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入大乘道的鈍根與利根:鈍根者先發菩提心,再證空正見;利根者先通達空正見,再發心 摘自:尊者達賴喇嘛《菩提心釋論》2014-11-02 美國紐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y4Pz_q_5yM
我們們在道地功德增上的時候,就是說從一地變二地,二地變三地,就是十地的這種 功德增上;或只是資糧道變為加行道,加行道變為見道,見道變為修道,這種道地功德的 增上的時候,最主要是以根本定為主的,不是在後得道的時候而增上道地功德的。怎麼說 呢?因為要從見道轉為修道的時候,必須在現證空性、入定的當下,斷除了修道所斷之後 ,才會轉為修道,所以從見道到修道的這個過程,在轉換的過程當中,是在現證空性的當 下,入定的同時,首先先正對治修道所斷,之後再斷除,所以都在入定的情況當中才有辦 法的,為什麼呢?因為修道所斷必須由空正見直接斷除以外,透過方便品是沒有辦法的。 所以在此也說到了,不只世俗菩提心(即正式的菩提心,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希求)要 生起以外,與世俗菩提心輔助下而產生現證空性的這個勝義菩提心——所謂勝義菩提心就 是在世俗菩提心生起的基礎上,現證空性的這個智慧叫「勝義菩提心」,勝義菩提心(即 現證空性的智慧)也得生起,就是在此要說的主要內容(道地功德增上是透過空正見)。 上根者或善根者而言,首先先有空性的智慧,再來生起菩提心;但是低根者或下根者 而言,先有菩提心,再修空正見。 這個根據是來自寂護論師的《中觀莊嚴論》裡面也有說到了,上根者生起菩提心,哪 怕是生起出離心之前,都會先瞭解空性,再來生起出離心或菩提心。可是下根者卻是靠一 種信心的能力,而來去生起菩提心而已,有了菩提心之後,再慢慢地去尋找空性的道理。 《現觀莊嚴論》裡面說到菩提心的比喻,如同土地般的菩提心(比喻資糧道下品的發 心),如同黃金般的菩提心(比喻資糧道中品以上的發心)。 我有時候猜想說,下根者的菩提心可能是那種類似五分鐘的熱度,突然間就很有感受 ~哇我要發起菩提心,當下非常地強烈,但是像土地般的很容易被瓦解似的,之後一旦遇 到災難或困難時就從菩薩開始請辭了,想要退休(退轉)了,會有這種的危險,為什麼呢? 因為沒有空正見這種真相的瞭知為後盾。(鈍根者沒有通達空性的智慧,最多只能達到資 糧道下品,無法獲得資糧道中品以上,資糧道下品發心會退轉,中品以上發心不會退轉) 但是,上根者是瞭解了真相(所知分為二諦,世俗諦與勝義諦,真相是指空性,空性 是勝義諦),以廣大的理由為後盾,所產生的菩提心(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希求)是像黃金 般的、是不會退轉的,黃金的性質無論透過熔解等等,其真金的性質仍然存在。 所以,上根者不只生起菩提心,哪怕是生起出離心,甚至於皈依(皈依三寶)——正 確的皈依要產生的話,也是先生起空正見(通達空性的智慧),再產生強烈的皈依心的。 因為,要瞭解三寶的功德,尤其是佛寶、僧寶的功德,最主要是透過法寶的功德的認 知而產生。法寶的功德指的是什麼呢?就是「滅、道」二諦的功德,「滅、道」功德要認 知的話,沒有空正見,是沒有基礎讓我們真實去體會「滅、道」二者的功德。(法寶是內 心的道、滅功德,道諦是指通達空性的智慧,滅諦是指透過道諦斷除所斷獲得的解脫。) 這也是為什麼月稱菩薩在他的《七十空性論釋》裡面解釋的,「三寶是一切欲求解脫 者的皈依之境」,因為解脫並不是說有一個美好的國土到了那邊我們就解脫了,不是這一 回事,而是從內心裡面却除了一切煩惱和煩惱的種子(即煩惱障),甚至煩惱所留下的習 氣、隨眠(即所知障)等等,這叫做解脫。 (註:正式的法寶是道諦與滅諦,透過現證空性的道諦斷除煩惱障、所知障獲得滅諦 的解脫;正式的僧寶是見道以上內心具有道、滅功德的補特伽羅;佛寶圓滿道、滅功德) 唯有透過三寶,才有辦法讓我們獲得這種內在的功德。要瞭解這個很複雜的過程的話 ,沒有真相的認知(認識空性的智慧),如何能確定三寶的存在呢?因此,上根者要生起 強烈的皈依量的時候,也先證悟空性,我現在講的是上根者。 ------------------------------------------------------------------------------ [1] 摘自:《宗義寶鬘淺釋》法音法師 在此,順便一提利根者的發心之理,為何利根者先證無我或空性,再發菩提心呢?因 為,菩提心是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心王,以利根者而言,所要成就的無上菩提果是否存在, 必先予釐清,也就是心中先懷疑菩提心可否發起、佛果是否存在、佛果可否證得;若這些 都是存在的,那麼,又如何以正理來安立呢? 以大乘而言,成就佛果必須圓滿福慧二資糧、斷盡二障,才得以成就。所以必須先確 知二障之義,即煩惱是煩惱障,煩惱習氣是所知障,而能獲得無上菩提果位,必斷二障; 煩惱習氣(即所知障)可斷,因煩惱可斷—因煩惱可斷,煩惱所安立的習氣亦可斷盡;煩 惱可斷,因無明可斷;無明可斷,因能生起證空性的智慧,依次修習,可斷無明;同時諸 法本質都是空性的存在,所以空性是可證的。故往前推,諸法實相即是空性的存在,因空 性可證,故能生起證空性的心,能斷執諸法實有的無明心,無明斷則煩惱斷,煩惱斷,則 煩惱習氣可斷,因此二障可斷,所以佛果是存在的:既有佛果可成,所以應該發心。 上述是利根者的道次第,是指由具足大悲心之上,先證空性,再發菩提心,亦即利根 者必先證成有無上菩提果,才發心為利有情必成佛(先通達空性,再發菩提心入大乘道)。 鈍根者則先生起大悲心,發菩提心,再證空性(先發菩提心入大乘道,再尋求空性智慧)。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89202328.A.717.html
ykkdc: 隨喜 05/11 23:51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5/12/2020 07:26:11
dxdx58: 南無阿彌陀佛 05/12 1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