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東華禪寺 萬行法師 開示 各領域的成功法—世間法 ---------------------- 《為什麼不圓滿世間法,就不能徹底離開這個世間》 佛門裡有這樣一句話:眾生的業力有多大,佛的智慧神通就有多大;佛的智慧神通有多大 ,眾生的業力就有多大!要想成就我們的“根本智”,只有好好地修“後得智”。實際上 ,“根本智”和“後得智”是一體的,不能分開來修。一個修行人的“根本智”出現了, 他的“後得智”也會隨之而出現;他的“後得智”出現了,“根本智”也會隨之而增長。 許多學佛的人整天東奔西跑,捨棄工作、捨棄家庭,三年五年下來,不但一無所獲,結果 連家庭也沒有了,工作也沒有了,甚至連溫飽都無法維持。這種人太多了!如果我們看看 自己,會發現自己就是這種人!如果不出家,怎麼維持生活?你開悟成佛了,要不要吃飯 ?要不要生活開支? 一個修行人如果不能安分守己,絕對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何為“安分守己”?做好你 的本份。你是和尚,就為眾生排憂解難,好好念經為眾生祈福;你是丈夫,就做個好丈夫 ;是太太,就做個好太太;你是種菜的,就把菜種好;你是做飯的,就把飯做好……這就 是安分守己。 人不是孤立的個體,無論你怎麼把自己封閉起來,都無法脫離人群、脫離社會,只是把接 觸面縮小了一點而已。即使你在閉關,還是需要大家幫忙,還是要拖累別人。哪怕是一個 人護你的關,你還是與眾生有關係。即便你自種自食,不要人護關,還是與這個社會、與 這個地球、與有形無形的眾生有關。因為,你受用了娑婆世界的一切,在你成道之後,離 開娑婆世界之前,必須償還這裡的一切。否則,你是無法脫離娑婆世界的。 我們今天之所以來到娑婆世界,是因為兩種原因:第一,我們欠娑婆世界的債,是來還債 的。第二,這個娑婆世界有條件、有因緣,能促使我們修行,成菩薩、成佛。如果這個娑 婆世界沒有成佛、成菩薩的因緣和條件,我們就不會來到這裡。就像我們能在這個地球上 生存,是因為有陽光、空氣、水、土等適合我們生存的條件一樣。 作為修行人,你必須接受這種觀念,否則無法修行。只有通過不斷地付出,才能把自己的 身心修端正、修完善。也就是只有通過不斷地接觸人、事、物,才能完善我們的思想,端 正我們的行為。我們才能漸漸與道相應,與佛菩薩相應。 “定力”不是道,只是成道的一個助緣;福慧也只是成道的一部分因素,不是全部。佛法 的根本是要落在“用”上。所以,一個人得到了“根本智”,只意味著他只得到了少部分 的力量,大部分的力量還沒有獲得。你有了定和慧,如果生不起妙用,可以斷定你的定和 慧不究竟,還沒有到家。 我曾經和一位老師父討論過,說佛法為“體相”。那麼,什麼為“用”呢?自性為用。在 座的應該把這個問題帶回去參一參!怎麼開智慧?怎麼集中自己的心念?通過什麼方法、 手段來對治自己的散亂心?“方向”指的是什麼?哪一方哪一向,才是修道的方向? 這就像我們上學讀書一樣,先讀小學,再讀初中、高中,然後再上大學。必須通過次第的 學習,才能進到大學。可是現在學佛的人全都走入了一個誤區,只在空中建樓閣,都不打 地基了! 如果你不修定,戒是守不住的;戒都守不住,你的定也生不起來。如果你不守戒,死死地 修定,慧也無法產生。因為慧需要源頭活水——戒與定。但是,現代的修行人連“死定” 、“死戒”都修不出來!其實,戒、定、慧是一體分不開的。 要了解自己的生理,再剖析自己的心理,讓自己的身心達到平衡、協調,才能與道相應。 可是,我們連最基本的生理都不了解,也從不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怎麼可能入道呢?怎 麼可能與道相應呢? 當你幸運地碰到一位善知識,敢把你的內心剖析出來,你反而說他跟你過不去,你跟他是 惡緣。一個會投你所好、讓你高興的人,說你是“菩薩再來”,是“羅漢轉世”,把你哄 死了,你就說他是佛菩薩來給你印證的! 過去在禪宗裡,如果有誰印證某某是佛菩薩再來,被禪堂的班首知道了,會當眾把他痛打 一頓!打死了,還把他拖到禪床下,埋都不埋!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他給眾生“下毒”, 把眾生“毒”死了,斷了眾生的慧命!