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東華禪寺 萬行法師 開示 佛法涵蓋的三個層面 ------------------ 佛法是圓滿的,佛法是無礙的,只要佛法在,一切一切就有辦法。佛法不在了,我看這個 社會就變成黑暗的。什麼是佛法?我把佛法分成三個層面,第一個層面叫做佛教。佛教是 什麼?佛教是純信仰。祭祀、祈福、禱告、禮拜、誦經這叫做佛教,純宗教層面。每天燒 燒香,拜一拜、搖一搖、一丟一看,叫做佛教。 第二個層面叫做佛學。佛學屬於知識層面、哲學層面、邏輯層面。現在大學裡面的專家、 學者、教授都在教佛學,甚至我們很多出家人交個三萬兩萬,也要去讀個研究生、博士後 ,去鍍鍍金。去讀佛教的書,然後叫老師給我們頒發證書。一個沒有信仰、一個不吃齋、 不念佛的給我們和尚講法,還給我們和尚頒發畢業證書。他們又吃肉又喝酒,他們又不信 仰,但是他們研究佛經就比我們研究的好,研究佛學就比我們研究的好,他講的佛學知識 就比我們講的好,你相不相信。人家的知識層面,人家的綜合素質,人家受到的高等教育 就比我們理解佛學知識強一百倍,所以你不服不行。 第三個層面才是佛法層面。佛法是幹什麼的?佛法是幫我們了生死、破無明、脫離輪迴的 ,解決人與自然的問題,人與宇宙的問題。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出家人、真正的居士, 你碰到專家、學者、教授,你千萬不要跟他講佛學,你搞不過他的。你跟他講什麼?你跟 他比什麼?你跟他比佛法、比打坐、比念經,他就搞不過你了。他不知道怎麼修法,他不 知道楞嚴大法,但他懂《楞嚴經》;他不懂什麼叫金剛大定,但他懂《金剛經》;他不懂 得什麼叫法華三昧,但他會講《法華經》。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出家人只跟他論佛法, 不跟他論佛學。 我給你們講講我個人的故事。2009年我們東華禪寺舉辦大學生夏令營,來了160 個大學生 。給大學生講課,我們請了講儒家思想的;講佛家思想的;講道家思想的;還有講為人處 世的人來,同時還請了兩個北大清華的教授。我一看北大清華的教授,人家是教授,我們 只是讀了個佛學院的本科生。我們不是專家教授,肯定搞不過人家。 白天在法堂裡請他們講《金剛經》和《六祖壇經》,講得確實很好。我是由衷的讚嘆。到 了晚上我給大學生講課的時候我說,佛法怎麼入手,怎麼走進去,怎麼走出來。教學生們 怎麼打坐,怎麼調姿勢,怎麼調呼吸,怎麼調意識。教授專家在旁邊聽的不停地點頭、不 停地點頭、不停地點頭。 他說:我從事研究佛學二十年,研究佛學知識二十年,還沒有聽說,還能這樣打坐,還能 這樣冥想,還能這樣數呼吸,還能這樣結手印。他說:我剛才按你那套程序做完了以後, 我突然感覺自己空了,突然感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了,感覺自己呼吸停止了。我說,這就 是佛法,不是佛學知識。 結果七天下來以後,他說:我要皈依你,我跟你學佛法,我不研究佛學了。我說,你應該 研究佛學,還應該繼續講佛學,但是你今天回去以後 ,再上升一個層次。你要告訴大家 ,佛教是佛教,是祭祀、是信仰、是禱告、是祈福層面。你現在搞的佛學,是知識層面、 是邏輯層面。還有佛法!你不學佛法,你永遠解決不了個人的生死問題、輪迴問題;你永 遠超越不了自我;你永遠不可能明心見性、開悟成佛;你永遠不知道人生是從哪來的,我 是誰?我到哪裡去? 所以,以後你們見到專家、學者、教授,千萬不要跟他們辯論這個經、 那個經,人家一 輩子就是研究經論的,研究經典的。你一跟他講體驗,他就傻眼了,因為他沒有體驗。所 以佛法分三塊:佛教、佛學、佛法。但這三塊又是一體的,是分不開的。為了傳播闡述的 方便,我才把它勉強分三塊,其實三塊是一個整體,完整的有機體。就相當於我的胳膊、 我的腿、我腦袋,你能把它分開嗎?你能說我的胳膊就代表萬行嗎?你能說我的胳膊、我 的手就是萬行全部嗎?你能說我的腳就是萬行全部嗎?你能說我的腦袋是我的全部嗎?你 能說我的腦袋不是萬行嗎?你能說我的手不是萬行嗎?它又是又不是,既是一個整體又可 以分開來講的,但不可以分開來用,只可以分開來講。 所以,研究佛學的人,他沒有信仰。一個沒有信仰的人,你研究佛學,你能夠研究的究竟 明白嗎? 答:不能 佛學是怎麼來的?經典是怎麼來的?是先有經典呢?還是先有釋迦牟尼佛修行呢?是先有 釋迦牟尼佛修行,他大徹大悟以後,天天和弟子們聊天,和弟子們談經論道,聊了四十九 年。弟子們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怕他死以後忘掉可惜了,於是把它記錄整理出來,流傳 到今天就是佛經。佛經就這麼來的。 釋迦牟尼佛是講他自己的體驗,講他自己的感受,講他自己的感悟、感想,修證的結果, 記錄出來就是經典。你一個人沒有去體驗,沒有修證,沒有走完這個歷程,沒有走進去再 走出來,沒有拿身心來驗證,你去讀釋迦牟尼佛的經典,你能夠受大益嗎? 答:不能 但是你能夠開智慧、能開竅,卻解決不了生死。因為所有的經典都是釋迦牟尼佛開悟以後 對宇宙真理的描繪,他講他自己的感受,講他自己的認知。而我們沒有大徹大悟,你天天 讀釋迦牟尼佛的認知、感受、感悟、感想,你能夠大徹大悟嗎?大徹大悟不了的。但是他 的經典可以作為一個依據,一個參考,一個導引。 沒有開悟之前,是需要經典來指引,來指導作為依據的。你開悟了以後,依舊要拿著經典 來驗證,來依據的。我說我開悟了,下面的人沒有開悟,拿誰來驗證?就拿經典來驗證。 如果沒有經典,下面也有同仁開悟了,就拿前輩來驗證。前輩沒有開悟怎麼辦,還是拿釋 迦牟尼佛的經典來驗證 。 所以經典非常重要,沒有開悟,拿經典修行指導;開悟後拿經典來驗證。我們作為一個修 行人要對佛學,也就是知識層面,我們佛教叫見地,有正確的認知。認知如果不正確,你 想修習佛法,是很難很難入門的。 如果你認為把《金剛經》研究的很熟,研究的很透,會背《六祖壇經》,卻沒有按《六祖 壇經》上面說的去做,你也不可能大徹大悟。不過你會開智慧,腦袋會開竅。所以真正解 決生死的不是語言般若,不是文字般若,最後一定是實相般若!只有它才能夠解決生死問 ! -- 訓練靜心也是在做一件事,當你學會了靜心,你會發現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靜心,但又 沒有一個靜心者存在。學會全然地生活,就是全然的靜心。 ~摘錄至萬行法師《微言大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8.186.20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14390566.A.CA2.html
minpanda: 感恩法師開示!感恩板友分享! 02/27 11:47
minpanda: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觀世音菩薩!南無阿彌陀佛! 02/27 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