) 大師、(3) 善逝、(4) 救護者。供讚文以四個原因,成立導師佛陀是位量士夫。 「成量」有很深的涵義,意謂導師佛陀原本與我們一樣,也是位輪迴中的凡夫,受到 輪迴煩惱痛苦的逼迫,以後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廣大累積資糧,成為量士夫。 如何成為量士夫?首先,「欲利生」,內心產生大悲心,對於眾生純粹出於利他的想 法,由大悲心推動,努力做禪修累積資糧。(佛初發心,中集資糧,最後現證圓滿正覺。) 「敬禮成量」亦表示,導師佛陀比外道導師更為殊勝。 外道認為,其導師原本就已經天然恆常存在,除此之外,本來不是的,而累積福德與 智慧二種資糧,然後成為一位導師、一位救護者,外道的主張中認為不可能。外道認為其 導師原本就存在,是位主宰,因此誠懇地向他祈禱請求,他才會救護我。 外道一般的情況,內心對於他們的救主非常熱切祈請、請求。除此之外,自己努力修 持福德與智慧二種資糧,獲得一切相智(或譯:一切種智、一切智智、遍智)之佛果,這 種情況沒有,因為他們主張其救主原本就存在、天然、永恆。 而就佛教內道主張,佛陀成為量士夫之前,跟我們一樣也是凡夫,可是靠著內心努力 累積廣大福德與智慧資糧,而後成為量士夫。故我們是佛陀的追隨者,佛陀走過的道路, 我們一樣去走,圓滿了福德與智慧資糧,也會成為一位量士夫。 要成立所立法「成量」,為何將「欲利生」置於首先?導師佛陀原本不是位量士夫, 是因為什麼原因而作禪修,以後才成為量士夫? 首先,內心產生純粹為利眾生的想法,基於這個原因,而作禪修努力累積資糧。「欲 利生」直接開示了大悲心(大悲心是希望幫助有情遠離痛苦的意樂),間接開示了菩提心 與菩薩行持。 內心純粹為了利益眾生,具有大悲心的幫助之下,還要具有了悟空性的無我勝慧。 「大師」代表現證空性,為了利益一切有情而去修證無我的心,圓滿證得空性無我勝 慧的果位為「大師」(佛陀的果位)。這裡所指的現證空慧,不是聲聞、獨覺行者內心的 現證空慧,而是菩薩行者內心的現證空慧。 「欲利生」產生了菩薩的行持,此是‘福德資糧’,「大師」要有證空慧的因,此是 ‘智慧資糧’。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廣大累積福德與智慧二種資糧,透過以上這兩個因,成 為「善逝」的果位。 在尚未成為量士夫佛果位之前的學道位,依靠內心大悲心的禪修,廣大累積福德資糧 ;在大悲心的幫助之下,依靠現證無我勝慧的禪修,廣大累積智慧資糧。經過三大阿僧祇 劫,努力精進行持福德與智慧二種資糧,成就「善逝」的果位。 「善逝」分為兩項功德:‘斷德’與‘證德’。 「斷德善逝」:菩薩因地廣大累積福德與智慧二種資糧,將煩惱障與所知障無餘斷除 ,此斷德稱為滅諦(佛果位的滅諦稱為大般無住涅槃,只有佛果才有的涅槃)。 「證德善逝」:煩惱障與所知障二種蓋障滅除的同時,內心獲得一切相智(一切智智 /一切種智/遍智)的智慧法身等功德。 獲得「善逝」的佛果之後,對於所調伏眾,毫不顛倒的開示四聖諦、善惡取捨的關鍵 ,由開示善惡取捨的關鍵,能夠救護眾生,成為佛果之後,所要做的是「救護者」。 以救護眾生的「救護者」角度來看,佛如實的對眾生開示四聖諦,使眾生了解、聽從 佛的教法,繼而修持,從輪迴解脫出來。 由於佛陀開示真實語,所以具有救護眾生、作為眾生依怙的功德,所調伏眾從輪迴解 脫出來,也能成為量士夫,因此稱佛為「救護者」。 「善逝」為圓滿的自利。圓滿的自利,是透過利他,以大悲菩提心與無我空正見,行 持福慧二種資糧,無餘斷除煩惱障與所知障之後,自身成辦智法身等功德。 「救護者」為圓滿的利他。成辦佛果後有圓滿利他的能力,佛陀透過大悲心,以一切 相智之智慧法身為增上緣而轉法輪,觀待所化機因緣成熟,圓滿無倒善巧利益所調伏眾。 產生佛果位的因果:「由圓滿二因,產生圓滿二果。」 「因」的階段─意樂的圓滿、加行的圓滿; 「果」的階段─自利的圓滿、利他的圓滿。 「因」的階段─‘意樂的部分’與‘加行的部分’: 意樂指大悲心、菩提心,加行指六度波羅蜜。六度波羅蜜中,最重要者是般若勝慧( 了悟空性的無我勝慧),加行的圓滿直接講到證無我慧,間接包括了六度在其中。 透過「從圓滿的因,產生圓滿的果」這個過程,從而產生了「量(無欺誑)士夫」。 「敬禮成量欲利生,大師善逝救護者」,因為以上原因,導師佛陀成為一位量士夫。 法稱菩薩依此供讚文的順序,解釋了「成量」的四個原因:(1) 欲利生、(2) 大師、 (3) 善逝、(4) 救護者。 佛陀的功德特質,透過此四者的順次第與逆次第,解釋了成量的原因,因此共以八個 能立,去成立佛陀是一位量士夫,認識佛陀成量具有圓滿果位功德的原因。 「成量」主要有兩個意涵,一指所調伏眾跟隨導師佛陀所走過的道路,也能成為量士 夫,一指導師佛陀比其他外道的導師更為殊勝。 《釋量論》第二品是要成立導師佛陀是位量士夫,在說明是不是量士夫之前,先要認 識「量」是什麼?才能進一步說明導師佛陀是不是位量士夫。首先討論「量」的性相:「 量謂無欺智(識)」。(...下略...) ------------------------------------------------------------------------------ [1] 外道主張的我是常一自主的補特伽羅,也就是遠離身心五蘊之外有常一自主的我,這 樣的我執稱為遍計我執。佛教說無我——補特伽羅無我——沒有外道所說的這種我。 [2] <攝類>:"五蘊"與"五取蘊"二者有三句差別 補特伽羅是依自身所攝五蘊隨一施設安立的士夫,補特伽羅包括佛、菩薩、阿羅漢、 六道眾生。凡夫自身所攝的五蘊,是五蘊也是五取蘊,屬於輪迴的苦諦與集諦所攝。佛聖 者、菩薩聖者自身所攝的五蘊,是五蘊但不是五取蘊,不屬於輪迴的苦諦與集諦所攝。 [3] 「善逝」分為兩項功德:‘斷德’與‘證德’,佛果菩提具有究竟圓滿的斷證功德。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85747941.A.2B7.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4/01/2020 21:54:45
ykkdc: 隨喜 04/02 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