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42】十六觀之二——水觀(三)   風樂說法   八種清風,從光明出,鼓此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音。   我們在這種光明變現的樓閣安住,聽聞阿彌陀佛說法,或者在那個地方修習止觀。這 個時候八種清風,八種就是它的方向,從四面八方吹來種種清涼的微風。那麼,風從什麼 地方來呢?從前面的光明中出來的。   我們看極樂世界的光明,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很多東西都從光明出來,包括七寶、 樓閣、蓮華座,也包括了清風,都是從光明變現出來的。這個清風是什麼呢?鼓動前面所 說的空中的種種樂器,演說苦、空、無常、無我之法。   就是說:那些空中的樂器,會自然響起,詮釋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盤寂靜的道理 。   總結觀名   是為水想,名第二觀。   這是第二觀,智者大師把它判作水觀,其實它的目的,是要成就大地觀。我們如果比 照極樂世界的依報莊嚴,尤其《阿彌陀經》說到地上的莊嚴,依報莊嚴,我們可以把它會 歸成三個特點:   第一個、蕅益大師提出說:極樂世界的依報五塵,它是勝妙五塵,殊勝微妙的五塵。 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的五塵,跟我們娑婆世界的五塵有什麼不同呢?它是互含互攝。就像本 經所說的,光明中含攝著寶物,寶物中又含攝著種種音樂…當然這當中也省略了很多,好 比它的觸塵,極樂世界的寶物都是柔軟的,甚至於這些寶物,會釋放出種種的香氣。總之 ,極樂世界的五塵,你隨舉一塵,則是涵蓋其他四塵──互含互攝。雖然娑婆世界的五塵 ,你說那些寶物也很莊嚴,但是你看過七寶放出香氣嗎?不可能!七寶的顏色很莊嚴,它會 放光嗎?也不可能!娑婆世界的寶物是反射光明,本身不能放光的。   所以極樂世界的五塵莊嚴是全面的,不像娑婆世界的五塵那麼狹隘。當然這跟因地發 心也有關係,因為娑婆世界的莊嚴是業感緣起──因地依止一個善心、修一個善業,所以 得果報時,這個業是單方面的。而極樂世界是三世諸佛,在因地時依止菩提心、空正見, 所以它的功德是互含互攝的。   第二個、極樂世界的五塵莊嚴是隨心自在的。比方說:你跟某人同時往生到極樂世界 ,你看到的莊嚴跟他看到的莊嚴,完全不同──因為它隨心變化,隨心自在,會隨順你的 心意而產生變化,有自在力。你在娑婆世界買一條項煉、一個寶物,看久了你就常者生厭 ,覺得沒什麼意思了。但是極樂世界的寶物,它可以作各種變化,你今天的心情想看什麼 顏色,它就變成什麼顏色;你現在什麼心情,想看到什麼光明,它就變什麼光明,它有自 在力!   所以蕅益大師說,往生到極樂世界,就等於往生到十方諸佛的大般涅盤,因為它常、 樂、我、淨,特別是這個我,就是指自在。又好比極樂世界的八功德水,也會隨你的身體 狀態、心情,調整裡面的溫度、顏色、光明等等,所以我們研究極樂世界的莊嚴,要知道 它的莊嚴是全面性的,而且是隨心自在的。   第三個最重要,極樂世界的莊嚴有聖道的功德──會說法。娑婆世界寶物的莊嚴,我 們看到之後會生起貪念,貪念生起之後就起煩惱,就造罪、墮落了。極樂世界的莊嚴,能 演說大、小乘的佛法,所以我們說圓證三不退,主要是說極樂世界的種種光明、種種顏色 ,我們接觸之後,能產生堅定的善根,因為它有說法的力量。我們在研究極樂世界莊嚴時 ,這地方要把它揀別出來,它跟娑婆世界的業感緣起是不一樣的。   