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s://youtu.be/Vh6Jc05Hsgg (上)
https://youtu.be/lXfOEwc3rqo (下)
佛教是什麼(續篇)  (第一集)  1997/7  台灣緯 來電視台  檔名:24-002-0001   各位觀眾:   今天我看到同修們提出一些修學上的問題,我們利用這個時間 ,跟大家做一個簡要的說明。   第一個問題也是多數人都有的共同的問題。他說我們常見有許 多佛菩薩的形像,供奉在寺院或者是家庭之中,供給大家膜拜。問 題是:供佛菩薩形像,及拜佛菩薩的意義,到底在哪裡?拜佛菩薩 與拜神有什麼不同?我們應當用什麼樣的心態,來拜佛菩薩以及拜 神明,才是正確的?   這個問題,我想是一個相當嚴肅的問題。因為迷信帶給社會是 負面的影響。敬天、敬神在中國是幾千年來的習俗,對於社教有正 面的作用,決定不是迷信,這是我們必須要辨別清楚的。佛法是師 道,它不是神道,所以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在佛教裡面,可以 說是在幾千年前,它就懂得藝術化的教學。我們在寺院、庵堂之中 ,所看到的佛菩薩的形像,有塑像、有彩畫,形形色色,種類甚多 。在佛經典裡面,佛曾經說了一部《萬佛名經》,在台灣過年期間 ,還有不少道場拜萬佛。在這一部經裡面,佛給我們講了有一千兩 百多佛號,諸佛名號,菩薩還不在其中。佛告訴我們這許許多多的 佛號,都是我們每一個眾生自性本具的德能。我們舉幾個例子來說 說,大家就曉得。   譬如釋迦牟尼這個名號,是梵文音譯過來的,釋迦是仁慈的意 思,翻作能仁;牟尼翻作寂滅,就是清淨的意思。由此可知,仁慈 跟清淨是我們自性本具的德能。這個德能一定要用名號把它顯示出 來,我們聽到這個名號,就要知道我們處事待人接物要仁慈,對自 己要清淨,以清淨心對待自己,以慈悲心對待別人,這就是釋迦牟 尼的意思。所以聽這個名號,或者見到釋迦牟尼佛的形像,提起我 們這一個觀念,這就是教學。這是藝術的表法,用這種方式,時時 刻刻提醒我們性德不斷向外流露。菩薩的名號是修德,也就是佛菩 薩是我們本具的德能;本具的德能,現在我們迷失了,並不是真的 失掉,是迷了;迷了之後,自性的性德就不能現前。   譬如我們本來是慈悲的,是大慈大悲,現在我們對人、對物一 點慈悲心都沒有。我們自性本來是清淨的,現在一天到晚是妄想紛 飛,妄念不斷,帶來了無盡的煩惱,這就是我們性德喪失了、迷失 了。怎樣才能恢復呢?一定要靠修行。菩薩代表修德,性修不二。 修德也是無量無邊,因為我們迷得太廣,迷得太深,因此這個修德 的方法、理論也就無有窮盡。代表修德就用菩薩,代表性德就用佛 ,諸佛菩薩名號、形像,都是啟發我們性修的作用,我們供奉佛菩 薩形像目的在此地。   這是我在過去講席當中,常常跟大家說明的。我們佛教徒、佛 弟子供養佛菩薩形像,不外乎兩個意思,第一個意思是紀念的意思 ,佛是我們根本的老師,我們接受他的教育,得到這個教學的殊勝 功德利益,對於創始的這個老師,我們總是感恩,念念不忘,這是 屬於紀念的意思,所謂返本報始。第二個意思就是要向他學習,所 謂是見賢思齊,我們見到形像,我們要學他;聽到這個名號,我們 也要學他。這是我們供奉佛菩薩形像,應該有的心態。我們懂得他 真正意義是在此地,所以這種供奉決定不是迷信。諸佛菩薩很多, 譬如我們供養地藏菩薩,地藏菩薩是代表孝敬,孝親尊師。看到地 是心地,藏是寶藏。我們每一個眾生心地都具足無量的智慧、無量 的德能,這就是地藏的意思。所以供奉佛菩薩形像,要開發我們自 性的心地寶藏。   用什麼方法來開發?用教育,用教學,而教學的根本,就是在 孝親尊師。《地藏經》是我們佛門的孝經,學佛從哪裡學起?從《 地藏》學起。這是供奉地藏菩薩的意義。並不是說我供奉地藏菩薩 ,天天拜他,天天供養他,他就來保佑我,那你就是迷信,你的性 德永遠不會現前。那用什麼樣的態度?要學習地藏菩薩,《地藏經 》裡面講的理論,講的方法,理論要徹底明瞭,方法要切實去做到 ,這就是地藏菩薩真正加持我們,真正保佑我們。可見得,如果我 們不明其理,不依照方法去奉行,那是迷信,那是絲毫利益都得不 到。不但得不到反而有過失,這個過失從哪裡來?過失是把佛菩薩 當作神明來看待,去賄賂賄賂他,巴結巴結他,以為就能夠保佑自 己。這是談條件,把佛菩薩當作貪官污吏來看待,你想你這種心態 就是罪惡。這是我們不能不明瞭的,決定不能夠有錯誤,錯誤真正 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至於拜神、拜天神,天地鬼神,這在中國古禮上都有,這個是 修敬。我們對於天神、鬼神也毫無所求;毫無所求,為什麼要拜祂 ?我們要尊重祂,我們要尊敬祂。敬這一個字是性德,怎麼樣培養 這個性德,怎麼樣把這個性德發揚光大?我們對於天地鬼神這一份 恭敬,要把這個恭敬心用來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這就對了 。這個是古時候祭祀天地鬼神真正的意義,都是屬於教學,絕不是 有求於鬼神。有求於鬼神,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在古時候最初的 祭祀意義裡面沒有,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   第二個問題問的是,常見有許多人買鮮花、水果、供品,或是 在寺院,或是在家庭當中供養佛菩薩,同時也燒香、也點蠟燭,求 佛菩薩保佑平安健康、升官發財。這些真正用意在哪裡?佛菩薩是 不是需要這些東西?   給諸位同修說明,佛菩薩決定不需要這些東西。這些東西真正 意義在哪裡?還是在教學。