這種人是要下無間地獄的!什麼叫“無間地獄”? 無間地獄沒有底,一直往下掉,沒有出期。掉在一般地獄裡的人,還有出頭之日,墮入無 間地獄的人永無出期。 過去的祖師,乃至佛菩薩,為了方便度眾生,只說你前世是個修行人,已經修煉過,以此 增加你的信心而已。真正的修行人,絕對不會輕易給人印證,只會說你曾經修行過。 我們學佛的人總愛講這樣一句話來為自己開脫,來敷衍信眾:“我收了信眾的供養,只要 好好修行就行了!”沒錯,你是好好地修行了,可是既沒有修進去,也沒有修出來,你的 修行有什麼用呢?就算你修進去了,也修出來了,但沒有向眾生回報你的法,你還是欠眾 生的!何況我們既沒有修進去,也沒有修出來,更沒有向眾生回報法! 我們接受了眾生的財施、物施,就應該給人家法施。你以為教眾生念念佛、磕磕頭、燒燒 香、打打坐,就是“法施”嗎?你這樣的“法”不但不能令眾生解脫,還讓眾生步入歧途 !這個“法施”,指的是能令眾生解脫的法,否則就是邪法! 大家來到這裡都想修行,都想閉關,你們認為這樣做是為了積極地出世?都顛倒了!真正 積極地出世,應該體現在積極地入世上。只有積極地入世,才能把我們的定力修出來,把 智慧修出來,把心修煉好。 閉關修煉,從表象上看是離開了社會。實際上,只是短暫地離開社會、離開人群。也是為 了更快更久地深入人群,深入社會。真正的出世是為了入世,真正的入世是為了出世。一 個人不接觸人、不接觸事,定力和智慧根本不會出現。即便你認為出現了,也只是小定小 慧,根本不堪眾生一擊!這就是羅漢和獨覺佛不敢度眾生,不願意度眾生的原因。 別看羅漢已經證得了羅漢果,但他無法續佛慧命、弘揚佛法。他只能自己短暫地受用,還 不能長久地受用。要想長久地受用,必須回小向大。羅漢就像一棵長在花盆裡的花木,永 遠也長不成參天大樹。要想長成參天大樹,必須從花盆裡移栽到大地上。 有一種長在花盆裡叫作“千年矮”的花木,這種花木在前十年會長得非常茂盛,超過十年 後,就會越長越矮。這與羅漢發心的道理一樣,他沒有回小向大,就像花木沒有從狹小的 花盆裡移栽到廣闊的大地上一樣。 發大乘心的人雖然還在修行的過程中,雖然定力和智慧比不上羅漢,但他發的是菩薩的心 、是佛的心,就像在田地裡培育的一棵小樹苗,假以時日,就能成長參天大樹! 知道大家都想閉關,我應該高興才對。可是你們都不是為了將來積極地入世。你們修行的 理念都錯了,自己還不知道。以為用這種方式積極地避世,將來就能積極地離開這個世界 !以你們這種方式,永遠都不可能到達目的地! 沒有得到“後得智”,你不可能徹底、圓滿地離開這個世界。人生是一場經歷、一種體驗 。修行也是一種體驗,只有全然地投入去經歷它、體驗它,最後才可能徹底地超越它。你 從來沒有經歷過、體驗過,是不可能超越的。你不了知它,怎麼超越它呢?! 《為什麼世出世間法,都要修完才能功德圓滿》 一個人成道以後是什麼樣子?做凡夫時又是什麼樣子?悟前悟後要結合起來看。為什麼祖 師爺們要“內外兼修”?也即:進關—出關—進關—出關呢?因為他們在面對紅塵的時候 ,曾經全身心地投入過。所以一旦把自己關閉起來修煉,就會外忘世界,內忘身心! 我們在座的誰曾經歷過花花世界,全身心地投入過、嘗試過?如果對外在的事物沒有全身 心投入地去嘗試和體驗過,一旦把自己封閉起來,是不可能往內心走的。我也曾替大家思 考過,是否不需要經歷外在的事物,就可以直接往裡面修?可以,完全可以!只是這樣做 之後,你的感受和你沒有修煉之前一模一樣,沒有任何不同。 因為一個人不知道前面,也不會知道後面;不知道後面,也不會知道前面。當知道一面, 再去尋求另一面時,就容易了解全面。可是凡夫很容易停留在一面。因為凡夫是以凡夫位 為基礎。 既然如此,就應該充分地學習、體驗凡夫位上的功課,飽嚐它的滋味以後,才能棄位就升 。所謂“棄位就升”是指你在本位上站得穩,站得牢之後,才能放下本位,往上提升。凡 夫位是成佛位的基礎當一個人在物質上沒有保障時,絕對不會去尋求精神上的滿足。其實,人對物質的需求很 容易滿足,真正難滿足的是精神與靈魂的需求。我們修行,也是精神和靈魂哭喊著要修行 ,是它們需要。人的貪慾不是來自身體,身體的需求很少。 就像我出家後只有三套衣服,到現在還穿不爛。現在的布料好,不容易壞。你們的衣服哪 一件是穿破了才扔的?都是沒穿多長時間,不流行就不穿了。 有的人很幸運,在貪的時候,偶然一個機會抓住了宗教,暫時解決了飢渴。