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釋迦牟尼佛與彌勒菩薩的一問一答 http://yt1.piee.pw/39a7bm 佛法裡面講得非常微細,微細到我們無法想像,要跟科學家談,科學家都吃驚,從來沒想 到過。你看佛跟彌勒菩薩對話,釋迦牟尼佛問彌勒菩薩,因為彌勒菩薩是法相專家,法相 唯識的祖師爺。釋迦牟尼佛問他,「心有所念」,這個心是凡夫,凡夫起了個念頭,這是 我們每個人能覺察到的,我起了個念頭,動了個念頭。佛問彌勒菩薩,這一念裡頭有多少 細念,有幾念、有幾相、有幾識?問幾念是問動,念頭是動的,就是動心了,我們一般人 講起心動念,問這個,這一動裡面它就產生物質現象跟精神現象。再問幾相,就是幾個相 分。幾識,他問幾識,識是什麼?受想行識。物質,物質就是色。你看,色受想行識,大 小乘經論所講的五蘊,五蘊說在什麼地方?說在起心動念之處。彌勒菩薩回答,其實他們 一問一答是說給我們聽的,讓我們覺悟,這不能不知道,他們是在教學。彌勒菩薩說一彈 指有多少念?「三十二億百千念」。單位是百千,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我們中 國人講三百二十兆,一彈指三百二十兆。佛問了三樁事情,多少念?三百二十兆個細念。 多少相?彌勒菩薩說「念念成形」,相就是物質,物質現象,每一個念頭裡頭都有物質現 象;「形皆有識」,每一個物質現象裡面都有見聞覺知。用唯識來講,因為他迷了,從自 性上講是見聞覺知,在阿賴耶裡面講是受想行識,精神現象。我們一秒鐘能彈幾次?我可 以彈四次,但是我相信有比我彈得快的。他身體比我好,年歲比我輕,他彈得快,他要彈 五次的話,一秒鐘多少個念頭?三百二十兆乘五,一千六百兆,一秒鐘一千六百兆。一千 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這就說明什麼?會變,所以它不是真的。 ------------------------------------------------ 建議版上對彌勒淨土有興趣的人,親近善知識非常重要!!! 去如法的道場親近善知識,所獲得的佛法才是最正確的, 千萬別自己望文生義,這樣很容易斷章取義,最後自誤誤人。 南無阿彌陀佛 合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18.2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06534741.A.287.html
hvariables: 你應該先檢討自己有沒有親近真正的善知識? 11/28 13:21
我又不是學習南傳的,你跳出來蹭幹嘛?
hvariables: 佛入滅後最好的善知識就是僧團的聖弟子四雙八輩。 11/28 13:22
hvariables: 僧團的聖弟子四雙八輩就是僧寶是世間無上的福田! 11/28 13:24
※ 編輯: s8402019 (223.137.99.174 臺灣), 11/28/2020 14:06:24
minpanda: 最近的善知識就在佛經裡!推薦大家來看「賢愚經」~ 11/28 17:08
minpanda: 南無阿彌陀佛 11/28 17:08
yogi: 又是個搞不清楚善知識是人不是經論的.. 11/28 18:32
s8402019: 最近的善知識是出家法師!!!人家是受過專業訓練的! 11/28 21:40
s8402019: 古代出家人還要透過國家考試呢!考過會有度牒。 11/28 21:42
yogi: 佛理常識程度那麼差要有點自覺,不要用板主身份在那邊用淺 11/29 06:47
yogi: 薄的佛理程度來亂解讀戒律、自己雙重標準都還不自知,然後就 11/29 06:47
yogi: 亂發水桶。這樣當一個世俗板主或是當一個佛弟子都是有待加強 11/29 06:47
yogi: 的。 11/29 06:47
minpanda: 佛是不是善知識?菩薩是不是善知識?不讀經書開智慧, 11/29 09:30
minpanda: 怎麼認得善知識呢? 11/29 09:30
minpanda: 不讀經書,善知識在你面前你當惡知識;惡知識在你面前 11/29 09:32
minpanda: 你當善知識,不可不慎。南無阿彌陀佛 11/29 09:32
我沒說不用讀經,別誤會。讀經跟親近名門正派的出家人這兩件事情缺一不可, 就像平常吃飯也要搭配水果、五穀雜糧等等,營養才會均衡。 只是說親近正派的出家人,透過口語其實會進步得很快,我個人比較喜歡這樣, 當然也有人喜歡透過文字,那也可以。 只是世尊的般若智慧,透過文字其實已經有所限縮了, 「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意用功夫,若要紙上尋佛法,筆尖蘸乾洞庭湖。」 多親近出家人可以補足這個,然後回家對照經書,這樣絕對有好處的, 當年廣欽老和尚不識字,還不是吸引蔣經國前去, 老和尚就是專門在度那些自以為很有學問的人XD 佛法是『行門』,你真的付諸行動,絕對會有感覺的, 『做事念佛』是廣欽老和尚教的,送給各位,阿彌陀佛 ※ 編輯: s8402019 (111.241.18.202 臺灣), 11/29/2020 11:39:02
minpanda: 我是寫給大家看的,近在眼前的不懂得珍惜,想追求遠在 11/29 14:17
minpanda: 天邊的事物。卻不明白翻開佛經心念佛菩薩,與會的佛菩 11/29 14:17
minpanda: 薩就來顧念念佛經人了。若把佛經當成世間知識、把佛菩 11/29 14:17
minpanda: 薩當成遠在天變的故事人物,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事。 11/29 14:17
minpanda: 遠在天遍,近在眼前,何苦尋尋覓覓,向外攀緣。 11/29 14:19
minpanda: *天邊 兩句都錯字 11/29 14:20
creative88: 這邊是各宗派的人都有 當上位者要多看 知道各宗派的 11/29 14:20
creative88: 習慣 對南傳來說 善知識一定是指人 當南傳人這麼說的 11/29 14:21
creative88: 時候 要隨喜讚嘆 不要用漢傳宣揚讀經的傳統去壓 問說 11/29 14:21
creative88: 怎麼不讀經就好了 隨喜讚嘆你是口頭上跟心頭上做的 11/29 14:22
creative88: 自己的行門解們還是依自己的宗派修行 藏傳在宣傳研究 11/29 14:23
creative88: 經典一樣 隨喜讚嘆 不要去跟人家吵說我都不讀書 11/29 14:24
s8402019: 隨喜內求 11/29 14:24
s8402019: 讀經重要,親近出家人也很重要,無所謂北傳南傳,都同一 11/29 14:37
s8402019: 個老師,阿彌陀佛 11/29 14:37
s8402019: 佛 11/29 14:38
creative88: 自己修自己宗派就不用管其他人了 但是上位者要去理解 11/29 14:40
creative88: 去讀各宗的多元的聲音也很累很花時間 要加油 11/29 14:41
FHShih: 隨喜C大見解 版主也辛苦了 11/29 14:44
s8402019: 版主辛苦了+1 11/29 14:52
yogi: 不要硬拗啊板主。「親近善知識」這句話另一個翻譯是「親近 11/29 16:55
yogi: 善士」,怎麼解都不會解成讀經。讀經很重要,但是和親近善 11/29 16:55
yogi: 知識是兩碼子事。蘋果營養,但是和香蕉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11/29 1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