要用現代的話來講,這些種種供養具就 是教學的工具,讓我們接觸這些東西,就能有所感觸。譬如我們在 佛像面前,佛像的意義大家知道,佛是代表自性的性德,菩薩是代 表修德。通常我們供奉一佛兩菩薩,因為性德只有一個,沒有兩個 。修德就是多方面的,多方面把它歸納起來,不外乎兩大類,一個 是知,一個是行。在佛門講解、行,一個是解門,一個是行門,所 以用兩大菩薩作代表。王陽明先生講的知行合一,實在講都是從佛 法裡面得到的啟示,得到這些靈感。知行這兩個字,就是佛家講的 解行。譬如,一般人常供養釋迦牟尼佛、文殊、普賢菩薩,這是一 般人常供的佛菩薩形像。佛表性德,文殊、普賢表修德;文殊表解 門,他代表智慧;普賢代表行門,代表要實行、要實踐,所以這兩 尊菩薩就全部都代表,細分就很多了。   像修淨土同修多半供養西方三聖,佛是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這個名號的意思是無量覺;阿是無的意思,彌陀是量的意思,合起 來是無量,佛是覺悟的意思。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盡虛空 、遍法界,沒有一樣不覺悟,這是究竟圓滿的性德。而菩薩表修德 是觀音、勢至,觀音菩薩代表實行,代表行;大勢至菩薩代表解, 代表智慧,所以還是一個行、一個解。但是淨宗法門是把行擺在前 面,解擺在後面,這是跟供養一般佛像不相同的地方,我們注重在 實行,把實行擺在第一。我們了解這個意思,就不致於發生錯誤的 觀念。   佛像前面供花,花是代表因,所以因與果,世、出世間法都離 不開因果。佛在大乘經上常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為什麼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講這一切萬法的轉變,因會變成果, 果會變成因,這個因果互相轉變,相續不斷。所以因果是講相續不 斷的意思,是講無量無邊變化的意思,這個是事實的真相,所以說 因果不空。先開花後結果,花是因,果在後面。所以供花是代表修 因,花好我們就能夠預想到果會結得好。見到花,你就要想到我們 要修善因,將來才能夠得好的果報,花表這個意思。供果,果就是 代表果報,是我們所希求的;花是美好,我們要修的。在大乘佛法 裡面,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叫 六度之花,然後才能夠得到圓滿的果報,供花是這個意思。但是諸 位要曉得,在佛前供的花表這個意思,你明白了,就像學生在課堂 上課,懂得花是代表因行。離開佛堂之後,我們在外面所看到的花 ,有沒有這個意思?都有這個意思。所以懂得佛法,只要看到花, 就提起自己一定要修善因,要修好的因。乃至於身上穿的衣服,印 上這些花紋的時候,看到花就知道自己要修行,用這個方法時時刻 刻提醒自己,要修好因,要修善因,才能夠得好的果,得善果。這 是供養鮮花、水果的意義。供養食品,實在講沒有什麼,不太重要 。食品是表示自己一點敬心,我們需要好的飲食,我們也以好的飲 食供養佛菩薩,這是一個紀念的意義,也是有表法的意義。   燒香,香代表信香,是一種信號,在古時候應用得非常的廣泛 。最明顯的,諸位如果到中國大陸去旅遊,總免不了要到長城去參 觀,你看長城每隔一段有一個烽火台,烽火台是傳遞訊息的,實在 講烽火台就像一個香爐一樣。古時候資訊不發達,用什麼方法傳遞 消息?就用烽火,燒的是狼煙,狼煙的密度跟一般的煙不一樣,風 不容易吹散,所以這個煙能夠持久。在遠處看到這個地方有烽火, 就曉得有狀況發生,用這種方法來傳遞消息。我們用燒香來表法, 我們跟諸佛菩薩傳遞消息,感應道交,取這個意思。但是真正的含 義,我們常講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這個意義就深了。你懂得這 個意義,這個燒香能夠提醒你,學習的東西就更多。我們看到煙, 聞到香味,就想到自己要修戒、要修定、要修慧,所以它代表戒定 真香,代表五分法身。五分法身前面三條就是戒、定、慧,後面兩 條加上解脫、解脫知見,所以用這個方法來提醒我們。   燈的意義是象徵著智慧、光明。古時候用油燈、用蠟燭,這個 意義就更深、更明顯。油燈實在講,真的是燃燒自己,照耀別人, 蠟燭是特別的明顯。這是教給我們,我們要求智慧,要能夠捨己為 人,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體力,以自己的技能,服務社會,幫 助一切眾生,而不求報酬,這是佛教導我們。所以燒香、燃燭是表 這個意思。真正這樣做,自自然然得到平安、健康、長壽。至於升 官發財,這是你命裡面所有的,這個命中所有要講到因與果的關係 。你命裡面沒有的,佛菩薩也不能賜給你。如果你命裡頭沒有財, 佛菩薩可以幫助你發財,你命裡頭沒有官位,佛菩薩可以賜給你高 官,那因果定律就被推翻,哪有這種道理!諸佛菩薩智慧再大,能 力再強,也沒有辦法改變因果一絲一毫。世間法是建立在因果的基 礎上,佛法還是建立在因果的基礎上,這是我們不能不明瞭的。《 法華經》一乘因果,《華嚴經》五周因果,你看看一切經論都離不 開因果的定律,這是我們必須要清楚,必須要明瞭。   佛菩薩能不能幫助我們發財?他能。怎麼能?他教給我們發財 的理論,教給我們發財修學的方法,我們明瞭理論,依照這個方法 去修學,自然就得到。不是說他教給你,你就直接能發,你自己要 去做。譬如說,你要想吃瓜,他告訴你怎麼樣去種瓜,怎麼樣去選 種子,怎麼樣去培養土壤、肥料來調節、來栽培,教給你這些技術 ,你都能照這樣做,那將來你一定有好的收成。不是說你求瓜,他 就拿個瓜送給你,沒這個道理,那就變成迷信了。這是我們一定要 搞清楚、搞明白的,他真正的用意在此地。