通過一段時間 的了解和實踐後,會更加飢渴,因為沒有開悟。就如一個人站在果樹下沒有嚐到果子,會 更想吃果子一樣。一個人修行,如果法、財、侶、地四種資糧都俱足了,沒有理由不成就 。你們可以問問自己:我俱足了哪些?如果都俱足了,那可真是個大富大貴之人了! 我之所以想恢復東華禪寺,創建“獅子吼”閉關中心,就是因為看到有些人真想修行,但 又苦於沒有地方,所以給自己找了一個既麻煩又累贅的擔子挑在肩上。 但很快就發現付出一倍,得到的是十倍。而在洞裡付出十倍,得到的只有一倍。為什麼這 麼說呢?因為是大家成就了我。一個人不做事的時候,總以為自己很有本事,什麼都會。 一做事,才發現自己什麼都不會,什麼都做不成。但是,當你勤勤懇懇、不緊不鬆地努力 去做時,又會發現自己什麼都能做一個人只要願意努力,做什麼事情都能成就。對一件事只要努力不放棄地去做,一定會成 。哪一個成功的人不是經過堅持不懈地努力,最後才獲得成功的?如果遇到挫折就放棄 ,必然一事無成。有些人盤腿修道,閉著眼睛渾渾噩噩,半年一年沒有成功,就想放棄了 。而古人十年二十年都不放棄,最後都成就了。 過去的人強調見地和行願,現在的修行人恰恰不注重這兩點。一個沒有見地的人,絕對不 會去行願。因為他不知道行願的重要性。為什麼祖師講修道、悟道、得道,最後還要養道 呢?既然已經悟道、得道了,為什麼還要養呢?我們現在還沒有找到“道”,養什麼呢? 我們現在是處於修的階段,只有把它修出來了,找到了,見到了,才能慢慢地保養它。修 是修,養是養,這是兩個不同的階段。 在修道之前,必須完全見道(超越了見惑),才能進入修道位。如何明白呢?就是對以後 在修行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反應、種種境界、種種問題都要明白,以及如何處理,都很清楚 。一個見道的人,做不到這一點,就不是真正的見道。真正的見道,必須是自己身心親歷 ,有了自己的領悟和知見,並不是聽別人說。 一個真正見了道的人,身心、氣質都會有明顯的變化,言語也會變得與眾不同。尤其在做 事上,以及對人生的生死無常上,會比常人看得透一些。有一部分人把修道看得太簡單了 。而另一部分人又把它看得太複雜、太難了,總講自己根性差,“根性差”成了他不努力 的擋箭牌。 毛澤東當年被蔣介石追得無立錐之地,但從未放棄,最後成功了,成為一代偉人。如果他 把這種精神用來修道,一定不會次於六祖,同樣也會成為東方如來。十大元帥如果修道, 也會成為十大祖師。因為他們有這個心力,用在任何地方都會成就。 世間法的成就都要有奮鬥精神,都要經過一番不懈的努力,何況出世間法?你要想成為一 個超人,就必須俱備凡人達不到的心力、體力和魄力。如果你處處表現得與常人一樣,怎 麼可能成為超人?人的力量不去用,就是那麼多,若天天用,就會天天有。猶如井中水, 你不去舀,它就那麼多,舀了還會有。 什麼叫功德圓滿?方方面面都不斷地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形成一種氣勢、一股強大的 力量,能利人利己,就圓滿了。 如何積累呢?天天去做,年年去做,複雜的事情簡單地做,簡單的事情重複地做,重複的 事情用心地做。現在的眾生是想的多,做的少,說的多,兌現的少。 出世間法與世間法恰恰相反,是奉獻而不是索取,是在奉獻中獲得。世間法也不單單是索 取,也是要先付出才能得到。學佛是叫人退讓、付出。只要你敢退讓,敢付出,你的心量 就大了,就一定會成功。有了心量何愁沒有悲心?有了悲心何愁沒有智慧?悲心、智慧都 有了,何愁功德不能圓滿? -- 道一刻也沒有離開過我們,原本就和我們同一體,從你決定尋找道的那一刻開始,就注定 你已脫離了道,因為你有尋找道的想法,就意味著你不承認道就在我們心中,就在當下。 只要回心轉意,安住當下,不做而做,自然見道。 ~摘錄至萬行法師《微言大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41.2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598272118.A.D09.html
newsno1: 南無阿彌陀佛 08/25 2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