【43】十六觀之三——地觀   再看下一段地觀,第三觀跟第二觀是相關連的,這裡將前面水觀的琉璃地,做一個總 結:   正示觀法   漸想:   此想成時,一一觀之,極令了了,閉目開目,不令散失,唯除食時,恒憶此事,如此 想者,名為粗見極樂國地。   這是把前面水的柔軟、清淨跟不動,慢慢變成堅定的大地。這裡,我們把它做一個功 德的會歸。就是我們在修觀的時候,有二種成就:一種是漸想的成就,一種是實觀的成就 。也就是我們前面說的假想觀和如實觀。   先看假想觀──此想成時:這個想是從水觀變成大地,觀成之後,再一一的觀想,這 一一的觀想就是依照前面的次第,先觀柔軟清淨的水、變成冰、再變成琉璃、最後變成堅 固的大地,然後擴大遍滿法界。那麼,你必須要一一的、有次第的,由粗到細慢慢地讓心 中了了分明的顯現出來,乃至閉目、開目都能夠使令這個相狀憶念不失,唯除吃飯的時候 。其實,吃飯最難修行,因為肚子在消化東西,你就很難專注(應該也要說唯除睡覺),其 他時間恒憶其事,如此想者,名為粗見極樂國土。   所謂粗是很粗淺的跟極樂世界相見。不過這個見,本經的意思不是用眼睛去見,而是 用你的心去跟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有少分的相應叫做見。   實觀:   若得三昧,見彼國地了了分明,不可具說。   總結觀名:   是為地想,名第三觀。   如果你是從假想觀到最後成就念佛三昧,在三昧當中見到極樂國土,那就不可思議了 。我們先簡單說明一下:智者大師說假想觀跟如實觀的差別在哪裡?   假想觀是片段的,好比我們要先看到水、然後再轉成冰、然後變成琉璃、之後再變成 大地。你在作觀的時候,必須一個、一個,有次第的把它觀想出來,如果我們是這種次第 的觀法,那表示我們現在還是在假想觀。如果你觀極樂世界的莊嚴,是一時頓現,互含互 攝,你都不需要依次第,一坐下來,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一下子就顯現出來,那你就是 成就念佛三昧了。換句話說,你不用從頭開始觀,你一坐下來、眼睛一閉,極樂世界的琉 璃大地、地下的光明地、地上的莊嚴、空中的種種蓮華台寶閣,一時頓現,那你是成就念 佛三昧。   所以說:假想觀是次第的顯現,如實觀是一時的頓現,差別在這個地方。   結益勸修   佛告阿難,汝持佛語,為未來世一切大眾欲脫苦者,說是觀地法,若觀是地者,除八 十億劫生死之罪,捨身他世,必生淨國,心得無疑。   事實上這地方,包括了前面的落日觀,也包括水觀、大地觀,過了第三觀之後。佛陀 告訴阿難:你要能夠受持佛陀以上的開示,做什麼呢?未來世一切苦惱的凡夫眾生,心中 有無量的煩惱罪業,招感各式各樣痛苦的果報,如果想要脫離種種煩惱障、業障、報障, 就為他說這個觀地之法。能夠如實觀察極樂世界大地的清淨光明,就能夠滅除八十億劫的 生死之罪!這地方的生死之罪是指什麼呢?也就是指生死重罪!這是我們平常很難懺悔清淨 的。智者大師說,這不是一般的罪,是說五逆、謗法等等,這種特別重的罪。就是你這個 罪很難透過事相懺悔清淨,必須透過這種觀想來懺罪。   捨身他世,必生極樂國土,心得無疑。這個時候,你能夠堅定大乘的信心和大乘的願 力,不但能夠滅惡,還能夠增長你的善根。當然,大乘最重要的善根,就是信心和願望, 當你死了,來生決定往生到極樂世界的清淨國土,對此你要深信不疑!   辨觀邪正   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   你能夠照著經文所說的次第,一個一個來觀,那表示你尊重佛陀的傳承,就是正觀; 如果你是自己胡思亂想,和經文不合者,就叫做邪觀,那就達不到滅惡生善的效果了。   【44】我們跟佛陀的功德接觸,是見聞不空過!   本經的修學目的,前面有說過我們為什麼要作觀想呢?第一個淨除罪障、第二個生諸 佛前。