至於求平安、求健康, 佛也教導我們,怎樣才能真正達到自在、幸福、美滿,這裡面就包 含了平安、健康、長壽。佛告訴我們一切要順乎自然,所以佛給我 們講自在、隨緣,你就能得到。   隨緣兩個字,意義非常之深。譬如現代人所講的環境的生態, 環境生態這是大家都曉得,在這個地球上無論是動物、是植物,它 都有相輔相成的這一個事實的存在。如果某一方面受到破壞,一定 影響另一個層面,這些道理事實現在人都懂得,因為我們生活的自 然環境被破壞的程度,已經非常明顯了。所以有許許多多動物,不 但是動物,連植物都沒有生存的環境。有一些植物、動物,必須在 這一個時代裡頭消失掉,這都是出自於生態環境的不平衡。我們人 的肉體這一部分是生理的,還有精神這一部分,也是跟大自然一樣 ,沒有兩樣。如果你能夠順應大自然,那你就一定是健康長壽,你 會生活得很愉快;如果違背了自然,那你是破壞自然的生態,你一 定會有許許多多的疾病、痛苦,乃至於一些災難,是決定不能夠避 免的,這個要懂得。   佛告訴我們,我們的心,性是清淨的,心是空虛的,它決定是 有,但是你找不到。佛法常常用輪來表法,輪是圓。現在大家都曉 得,圓有圓心,圓心在哪裡?圓心決定有,但是圓心不可得。你說 它一個點,點已經變成面積,所以點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圓心是一 個點,決定是有,了不可得。佛告訴我們心要清淨,心就是圓心, 就是宇宙的中心,也是我們一個人生命的中心。心既然是決定有, 了不可得,你心裡頭要是含著一點東西,你的心就壞了。我們心裡 面有妄想、有分別、有執著、有憂慮、有牽掛,你的心壞了,你已 經與自然的原則相違背。如果你能夠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憂 慮、牽掛統統放下,你的心就恢復正常,這就叫隨順自然的法則。 所以心要清淨,決定不能有東西。   身呢?身要活動,身是圓周,周是動的;那要不動就壞了,你 就違背自然原則。所以身要動,心要淨,這是養身之道,這是養身 的真諦。可是現在特別是富貴人家,與這個道完全相違背。你看, 心要清淨,心要無一物,禪宗六祖所說的「本來無一物」,這是講 心。他心裡面妄想、分別、執著、憂慮、牽掛是無量無邊,這個與 事實真相完全相違背。身呢?需要動,所以活動,你要活就要動, 你不動就不能活了。可是偏偏他身不想動,心不能動,偏偏在動; 身要動,他偏偏不動,於是,他身心怎麼能避免疾病的發生?疾病 從哪裡來的?就是從這個地方來的。   佛法裡面有一種修行的方法叫拜佛,用這個方法來修行。每一 天拜幾百拜,甚至於拜幾千拜,有人拜到最多,拜三千拜。拜佛, 身在運動,每一個部位都運動到,養身!除了拜佛之外,勞動。勞 動是養身,心清淨,心裡面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憂慮、牽 掛,這個人自然是幸福、健康、長壽。佛法給你講道理,它教給你 方法,這些方法都是與事實真相,就是自然生態環境相應。它告訴 你這個,你才能真正得到健康、長壽。   至於福報,那是另外一樁事情。富貴人可以得到幸福、美滿, 貧賤人也可以得到幸福、美滿,可見得幸福、美滿,是人人可以得 的到,不在乎富貴、貧賤,與富貴、貧賤不相干。富貴、貧賤是修 德,譬如說有財富,財富從哪裡來?財布施得來的。財布施是因, 得財富是果報,你修因一定得果報。如果過去生中,或者現在沒有 修因,你想發財,財從哪裡來?不可能的。這樁事情,諸位讀《了 凡四訓》就能夠明白,真的是「一飲一啄,莫非前定」。命裡面有 的,丟都丟不掉;命裡沒有,求也求不來,佛菩薩、天地鬼神也無 可奈何。你去求佛菩薩、求鬼神,求發財,果然發財了,說實在話 ,那還是你命裡頭有的,剛剛在這個時候碰到,機緣碰到,不是佛 菩薩有靈。佛菩薩、鬼神要真有靈,一百個人求發財,一百個人都 發財,那才叫真靈;一百個人求,九十九個發財,還有一個人沒有 發財,就不靈了。我們的頭腦要冷靜,不要被人欺騙,更不可被鬼 神欺騙。被人欺騙還情有可原,被鬼神欺騙,那是不能原諒的事情 。所以總要有理性,要有智慧去觀察,我們才能得到真實的利益。 所以供養諸佛菩薩那些供具都是表法的,並不是他需要的,是用這 些東西,用這些道具,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讓自己六根接觸外面六 塵境界,念念都能夠達到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要達到 這個目的。由此可知,這些供養具確實有它的必要。   最簡單的供養具,譬如家庭清寒,沒有能力備這些供養具,那 我們在一尊佛像面前,最簡單的供養就是一杯水,這是供養具裡頭 最重要的。水代表什麼?水代表心,水要清淨,表清淨心。水不起 波浪是平的,代表平等。供養這杯水,看到水就想到清淨、平等, 這是供養具裡頭非常非常重要的。你甚至於不燒香、不點蠟燭,也 沒有香花、水果供養,但是不能不供養一杯水。這是供養品裡頭最 重要的,它代表的是清淨心、平等心,看到水就想到自己在一切人 事環境、物質環境當中,要知道修清淨、平等。清淨、平等心就是 佛心,就是真心。   第三個問題,也是現在普遍的一個現象。他說:一般人在正式 供養佛菩薩形像之前,都要舉行一個開光儀式,開光究竟是什麼意 義?有沒有必要?開光了,這個佛像就靈;不開光,佛像就不靈。 到底什麼樣的人有資格去替佛菩薩形像開光?   這個問題,我們過去在講經、講席當中也多次的提到。現代一 般開光,已經趨向形式、迷信,把開光的意義完全喪失掉了。實際 上,開光這樁事情非常重要,它真正的意義,就是說明我們供養這 一尊佛菩薩形像意義之所在。這個事情就如同我們世俗間一個偉人 的形像,我們建築成就了,舉行一個開幕的典禮。