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自:四諦講修佛學會法訊 摘自:不執著的次第 雪歌仁波切 《金剛經》裡面一直談到「空」或者「不要執著」,最重要的,要記得,《金剛經》 裡面談空或者不要執著的時候,一直都用緣起的理由,它沒有把緣起丟在一邊而只講空, 而是以緣起的道理講這個空。 比如「若菩薩有我相(自性見的我相)、眾生相(自性見的眾生相)、壽者相(自性 見的壽者相),即非菩薩。」前面「若菩薩有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就是講緣起,把它 當理由,「即非菩薩」,破除前面這個執著,就是講空性。 所以,要非常注意,很多人會有這種反應:好像講到空性或者讀讀《金剛經》,就說 :「啊,空了!」這是不對的,這有問題。他忘了前面那個「若…」,然後「即…」;而 沒有把「若…」當理由(能立因)。 如果沒有如理思惟好前面這個理由,就說「不想」或是「不要執著」的話,那不是《 金剛經》講的內容,不是真正空性的意思。 如果只是「我不要想」、「我不要執著」的話,這是逃避而已,不是智慧。現在把緣 起當理由(能立因),以緣起的道理講這個空性,那就不是逃避,而是面對這些事情,看 到它的緣起如何;透過這樣子,然後破除這個執著。 要記得這個「緣起」的理由,先有緣起,然後由於緣起這個力量的結果,於是沒有什 麼可執著;有這樣子的次第。就像聖天菩薩的《四百論》所說的,先要認識業果這些緣起 的法,然後才會通達空性。意思是,前面是理由,由這個理由、這個緣起,慢慢地培養、 培養之後,就可以達到修空性(以緣起為能立因,成立空性),或者可以學空性的一個境 界,不是一下子馬上就說「空」,沒有這樣子的。要先培養緣起的法。 我們看《菩提道次第廣論》的話就可以理解:這個緣起的法,先下士道、中士道、上 士道,然後後面才講空性。這個意思是,前面下士、中士、上士道這些,都是空性的理由 --緣起的法。 比如,下士道:我們今生所造一切,跟前世有什麼關係、跟來世有什麼關係,這樣子 的一個緣起,就叫下士道。因此修下士道的時候,就算是修緣起的起步。 然後,看的緣起更廣一點,從地獄到最上面的有頂天,這整個生死輪迴,整個六道有 情的生死輪迴,是怎麼一回事?它的開頭在哪裡?結束在哪裡?然後,怎麼從那裡出來? 有沒有一個可以出來的因果?那走另外一條路──涅槃的路的道理又是什麼?所以他看的 緣起更廣,輪迴跟涅槃兩邊的因果緣起都看了。就像《心經》講的:從無明…,到老死; 從無明盡…,到老死盡。這邊,輪迴的緣起是這麼一回事;那邊,涅槃的緣起是那麼一回 事。看的是整個很廣的一種緣起,中士道看的就是這樣的緣起。 但是,中士道那個時候,還是沒有到真正的緣起,還不夠廣。這時候,還是以自己的 角度看,自己無始無終生死的輪迴怎麼脫離?然後另外一個從無明盡到老死盡的這種緣起 ,怎麼走? 上士道的時候,就是每一個眾生身上都有這個緣起:輪迴的整個緣起,跟將來涅槃的 因果,這整個緣起在每一個眾生的身上都存在的。看到這整個緣起存在,現在在上士道, 是思惟我們跟其他的有情眾生互動的時候,有什麼關係?一個就是思惟:這裡,自己有一 個輪迴涅槃的緣起,他人身上,也有輪迴涅槃的緣起,然後自己的輪迴裡面的這個因果緣 起,跟他者的因果緣起是什麼關係?自己的涅槃跟他者的涅槃中間有什麼關係?自己的涅 槃跟他者的輪迴有什麼關係?如果把「這整個緣起的互動」思惟起來,那就包括:我們自 己跟外面的宇宙之間,有什麼樣的緣起。把這些思惟起來的話,就接近空性。 因此,這個「空性」是這麼來的。不要認為,好像「空,不要執著」,就馬上到空性 了,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很簡單,但是,實際上不是這回事。對於緣起的法,思惟的愈來 愈廣、愈來愈深,愈來愈融合,然後就慢慢、慢慢地好像什麼都關連互動在一起,不管內 、外,一切法好像有一點連通的這個感覺的時候,那空性就會來了。