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36】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佛陀講完淨業三福之後,就讚歎韋提希夫人問得好,為後世眾生提出一個修行的方法 ,我們看經文:   歎其所問: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 之所害者,說清淨業,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   佛陀說:諦聽!諦聽!諦就是如實而正確。你(韋提希夫人)應該要如實正確的聽,而且 要好好的思惟憶念不忘。如來今者,未來世一切眾生,這個未來世, 特別是指末法眾生 。因為末法眾生,第一個煩惱重、第二個邪見深,各式各樣的說法通通出現,我們已經搞 不清楚誰說的是正確、誰說的不正確,聖人都不再出現了。我們內受煩惱的干擾,外受邪 見的誤導,所以佛陀必須為末法眾生,說此修學淨土的基礎,有三種的清淨業。   善哉,韋提希,快問此事,你這個問題問得好啊!讓末法時代眾生,能掌握到修行的 方向!   囑付阿難:   阿難!汝當受持,廣為多眾宣說佛語。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 西方極樂世界。以佛力故,當得見彼清淨國土,如執明鏡,自見面像。見彼國土極妙樂事 ,心歡喜故,應時即得無生法忍。   這一段,佛陀開始要講正修,前面淨業三福是道前基礎,跟淨土的修學沒有直接關係 ,但是能夠創造一種臨終無障礙的環境,以下正式宣說淨土宗感應道交的方法。   佛陀對阿難說:以上的三種淨業,你應當好好受持,而且為廣大的眾生,來宣說佛陀 的教誨。   如來今者教韋提希,以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   以下佛陀將告訴我們,如何來作觀想,這是因地。其次講果地,這樣有什麼好處呢? 以佛力故。因為你能夠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就能夠觸動佛陀的本願功德力,得到佛 力的加持,見到彼清淨國土。見到什麼呢?就像是拿著鏡子去照自己的身體一樣,如此的 清楚,那麼好像一個人照鏡子,見到自己的面相。那麼見到彼國土──極樂世界的種種安 樂、莊嚴,一方面內生起歡喜,一方面即能成就無生法忍。   這地方要注意!佛陀在講十六觀之前,先講心力跟佛力的互動關係。我們在因地觀想 極樂世界,果地就能見彼國土莊嚴而成就安樂道,乃至成就佛道。這個觀念是說:阿彌陀 佛有廣大的四十八願功德,它已經成就了,不用我們去修,這是既成的事實。但是我們想 要啟動四十八願的功德,有兩個方法:第一個執持名號。第二個觀想彼西方極樂世界的依 正莊嚴。   本經講到的是修觀想,為什麼我們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就能夠感應佛力呢?   在本經當中,講出一個很重要觀念說,因為:   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時,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 十種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這句話的大意是說:佛陀是什麼身呢?是法界身,所以佛陀可以用任何的身相出現。 比方說佛陀可以用落日的光明出現、也可以用琉璃地的光明出現、也可以以證得的身相出 現…這些身相都能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因此,你在作觀想的時候,佛陀就可以跟你感應道 交。你在憶佛念佛的時候,你就具足了佛陀的功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換句話說:當 你心中憶佛念佛,你就能夠得到佛陀的加持,種下一個往生的正因。   一方面能夠見彼國土,離苦得樂;一方面你的心觀想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能夠帶動 佛力,是這個意思。   這個思想很重要,這是藉假修真的方法。修觀想的人,這個思想要清楚──以一種憶 念的心力,去觀想極樂世界的相狀,由這個相狀去帶動彌陀的感應道交。   【37】韋提希夫人為未來請見土之法   丁二、明十六妙觀答正受。分二:戊一、明韋提見土之由。