在典禮當中一定 要向大眾說明,說明這個人他在世的時候,豐功偉業,他對社會大 眾的貢獻,對國家民族的貢獻,交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使社 會大眾見到他的形像,就生起效法他的這種心念,這就是佛教開光 的意義。譬如我們供養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這個像造好了之後 ,我們要啟用,供養啟用。在啟用的時候,我們要向大眾說明,我 們為什麼供養觀世音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意義是在哪裡?藉這尊 像,開發我們自己自性的光明,所以不是人替佛菩薩開光,是佛菩 薩形像為我們開光,這意思在此地。   如果說這一尊佛菩薩形像,請一位法師來給他開光,他就靈了 ,不開光他就不靈。因為有很多人找我去開光,給佛菩薩開光。我 就老實告訴他,你不要供養佛菩薩了,他問為什麼?我叫他靈就靈 ,叫他不靈就不靈,我比他還靈,你供養我就好了,你供養他幹什 麼?你想想對不對?這叫迷信。所以我也可以去裝模作樣比劃比劃 ,我幫他這一比劃,他就靈了,你們想想,我豈不是比他更靈嗎? 連這一點都想不通,那你是愚癡迷惑到極處。一個頭腦冷靜聰明人 一看就恍然大悟,就明白事實真相。我說替佛菩薩開光,他就靈, 這是欺騙眾生,你們未免也太愚癡、太糊塗了,哪有這種道理!所 以開光是宣說這個佛菩薩代表的意義。譬如說供養觀世音菩薩,觀 世音菩薩代表的是慈悲,把菩薩大慈大悲救度一切眾生這個本願宣 說出來。我們供養佛菩薩,供養觀世音菩薩,就要效法佛菩薩大慈 大悲、救苦救難的這一種悲願。所以見到觀音菩薩的形像,聽到觀 音菩薩的名號,就把我們大慈悲心引發出來。我們對於一切人、一 切事、一切物,要以大慈大悲,真正去愛護、關懷、幫助,這是這 一尊名號,這一尊形像開發我們自性慈悲的光明,這叫做開光。所 以是藉佛菩薩名號,開發我們自性的光明;藉佛菩薩的形像,啟發 我們自性的光明,是這個意思。決定不能搞錯,錯了,那你就迷信 。迷,決定不能解決問題,唯有智才能解決問題。這個是學佛不能 不知道的。   至於什麼樣的人,才有資格來給佛像開光,對於佛菩薩的經論 、歷史淵源,他所表達的意義,都能夠通達明瞭,為大家解說清楚 、解說明白,這就對了。絕對不在那些形式。每一種形式都有很深 的教育意義,都要把它講解清楚、講解明白,才不致於趨向迷信, 把佛菩薩當作鬼神來崇敬、來崇拜,祈求天地鬼神、諸佛菩薩來賜 福,這是錯誤的觀念,這是不正常的想法。   還有一個問題。他說:現代密宗在全世界相當的盛行,但是有 幾個問題使大家感到困惑。第一個問題就是講到灌頂,灌頂是什麼 意思?接受灌頂就能夠消除業障嗎?密宗上師用灌頂就能夠替大家 消除業障,怎麼樣才能夠迅速的消除業障?   灌頂是個形式,有很重要的意義在其中,我們不能不知道。如 果就形式上的灌頂,在你頭上灑幾滴水,你的業障就消除了,你能 夠相信嗎?首先我要問你,什麼是業障?你要把它搞清楚。業是什 麼?業是你的造作。簡單的說,你對於宇宙人生錯誤的想法、錯誤 的看法、錯誤的講法、錯誤的作法,你在這裡造作這叫業。這些業 障礙了你的清淨心,障礙了你的自性覺,這就叫業障。上師給你一 灌頂,你的業障是不是就消除了?如果業障真的消除,你就得清淨 心,你的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沒有了。你對於宇宙人生過去、現 在、未來,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這是你的業障真正消除,你得到 好的結果。你灌頂之後,自己去想想,是不是你的妄想、分別、執 著就沒有了;或者妄想、分別、執著就減少了,減少了也就不錯。 如果灌頂之後,妄想、分別、執著沒有減少,甚至於還不斷的在增 加,由此可知,那完全沒有效果。而真正灌頂的意義,你並沒有懂 。   黃念祖老居士在《無量壽經》註解裡面,就講得很清楚、很明 白,因為他本人就是密宗的上師,他說了真話,沒有騙人。灌是慈 悲加持的意思,也就是真正關懷你、愛護你、幫助你,這是灌的意 思。頂是至高無上的大法。換句話說,把至高無上的大法傳授給你 ,這叫做灌頂。不是拿幾滴水灑在你頭上,那叫灌頂;那個灌頂, 你每天晚上洗澡沖涼,那個是大灌頂,那灌得多舒服!不可以迷信 。那是表法的意思,是以甘露之水來灌頂,甘露就代表至高無上的 佛法。   大家明白這個道理,你才曉得《無量壽經》是一切經典裡面至 高無上的大法。你把《無量壽經》從頭到尾念一遍,不僅是阿彌陀 佛給你灌頂一次,十方一切諸佛都弘揚這個法門,都講解這一部經 典,你將這一部經典念一遍,就是十方一切諸佛給你灌頂一次,你 都不知道!這是真正的灌頂,沒有欺騙你。你不了解這個道理,而 去求密宗上師給你頭上灑幾滴水,你就以為是消業障,實在講業障 沒有消除,而且不斷在增加。因為你這一念心是個迷惑顛倒的心, 你這個作法是一個錯誤的作法,你自己完全不知道,你墮入在迷信 之途,你怎麼能得到功德利益?你怎麼可能消除業障?這是諸位同 修必須要明瞭的。今天時間到了,我跟諸位簡單介紹到此地,謝謝 大家。 佛教是什麼(續篇)  (第二集)  1997/7  台灣緯 來電視台  檔名:24-002-0002   各位觀眾大家好!今天我們還有幾個問題必須要提出來說說。   第一個,現代社會上密宗、禪宗都很盛行,密宗裡面講「即身 成佛」,禪宗裡面講「明心見性」、「見性成佛」;究竟成佛是怎 麼回事?我們不能不清楚,尤其不能夠含糊籠統。佛在經典裡面告 訴我們,「佛」這一個字,是從印度梵文音譯過來的,其實這個字 是可以把它翻成中文,為什麼沒有翻譯?這在過去譯經場中,有所 謂五種不翻,這個名詞是屬於尊重不翻。我們對這個名詞很尊重它 ,所以用音譯。它的意思是智慧、是覺悟。