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一、我們每天有沒有生起這個念頭?要幫助一切苦難眾生   「願剎中人民,皆能如佛,視諸眾生,等同一體」,等是平等,同是一樣的,一切眾 生跟我是一體,「均發同體大悲之心」。每一個彌陀弟子,跟這部經學,跟阿彌陀佛學, 都要有同體大悲心。如《華嚴經行願品》所說:「因於眾生而起大悲」,看到眾生迷惑顛 倒,造作業習,將來要感輪迴果報,所以生起大悲心,「因於大悲生菩提心」,提升了。 菩提心是什麼?真誠心、清淨心、平等心、正覺心、慈悲心。從菩提心再向上提升就成佛 了,「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菩提心不發成不了佛,成佛一定要發菩提心,菩提心從哪裡 生的?從慈悲心生出來,憐憫眾生心生出來。「故願來生我剎之人」,十方世界,過去現 在未來三世,往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能夠「發大悲心,普利群品」。品是品類,不同的 品類,就是十法界。除佛法界,九界眾生,最高菩薩,最低無間地獄,全都包括。「利益 諸群品,即普利一切種類之無數眾生。」我們每天有沒有生起這個念頭?要幫助一切苦難 眾生,一切種類、無量無邊無數眾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   幫助他們脫離六道輪迴,離究竟苦;往生極樂世界,得究竟樂。我們這一生就幹這麼 一樁事情,幫助自己,幫助眾生,離苦得樂。佛說苦從迷惑來,所以破迷就離苦;樂從覺 悟來,幫助眾生開悟,他就得樂。八萬四千法門都是幫助眾生離苦得樂、破迷開悟的。我 們今天選擇淨宗法門,這個法門保證我們決定成功,阿彌陀佛保證。我們這個法門完全依 靠阿彌陀佛,要靠定了。我要靠二個、三個,到後來誰來幫助你?我們一無所靠,只靠阿 彌陀佛,他就不能不來。彌陀有無量無邊無盡的大悲心,一定能照顧我們。 二、之所以不能明心見性,是你放不下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欲是貪欲。《四十二章經》說:「離欲寂靜,是最為 勝。」欲望不能有,欲望讓我們迷惑顛倒,造無量罪業,生生世世脫離不了輪迴。所以要離,日常生活適可而止,飯能吃飽就夠了,不必講求口味;衣能穿暖、能遮體,夠了, 不必要華麗;居住,有個小房子可以遮蔽風雨就滿足了,用不著高樓大廈。釋迦牟尼佛一 生給我們做榜樣,日中一食,樹下一宿。離開欲望,人才生智慧,這是最勝,最殊勝。   「正念者,八聖道之一,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名正念」。念什麼?諸法實相。 實性就是真如、自性,真如自性能生一切法,所以一切法的實性就是真如、自性。法之實 性是什麼樣子?什麼是法的實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自性就是實性,清淨,從來 沒有染污,現在沒染污,未來也不染污,永遠清淨。它「不生不滅」。所有物質現象統統 是生滅法,真心不生不滅,它不是念頭,念頭是妄心,真心沒有念頭,念頭是有生滅的。   第三「本自具足」,具足無量智慧、德能、相好,這三個代表整個宇宙過去現在未來 ,一樣都不漏,叫本自具足。所以佛說心外無法,那個心就是自性,自性之外沒有法,法 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的樣子,「本無動搖」,自性本定。所以見性用什麼方法?修定 。修定的基本條件就是要放下,你要不把拉裡拉雜東西統統放下,你怎麼能定得下來。定 就生智慧,所以智慧是本能,不是外面求的。章嘉大師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 是了解事實真相,放得下就明心見性了。之所以不能明心見性,是你放不下,你這些拉雜 東西把悟門堵塞了;不是你不開悟,你自己把悟門堵塞了。還是自己要把悟門打開,別人 幫不上忙,佛也幫不上忙。阿彌陀佛,你生到極樂世界,他才幫得上忙,現前他幫不上。 三、心地清淨,沒有絲毫欲望的染污,要離這個欲   這個世界是眾生的業報,每個眾生天天打妄想,雜心閒話,造作不是善就是惡,天天 在造六道輪迴,怎麼離得開?離欲就是我不造業了,善業惡業都不造,出六道輪迴要造淨 業,念阿彌陀佛,淨業。心上只放阿彌陀佛,除阿彌陀佛外,什麼都不放,這就是離欲。 心地清淨,沒有絲毫欲望的染污,要離這個欲。外面的相是假的,外表的形式是表演,真 正修行是心裡頭,眼見色、耳聞聲,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 欲離乾淨了。心裡只有一尊阿彌陀佛,這是修淨土,除阿彌陀佛外,什麼雜念都沒有。   「八聖道之一,離邪分別,而念法之實性」,叫正念。淨土宗的實性是什麼?自性, 自性裡面變現出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性,自性就是阿彌陀佛。心裡有阿彌陀佛,就 是性宗裡面的念實相。