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缺乏福德,難以修行】 ──宗薩欽哲仁波切 缺乏福德,你會生活得非常好(那種世俗的幸福),你會很幸福,一直都很好,生命中不 會出現任何突發事件擊碎你的世界觀、價值觀,把你推到佛法裡面。沒有任何事情出現把 你喚醒。 缺乏福德,你不會對現有的世界有任何懷疑,會認可現有的一切,從不思索是否真的如此 。接受現有的一切,尊重現有的規則。從不懷疑世界的真實性。 缺乏福德,會認為輪迴很精彩。而沉溺其中。你會每天忙著體會不同的人生,忙著毫無意 義卻自以為有意義的事,你會認為苦是人生的要素。你無法想像無苦的狀態。 缺乏福德,你不會接受煩惱有可能被徹底根除的觀點。你甚至想一下沒有煩惱的人生就會 抓狂。對證悟缺乏嚮往。也不會有想要瞭解一下佛法的念頭和機會。即使偶爾有,也是曇 花一現。很快就被你紛亂的生活和念頭淹沒。 缺乏福德,無法發現自己的無知,對自己的無知一無所知,不會發現人類的侷限。 缺乏福德,即使你開始閱讀一些佛法書籍,也不會向佛法投降,會挑剔地審視佛法,會試 圖和無常作戰,和無我作戰,然後被打的灰頭土臉。 缺乏福德,會崇敬那些不值得崇敬的人,會讚歎那些不究竟的世俗智慧。 缺乏福德,會滿足於看書學習佛法而不是找個老師。認為憑藉自己的智慧足以理解佛法。 缺乏福德,你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有上面的想法。你會認為老師是多餘的,直到你看到 這段話時,還是不以為然。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你讀懂了《金剛經》。會認為那些資深佛教徒都不真的懂佛法,會認 為你不需要去製造福德,因為《金剛經》裡說:福德是不存在的。 缺乏福德,你不會認為自己需要老師,也不會遇到真正的老師。 缺乏福德,就不會有人搶走你的家產,讓你有機會思索無常,從而走進佛法。 缺乏福德,你會滿足於現狀,你會認為給佛教老師寫幾封電子郵件討教就能得到佛法的真 諦;你不會認為自己需要一位看得見摸得著和你面對面的人類佛法老師。更缺乏花費大量 時間金錢去親近老師的動力。你會認為過去的那些大師們為了求法,所做的努力永遠不會 發生在你身上,你會認為那些都是神話。 缺乏福德,即使偉大的上師曾經和你面對面,你也會錯過。 缺乏福德,即使你遇到真正的老師你也不會喜歡,因為他不是那種會滿足你「自我」的人 。而精於滿足你「自我」的人通常都是騙子。那些對你微笑的都是想從你兜裡掏錢的(譬 如你去珠寶店,那些店員絕不會說你不愛聽的話,因為她們希望你買最貴的珠寶),而真 正的老師只關心你的證悟不關心你的錢包。所以,他只說你該聽而非你愛聽的話,但你該 聽的話你一定不愛聽。所以,缺乏福德,你不會有勇氣和這樣的老師共處。 缺乏福德,即使你有機會接觸最偉大的法師,你也只會希望從他那裡獲得一點加持,而非 佛法。你會祈求他摸一下你的頭撒點水,然後就心滿意足地離開。甚至不會有請他為你開 示佛法的念頭。會認為這就是佛教的全部。 缺乏福德,會以是否吃素而不是以他是否具備佛教的見地,做任何事情是否以佛法為唯一 的考量,來判斷一個人是否佛教徒。 缺乏福德,會認為佛法應該是免費的。會為你應該不付出任何東西而得到珍貴的佛法。謝 天謝地,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荒唐的想法,如果每個人都認為佛法應該是免費的,那麼最 後將沒有任何人能免費得到佛法。 缺乏福德,會以為頭銜和學養修證是掛鈎的,如果某人有仁波切或法師頭銜,就會想當然 地認為他一定很有修證。你會尊敬那些有頭銜的人而忽視那些沒有頭銜的人,事實上,頭 銜並不證明任何問題,它既不能證明一個人的修證,也不能證明他有菩提心。 缺乏福德,不會有人告訴你,修行人的衣服是否破舊,與修證不存在任何必然聯繫。也不 會被告知,是否觸摸金錢也跟修證毫無關係。不會知道,一位菩薩可以很有錢;一個破衣 爛衫生活清苦的修行者,並不必然是個具足出離心沒有貪欲的人,很可能他只是為了迎合 大眾的審美。因為大眾對佛教的錯誤理解,讓很多人認為這樣的人才能被稱為修行者。