因此,緣起裡面有好 多層次,這是我們必須要注意的。 學《金剛經》之後,要記得《金剛經》裡面講到的空性,是不可以離開緣起,而且是 由緣起的這條路,然後才到達空性,空性跟緣起並不是沒有關係。緣起這條道路走得愈來 愈深、愈來愈廣,那就達到空性。也可以說,「空」就是不執著,「不執著」有很多層次 ,我們思惟的愈來愈廣、愈來愈廣的時候,最後,廣到不會有什麼執著。 比如說,下士道的時候,沒有修下士道的人,或是對於前世今生來世,這三時的緣起 沒有什麼了解的人,跟了解的人比較來說,了解的人就會放下今生的很多執著。把今生的 很多執著放下,也是算是一種粗分的空。能放下今生的很多執著,雖然還沒有到真正的空 ,但是相對來說,它也是空了一點點,腦子裡面有一點點空間出來,沒有那麼執著。 然後修中士道的時候,又一點點空間出來;然後修上士道,這個空間就愈來愈大,後 來,就真的「空」出來了。在每一個階段,我們的執著心一直有去掉一些,然後慢慢、慢 慢地依階梯上去,最後整個執著心沒有了,那時候才叫「空」。 因此,要去掉執著心,有一個次第,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去除的。也可以說,真正地不 執著,在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這裡就有教。不要誤認為:「不用想,就變成不執著了 」。「怎麼不執著?」這個方法,是要有人教的,把什麼樣的執著依著次第慢慢慢慢放下 ,然後才到達「不執著」這個位子。 對於自己有什麼樣的執著,執著有甚麼分類,也要懂。「菩提道次第」的下士道、中 士道、上士道,教我們什麼呢?先把要去除的執著心等級分類出來,如果沒有分類出來, 怎麼下手呢?即使真心想要「不執著」,但是根本沒辦法下手。 雖然大家都一直說「不執著」,好像「不執著」成為很多人的口頭禪,又說:要修「 不要執著」,「不要執著」是最常用的詞,但是,一問「怎麼不執著?」的時候,對方就 會說:「也不要問,你問了就是執著!」這又把問的人嘴巴也擋住了。實際上不是這回事 ,要達到「不執著」,一定有次第的,而且是很有次第的。 比如說,把執著心分類的時候,最先是:因為看不到今生跟來世之間的因果緣起,所 以,我對眼前的這個東西看得太重,好像只要有它,我就什麼都不管了;我不能沒有它, 我一定要追求它。是像這樣子,為得到這個東西,殺人的事都可以做,這種就是下士道階 段要解決的一種執著。 因為他沒有看到後面會有什麼果報,沒有看到這種因果緣起,所以對眼前今生的這個 東西看得很重,重到很可怕,什麼事情都敢做,這就是一種執著,能把這個執著去除一點 ,已經很了不起了。先要懂得把執著心分類,如果沒有分類出來,那很難不執著。先要把 執著心裡面分類出來,然後,對這種執著,用什麼法能夠去除它,然後再把更高一層的一 些執著抓出來,又用什麼法破除它,要這樣把執著心一個一個抓起來、去除它。 下士道階段要去除的,是怎麼樣的執著心,這個執著心去除了之後,心裡就會有一個 安全感,心裡就平靜很多了。能夠看到今生眼前的很多東西確實是假的,那心裡就會放掉 很多執著,平靜得感覺就會出來,會很幸福。第一個層次的執著心,就這麼樣去除。 然後再高一層看:當我對投生好的地方看得非常重,這時候,我們沒有看到它真正是 什麼?沒有看到它是不是行苦?它是不是究竟可靠的?要看它是不是究竟可靠的話,那我 們就要看更廣的一個緣起──這整個輪迴到底是什麼樣的因果關係,然後看這個緣起的時 候,確實輪迴好像不會結束,沒有終點。然後看涅槃那個因果的時候,真的好像愈來愈究 竟、愈走愈穩定;它也是一個因果,但是它是愈來愈正面的一個結果,好的這方面的緣起 一直增長,轉變是愈來愈好。所以,我們把兩個緣起一對比,愈去看、愈去思惟觀察的時 候,覺得「輪迴裡面的這些緣起很可靠」的這種執著,就愈放下。 對我們來說,還沒有到放下這種執著的階段,能放下這種執著,那很了不起。然後, 再上一層是上士道。