淨土有相,指方立相,指定西方極樂世界,你有方向有目標,將來 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接受阿彌陀佛教誨,在極樂世界成佛。所以心裡面只可以放阿 彌陀佛,好事可以做,做完了不放在心上,這就對了,做了好事放在心上,就感三善道。 不好的事情也別放在心上,放在心上是三惡道,常常恐怖,怕人家揭露,晚上做惡夢。真 的,就怕你心上有印象,那個就麻煩。斷惡修善都不著相,相就只有阿彌陀佛這個相!《 觀經疏》說:「捨相入實,名為正念。」把相放棄,心裡不能有印象。正念就是無念。 四、不放在心上就是淨慧,就是梵行 「淨慧者,《會疏》云:淨慧則是般若波羅蜜」,是大乘法,「非人天小乘不淨之慧 。人的智慧、天的智慧,不是指這些。「梵行」,慧就是清淨心流出的智慧,是自性本 有的,這個智慧大沒有邊際,深沒有底,無量無邊。這個智慧現前,什麼都知道,遍法界 虛空界萬事萬物,沒有一樣不知道,沒有一樣不能做到,六大神通圓滿具足。這是淨慧, 淨是代表自性,自性本自清淨,自性裡面流出來的智慧。   梵行,行是作為,「清淨無欲之行」。無欲就是沒有念頭,就是清淨。無欲之行是清 淨之行,沒有染污,見色沒有分別執著,不被色染污,聞聲不被聲染污。我們聽音樂,喜 歡聽的就注意聽,不喜歡聽的討厭它,都被染污了。菩薩聽得很清楚,沒放在心上,就不 染污。總之大家記住,幹什麼都不放在心上,穿衣吃飯不放在心上,鼻聞香、舌嘗味都不 放在心上。清清楚楚,了了分明,這是智慧,不放在心上就是淨慧,就是梵行。   「為《涅槃》五行之一,菩薩利他之行」,這梵行,「能為一切不善之對治」,梵是 清淨,「離過」,他沒有過失,他清淨。他所有一切利益眾生,包括自利,都沒有放在心 上,這就叫清淨,這叫梵行。如果放在心上,你的心被染污了,就不是清淨心。六根接觸 六塵境界,阿賴耶裡頭落謝種子,就被染污了。阿賴耶好像是個倉庫,妄心沒有智慧,完 全憑你藏進去的資料,要用的時候拿出來,像電腦一樣,很快。真心裡面什麼也沒有,起 作用的時候完全智慧,它沒有收藏。所以阿賴耶能變不能現,現一切境界是真心。 五、喜歡布施,喜歡持戒,慢慢的欲望就捨掉了   不放進去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他一面看,已經剎那剎那全收進去了,統統阿賴 耶裡落謝影子。用智慧好,用記憶還是造業,一遍一遍,又加印象進去。所以印象很深, 就迷得很深。把已經迷得很深的放下,對阿彌陀佛迷得深,好,它能送你到極樂世界。能為一切不善之對治,離過清淨,故名梵行」。我們每天懺悔改過,真懺悔是後不再造、 不貳過。晚上做晚課懺悔,第二天再幹,那就是假的,欺騙佛菩薩,在菩薩面前打妄語。 「又證涅槃之萬行,名梵行」。小乘的涅槃,阿羅漢;登地菩薩,標準就高了。   「《會疏》:欲是諸苦之因」,一切苦,六道輪迴苦,四法界變易之苦,欲是因。所 以欲望要放下。「施」,布施,「戒」是持戒,用布施、用持戒「能離之」。所以六波羅 蜜裡,布施、持戒是度欲望的,喜歡布施,喜歡持戒,慢慢的欲望就捨掉了。吝嗇不肯布 施,持戒不耐煩,做不到,這個欲望永遠丟不掉。「正念是善護助,如著鎧入城」,披著 鎧甲入城,保護自己。「忍定」,忍辱、禪定「能為之」,你才能夠忍辱,才能夠得定。 「淨慧則是般若」,是智慧。「精進一度」五度裡頭都有,都需要精進,精是純而不雜,進是進步,沒有退後。所以,五個裡面都有精進波羅蜜。是則菩薩六度也」,這是一般講解菩薩的六度,菩薩所修的。   望西法師說的稍微不同,「稍異於此,以離欲為施戒忍」,布施、持戒、忍辱。「正 念為禪定」,沒有念頭,有念、無念統統都放下。必須無念也沒有,才真正是禪定。「總 之皆謂離欲,正念與淨慧,即是菩薩之六度。修此六度,能離貪瞋痴三毒」,這叫梵行, 菩薩所修。「離欲即無貪,善正念無瞋,淨慧無痴,此名梵行」。無貪於世出世間一切法 ,貪瞋痴斷掉了。善正念是無瞋,瞋恚心斷了。像海賢老和尚,一生沒發過脾氣,沒有跟 誰紅過臉,你打他、罵他、羞辱他,他無動於衷,決定沒有瞋恚念頭。無貪不墮餓鬼,無 瞋不墮地獄,無痴不墮畜生。所以淨慧是無痴,這叫梵行。 == 布施、持戒是度欲望的,喜歡布施,喜歡持戒,慢慢的欲望就捨掉了。 吝嗇不肯布施,持戒不耐煩,做不到,這個欲望永遠丟不掉。 南無阿彌陀佛。 -- 《普賢行願品》:「又復是人臨命終時,最後剎那,一切諸根悉皆散壞,一切親屬悉皆舍 離,一切威勢悉皆退失,輔相大臣,宮城內外,象馬車乘,珍寶伏藏,如是一切無復相隨 唯此願王不相舍離,於一切時,引導其前。一剎那中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03.121.242.23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04775203.A.5DC.html
kissung: 阿彌陀佛 11/08 12:57
ackino: 南無阿彌陀佛 11/08 16:47
s8402019: 阿彌陀佛 11/08 18:21
dakudai: 阿彌陀佛! 11/08 21:48
minpanda: 南無阿彌陀佛 11/09 20:20
(minpanda 刪除 dlmgn 的推文: [27]<推文 二.七>(dlmgn)(*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