智慧跟覺悟我們很容易 理解,可是「佛」這一個名詞裡面的含義,是超越我們的理解,他 這個智慧是圓滿的智慧,他的覺悟是徹底的覺悟。換句話說,對於 整個宇宙人生,乃至於過去、未來,真正所謂的無所不知、無所不 覺,要到這樣一個境界,才叫做成佛。諸位如果明白「佛」這個字 的含義,你就曉得密宗即身成佛能成得了嗎?就在現前這一生當中 ,或者你修學短短時間,你就能把宇宙人生的真相徹底明白了嗎? 如果依舊是不明白,換句話說,你沒成佛。   禪宗裡面講的,比密宗說的即身成佛,我覺得它講的要進步一 點。為什麼?它有條件,條件是明心見性,見性才成佛。誰能夠做 到明心,明是個動詞,由此可知,我們現在的心不明,現在這個心 迷惑了。禪宗修學所求的就是破除迷惑,恢復自性。迷的時候在佛 法裡面叫做「心」,覺悟的時候就叫做「性」。諸位要知道「心」 跟「性」是一樁事情,所以「心」要明瞭,就叫做本性,佛家也稱 之為真如。幾時你見性了,你明心了,這個時候就稱你作佛,你就 不是凡夫;換句話說,凡夫跟佛的差別就在此地。我們凡夫要穿衣 、吃飯,佛菩薩還是要穿衣、吃飯;我們凡夫有我們自己的工作, 佛菩薩每一天也做他的工作,所以在事相上沒有兩樣,差別就是境 界不相同。他有真實的智慧,真正是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如果我 們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就曉得這兩句話雖然在經論裡面 、古大德的註疏裡頭有,而事實上絕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得到。說到 密宗的即身成佛,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就講得很清楚,不必我 在此地多說。   而往生不久的黃念祖老居士,我跟他見過面,他也是密宗的傳 人,他本身是金剛上師。他不騙人,他很老實的告訴我,在這一個 時代學密的根機已經沒有了;換句話說,學密要想在一生當中成就 ,已經找不到。密宗不能成就,禪宗同樣的困難,所以佛在《大集 經》裡面告訴我們,末法時期唯有淨土法門帶業往生容易成就,而 且是穩穩當當的成就。我們遵從釋迦牟尼佛的教誨就是佛的好學生 ,認真努力的去念佛,依照淨土三經一論去修學,將來一定能得殊 勝的結果。在過去、在現代,念佛往生有許多不可思議的瑞相,我 們時有所聞,這些人實在說,都做出明顯的榜樣給我們看。密宗即 身成佛,我們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黃念祖老居士也不敢說他 即身成佛。倓虛老法師說得就更好,他老人家活到九十多歲才往生 。生前他告訴人,他見過許許多多禪宗的善知識,他見過得禪定的 ,沒有見過開悟的,也就是明心見性的人他沒有見過,不但沒有見 過,也沒有聽說過。由此可知,密與禪難!絕不是普通人能夠成就 的。   禪宗六祖大師說得很好,他所接引的對象叫上上根人。我們自 己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上上根的根器?什麼叫上上根?煩惱輕,智 慧長;換句話說,妄想、分別、執著很少,六根聰利,眼一看、耳 一聽、身一接觸,就通達、就明瞭,而且沒有錯誤,這樣的根性才 算是上上根人。你才有緣分,才有資格,接受修學這樣的法門。密 宗的條件那就更高,我們在大乘經上看到,密宗說即身成佛,這個 話也不是假話;換句話說,學佛不學密,決定不能成佛。可見得密 很重要。密不是秘密,佛法裡面沒有秘密,凡是有秘密,總不是一 樁好事,為什麼?不可告人!那還是好事嗎?佛法講的這個密是深 密,理太深,不是淺智、不是小慧之人所能夠領悟的,所以稱它為 密,是這麼一個意思。什麼時候正式來開始學密?在大乘法裡面講 八地菩薩。那麼要問問,你現在是幾地菩薩?八地菩薩就正式學密 。為什麼?他已經證到不動地。   通常我們講修行,修行成佛需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數字 我們現代人講天文數字。三大阿僧祇劫從什麼時候算起?給諸位說 ,不是從我們現在算起,也不是從我們過去生中生生世世算起,都 不算的。那從那一天算起?那一天你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從 這一天算起。由此可知,你要是斷見思煩惱,超越六道輪迴,證得 阿羅漢果,這了不起了,這不算。你再能進一步,破塵沙無明,超 越十法界,還不算!必須更進一步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從這 一天開始算起。實際上就是《華嚴經》上所說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 ,三大阿僧祇劫是對他們講的,不是對我們說的,我們沒資格。   那也就是第一個阿僧祇劫修滿三十個位次,十住、十行、十迴 向,這是圓教,諸位必須要知道。第二個阿僧祇劫修滿七個位次, 從初地到七地;第三個阿僧祇劫修滿三個位次,八地、九地、十地 。由此可知,越往上去越艱難。你就想到,八地菩薩他修行已經進 入第三個阿僧祇劫的初期,也就是說三大阿僧祇劫是第三個阿僧祇 劫才正式學密,哪裡是我們的分?我們沒有分!不能說傳你幾個咒 語,天天持咒,學幾個手印,這就叫學密,那是密的形式、密的樣 子,不是真的。這些常識我們一定要曉得,然後才不會產生錯誤的 觀念。   在國外(國內這些年,我住的時間比較少,多半的時間都在國 外),尤其在美國,我們常常聽到同修說,某一個法師、某一個大 德、某一個仁波切,說他是菩薩再來的,說是佛再來的。