戊二、為未來請見土之法 。   丁二的明十六妙觀答正受,前面的思惟是助行,這是講正行。十六觀分二:戊一明韋 提希見土之由;戊二為未來請見土之法。第一個先說明韋提希當下為什麼能見到極樂世界 ,理由是什麼?   戊一、明韋提見土之由   佛告韋提希,汝是凡夫,心想羸劣,未得天眼,不能遠觀,諸佛如來有異方便,令汝 得見。   佛陀在講十六觀之前,先講出這個方便門。   佛陀告訴韋提希說:你是一個生死凡夫,所以妄想粗重、心思散亂,這是第一點。第 二個,未得天眼,又沒有天眼通,只有肉眼,因此不可能眼觀十萬億佛土的極樂世界,不 可能!但事實上,你卻看到了,是怎麼回事呢?因為諸佛如來有異方便啊,令汝得見,這是 諸佛如來的異方便。   我們解釋一下:佛陀出世於人間,祂內心有真實的功德,但是祂的真實功德不能直接 傳送給我們,因為我們跟祂有很大的落差,祂是佛法界,我們是人道法界,落差太大了, 所以人法界跟佛法界之間,必須要有一個橋樑,就是佛陀在法華經上說的──開方便門, 示真實相。   也就是說我們的佛堂有佛像,那也必須從門才看得到佛像,門本身不是佛像,但是你 透過門才看得到佛像。這是什麼意思呢?意思是說,我們沒有一個人可以見得到極樂世界 ,因為太遙遠了,誰見得到極樂世界?   第一個、我們沒有神通,沒有天眼通;第二個、我們妄想粗重。但是沒關係,佛陀為 此開出了一個方便門。這個方便門,從本經來看有兩個:   第一個佛陀以神通力加持,但是這只適用生長在佛世的時候;比方說韋提希夫人她跟 佛陀在一起,佛陀用神通力令她得見,那是生長在正法時代,你跟佛陀生長在一起,可以 辦到。但是,佛滅度之後,就有問題了,佛陀已經不跟我們生活在一起,這時候,我們沒 有佛陀的神通力怎麼辦呢?佛陀必須說法,用語言文字來詮釋極樂世界。比方說,我們看 落日觀,看夕陽西下的時候,那個圓球下,那落日是不是極樂世界?當然不是極樂世界, 因為它是娑婆世界的東西,但是開方便門---當我們的心接觸到落日之後,就能夠透過落 日的假相,進一步看到極樂世界的功德。   也就是說:十六妙觀,佛陀完全是從我們凡夫的世界,譬喻、施設出來的方便---落 日觀、琉璃地觀、寶樹觀…佛陀全部取材於娑婆世界的東西,並不是極樂世界的東西。重 點是:這個方便門是佛陀施設出來的,你只要照祂的方向走,總有一天你就能夠慢慢、慢 慢的看到真實相,跟阿彌陀佛感應道交,這就是──藉假修真。   所以在本經當中有兩個觀法:第一個假想觀,我們剛開始是假想的,根據佛陀的方法 ,生起落日觀、琉璃地觀、寶樹觀、池水觀、蓮華觀…都是假想的。但是慢慢慢慢假想之 後,開方便門,最後就入如實觀──真實的見到極樂世界。雖然我們一念心性,現出了十 六觀的假相,這個相是個假相,是釋迦牟尼佛施設的一個方便,但是這個假相當中,有兩 個是真實的:第一個、心是真實的,我們一念心性本來具足極樂世界的功德;第二個、彌 陀的本願功德也是真實的。換言之:相是假相,但是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也不可 思議,透過這個假相,就能夠開顯真實相。   假相跟妄想不一樣!你在打妄想,你自己在那邊胡思亂想,這叫打妄想;觀想是說:你 必須根據佛陀的開示,一步一步地按次第作觀。所以後文會說:如果你依此觀者,名為正 觀;不依此觀者,是邪觀。就是說,你能依照佛陀的開示,祂要你觀什麼你就觀什麼,一 步一步照這樣去修觀想,就能夠見到極樂世界的如實相。這個地方,韋提希夫人因為生長 在佛世,所以佛陀開方便門,直接用神通來加持她,但是末法眾生怎麼辦呢?   看下一段戊二、為未來請見土之法。   佛陀滅度後,我們不可能得到佛陀的神通加持,我們想要見極樂世界,怎麼辦呢?   戊二、為未來請見土之法。分二:己一、請。己二、答。   己一、請   時韋提希白佛言,世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 惡不善,五苦所逼,雲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   韋提希夫人雖然遇到了障礙,但是她跟釋迦牟尼佛因緣深,所以能生長在佛世,得到 佛神通的異方便,見到極樂世界,而產生好樂。因為她很有慈悲心,所以問佛陀說:世尊 啊!如我今者,以佛力故,見彼國土。她說我今生很幸運,蒙您的神通加持,能夠見到極 樂世界,所見到的是一個如實之境。但是,您滅度之後,末法眾生充滿了煩惱障、業障、 報障,無量無邊的煩惱來干擾、污濁他們的內心。當煩惱不斷的增長廣大,變成一種堅定 的力量,就開始造不善業-殺、盜、淫、妄,最後招感五苦。   