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東華禪寺 萬行法師 開示 各領域的成功法—世間法 ---------------------- 《為什麼六祖開悟後,還要在紅塵中歷煉》 公元伍零貳年,從印度來的智藥三藏禪師把我們這裡(東華山)稱為靈鷲山。因為他看這 裡的山與印度的靈鷲山極其相似,就在這創建了寺院,取名靈鷲寺。 六祖當年在東華山隱修至三十九歲(公元陸柒柒年)離開這裡時,將靈鷲山改為東華山, 將靈鷲寺改為東華禪寺。因六祖知道自己來去的因緣,才這樣改名。他原本想在東華山這 一帶弘法,廣度眾生,但一個偶然的機緣被請到了曲江縣,從此便在曲江一帶弘化,創建 南華寺。六祖為什麼把靈鷲山、靈鷲寺改為東華山、東華禪寺呢?為什麼我說六祖是東方 如來?中國古稱為“東土”、“華夏”,你們用心慢慢參究就會明白。 為什麼六祖接到五祖的衣缽後,還要躲在獵人隊裡隱修十五年?為什麼他徹悟了本來面目 還要隱修呢?大家只知道是弘法的因緣未成熟,在等待因緣。事實上,他當時雖然已經悟 道了,但還沒有經過實踐,所以還不圓滿。就如,你們從四面八方來到東華禪寺這個目的 地後,還要回到自己的家,旅途才算圓滿結束。 這也就是佛門裡講的,一定要“親履本地風光”,不能道聽途說的原因。研究佛學的人能 不能開悟?從理論上講可以,但從事上看則不能證果。 六祖從24歲悟道至57歲這33年中,十幾年出世間法的修煉,十幾年世間法的磨煉,身心兩 方面都達到了頂峰,才徹底地轉變。一切都經歷了,怎麼可能不成熟、不圓融!我們現在 出世間法沒有修,世間法也沒有修,怎麼可能成就呢? 我自己雖然學佛十多年(開示於2002年),但世間法一竅不通,幾乎是一片空白。世間法 、出世間法這兩堂課,哪一堂都不能缺。猶如兩隻腳走路,你邁出左腳,緊跟著還要邁出 右腳,否則無法走路。 六祖39歲開始出來弘法,十幾年後才形成了曠世傑作《六祖壇經》。也就是說六祖24歲開 悟,57歲才形成他自己完整的佛學思想體系。《六祖壇經》在中國佛教史上可以說是空前 絕後的,是六祖的大弟子法海禪師根據六祖的思想、見地、弘化過程寫成的。法海禪師是 當時的文學泰斗,文字般若達到了頂峰。而六祖的實相般若達到了頂峰。兩個人合作所寫 的《六祖壇經》必然空前絕後。 現在的人看《六祖壇經》,只看到六祖所證的“果”,沒有看到他修證的過程。《六祖壇 經》是六祖57歲時的境界。我們只拿六祖的“果”往自己身上套,這叫作“倒果為因”, 最後只能誤己又誤人! 為什麼古時開悟的祖師們證得“根本智”(出世間法)以後,還要花二十年、三十年時間 出去雲遊、參學,以獲得“後得智”(世間學問)呢?目的何在?就是為了獲得“後得智 ”,把它建立起來,充實起來,只有這樣才能產生大用。當一個人獲得“根本智”之後, 再去學“後得智”,的確要容易得多,因為已經有了擇法眼(慧眼)。你想把自己的“根 本智”推銷出去,也必須要“後得智”配合才行。你再懂世間法(後得智),沒有出世間 (根本智)的智慧指引,也是有限的。 什麼是“根本智”?明心見性就是“根本智”。什麼是“後得智”?就是悟到“根本智” 之後,出去參學。通過廣學、博聞、經歷、磨練而獲得外在的智慧,把它融入自己的身心 ,與它同一體,變成自己的智慧,並產生“用”,這才是“後得智” 。 “後得智”就是世間的學問。實際上,世間的學問也是佛法,真正的佛法是世間法。不通 世間法,就不會使用佛法,佛法的“用”是世間法。你得到了出世間法,不通達世間法, 根本無法把你的出世間法“推銷”出去。佛法是以出世間法為體,以世間法為用,世出世 間法互為一體,是一不是二。 學佛的根本就是要讓佛法產生“用”。你有了“根本智”,若“後得智”不通透、不圓滿 ,“根本智”就站不住腳,生不起妙用,也玩不轉“後得智”。要想把大智慧修出來,並 且讓“根本智”產生妙用,尤其是大用,把自己躲起來避開外緣是絕對不可能的。要想產 生大用,唯一的辦法就是與人、事、物、理打成一片,不斷地訓練自己。除此之外,沒有 第二條路。 鍛煉“後得智”要比鍛煉“根本智”嚴峻十倍、百倍!