中士道階段的執著,什麼都只想到我、我…,我的輪迴、我的涅槃, 一直就只是「我的」,那這也是一種執著。雖然已經達到會看「整個輪迴的因果、涅槃的 因果」這種緣起,但是,還是我的輪迴、我的涅槃,這也有一種執著。他沒有看到自己跟 他人之間的關係,沒有看見自己跟整個外面的宇宙之間有什麼關係,所以還是有瑕疵,還 是一個執著,這是非常高級的一個執著,這種執著是更難解決的。 先把執著心分幾個層次,剛剛我們講,初步分三種執著心,第一個執著心裡面,我對 今生眼前事物看得非常重,有的人把感情看得很重;有的人把穿衣服看得非常重;有的人 把吃的東西看得非常重,就有各種不同。比如,講十惡業的殺生、偷盜等等,就是這一方 面的執著:因為我對今生眼前的事物看得非常重,結果,人家的命,我也可以傷害(殺生 );人家的財,我也可以傷害(偷盜);人家的感情,我也能破壞(邪婬),就是這些。 面對這些事情的時候,把每一個業果的因果緣起用上,然後就不要那麼惡、不要那麼執著 ,所以用「今生跟來世之間的因果緣起」,把一個一個執著去除。今生的執著心裡面也可 以分各種各類的執著。 思惟緣起的內容,也會讓智慧的力量越來越增長,因為內心可以思惟的道很多,因此 ,內心智慧的力量越來越強大,所知道所了解的內容,就會變得非常廣大,此人的心胸就 會變得非常開闊。思惟緣起的理論,打開了內心可以走的道,在內心思惟的方向、角度多 的情況下,人的內心就容易開闊,不會鑽牛角尖,這個方面很有幫助。 透過緣起自性空的正理,產生廣大行的道次,廣行的道次第主要是實修菩提心,菩提 心是利他的想法,內心放在純粹利益廣大的眾生,產生這種想法,是菩提心主要的部分。 為了利益其他遍滿虛空的眾生,自己對利益眾生有個利他的想法,去做利他的事情時,知 道這個果是因為利益遍滿虛空的眾生而有。這種利他的想法,所進行的善根,因為跟遍滿 虛空的眾生有關係,以這個為因,產生的果就非常廣大。對於緣起自性空的正理有了深刻 的了解後,才會產生想要利益遍滿虛空的眾生的想法,才會在身口意三門付諸行動。 已經學了道次第,也學了一點《金剛經》,那要了解:不執著,或者空性,不是一下 子就能達到的,它是透過緣起,慢慢、慢慢地把執著心去除。一層執著沒有了,然後再取 出更上面一層的執著,最後再更上一層的執著也沒有了,真正達到「緣起性空」。應該要 這麼走的,要了解有這個次第。 反過來說,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時候,可以倒過來學習;真正想要了解菩提道 次第,對最後一章〈空性〉有一點深入的體會的話,倒過來了解才會有一個深入的體會。 達賴喇嘛尊者常常說,我們學習《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時候,可以倒過來學習;真正 想要了解菩提道次第,對它有一點深入的感受的話,倒過來了解才會有一個深入的感受。 從《菩提道次第廣論》前面這樣子讀下去,可能只是表面上有一些感受而已,沒有辦法從 內心真正對它有一種深刻的認識。所以我們現在學毘婆舍那〈空性〉,雖然難,但是要耐 心地學習,然後特別你們的討論,比老師那邊聽的,更重要。 ------------------------------------------------------------------------------ [1] 緣起的層次—因果的緣起、觀待支分的緣起、唯分別施設安立的緣起。思惟由粗分緣 起至細分緣起通達空性正理,前前緣起為粗,後後緣起為細,後後緣起包含前前緣起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語錄 http://ttslecture.blogspot.tw/ 一般講緣起,有三個層次:1.唯識宗以下(包括唯識宗、經部宗、毗婆沙宗)認為緣 起是說,事物(有為法)是依自己的因而起、事物依自己的因而生,故說緣起(唯識宗以 下說的緣起只適用在有為法的因果緣起)。中觀宗說依而假立而起,無為法亦是依而假立 才有的。而這當中有粗細之分。2.