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空正見相違我執,菩提心相違愛我執——我執和愛我執二者的差別/卻配格西 之前很多人問到:愛我執和我執的問題,對這方面的回答要把它作為另一個段落,之 後把它專門用來作回覆這些問題的音檔。 在談修自他相換時,主要要斷除「愛我執」。「愛我執」和「我執」的差別是: 我們(凡夫)主要是由補特伽羅我執和法我執這個根本,產生愛我執。 「愛我執」是一個視我為重要的(心態)。由於視我為重要的緣故,假設有人對於「 我所珍視的我」有所損害的話,我就會生起瞋心;假設有人對於「我所珍視的我」有所幫 助、有所利益的話,我就會生起貪心。 所以,這就是由「愛我執」又引生了貪以及瞋煩惱的道理。在生起煩惱之後,進而我 們又造作了不善罪業,由不善罪業所感得的一定是苦果。所以,我們才說:「愛我執」為 眾苦之門,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我們可以說:這樣一個「愛我執」,具有三種特色。或者說:成為眾苦之門的愛我執 ,它具有三種特色: 1.從「因位」角度來說:它是由人我執(補特伽羅我執)和法我執所生; 2.從「體性」之門的角度來說:它視現世的我為珍貴,珍愛現世的我,這個沒有防礙 過去和未來; 3.就「作用」之門的角度來說,由愛我執會引生貪、瞋任何一類的煩惱,進而造作種 種不善之業,由此產生眾苦。 所以可以從這三個角度來講「愛我執」的特性。 像我們剛剛介紹的愛我執,在聲聞、獨覺阿羅漢的心續中並不俱有。 因為,聲聞、獨覺阿羅漢的心續中已經斷除了補特伽羅我執和法我執(補特伽羅我執 與法我執屬於煩惱障)。除此之外,他也已經斷除了一切煩惱(由我執為根本產生的貪瞋 等煩惱)。所以,我們可以說:聲聞、獨覺阿羅漢的心續中沒有(凡夫心續中由我執產生 的)愛我執。 阿羅漢的心續中有什麼呢?如同剛才我們所介紹的,(由我執產生的)愛我執在阿羅 漢的心續中並不具有。那麼,在阿羅漢的心續中具有什麼呢?雖然他也具有:「比起他人 我更重要」的這種執著,或者說:「我比他人更為重要」的這種執著,但是,這種執著, 並不如同我們剛才所說的具有這三種特色的愛我執(凡夫心續當中的愛我執)。 但這樣子的執著(阿羅漢的心續中認為「比起他人我更重要」的這種執著),也會有 人安立它為「愛我執」,會給這樣子的執著一個名稱。但是,把這種執著也稱為愛我執的 話,這種愛我執並不如同凡夫心續中我們所說的「具三種特質的愛我執」。所以,這兩者 不能混為一談。如果安立這種執著為愛我執,也不能夠跟凡夫心續當中具有三種特色的這 種愛我執混為一談。 由於阿羅漢心續當中有一顆「比起他人我格外重要」的這種執著(愛我執),所以他 就會唯求自己的利益,唯求自己要獲得涅槃寂靜的安樂(只希求自己獲得解脫),而不去 尋求他利,這就是阿羅漢心續中有這種「比起他人我更重要」的執著(愛我執)的緣故。 阿羅漢心續中所具有的這種「比起他人我格外重要」的執著(愛我執),它也會成為 一種障礙,他會成為生起大悲心的障礙,由於有這樣的執著,所以他不容易生起大悲心。 沒有辦法生起大悲心(大悲心是利他為主希求幫助一切有情離苦的想法),當然就沒有辦 法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是由利他為主的大悲心引生為利一切有情願成佛的希求)。 所以我們可以說:這種執著成為生起大悲心和菩提心的障礙。因此觀待大乘道而言, 阿羅漢心續中的這種執(愛我執)是所斷。一般來說,它(阿羅漢心續中唯希求自己解脫 的愛我執)不是所斷,但是觀待於大乘道來說,它(只希求自己解脫的愛我執)是所斷。 所以,阿羅漢相續當中這個「比起他人我更重要」的執著,與凡夫相續當中這些「比 起他人我更重要」的執著,這兩種執著是不一樣的。這是因為阿羅漢相續當中這個「比起 他人我更重要」的執著,並不具備「因位、體性、作用」如同凡夫般的這三個特色。 雖然都稱之為「比起他人自己更重要」的執著(愛我執),在這個名詞上是一樣的, 但就內涵我們去解釋的時候,就完全不同,所以要能夠去區分。 就如我們在談:所有的有情都欲求安樂,所有的有情都一樣不欲求痛苦。