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再從名號的功德來看,阿彌陀名號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無量壽是豎窮過去、現在、 未來超越時間的德能、寂定;無量光是橫遍十方超越空間的德能,那麼無量光、無量壽就 是法界的體性。由這個法界的體性衍生出無量的功德、無盡的莊嚴。然而把這個攝這個法 界的體性,無量光、無量壽就在這句名號當中。於是這個名號的法界體性,就是一切眾生 的本覺。教下也講本覺、始覺、究竟覺。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的本覺,但都被汩沒在我們 的煩惱裡面、執著裡面。現在我們一念覺悟,我本有佛性,開始修行,這就是始覺。始覺 就是淨心的過程,始覺和本覺合一就是究竟覺,就成佛了。那麼這句彌陀名號,就是我們 的本覺。我們以信願念這句名號,就是始覺。這個始覺和本覺相應,也就是我們能念佛的 心是佛,所念的名號也是佛。佛佛相應,佛佛相念。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第二個相 應。 第三個相應,就是阿彌陀佛全體的功德,他借助名號的媒介,投到了眾生修行、修心的因 心裡面,所以叫因賅果海,果徹因源。我們這一念念佛的心,就涵攝著阿彌陀佛全體的功 德之海。那麼阿彌陀佛全體功德之海也全體地滲入到我們凡夫眾生的心裡,所以我們能念 和所念當下呼應,相應了。那麼這個相應是要以信願作為前提的,深信切願是相應的秘訣 。所以我們一念持念這個名號,馬上就和彌陀的願力共振、共鳴、溝通、互動。我們一念 至誠的念,我們的始覺跟本覺相應,這就是「如子憶母」 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 佛圓通章》「如子憶母」,子就是我開始始覺了,而母早已在那裡本覺了。母子相憶,母 子天性相關。這就像我們的本覺和始覺,以空印空,似水投水,同質地對應在一起。所以 越念越親切,越念越歡喜,越念越超越人我是非的對待,把我們本有的無量光壽啟發出來 了,所以這樣的念佛就是清淨心的最上的一種行門。那麼從上面的討論來看,這一句南無 阿彌陀佛名號,就完整地具足著「悟」和「修」。悟就是明心、開悟;修,就是淨心。這 句名號具足這兩個重要法門的綱要。 為什麼說淨土念佛一法,圓收一切法門,就能夠把所有的法門收在它裡面;同時又圓超一 切法門。它是最要的,最殊勝的,最直接的。這裡有個比喻,這個比喻也常常用,就是「 清珠下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清珠就是清水珠,這是《華嚴經》裡介紹,清水珠能夠 有把一切很染著的水把它清淨的功能,就像現在的漂白粉一樣,漂白粉是現在化工的東西 。但確實有種寶珠叫清水珠,再濁染的水,清水珠一下去,水就清了。但是這個濁水變清 是由於清水珠的德能所致,所以濁水不得不清,不想清也不行,它具有這種能力。那麼用 這個比喻,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就像清水珠,它是一個摩尼寶珠,摩尼清淨至極的功 德寶珠。這顆寶珠的佛號投到我們凡夫散亂的心裡,凡夫散亂的心不得不向佛號的功德去 趨近,去認同,去合一。為什麼說它在清淨心當中至要,這就單刀直入了。 我們修行,大家肯定都有感覺,一修行,感覺最重的就是心散亂,不是昏沉就是掉舉。這 種散亂的心,想東想西,八萬四千塵勞,無量無邊的妄想雜念,沒有辦法來對治它。你想 要按捺妄念,它的力量更大,抽刀斷水水更流。那怎麼辦呢?如何對治我們散亂的心、生 滅的心、染著的心、貪慾的心、瞋恨的心?那麼這些就要靠佛號,這句佛號以它甚深的功 德投到我們眾生無明、散亂的心裡面,在裡面放光動地、在裡面把我們散亂的心有序化。 無量壽讓我們產生寂定,無量光讓我們產生智慧。念佛的時候,無量壽就在我們心中結跏 趺坐;念佛的時候,無量光就在我們六根門頭放光動地;所以念佛就是清淨心的至要。那 麼所以這句佛號在明心的層面,能夠讓我們悟入我們本具的妙明真心。因為這句名號就是 無量光壽,就是妙明真心嘛!它能使我們開悟。當念佛的時候,再不受無數劫以來那種攀 緣的心所欺騙了。當我在家時,主人翁在清醒時,這些小偷、賊就起不到作用。主人翁在 沉睡的時候,小偷、賊就能把家裡的東西全搬跑了。所以念佛的時候,就是我們主人翁在 清醒的時候。那麼這個悟裡面要有信,信是屬於開悟,開悟屬於智慧的範疇,善導大師稱 為叫「信忍」。我們能夠對淨土法門、對往生的利益、對阿彌陀佛的功德能產生信心,是 非常了不起的般若智慧,是甚深的善根福德所致。 那麼當我們念這個名號的時候,我們直接接納阿彌陀佛的慈悲,感受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恩 德,感受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慈悲。通過這句名號,我們也感覺到自身業障深重。透過持念 這句名號,也感覺到娑婆世界苦不堪言,極樂世界無限美好。這樣它就把這些功能調顯出 來,這裡可不就是「信」在裡面嗎?淨土一法,最難的就是信。這是一切世間極難信之法 ,這個法門最先是在華嚴法會上為那些法身大士宣說的。但是在華嚴會上,那些二乘行人 如聾如啞,所以又在方等會上宣說。 一代時教,處處來講說淨土法門。因為這是最稱十方諸佛度化眾生、出離生死苦海的這種 至極方便、至極慈悲的法門。所以這個信是非常重要的,所有的諸佛菩薩、諸大祖師、善 知識都在令我們產生信心當中,在苦口婆心,不斷勸勉,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萬論齊宣。 為什麼要這樣?就是要讓我們產生信心,沒有信心就麻煩了。淨土法門不怕你業障有多重 ,就怕你沒有信心,疑為罪本,懷疑就是淨土法門修行的罪惡之本。何以故呢?你一懷疑 ,就是絕緣導體,你跟阿彌陀佛的願力隔開了,佛力你接納不了了,那當然你這一輩子修 行就得不到消息了,如牛入海無消息。所以我們說這個明心裡面是落實在信,信心的智慧 ,人有信慧難啊!但是在念佛的時候就能讓我們慢慢啟發出這種信心的智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188.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14963525.A.89F.html
minpanda: 感謝分享!南無阿彌陀佛! 03/06 10:18
Iamboy183: 南無阿彌陀佛 03/06 21:08
dakudai: 阿彌陀佛! 03/06 2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