關於這個五苦,有很多種注解,其中比較合理的解釋是:六道輪回中,把阿修羅道併 入前面的五道。五道眾生各有各的痛苦,比方說地獄有燒煮之苦,餓鬼道有饑渴之苦,畜 生道有斬割之苦,人道有八苦,天人有五衰之苦;因此這裡是總稱六道輪回的生死輪回之 苦。而凡夫眾生有惑業苦之所逼迫,雲何當見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意思是說:生長在佛世 ,佛有神通力,但是佛滅度後,那時候的眾生,有什麼方便力,能夠讓他見到阿彌陀佛極 樂世界呢?   這以下佛陀就開示了十六觀法,透過這個假相引導我們進入到極樂世界的如實相。   【38】十六觀之一日觀   己二、答。分三:庚一、六觀依報。庚二、七觀正報。庚三、後三觀明三輩往生。   庚一、六觀觀依報。 分六:辛一、日觀。辛二、水觀。辛三、地觀。辛四、樹觀。 辛五、池觀。辛六、總觀。   辛一、日觀   己二的回答,這當中分成三大段:第一段六觀觀依報,第二個七觀觀正報,第三個後 三觀明三輩往生。其實,我們講十六觀,真正的觀行只有前面十三觀。這十三觀當中,前 面六觀是觀依報,後面七觀是觀正報。首先看庚一觀依報有六種觀:第一個是日觀、二是 水觀、三地觀、四樹觀、五池觀、六總觀。先看第一個日觀:   總勸修觀-   佛告韋提希,汝及眾生,應當專心繫念一處,想於西方。   本經正式講到實修的時候,佛陀說:韋提希以及未來一切眾生,應當要專心都攝六根 ,而且要把念頭提起來──淨念相繼,把心安住在一個固定的所緣處,所謂:制心一處, 無事不辦。將心置在哪裡呢?置在西方極樂世界依報莊嚴這個地方,想於西方。   我們想要往生到極樂世界,首先要跟極樂世界結緣,你看我們平常打妄想,都是打娑 婆世界的妄想,所以我們跟娑婆世界的業緣就越結越深。現在要調整一下,開始要專心去 觀想西方極樂世界。應該怎麼觀想呢?   以下有三段:舉所觀境   雲何作想,凡作想者,一切眾生,自非生盲,有目之徒,皆見日沒。   正示觀法   當起想念,正坐西向,諦觀於日欲沒之處,令心堅住,專想不移,見日欲沒,狀如懸 鼓。   觀成之相   既見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瞭。   我們作極樂世界的觀想:第一個觀,雲何作想?怎麼想呢?先要鎖定一個所觀境,就是 說我們的所觀境是日沒,太陽下山的處所。   佛陀說:一切眾生自非生盲,除非你天生就是雙目失明,生下來就看不到,否則一定 都看過落日,就是以落日為所觀境,應該怎麼觀呢?   當起想念,修觀時應當生起想念,首先是正坐西向,面向西方而坐,諦觀於日欲沒之 處,然後如實的觀察日欲沒之處,看太陽下山的處所。   意思是這樣的:你可以先把眼睛打開,取這個落日相,之後把它記起來,再把眼睛閉 起來。當你的眼睛閉起來時,把你取得的落日相,在心中把它現出來。當然,剛開始我們 會覺得生疏,心裡想得不是很清楚,沒有關係,你可以打開眼睛再取一次。取到落日相之 後,眼睛閉起來,在心中再現出來。就是說:把外在的落日相記取起來,然後用心想,讓 它在你的心中顯現出來。如是輾轉──令心堅住,專想不移。使令我們內心堅固安定,而 且專想不亂想。   見日欲沒狀如懸鼓這是講到形狀。觀想這個太陽,就像是掛在空中的圓鼓一樣,既見 日已,閉目開目,皆令明瞭。這是觀想成功之相。落日觀的成功,必須眼睛閉起來的時候 ,心中所現的落日,跟外面的落日,完全一樣清楚明瞭。   有古德說:如果你在觀落日時,中間有黑暗的陰影存在,那表示你有罪業在,要多求 懺悔。如果你很用功觀落日,但是都發覺落日當中有黑色的陰影存在,那你就要配合拜懺 ,來懺悔罪業。如果你能夠真實地把落日的光明相,全部在心中觀想出來,這樣就是觀想 成功了。   是為日想,名為初觀。落日有兩層意思:第一個意思,古德說是送想西方,就是我們 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來生一定要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避免我們想法太多,留戀娑婆世界 ,跟眾生結下生死業緣,也就是把你的念頭集中起來──送想西方!   諸位如果學過唯識學,應該知道想的力量很大!在五蘊裡面,色、受、想、行、識, 對於想蘊,在一天當中,你大部份是打些什麼妄想,你就要注意了。好比你平常走路,經 常走的道路,你就比較熟悉。等到臨命終,就會形成一個強大的等流性,你就習慣往這個 方向去。因此,如果你平常經常想:我要修五戒十善、我要幫助別人…那你是走人天道; 如果你的出離心比較重,不太想跟別人接觸,走入山林不欲見人,那你的生命是走上二乘 涅盤之道,你在成佛之道,是先成就偏空涅盤,然後再回小向大,因為你心中是往這個方 向走;如果你的心經常發菩提心,願代眾生受無量苦、令諸眾生畢竟大樂,發上求佛道, 下化眾生的菩提心,那你就是直趨佛道。   