他們來問 我,問我這個話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實在講,他問錯了人,我 怎麼會知道?我要是知道的話,那我不就成佛了。我要沒有成佛, 我怎麼知道他成佛?我不是大菩薩再來的,我怎麼曉得他是大菩薩 再來的?因此,這些傳說迷惑了廣大社會學佛的同修,特別是初學 。實在講不但是初學,連老修都被他迷惑。可是我們雖然不知道他 是真的、是假的,但是佛在經上有交代、有說明,諸佛菩薩應化在 世間確實是很多,這是佛在經上講過的。尤其是眾生有極大苦難的 時候,諸佛菩薩大慈大悲應化在世間,與一切大眾和光同塵。不定 是以什麼身分,就像《普門品》裡面所說的,觀世音菩薩三十二應 ,應以什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男女老少、各行各業裡面都有 佛菩薩現身。可是有一個原則,他決定不會暴露身分,如果暴露身 分,他立刻就要走,他就不會住在這個世間。我們在歷史上都看到 ,身分一暴露,大家知道了,他就走,那就是真的。如果說身分暴 露了,他還不走,這就很奇怪了,與經教上講的不相應,那大概就 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是冒充佛菩薩。他為什麼要冒充?無非欺 騙眾生,獲得名聞利養,這個是造罪業。我們懂得這些常識,就不 致於受騙。   我們曉得晚近,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化身再來的,你看他老 人家一生的行誼,跟一個普通凡俗的人毫無差別。但是看他的修行 ,看他教化眾生,確確實實跟《大勢至菩薩圓通章》裡面所講的原 理、原則相應。他是大勢至菩薩再來的,這個事情是在《永思集》 裡面,有一個居士說出來的,諸位去看這個書就曉得。這是大師往 生四年前的事情,這個人在當時是個初中的學生,沒有接觸到佛教 ,她曾經作了一個夢,夢到觀世音菩薩。雖然沒有接觸過佛教,雖 然不相信佛法,但白衣觀音大家都很熟悉。所以作夢夢到觀音菩薩 ,觀音菩薩跟她講大勢至菩薩在上海講經說法,叫她去聽;她說哪 一個是大勢至菩薩?就告訴她是印光法師,是這麼樣傳出來的。她 們一家人去見印光法師,把作夢這個事情,告訴印光法師。印光法 師把她大罵一頓,妖言惑眾,以後決定不准說,再說妳就不要到我 這邊來。嚇得她不敢講。到四年之後,印光大師往生了,她才把這 個事情公布出來。所以真正是再來人,決定不會暴露身分。暴露身 分不走的,決定有問題。印光法師,人家說的,他是一口否認,絕 不承認這個事實。哪裡會自己稱是什麼佛菩薩再來?這個的確是有 問題,我們要小心謹慎的來應付。   其次是社會上普遍的流行拜拜的習慣,在台灣,過去在中國的 南方,一般人選擇初一、十五都去趕廟會。他的目的都是在祈福, 求健康長壽、升官發財,目的在此地。這些事、這些理,我們平常 在講經裡面都說得很多。有沒有效果?給諸位說,沒有效果。絕對 不是你去拜拜,就真正能夠消災得福,哪有這麼容易的事情?我們 一定要懂得因果的道理。災難有災難的因緣,福德有福德的因緣, 你要明白這個道理,然後種善因一定能夠得善果;遠離一切惡因, 你就不會遇到災難,因緣果報是真理,我們要相信。世間人特別是 現代開發中的國家,人民生活富裕,富裕之後就增長貪瞋癡。頭一 條就要求長生、求不老,古代秦始皇、漢武帝求長生不老,現在民 間也都個個求長生不老。能求得到嗎?秦始皇也死了,漢武帝也死 了,我們要相信生必定要死,誰能逃得過這一關?於是乎社會上, 看相、算命、看風水的,生意就特別興隆。   命相、風水有沒有?確實是有。命相是數,風水是居住的環境 ;人沒有定功,沒有智慧,心隨境轉,所以居住的環境影響他的情 緒,影響他的心態,這是居住環境不能不重視,不能不選擇,這叫 做風水。而風水的好壞並沒有一定,甲住在這個地方對他很好,乙 住在那個地方未必恰當。由此可知,居住環境是因人而異,它不是 固定的。所以諺語裡頭有說:「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這個 話說得很有道理。如果你真正有福報,你住的這個地方本來風水不 好,它自然會變好,境隨心轉,這是佛所講的,這個話是真的。境 是什麼?境就是風水,是居住環境,隨著心轉。我們本著這個原理 、原則,來看今天我們地球的環境,我們居住的大環境,現在人心 貪瞋癡慢加速度的在增長,把我們這個原來是美好的環境破壞了, 這不就是風水隨著人心轉嗎?大環境如此,小環境也不例外。   過去金山活佛(金山活佛是俗稱,他是民國初年鎮江金山寺的 妙善法師。這個人在世,他的形像確實有一點像古代的濟公長老那 個樣子,也是表現得瘋瘋顛顛,實在講,他所說的話、所做的事, 真正是如來事業。)曾經有一段講到算命的事情,他說得很好,算 命先生連他自己的命都不知道,他怎麼能知道別人的命?他搞算命 這個行業,他是要賺錢生活,他哪裡能算得準?他說算命算得最準 確的是誰?釋迦牟尼佛,那是最高明的,算得最準的。到最後他下 個結論,勸人不要相信命,要相信業,為什麼?命是業造的。也就 是勸人不做惡業,多做善業,你的命就好了。你想,繼續不斷還造 惡,還搞損人利己的事情,希望自己的命好,哪有這個道理?決定 沒有這個道理。   我們在講席當中也常常提醒同修們,損人決定不利己,你只要 冷靜的去觀察。你看過去、看歷史上,你看看現代這些社會,凡是 造損人利己的事情,最後都是一敗塗地,這在佛法講,這叫現世報 。而來世的果報必定在三途,這又何苦?真正利己就是利人,你能 夠利益眾生越多,對你自己的自利也就越大。所以聰明人、有智慧 的人,真正求自利的人,自利的方法就是全心全力的利益眾生、利 益社會,這是真理,世、出世間聖賢常常這樣教導我們。我們應當 好好的去思惟、去體會,然後你就會接受,就會依教奉行。   所以妙善法師講,我們要相信業,不要去考慮命運的問題。換 句話說,需不需要看相算命?