同 樣,如果一個人擁有十輛賓士,每天出沒於聲色場所,也不表示他一定不是個大修行者。 曾經在釋迦牟尼佛為大眾說法之時,有個身著華服的人走了進來,他徑直走到釋迦牟尼佛 身邊,然後直接坐在佛旁邊的墊子上,其他人都很不平。但是釋迦牟尼佛告訴大家:那是 文殊菩薩。 缺乏福德,只會以表像來做判斷。 缺乏福德,如果你的佛法老師來到你所在的城市而你又沒見到,你會把它歸咎於某人的自 私--他因自私而未通知你--而非自己福德淺薄。 缺乏福德,會認為有些不該發生的事情發生了,如果你是佛教徒,你應該瞭解沒有事情會 脫離因緣果。一切事情都是有條不紊地按照因緣果運行。當條件具足,就會有結果。如果 你說:「怎麼會發生這種事?」那表示你認為有某些事不符合因緣果,有某些違背因緣果 的事情發生了。這相當於你認為在咖啡裡倒了一包糖,卻得到一杯鹹咖啡。 缺乏福德,會相信自己而非老師。會以懷疑的心態檢視老師的話。當老師說你應該這麼做 的時候,你會按自己的喜好刪改他的話,只留下那些對「自我」沒有威脅的部分。 缺乏福德,只會關心師父是否具德,而從不關心自己是否是具德弟子。會要求老師如何傑 出,但卻不想努力做。你只想得到想要的東西,卻不想付出所付出的。 缺乏福德,會很沒時間,因為你的時間都用來做那些你認為比佛法更重要的事了。你會忙 完所有重要的事之後,把最後的一點時間留給不重要的佛法。如果沒時間,那就不留了。 你會認為和家人吃飯比和上師的碰面更重要。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修法比為老師的弘法服務更重要。事實上,捨棄自己的修行的人才能 最快證悟。對於一個修行人來說,他捨棄的是自己最重要的。 缺乏福德,你會以錯誤的動機修行佛法,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毫無意識。你會誤以為自 己擁有出離心,甚至菩提心。如果福德匱乏,你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道自己其實根本不想 出離,非常熱愛輪迴。 缺乏福德,不會認識到自己的自私,會認為自己的動機確如你所描述的那樣美麗。 缺乏福德,你不會有膽量面對真實的自己,你不會有膽量看那個沒有任何修飾的你,會和 「自我」沆瀣一氣,你對他的轉化你修行的行動完全不知情或假裝不知情。能夠知道「自 我」在轉化自己的修行也是需要巨大的福德的。大部分佛教徒對此完全不知情。 缺乏福德,老師只是稍微觸碰你的「自我」,就會跑掉。希望找個從不觸碰你「自我」的 老師,你希望你的老師只滿足你的「自我」。 缺乏福德,你不會有機會瞭解真正的佛法。不會對真正的佛法有興趣,只會對那些不痛不 癢的看起來像是佛法的東西感興趣。佛法是切膚之痛,而非隔靴搔癢。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只要知道佛法就足夠了,無需修持。認為知道佛法就足夠了,就如同 認為去餐館只是看看菜單就可以填飽肚子一樣。 缺乏福德,你會把生病、違緣視為魔障,把一切都很順利的視為加持。 而事實恰好相反。你會向佛陀祈求「一切都很順利」一百次而祈求「取得證悟」只有一 次。甚至可能一次都沒有。 缺乏福德,你不會把身邊頻繁發生的死亡視為對自己的提醒。當看到新聞上說某處死了很 多人的時候,你只會說:「這些人太倒楣了。」你不會認為這是你的老師在提醒你。亦不 會認為自己會死,你會認為自己還會活很久,尤其是你還是個修行人,你還剛修了長壽佛 的法。 缺乏福德,你會以為你還擁有大量的時間,因此可以把修行放到以後再說。放到未來的某 一天(你準備好的那一天)但那一天永遠不會到來。你會幻想在未來的某一天,一切條件 都已經具足,你開始修行。會經常這麼告訴自己:「等我完成了某件事我就去修行。」你 會認為有很多事情等著你去做,你要把那些事情都做好了再去修行。如果你這麼想,那表 示你已經沒有可能去修行了。你會在忙碌中死去,進入下一個輪迴。 缺乏福德,你會認為禪宗是很簡單的修法,你甚至會認為那是最簡單的修法。