因此,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軌跡,在死亡到來之前,都還有機會調整,就是看你的內 心,在一天當中經常出現什麼樣的想像,那個相狀很重要!當然,你偶爾生起一個惡念, 這叫做一時的失念,這個念頭對你來說很生疏,你馬上懺悔,就可以把它舍掉,力量就不 大。但是如果某一個念頭,你一而再、再而三的生起,它在你心中已經形成一種強大的軌 跡,這個就要小心了,這個已經形成一種不容忽視的強大力量。   唯識學認為生命是你的想像力創造出來的,我們的想像力也創造了來生。換句話說, 你今生怎麼來的呢?是因為你前生經常打某一種妄想,才把你今生創造出來。如果你前生 經常生起佈施的想法,你今生就得富貴果報;如果你前生經常打慳貪的妄想,有東西就想 占為己有,你今生就貧窮了。如果前生人家刺激你的時候,你經常是忍辱的想法,退一步 海闊天空,你今生就得莊嚴果報;如果人家刺激你,你馬上就還擊,生起嗔恚心,你今生 就得醜陋果報。是因為你前生有很多很多的想像,所以才創造你今生的果報,由此類推, 你今生的想像,已經開始在描繪你的來生,當然只要死亡到來之前,你還是可以重新改造 你的想法。   首先送想西方,經常告訴自己:我來生要到淨土去,此生是我最後一生!你要把落日 ,當作是在告訴我們,西方極樂世界的一個方向引導,這叫送想西方。   其次,取光明相,本經是取落日的光明,光明相在整個觀想中,非常重要。   極樂世界的觀察依報有三種相最為重要:   第一個光明相:唯識學上說,臨終要墮落三惡道的人,首先看到的一定是黑暗相,所 以你作夢的時候,如果經常夢到你在沒有光明的房子裡,那就不好了。功德相第一個是光 明,臨命終人看到光明相,這個人就不會墮到三惡道去。   第二個清淨相:極樂世界沒有污穢,它是琉璃地啊,為什麼琉璃地要內外清澈透明, 就是在表顯一種清淨相。   第三個莊嚴相:極樂世界一切萬物,都是七寶莊嚴所成的。其實,極樂世界的依報莊 嚴,雖然表達方式有所不同,但是都在表顯三種相──光明相、清淨相、莊嚴相。那麼, 我們為了要跟彌陀感應道交,就要藉假修真,依照佛陀的開示去思考──我們本來是走生 死輪回之路、本來是打著生死輪回的妄想,現在把它引導到走到極樂世界去。除了念佛, 以佛號為所觀境,佛號是聽聲音,它是一種止,是無分別住。但是你在念佛的時候,你心 中的心態也很重要,觀你要經常生起極樂世界的觀想,這樣你跟娑婆世界的業緣才會慢慢 淡薄,你跟極樂世界的緣也就深了。其實:改變我們的妄想,就在改變我們生命的軌跡, 就在改變生命的方向!   你去讀讀唯識就會瞭解,你平常打什麼妄想,那就是一種強大的力量。對於想蘊,唯 識學怎麼描繪想蘊?動身發語獨為最,引滿能招業力牽。造作業力最強,而且臨終的時候 牽引力最強,引滿能招業力牽,生命是我們的妄想在牽引的,所以五蘊當中,色、受、想 、行、識,想蘊的影響力最大,其他都是跟它配合的。   為什麼佛陀出世,佛陀不能把功德送給我們?因為佛陀出世只有一個目的──開示悟 入佛之知見。佛陀平常遇到事情,祂是怎麼想像的?佛陀遇到事情,祂選擇用佈施的想像 、持戒的想像、忍辱的想像,所以:我們是學佛的知見,學佛的思考模式!   天臺宗說:想要成就佛的種性,如果你的思考模式是雜染的,你的生命就跟三惡道感 應道交;如果你的思考模式是偏空出離的,不喜歡跟人家往來,也不想做善事,你很清高 ,那你一定是走向二乘的道路。   所以:要先改變你的想像,才能夠改變你的種性,最後才能夠改變生命的結果!事實 上,佛陀教我們這十三觀,就是要改變我們的想像,讓我們跟娑婆世界感應道交的力量, 轉變成跟極樂世界感應道交,是這個意思。雖然我們剛開始只是一種假想,那沒關係── 藉假修真。佛陀有說:假想修久了,極樂世界的真實相,就會在夢中、定中,顯現出來! 假想修久了,真實的極樂世界就會出現,因為這個假相是佛陀特地施設的,佛陀的方便之 門不一樣,是對眾生開的,門門都能契入究竟實相!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46.12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29166891.A.A9D.html
eudamonia4u : 南無阿彌陀佛 08/17 11:37
dakudai : 阿彌陀佛! 08/17 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