一種(中觀自續派)是講依而假立、觀待而假立。3.更 細的(中觀應成派)指凡是法,都必須依著施設自己的分別而假立,唯分別假立,法完全 無法在自己方面成立,不是體性所成,不是自相所成。而《緣起讚》講的緣起是最後這種。 [2] 常見與斷見 《入中論》:「大悲心(希求有情遠離痛苦的意樂)與無二慧(遠離常斷二邊的智慧 ),菩提心(菩提心是由希求利他為主的大悲引生為利有情願成佛的希求)是佛子因。」 將不存在的增益為存在,稱為常見。將存在的減損為不存在,稱為斷見。 自性有的我、我所,自性有的你、我、他,彼等是不存在,將彼等增益為存在,屬於 常見。名言安立的我、我所,你、我、他,彼等存在,將彼等損減為不存在,屬於斷見。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89458643.A.98F.html ※ 編輯: cool810 (219.69.36.162 臺灣), 05/14/2020 20:47:46
dakudai: 阿彌陀佛! 05/14 21:49
ykkdc: 隨喜 05/15 00:09
s8402019: 阿彌陀佛 05/15 06:19
samhwang: 阿彌陀佛 05/15 09:19
babypot: 阿彌陀佛 感謝師兄 05/15 10:08
tzboy: 阿彌陀佛 05/15 12:33
johnyuko: 阿彌陀佛 05/15 20:09
aneshsiao: 緣起才解性空,用字義上的空性去想空,很容錯解 05/16 17:32
aneshsiao: 為什麼禪宗不落文字,一旦用文字去解就離義了 05/16 17:34
aneshsiao: 所以為什麼,擬思便乖,一旦用字義去解便非義 05/16 17:35
aneshsiao: 無意亦非義,也不是介於有無之間 05/16 17:36
aneshsiao: 不能用自己的意識流去解釋 05/16 18:02
cool810: 禪宗是漢地的一個宗派,漢地佛教說龍樹是八宗共祖,包含 05/16 20:21
cool810: 禪宗也推龍樹是祖師,可以多學習龍樹的的理聚六論來了解 05/16 20:23
cool810: 般若經所詮空性的義理內涵。 05/16 20:24
aneshsiao: 用禪宗的語言來講空,不談龍樹菩薩因爲我對其無所知 05/17 01:00
aneshsiao: 空性無二,理解有頓漸法無頓漸,至於大乘小乘之戰不想 05/17 01:02
aneshsiao: 管 05/17 01:02
aneshsiao: 講法講到宗派是在求學問,我只在乎解脫道,要戰宗派非 05/17 01:04
aneshsiao: 我興趣 05/17 01:04
aneshsiao: 對於求道同好,請隨時觀自己的意識流,反觀自照,乃空 05/17 01:06
aneshsiao: 至無所空 05/17 01:06
cool810: 禪宗是末學接觸佛教時最早接觸過的宗派,如你說的沒有要 05/17 06:15
cool810: 戰宗派的意思,佛弟子也不宜用戰字,只是提醒佛弟子皈依 05/17 06:16
cool810: 三寶,三寶當中以法寶為正皈依,三藏的大教典是我們的依 05/17 06:18
cool810: 循,漢地佛教說龍樹是八宗共祖那就更沒有宗派之爭,都可 05/17 06:20
cool810: 以學習,佛典三藏中,以古印度那爛陀佛法的傳承而言,般 05/17 06:22
cool810: 若經的顯義空正見主要以龍樹的中觀理聚六論為根本傳承。 05/17 06:22
kundalini: 想往解脫道的話 修的比較是無常觀 空觀才是菩薩道強調 05/18 10:52
kundalini: 的 菩薩利益眾生第一 不畏苦難 於涅槃修而不證 05/18 10:52
cv77811: 阿彌陀佛 謝謝師兄 06/06 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