你認為「生 活就是修行,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缺乏福德會導致你遇到很多與你持類似觀點的人,因為你們有相似的業。那你只會是個近 乎佛教徒。 缺乏福德,你甚至沒機會積聚福德,宗薩仁波切說過:「福德仰賴於福德。」由於福德匱 乏,你根本不會認真對待那些能夠讓你積聚福德的方法。你沒有足夠的福德推動你去做這 些能夠積聚福德的事。 缺乏福德,你會樂於搜集佛法,你會為自己又學習了某個菩薩的論或接受了某個殊勝難得 的灌頂而沾沾自喜,你會收集很多法教卻從不實修,你會把佛法當做知識,當做擺在客廳 的戰利品,你告訴別人的佛法也完全來自書本而非自身的體驗,你會陶醉於收集更多的法 教和灌頂。你的「自我」也非常鼓勵你這麼做。因為這樣對它沒有威脅,知識性的佛法對 「自我」毫無威脅,它可以在你喪失覺知的時候,把這些全部轉化為它所用。 缺乏福德,你會在瞭解顯宗之前接觸密法,並且在接觸密法之後還不懂顯宗,比這更糟的 是,你絲毫也不認為有瞭解的必要。 缺乏福德,會缺乏虔誠心,缺乏信心,即使釋迦牟尼佛來到你面前,你也生不起絲毫的信 心。 缺乏福德,會缺乏悲心,甚至不能真正聽懂老師的一句簡單的話,對老師的悲心不會有任 何觸動。 缺乏福德,不會對無常有感,甚至不會被感動,不會悲傷,更無法安靜,無法喜悅。 缺乏福德,無法看懂也無法認同上述內容,也無法耐心看完全部內容。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55.9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07696019.A.EE7.html
Xras: 善哉斯言! 12/11 22:27
※ 編輯: FHShih (1.173.55.95 臺灣), 12/11/2020 22:33:53
honyan: 隨喜,積累福德很重要,走向聖道的資糧~ 12/11 22:36
aaazz1122: 仁波切總是一針見血,謝謝分享 12/11 22:39
luciful3: 感恩分享 12/11 22:55
moonxuan: 隨喜~真的講很好~ 12/11 23:09
moonxuan: 戳到自己修行中不願直面的很多痛點,讚嘆感恩仁波切 12/11 23:09
dxdx58: 南無阿彌陀佛 12/11 23:18
abreeze: 頂禮宗薩欽哲仁波切 一字不漏的看完了 12/12 00:33
ridle: 隨喜! 12/12 04:34
lasofa: 感謝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12/12 08:31
dtslim: 100%精闢教言! 南無阿彌陀佛,感謝分享! 12/12 13:18
dtslim: 請問學長這段文章是節錄哪一本書? 12/12 13:25
minpanda: 南無阿彌陀佛 12/12 13:49
FHShih: 回復d大,這是漢藏佛學院施心慧老師翻譯的,未知是否 12/12 14:08
FHShih: 有出版,不過宗薩仁波切著作:[近乎佛教徒]、[不是為了快樂 12/12 14:08
FHShih: ]都非常精闢、清楚點出修行盲點。有機會可以請閱。 12/12 14:09
※ 編輯: FHShih (36.239.131.208 臺灣), 12/12/2020 14:29:40
cutekid: 大推(Y),感謝。南無阿彌陀佛! 12/12 16:37
dakudai: 阿彌陀佛! 12/12 21:48
babypot: 阿彌陀佛 12/13 07:14
elsie6140: 十分精闢的開示,感謝您的分享!! 12/13 09:46
gg889g8: 阿彌陀佛 12/15 01:45
s1988611: 頂禮 12/29 18:10
s8402019: 頂禮仁波切,南無阿彌陀佛 01/06 18:18
talenthun2: 隨喜讚歎!南無阿彌陀佛! 01/30 10:41
ntuooo: 善哉 善哉 03/07 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