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補充:補特伽羅是依著自身所攝蘊體而施設安立的士夫,補特伽羅包括一切有情及佛聖者 : 《雜阿含306經》: 「此四無色陰(受想行識四蘊是心法(即覺知))、眼色(色蘊是 : 色法)…於斯等法(五蘊)作人想、眾生、士夫、福伽羅(補特伽羅),此四無色陰(受 : 想行識四蘊的心法)、四大(四大所成的色蘊是色法),士夫所依,此等法名為人。」 ------------------------------------------------------------------------------ 補充:補特伽羅的差別 摘自:《攝類學明義慧增》倉忠仁波切教授 * 有情的定義:未斷所知障之具覺知者。 * 眾生的定義:由業及煩惱之力所控制而趨行來世的補特伽羅。 * 異生的定義:異於出世間者之眾生。 所謂異生就是:不是出世間者的眾生。要言之就是世間者、凡夫。(註:出世間者是 心續中證得現證空性的聖者,不是出世間者是心續中未證得現證空性的凡夫(即異生)。) 所謂有情,就是未斷所知障之具覺知者。 所謂眾生,其藏文是「(藏文字體無法顯示)」,譯音是「濁、哇」,直接以其字義來 說,「(譯音濁的藏文字體)」是「行走」的意義,「(譯音哇的藏文字體)」是「者」的意 義,意謂趨行六道之輪迴者(註:趨行六道之輪迴者,亦即漢譯所翻的"數取趣")。因此 ,由業及煩惱之力推動而趨行六道輪迴的補特伽羅,就是眾生。又,是由眾多因緣聚合而 趨行六道輪迴,並不是由單一因緣所生,其中主要是由業及煩惱之力的推動。 總相來說,有情與眾生是同義,以此而言,十地菩薩以下的補特伽羅是有情、眾生。 再詳細區分,是「有情」不周遍是「眾生」,有情的範疇比較廣大,因為,未成佛之 具覺知的補特伽羅,但有不由業及煩惱之力趨行來世,就是說,有情不一定就是輪迴流轉 的眾生。 例如,一類聲聞、獨覺修行者,最後一生將證獲阿羅漢果而不再投生,彼是有情,但 不是眾生。又如,大乘見道以上聖者(初地菩薩以上)是有情,但不是眾生。 有說:迷悟的補特伽羅是眾生,覺悟的補特伽羅不是眾生,也就是說,未現證空性的 補特伽羅是眾生。那麼能否決定:已現證無我的聲聞、獨覺聖者不是眾生,例如一來果( 二果)、不還果(三果)聖者?能否決定:十地菩薩不是眾生?不能決定,從眾生的定義 可知。 又,釋迦牟尼佛是補特伽羅,但不是眾生,也不是有情。比如,我們發願一切眾生離 苦得樂、一切有情離苦得樂,包含釋迦牟尼佛也需要離苦得樂?並非如此。 ------------------------------------------------------------------------------ [1] <攝類>:「補特伽羅」與「有情」二者同義、相違、三句、四句?彼二者三句。 補特伽羅的事例:六道隨一的眾生、菩薩、佛聖者。有情的事例:十地菩薩以下的補 特伽羅。所以,是有情周遍是補特伽羅,是補特伽羅不周遍是有情,二者是三句差別。 (註:你、我、他,六道隨一的眾生,皆是補特伽羅,阿羅漢聖者、菩薩聖者、佛聖 者也是補特伽羅。佛聖者是補特伽羅,但不是眾生、也不是有情,因為佛已斷所知障。) [2] 補特伽羅是依自身五蘊安立,補特伽羅自身所攝的五蘊有是五取蘊、有不是五取蘊。 輪迴者是依自身五取蘊安立,若沒有五取蘊,也就沒有輪迴者,例如,佛聖者。補特 伽羅佛聖者是依自身五蘊施設安立的士夫,佛聖者自身的五蘊是五蘊、但不是五取蘊,所 以,佛聖者是補特伽羅、但不是輪迴者;六道異生凡夫未斷五取蘊,異生凡夫是輪迴者。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97541061.A.A5F.html ※ 編輯: cool810 (106.107.155.204 臺灣), 08/16/2020 18:33:27
ykkdc: 隨喜 08/17 0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