你經得起“根本智”的修煉,未必 經得起“後得智”的考驗。所以老佛爺告訴我們:大修修於鬧市,小修隱於山林。大賢大 聖都是隱於紅塵,小賢小聖才隱於深山。 祖師爺們也一再強調“羅漢修煉於深山老林,菩薩成就於紅塵人群”!也許你們有人不想 做菩薩,只想證個羅漢果。事實上,羅漢在獲得“根本智”後,也還要到紅塵中去補“後 得智”這堂功課。 “根本智”與“後得智”的關係,猶如一個人的左腿和右腿,單憑一條腿是無法邁步的! “後得智”決定了你的層次,“根本智”決定了你的見地。假如你花一年時間掌握了“根 本智”,不修“後得智”也沒有用。至少要花九年的時間修“根本智”,才能圓滿這兩“ 智”。如果你功夫用得好,方法正確,心態平和,三年絕對會有大成就。 佛門裡通常講“世間學問”、“出世間法”。你獲得了出世間的法,如果世間的學問不通 達,仍然無法把出世間的智慧發揮出去。但是,一旦你有了出世間的智慧,就如同做人有 了脊梁骨,永遠不會隨風搖擺《為什麼世間法的成就,能決定成道的成就》 如果用100%來形容修行圓滿,得到“根本智”只是獲得了30%,還有70%是屬於“後得智” 。“後得智”是從哪裡得到的呢?也是在禪定中得到的。但是,不像前面30%的“根本智 ”,是在與世隔絕的禪定中修來的。 為什麼許多修行人得到“根本智”後,不願意要“後得智”呢?既然還有70%的“後得智 ”沒有證得,為什麼他不要呢?他是不敢要!因為,如果你沒有定力和智慧,想要獲得 70%的“後得智”,可能連30%的“根本智”都會失去。 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某某老修行功夫很高,明心見性了出去度眾生,結果反被眾生 度了!最後連自己見到的那一點點根本的東西也一去不復返,一別永不再見了! 這就是為什麼羅漢已經得到了“根本智”,但不敢、也沒有“資本”出去弘法的原因,因 為沒有得到“後得智”。這也是為什麼過去許多祖師、禪師明心見性後得到了“根本智” ,還要出去行腳幾十年的原因。因為他們知道“後得智”的重要性。假設整個修行過程需 要十年,花一年時間得到“根本智”(明心見性);而“後得智”得花九年時間的借事煉 心才能獲得圓滿。 我們經常看到,有些人學歷很高,但是開口說話、做人做事一塌糊塗!一個真正得到“根 本智”的人,在語言般若、文字般若上是不是無礙的呢?答案是肯定的,絕對無礙!既然 無礙,為什麼還要學習“後得智”呢? 佛菩薩既然已證得了法身,為什麼還要修報身、化身呢?不修報身、化身,得不到“後得 智”,無法生大妙用。何為“報身”?我們的肉身就是“業報身”。佛菩薩度眾生,完全 可以用化身,根本不需要業報身。但是,如果他沒有肉身,就感受不到眾生的喜怒哀樂, 他只能理解而無法感受。要度眾生,就必須和眾生在一起,才會有眾生的感受。 過去許多修行高的人臨終時,“四大”一樣有病,一樣痛苦不堪。很多後生就疑惑:為什 麼一個得道的人也會生病,“四大”也會不協調呢?因為他要度眾生,就必須和眾生有相 同的經歷和體驗,才會有眾生的感受,才能更好地度眾生。 你們都聽說過趙州和尚八十歲還在行腳。為什麼八十歲了還要行腳呢?通常大家都說是“ 與眾生結緣”。為什麼要用這種方式結緣呢?真的是與眾生結緣嗎? 我們常說修行修的是這顆心,“心”怎麼修呢?靠什麼修呢?你們會說靠定力修。定力是 怎麼來的呢?你們認為坐在山洞裡,與人隔絕、與事隔絕,內心很清淨,如如不動,這就 是定力?學佛修道不僅是自己受用,還要讓他人受用。 前幾天我去看望一位老前輩,在座的很多人都見過,就是湖北大別山的那位老齋公。他在 山上隱修了幾十年,2000年出山,開始接觸眾生,用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度化眾生。前幾天 他圓寂了,弘法的時間只有三年。他已經預知時至,來去自由了。可是在最後的三年,他 還是出來度眾生。雖然這三年中他度的眾生不多,但他敢出來度眾生,這一念之轉,他就 是菩薩了!如果他一輩子不出來度眾生,他永遠都是個羅漢。 