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堪欽慈誠羅珠|《六祖壇經·定慧品》 摘錄 我們修禪定的時候,有一個很大的誤區: 以為禪定就是什麼都不想,心裡沒有任何的雜念,表面上看起來特別的平靜。 普通的人、禪定還沒有什麼功夫的人,在禪定上面要停留很難,只有幾分鐘、幾秒鐘。 在禪修方面有一定的功夫的人,修得非常好的,七八個小時一直都在禪修當中 ,沒有任何雜念,他們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沒有證悟,沒有無我的 智慧,那它頂多是四禪八定中的禪定。 之前也講過很多次,四禪八定的禪定,對普通人來說很有用,也可以作為一個臺階,在這 個基礎上,再進一步地去修智慧。 但是對禪宗、尤其是對惠能大師的頓悟的法門來說,這個不是很重要了, 就是說不能修這個,要直接修開悟的智慧。所以,惠能大師認為這樣高標準的、 但沒有證悟的禪定是一種誤區,如果在這個方面下太多的功夫,等於是浪費時間 ,沒有太多意義。在《壇經》中,這個問題在前面已經講過很多次了。 接下來講的這個意思是這樣的,“善知識,又見有人教人坐”,有人不是自己打坐,就教 別人打坐。那教別人打坐的時候說“看心看淨”。有些版本這裡的文字有點點不一樣,我 們現在用的是敦煌版,它講的就是看心和看淨。宗寶本也差不多,就說“又有人教坐”, 那教打坐的時候,是怎麼教的呢?“看心觀靜”。 有些版本裡面講的不是看心,是“著心”,然後是“著淨”。 就是執著自己的心,執著自己的心的平靜。 “著淨”的這個清淨應該是一個什麼樣子呢?這還不是佛性的本來清淨, 但是他以為自己的這種感覺就是佛性的清淨,實際上不是。因為他還沒有證悟,但是他在 理論上聽說過清淨。當我們的意識沒有任何念頭的時候,處於一個非常非常平靜的狀態, 沒有證悟的人就誤以為這就是佛經講的本來清淨或者是佛性。 這個我前幾天講過很多次了,作為已經開悟的人來講,這兩個有很大的區別。我們證悟了 以後再往回看的時候,就發現這兩個原來完全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還沒有到這個境界的 時候,沒有辦法回頭看,這個時候我們只能往前看。那往前看的話,前面還都是陌生的地 方,不知道真正的證悟是什麼樣子,所以在這個時候很容易犯這種錯誤,把自己的禪定就 誤以為是佛性的本來清淨。 ============================================================================= 要分清楚禪定,和佛陀指出能解脫、由智慧攝持的空性見的禪定, 對我們學人來說是很重要的。 兩者的[果]截然不同,四禪八定最多升天,智慧攝持者可得解脫。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27.99.19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11543920.A.874.html ※ 編輯: FHShih (114.27.99.197 臺灣), 01/25/2021 11:06:53
Xras: 正是如此。某個階段的止禪成就並非佛教禪法的最終目標,佛 01/25 12:30
Xras: 教無論哪個宗派,皆是以無我慧觀成就而成就聖道。這也是日 01/25 12:30
Xras: 前某影片內容被稱之為外道的原因。記不清是在聖嚴法師教禪 01/25 12:30
Xras: 坐還是某一本禪法入門書中也提到禪修過程中關於自我統一感 01/25 12:30
Xras: 此一階段的敘述,下一步還是要自我的消融 01/25 12:30
dtslim: 感恩慈誠羅珠勘布 阿彌陀佛 01/26 06:05
yogi: 不要說是修定禪的平靜會讓人誤以為證悟,修觀禪也有所謂觀染 01/26 07:18
yogi: ,種種美好的經驗:光明、法喜、輕安勝解都可能會讓禪修者誤 01/26 07:18
yogi: 以為證悟 01/26 07:18
FHShih: 同意樓上諸位的說法。執著禪定[樂覺受],投生欲界天, 01/26 10:55
FHShih: 執著[明覺受],投生色界天;執著[無念覺受],投生無色界天 01/26 10:56
FHShih: 如果是在[樂、明、無念]之中,以為這就是證悟,則輪迴... 01/26 10:57
ilanese: 先有樂、明、無念,再來考慮這個問題。 01/26 21:34
ilanese: 99.99%的靜坐者終其一生連邊邊都沾不上,想那麼多幹嘛? 01/26 21:36
yogi: 喜、樂不會那麼難達到啦。念佛法門會流行有一個原因是容易 01/26 23:20
yogi: 引生喜、樂。 01/26 23:20
FHShih: 其實末學身邊執著樂明的修行者是很多的... 01/27 08:38
FHShih: 也遇過不少認為無念就是證悟的學佛人呢。 01/27 08:39
FHShih: 而且,在剛開始學佛時,對於取捨見解就應當有些認識。 01/27 08:43
solarjeff: 覺察狀態要維持在前念不生後念不起,難度頗高,有些人誤 01/27 17:49
solarjeff: 以為就是沒有念頭,這是錯誤的觀念 01/27 17:51
solarjeff: 念和念之間還有很多細微的覺察狀態存在,如果沒有體察到 01/27 17:51
solarjeff: 這些狀態,就會變成沒有念頭的"頑空"模式 01/27 17:51
solarjeff: 禪定的穩定性就很重要,禪定穩定性是超越時間的概念,不 01/27 17:53
solarjeff: 是靠禪坐時間來判斷,而是靠禪坐品質 01/27 17:54