不需要!需不需要看風水?不需要! 如果你居住的環境,你覺得這樣很好,這就是好風水,對你就很適 合。你居住的環境,床舖的擺法,櫃子的擺法,桌子的擺法,你覺 得很歡喜、很自在,對你就是好風水。如果你請一個看風水先生, 他叫你擺那裡,你就擺那裡,你的命運就受別人擺佈,受別人控制 ,你好可憐!你好愚癡!雖然你有財富、有地位、有富貴,但你愚 癡,任憑別人愚弄,這就是佛在經上講的「可憐憫者」。什麼人可 憐憫者?受人擺佈的人是最可憐的人。佛教人是教人頂天立地,教 人自作主宰,不要聽人擺佈。所以這些陋習、這些迷信一定要破除 。你要明瞭真理,了解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多讀聖賢書,對你決 定有好處。   聖賢書多半是古時候人所寫的,古時候用的文字,我們今天稱 之為文言文,現在學校教育使用的是白話文,於是文字就產生了障 礙。但是諸位要曉得這個障礙不大,很容易突破。文言文是我們中 國老祖宗高度智慧的發明,古聖先賢他們在想,如何將他們的智慧 ,將他們人生當中的經驗,傳給後人作參考,這是一樁大事。用什 麼方法傳,這個方法是大的工程,這才想到發明了文言文。為什麼 想到這種方法?因為他知道言語會隨著時代變,會隨著地區變,如 果用一般言語,用這些方式來記載,傳個幾十年、幾百年,後人就 看不懂了。正如同現在的西方,古典的東西是拉丁文寫的,現在只 有極少數的專家還在那裡摸索,絕大多數的人不得受用,這個可惜 。我們中國古聖先賢他們聰明,把語跟文分開,語言隨你怎麼變法 ,文決定不變,這一招就對了。   所以今天,你要能稍稍懂得文言文,你讀《論語》就跟孔老夫 子對面談話沒有兩樣。孔老夫子去我們兩千五百年,兩千五百年傳 遞沒有改變,這是文言文的好處,全世界任何國家民族找不到的, 我們祖先對我們後代的恩澤多麼大!我們應當感恩戴德。感恩具體 的表現就是要學文言文,文言文學習難不難?不難。諸位如果到故 宮博物院,或者到大的圖書館,你去找,找民國初年小學生的作文 ,大概還有模範作文這些本子。這些東西我過去都看過,還是線裝 書。小學生寫的文章文言文,他們的年齡不過八、九歲而已,可見 這個東西不難!八、九歲,十來歲就寫出很漂亮的文言文。   過去我在台中求學,我的老師李炳南老居士,教導我們要學經 教,文言文不能不學習。學習文言文方法就是背誦,現在人一聽到 背誦就嚇倒了,他不知道背誦是學習的基本,並不困難。你一個星 期背一篇古文,有什麼困難?你花上一年的工夫,能夠熟背五十篇 古文,你閱讀文言文的基礎就具備了。一年的時間,一個月念一篇 ,你去選《古文觀止》,在《古文觀止》裡面選五十篇。能夠熟背 一百篇古文的,他就有能力寫文言文。所以從前八、九歲的小孩, 他念的文言文大概不止一百篇,所以他能寫得很好,這有什麼困難 !這是我們中國固有文化裡面的特色,無比的殊勝,我們千萬不能 夠疏忽。你把這一關突破,你可以讀文言文,你可以寫文言文。《 四庫全書》是文化的遺產,文言文是一把鑰匙,你拿到這個鑰匙, 文化遺產你就接受了,你就得到受用。智慧的寶庫,經驗的淵源。 佛經的文字比古文要淺顯得多,這是當年譯經的這些大師,總是想 把佛法能夠普遍的宣揚,讓一切大眾都很容易明瞭接受,所以用最 淺顯的文字,也可以說是當時的白話文。所以佛經我們看起來更容 易,不感覺得困難,這在文學裡頭,稱佛經這種文字叫做「變文」 。   我們說到這個地方,對於中國古典的文化要留意,文言文要特 別注重,最重要的是要教你的子弟,兒童好教。雖然現在學校裡面 不念了,你在家裡頭幫助他,幫助他學習古文、背誦古文。你能夠 帶領著他,他能夠背個一百篇、兩百篇,將來一生受用無窮,然後 他才知道父母對他的愛護,父母對他的好處。他現在雖然不知道, 將來一生感激不盡,這是真話。所以我在國外常常勸勉我們學佛的 同修,最好用《無量壽經》教誡子弟,把《無量壽經》當古文來讀 ,其實《無量壽經》的文字,雖然是文言文,是最淺顯的文言文, 也可以說是最白的文言文。它裡面一共有四十八品,也就是四十八 章。過去李老師要求我們要熟讀五十篇,那這四十八篇大概就差不 多了。所以我說讓小朋友熟讀這一部經,一舉有四得。第一他在海 外,他不會把中國的言語忘記,他天天要念!第二,他認識中國字 ,不會把中國文字忘記。第三,他學習了淺顯的文言文。第四,同 時他也學到佛法。所以一舉四得。我們如果真的是愛護子弟,應當 要這樣去做。這一點非常非常重要,千萬不能夠疏忽。   還有一個問題,社會一般大眾對於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有許 多誤會。念佛的人當然對於佛所講的決定不懷疑,佛教人不妄語, 妄語是佛家的大戒,佛怎麼會妄語?佛講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真實 的。特別是我們現在科技發達,發現太虛空當中無量的星球,現在 也常常聽到外星人、外太空人,這個說法是越來越多。我們這個地 球有人住,難道別的星球沒有人住嗎?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另外一 個星球?都很有可能。這是我們用最淺顯的科學來推測,它決定不 是假的。如果再用高深一層的科技來說明,那我們就更容易理解。 科學家現在證實,空間是多維次的。我們講三度空間、四度空間, 我們現在是居住在三度空間裡面。四度空間的人我們看起來,就像 神仙一樣。科學家證實至少有十一度空間,這個說法很有趣味,很 像我們佛法裡面講的十法界。由此可知,佛家講的十法界,實在就 是時空維次不相同。越是高維次,那個境界生活環境就格外的殊勝 ,我們講他生活的空間就越大。到最高的維次,究竟圓滿的,他的 活動空間是盡虛空、遍法界。科學家發現了這個問題,這個問題怎 麼形成的,他並不曉得,如何突破他也不知道。