但是,當我 們去研究、分析每一個有情他所欲求的安樂時,確實是完全不盡相同的。 1.不承許佛法的一般士夫來講,他欲求的安樂,唯現世的有漏安樂,其他都不在他所 希求的範圍。 2.如果希求佛法,承許佛法的人,從下士道的下士夫來說,他所欲求的安樂是來世人 天果位的安樂。 3.以中士夫來講,他所欲求的安樂是解脫、涅槃之安樂(自己獲得解脫的寂滅之樂)。 4.以上士夫來說,他欲求的安樂,則是菩提果的安樂、佛果位的安樂(為了利他成辦 一切種智果位的究竟安樂)。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說,在名詞上雖然可以說:一切有情都欲求安樂。可是,實際內涵 來說,每一個有情所欲求的安樂都不盡相同。 上述所說的這些「比起他人我更重要」的這種執著心(包括凡夫心續當中具有三種特 色的愛我執,與阿羅漢心續當中不具有三種特色的愛我執),觀待於要修行大乘道來講, 都是必須要斷除的。因為他會障礙大乘行者要生起大悲心、要生起菩提心的緣故。 所以,我們這個愛我執(比起他人我更重要的心態),是必須要遮止的。因為可以說 :愛我執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產生了眾多痛苦,所以他是諸多苦之根源,是具有諸多過患。 由補特伽羅我執和法我執為根本,而產生了這樣子一個愛我執,由於這個「比起他人 我更為重要」的愛我執,繼而讓我們在生活中去產生種種煩惱,可以說是從無始以來至現 在,都不斷的使用愛我執(比起他人我更重要)在生活中去產生煩惱,並且去造作不善業。 所以,這個成為我們修持自他相換、要修大乘法,必須要斷除的。修自他換就是要遮 止愛我執,並且轉而成為愛他的這顆心(以重視他人為主要來轉換以自己為主要的心態)。 所以,為什麼一般的士夫,就以我們來說,常常都會對自己的過失沒有看見,但是, 總是看見他人的過失?我們很容易看到他人的過失,可是很難看到自己的過失,這也是由 於愛我執(比起他人我更重要的心態)所造成的。因為愛我執的心會讓我們覺得:「我比 較重要、珍貴」,為了守護自己,不見自己的過失,卻都只看見他人的過失。 ------------------------------------------------------------------------------ [1] 「我執」和「愛我執」不同 達賴喇嘛尊者經常提到,「我執」和「愛我執」二者不同。大悲心、菩提心能夠遮除 愛我執,但不能夠遮除我執。空正見的無我慧,才能夠遮除我執。要知道這二者的差別。 我執(無明我執),例如薩迦耶見自性執著的顛倒知。愛我執,是以我為主的心態。 空正見(通達空性的智慧)相違我執(無明我執),菩提心(利他為主)相違愛我執。 [2] 大乘道的大悲心、菩提心遮除愛我執/摘自《佛教四部宗義見解明義釋》倉忠仁波切   「上士道」之發心目的:欲求證獲無上菩提之佛果位(上士夫的發心,以利他為主的 大悲心遮除愛我執,菩提心是由利他為主的大悲心引生為利一切有情願成佛的希求)。   這是最上根器者所修的道。這一類修行者透由觀察而了解,無始輪迴一切有情無數次 是我的大恩母親,他們仍然遭受輪迴的痛苦,只有自己解脫並不足夠,且是自私無良心的 行為,自身必須承擔一切有情成就無上佛果的重責大任。 但是,反觀自己並不具足佛的斷、證究竟圓滿功德,能同時現量通達諸法的二諦,如 同清楚了知掌中物,究竟通達所有因緣、眾生的根器、解決痛苦的方便等等(心續中圓滿 具足此種智慧功德稱為一切種智)。因此,在自心續中生起欲求無上佛果(一切種智)的 菩提心──發心為利他,欲正等菩提──為了能圓滿救度一切眾生,自己必須迅速成佛。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89320534.A.F86.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5/13/2020 07:42:15
luciful3: 南無阿彌陀佛 05/13 15:03
ykkdc: 隨喜 05/13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