solarjeff: 在維持一定禪坐品質狀態下,時間會隨著緣起緣滅而存在 01/27 17:55
solarjeff: \僅 01/27 17:55
ilanese: 覺察本身就是一種意識,而製造念頭又是另一種意識,一般 01/27 23:19
ilanese: 人通常是在兩種意識交錯的狀態,但通常只會覺察到念頭, 01/27 23:20
ilanese: 而無法覺察到覺察者本身。 01/27 23:20
ilanese: 其實講的就是能知與所知。 01/27 23:20
ilanese: 要覺察到「能知」,在無念狀態下的感受才會最深,而無念 01/27 23:21
ilanese: 狀態,正常來說是藉由氣脈導致樂受的作用來達成的。 01/27 23:23
ilanese: 「樂、明、無念」是密宗對成就的一種認定。 01/27 23:27
ilanese:   01/27 23:28
ilanese: 實則「能知」及「所知」仍是第六意識的作用罷了。 01/27 23:28
ilanese:   01/27 23:30
ilanese: 理論上,用佛教的止禪方式是無法達成「無念」狀態的,因 01/27 23:30
ilanese: 為「止禪」還有「一境心」(心一境性)的禪支,行者最終 01/27 23:31
ilanese: 必須連止禪的方法也捨掉,才有機會進入「無念」狀態。 01/27 23:32
ilanese: 也就是說「萬念」先歸於「一念」後,再歸於「無念」。 01/27 23:33
ilanese: 我這一派用的方法是「萬念」直接歸於「無念」,理論上如 01/27 23:33
ilanese: 此,實際上很難很難。 01/27 23:34
ilanese:   01/27 23:34
ilanese: 我自己用道門方法修了約十年,基礎早有,還是達不到無念 01/27 23:35
ilanese: 狀態,後來還是以適合自己根器的佛教止禪法門,讓「萬念 01/27 23:36
ilanese: 」先歸「一念」,待身心輕安作用後,再捨止禪法門,回歸 01/27 23:37
ilanese: 道門方法,才能達到「無念」狀態。 01/27 23:37
ilanese: 達到「無念」狀態又如何?不過清楚「能知」是什麼罷了。 01/27 23:38
ilanese: 很多人或書籍,認為那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我可不這麼認為 01/27 23:39
ilanese: ,應該說修行的入門罷了。 01/27 23:40
ilanese: 只是絕大多數人連這入門的門檻都進不了。 01/27 23:40
VanDeLord: 能知是什麼? 01/29 01:59
VanDeLord: 心有所執,止於執所。 01/29 02:00
Mahasata: 直趣般若空性 無生無滅 方法一般就是參話頭 直接慧解脫 01/30 22:39
Mahasata: 不過呢 參究到身心鬆離進入疑情狀態 也可說是未到地定了 01/30 22:41
Mahasata: 實際執行下來 會有觀力(心力)的持續力度等問題 麻煩在此 01/30 22:43
Mahasata: 過去修的好 那自然沒障礙 但大多應該是有這樣的問題的 01/30 22:43
Mahasata: 所以一定程度的練習覺觀 特別[止]的練習是基礎通關要件 01/30 22:45
Mahasata: 能知是啥? 名詞是名詞 最初的簡單說就是第六意識現量 01/30 22:46
Mahasata: 這是凡夫修禪解脫觀力的樞紐 尤其是降伏亂意後 更是明淨 01/30 22:47
Mahasata: 基本上就兩個方向 1.直趣參究無生無滅 2.身心次第兼修 01/30 22:50
Mahasata: 身心次第兼修如是欲證解脫生死 須明瞭般若解脫有無理路 01/30 22:51
Mahasata: 例如雜阿含第一義空經所云 眼生時無有來處 滅時無有去處 01/30 22:53
Mahasata: 如果不清楚這個非有非無的解脫法 那就會因疑悶成為外道 01/30 22:54
Mahasata: 若不明白者 那就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經教薰修思惟 退一步 01/30 22:55
Mahasata: 這就與之前的直接參禪慧解脫是一樣的情況 是實際的障礙 01/30 22:56
Mahasata: 再者 因凡夫我愛執藏未空 業的縈擾是個很大的問題 所以 01/30 22:57
Mahasata: 需要甄別八正道等法 如世間法體解歷入出世間法而修 也就 01/30 22:58
Mahasata: 在[定]之前有[戒]的奉行 也是退一步 慧分是輔 正見建立 01/30 23:00
Mahasata: 分說禪定的話 身心輕安後生起喜支樂支 一般是依樂支速入 01/30 23:02
Mahasata: 捨受後入第四禪 心明淨力 三災不及 這是非常高深的境界 01/30 23:03
Mahasata: 四加行的暖法頂法 也是輕安到樂支的過程(或說同一脈絡) 01/30 23:06
Mahasata: 三禪自作證 因為親身證達遍身樂 從初禪起 樂支於此圓滿 01/30 23:07
Mahasata: 所謂內觸妙樂 說的就是樂支 當然與解脫沒有絕對關係就是 01/30 23:09
Mahasata: 回應yogi 個人經驗 喜樂很難到達 可能在下業障深重吧 01/30 23:11
Mahasata: 直接心量到達喜樂 這在下佩服 我比較憨慢 都是跏趺傻練 01/30 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