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MrTaxes (稅務專家)》之銘言: : ※ 引述《viable (viable)》之銘言: : : 嗯 : : 我想請益 : : 我今天在一本書上看到 : : 他說 五毒的慢就是 在那邊想誰位階高誰位階低 : : 我聯想到儒家的輩份觀念 五倫等 : : 但佛法修行要去慢心 : : 好像有矛盾 : : 這應如何看待? : 我覺得這是對儒家所提倡倫理觀念的誤解 : 就以君臣關係來說 並非強調位階高低 : 而是君有君的義務 臣有臣的義務 彼此都有各自的分際 : 如果當中有人違反了義務 跨越了分際 社會秩序就會亂 佛教是看重的是身教,而不是出一張嘴叫別人做好自己的責任。 : 舉例來說 孟子曾說:"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弑君也。" : 因為商紂違反為人君的義務 也就不配稱為君 : 所以真正的儒家思想強調的是在人際關係中的社會責任 是強調每個人應盡的責任 還是要反省自己有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  《增一阿含經》云: 「佛告諸比丘,世有二妙法擁護世間: 所謂有慚、有愧也。 諸比丘,若無此二法, 世間則不別父母、兄弟、妻子、知識、尊長、大小, 即與畜類同等也。是故,比丘當習有慚、有愧。」 假如自己沒有慚愧心 只會叫別人盡好自己的責任,尊重別人,不要批評自己 這個人在佛眼裡 就是個畜生 : 孔子甚至說過:當仁不讓於師 也就是說"仁"才是最重要的 : 而至於為何儒家會跟輩分觀念連結起來呢? 就是一個長期的誤會 : 其實只要是社會動物都會形成個體間的輩份和位階關係 : 狼群 猩猩 天主教團體 佛教團體 共產黨 裡面的成員都有其位階 通常,我們都把「慚、愧」兩字連在一起, 但在《百法明門論》、《唯識學》名相中,卻是分開的。 「慚」是對於自己的反省, 「愧」是愧對他人、對不起他人。 既然愧對別人,也不會要求對方不能批評 反而是希望他人能提醒自己有什麼要改進的 菩薩戒有「不說四眾過」,但若對方自己想知道才可以說 背後批評都是犯戒 : 而儒家思想是入世思想 也就是應用在政治社會上 : 強調的是既有的人際關係間應有的本分 而非彼此地位間的優劣 : 而儒家與佛教的思想 雖然也出世和入世的不同思維 但並非對立 : 舉例來說 孔子最讚揚的學生-顏淵(回) : 孔子:「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論語・ : 雍也第六) : 顏回如此清心寡慾怡然自得 與佛教重心智輕物質的精神不謀而合 : 孔子年紀比顏回長三四十歲 並對顏回如此推崇 : 所以真正的儒家思想並非教人地位較高就要傲慢 也並非僵化強調輩分 《佛遺教經》云:「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 慚如鐵鉤,能制人非法。 是故比丘,常當慚恥,無得暫替。 若離慚恥,則失諸功德。 有愧之人,則有善法。 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 清心寡慾跟社會責任沒甚麼關係的樣子 佛教認為慚愧心才是 每個人都有慚愧,世間才有善法 若有人教修行要問心無愧,那絕對是附佛邪教 若是被許多人指責,內心覺得沒有慚愧心,可能是佛經說的畜生之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231.1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13803718.A.0C7.html ※ 編輯: MartinJu (36.226.231.116 臺灣), 02/20/2021 14:49:24 ※ 編輯: MartinJu (36.226.231.116 臺灣), 02/20/2021 15:06:25
luciful3: 南無阿彌陀佛 02/20 17:06
jan1201: 南無阿彌陀佛 02/20 18:44
creative88: 儒家跟道家原始的經典都是面對古代政治在寫的 所以在 02/20 21:46
creative88: 心性上的事情 即使我們善意推論有某種修為 文字上也 02/20 21:48
creative88: 不會寫到那麼細...善意觀之 以佛教解之 吾日三省吾身 02/20 21:49
畜生在古代或現代都有啊 搞不好這個版也有 改掉傲慢,培養慚愧心就可以了 對儒家道家有那麼難嗎XD 慚愧心是需要有多細心才能觀察到? 假如你認為儒釋道都一樣 那幹嘛反對佛經?? 沒慚愧心就是個畜生 ※ 編輯: MartinJu (36.226.231.116 臺灣), 02/21/2021 01:08:50
dxdx58: 南無阿彌陀佛 02/22 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