但是在佛經裡面講 得很透徹,十法界怎麼形成的?妄想、分別、執著形成的。如何去 突破?用禪定的功夫,把無限度的空間重重突破,然後你才見到整 個宇宙人生的真相,那叫一真法界。這個與科學家所發現的,與他 們所說的相應,能講得通。   淨宗法門裡面,又有所謂往生,也有人問我,古大德所講的「 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那到底有沒有往生?生則決定生,去 則實不去,為什麼實不去?你並沒有離開這個法界。為什麼說生則 決定生?你的時空轉變了。假如這樁事你還是模糊不清楚,我們可 以用電視來作比喻。電視的螢幕就那麼大,那個螢幕裡面,這邊是 台灣,那邊是美國,你看到這個人提了包上飛機飛到美國,這裡離 開了,那個地方美國境界現前。到美國去了沒有?去了,決定去了 。有沒有離開那個螢幕?沒有!換句話說,頻道的轉換。我們現在 這個頻道是娑婆世界,是這個地球,頻道一轉換就轉換到極樂世界 阿彌陀佛的國度,還在這個畫面上,還在這個法界裡面。所以從一 真法界來講,沒有來去;從往生來講,頻道的轉換是真的,不是假 的。十法界就是十個不同的頻道。雖然不同的頻道,都在這個法界 裡面,也就是都在這一塊螢幕之中,沒有離開這個螢幕。諸位從這 個比喻去體會,你對於這一個事實真相,多少能夠理解一些。然後 才知道,我們要不要求生淨土,決定要求生。唯有生到西方極樂世 界,我們才能夠突破無限的時空維次,這個是科學家一直到今天沒 有辦法突破的。他們曉得,如果能夠進入到四度空間、五度空間, 就能夠回到過去,又能夠進到未來,這是事實。   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他們的維次跟我們就不一樣。在 他們那個境界裡面,他們知道過去,他們也知道未來,他們可以化 身在過去世,也可以應身到未來世,真的得大自在。所以佛經裡面 所說的種種境界,逐漸逐漸被現代科學所證實。科學家了解這些事 情、事實真相,但是不知道其所以然,也不知道用什麼方法能夠突 破,能夠進入這個境界。但是佛法就高明,佛法明瞭其所以然,也 知道用什麼方法去突破,所以我們對於西方極樂世界就肯定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是消極?不是消極。你要說它消極,說 它是逃避現實,那就完全錯了,這是淺見。《無量壽經》佛特別說 明,這個經非是小乘,這不是小乘經,它是大乘經。不但是大乘, 大乘當中的大乘,一乘當中的一乘,究竟了義的經典,所以才被十 方一切諸佛讚歎,一切諸佛宣揚。這是事實的真相,哪裡是逃避現 實?到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去享樂,如果你還有享樂這個念頭、這個 妄想,西方世界你去不了。西方世界去的條件是心淨則土淨,念佛 是一種方法,必須達到一定的標準才能往生。標準是什麼?標準是 心清淨,用念佛的方法修清淨心。清淨心得到了,這才有能力、有 資格往生淨土。   如果清淨心得不到,妄想、分別、執著依然存在,你一天念十 萬聲佛號也沒用處,正是古人所說的「喊破喉嚨也枉然!」為什麼 ?就好像那個念書的人一樣,學生念書很用功,拼命念書,一考試 都不及格,那有什麼用處?所以要講求成績,要講求實效,這個實 效,《彌陀經》上的標準是一心不亂。我們用什麼方法達到一心不 亂?用執持名號的方法,這是《彌陀經》跟《無量壽經》都提倡執 持名號,用這個方法達到一心不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是求學,那 個地方是學校,到那個地方去完成學業,到那個地方去作佛,真的 是成佛。成佛是什麼?成就究竟圓滿的智慧。學到一身的本事,無 所不知、無所不能,然後你才能夠在盡虛空、遍法界,幫助一切苦 難眾生,這就講佛度眾生,度眾生就是幫助一切眾生。幫助這些眾 生破迷開悟,幫助這些眾生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這就非常有意義 ,就真正有價值,這一生就沒有白過,這一生就過得非常充實。充 實價值達到真正的圓滿,一定要念佛求生極樂世界。這個話絕對不 是騙人的,是一切諸佛肺腑之言,無比的真誠懇切來勸導我們。佛 對我們有什麼要求?什麼也沒有!不需要我們恭敬他,也不需要我 們供養他,無條件的,那個話是真話,不是假話。凡是說假話欺騙 人的,他總有目的、總有企圖。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沒有任何企圖 ,沒有任何條件,句句是實話。   好,今天講到這個地方,時間也差不多了。謝謝諸位。 *** 心得: 對於一般大眾對於佛教的迷信之處,老法師一一解說,令人 有種撥雲見日、破迷開悟的感受。末學深感有必要將此一開示廣為 流傳,因而轉發於版上。希望能對想介紹佛法給友人的菩薩大德們 有所幫助,不知從何介紹起,可以先推薦這兩篇(四段影片)。 南無阿彌陀佛 -- 漸漸雞皮鶴髮,看看行步龍鍾, 假饒金玉滿堂,豈免衰殘老病; 任汝千般快樂,無常終是到來, 唯有徑路修行,但念阿彌陀佛。 -善導大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2.215.2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86071230.A.6A3.html nmamtb:轉錄至看板 Buddha 04/05 15:26
minpanda: 南無阿彌陀佛 04/06 10:20
dakudai: 阿彌陀佛! 04/06 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