為什麼在最後幾年他還要出來度眾生呢?剛才講過,積極地入世,是為了徹底、圓滿地出 世。大家誤以為得到了“根本智”就能弘揚佛法,這是錯誤的認知。菩薩道裡有這樣一句 話:未成佛,先結眾生緣。實際上與眾生結緣的同時,就是在修煉自己,就把成佛、成菩 薩的因種下去了。如果你不與眾生結緣,埋頭苦修,充其量只能修成個小乘羅漢。 為什麼社會上很多人都說修行人自私自利呢?你們仔細看看身邊的修行人,哪一個不是自 私自利的?以這樣的心態和修為,怎麼出去弘揚佛法,說服信眾呢?怎麼讓身邊的人接受 你呢? 修行人最愛說一句話:怕背眾生的業障!你開悟有什麼用?成佛成菩薩有什麼用?你成了 佛,成了菩薩,就是要背眾生的業障!不然,你就成個阿羅漢就行了。 羅漢的修行應該是:短時間內把自己封閉起來,享受禪悅。過了這個階段,再回小向大, 把羅漢的“我執”像敲碎花盆一樣敲爛,從中跳出來。如果不通曉這個道理,你是無法完 成羅漢的修行過程的,菩薩的修行過程你更無法完成! 你越不出去接觸人,接觸事,就越不願意接觸;越不願意接觸,就越不會接觸。假如你真 的修得了一點“根本智”,證得了羅漢果位,那也應該恭喜你!可事實上,你把自己封閉 起來,連羅漢的智慧和定力也沒有修出來,“後得智”更沒有得到。 修行,究竟是先修“後得智”,還是先修“根本智”?依因緣而定。我們在座的很多都是 童貞出家,十五六歲就出家了,這種類型的人多數都是先修“根本智”,後修“後得智” 。也有許多人四五十歲、五六十歲出家,應該說他們的“後得智”基本上修完了,這種類 型的人就應該直接修“根本智”。修行是一個反覆、遞進的過程,修完了“根本智”,再 修“後得智”;修完了“後得智”,又修“根本智”,反覆地體驗,不斷地提升。 佛法的根本不是落在定力上,而是落在智慧上,也就是落在妙用上。如果你認為自己有定 力,有智慧,但是生不起妙用,可以肯定你的定力、智慧是有偏差的,也可以說你並沒有 把它們修出來。 如果你真的得到了“根本”,再修“後得”,那是輕而易舉的事。不修“後得智”無法起 用,沒有“根本智”無法立足。 千萬不要誤以為佛法最後是為了定、為了慧,絕對不是!是為了用!可是,看看我們在座 的修行人,哪一個會起用、會妙用呢?一個得到“出世間法”的人,如果不通曉“世間法 ”,就不了解眾生,是無法度眾生的。 大家都聽說過,釋迦牟尼佛第一次出來度眾生就失敗。因為他講的是大乘法,眾生接受不 了。後來他講“四聖諦法”,就有人接受了。但他臨終時說的法,還是回到他最初講的法 上,講人生、宇宙是常、樂、我、淨。 許多老師出去度眾生,都是眾生喜歡什麼就講什麼。眾生認為自己是佛,這個老師就給他 印證:“你就是佛”,甚至是“古佛再來”!這些學生聽來聽去,最後連佛祖都沒有了, 他就是佛祖了! 如果我們真的是佛祖再來,羅漢轉世,為什麼會這麼迷失、這麼散亂呢?我們現在之所以 能聽聞到佛法,又出家修學佛法,不知是哪一劫、哪一世種了這個因,現在才會發芽。況 且,我們現在發芽都是通過外緣,很少是從自己內心萌發的! 修行人若脫離社會、脫離人群、脫離家庭,絕對不可能得到“後得智”。如果你僅得到“ 根本智”,沒有得到“後得智”,它只是短暫地有用。倘若你的“根本智”不再三地打撈 ,出去修“後得智”,一走進人群,連你所修來的“根本智”,也會很快被摧毀。 -- 真理和實相豈能用頭腦系統化?次第化?它原本就是現成的,原本就在此時此地,頭腦一 旦介入就把自己帶出了實相,但頭腦總會有一套系統化、次第化、哲學化的完美辭令。 ~摘錄至萬行法師《微言大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7.17.1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98146538.A.232.html
dxdx58: 南無阿彌陀佛 08/23 14:52
newsno1: 南無阿彌陀佛 08/23 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