當然,消除業障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拜八十八佛、拜大悲懺,用你的心力起慚愧心 來拜佛也是可以啊!但是智者大師在《觀經疏》中說:《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的持 名法門,能夠滅除種種罪業,但是不能滅五逆謗法之罪,必須要靠觀想,因為觀想和佛陀 的功德是直接接觸的,這個相狀是佛陀開示的──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它不是一般的相 狀,而是佛陀金口宣說出來的。   我們要知道:什麼是自力法門?什麼是他力法門?如果你是按照佛陀的開示,一步一步 的觀進去,你已經與十方諸佛,乃至與阿彌陀佛本願的功德相應了──即眾生心,投佛覺 海。   在大乘經典上說,佛陀的功德,乃至佛陀的相好,當你見到、聽到之後,絕對不會空 過。佛陀的功德你可能見不到,但是只要你能見到,絕對不會讓你白白空過。   我們講一個小故事來做說明,這是講到婆羅門見佛的因緣:   有一天,佛陀帶著僧團要到舍衛國去說法,當他要進入舍衛國之前,五百個天人就事 先化成清潔工人到舍衛國去,把所有的髒東西全部清乾淨,也就是天人化成清道夫,把街 道的垃圾全部清理乾淨,迎接佛陀的到來。當時那些國王、大臣、居士也到路上去迎接佛 陀,佛陀就帶著諸比丘,很莊嚴的、安詳的,慢慢的走入舍衛國。   這時候有一個婆羅門,他本來信奉外道的,他看到佛陀的相好之後,就突然講一個偈 頌說:見佛心踴躍,我看到佛陀就心生歡喜;憂者皆消除,所有的煩惱都消滅了;永度生死 海,因為見佛的關係,不但是滅業障而且還能夠了脫生死;稽首禮大安,我很至誠的頂禮 佛陀。講完之後向佛陀拜下去,這時候因為很虔誠,讚美佛陀又禮拜佛陀,佛陀就從口中 放出五色的光明,繞他的身體三匝,然後光又回到佛陀白毫裡。   就在佛陀放光的當下,這些三惡道的眾生,比方說,畜生道的眾生,當下就解脫了; 諸天的天人看到佛陀這種光明,也都發了菩提心了。這時候,佛陀就走到婆羅門的面前, 為他授記說:你因為讚美佛陀、頂禮佛陀的因緣,在未來三十小劫當中,不受三惡道的痛 苦,往返天上人間,得到人身的果報時,因為這樣的善根而成就辟支佛。   所以經典上說:我們跟佛陀的功德接觸,是見聞不空過,這是怎麼回事呢?我們再解 釋一下:   蕅益大師說:我們能夠跟佛的功德接觸,這叫做不思議的熏習。在修行當中,必須經 常跟佛陀功德接觸的,有兩個宗派:   第一個是密宗,修密宗的人,通常要觀唐卡、觀上師的莊嚴相、觀種子字。   第二個是淨土宗了,它把佛的功德,直接引到我們的心中來──如染香人身有香氣, 是則名曰香光莊嚴。所以淨土宗跟密宗,都很重視這種清淨法的熏習。意思就是說:雖然 我是一個業障凡夫,但是我可以修皈依,我把佛的功德,引到我的身口意,當它在我心中 運轉時,即能產生滅惡生善的效果。   但是有一個條件:你想要把佛陀的功德引到你的心中,就必須要尊重傳承,有它修習 的次第,必須依照這個次第去做,因為:只有佛陀能夠宣揚佛陀的功德!好比《阿彌陀經 》為什麼無問自說?蕅益大師說,因為沒有人有資格問!佛的功德只有佛陀知道,誰有資格 問佛極樂世界的功德莊嚴?誰有資格問呢?因為沒有人知道,就沒有人有資格問,所以佛陀 只好無問自說。   諸位你可以看看,只要是修行的道理,一個凡夫要修什麼樣的法門?如何慢慢的滅惡 生善?講這些修行道理,不一定是佛陀;舍利弗尊者講了幾句、須菩提講了幾句、文殊菩薩 也講幾句…佛陀都說如是如是,佛陀可以為他們印證所講的道理。但是講到極樂世界、講 到佛陀的功德相,沒有一個人有講話餘地!因為這是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你沒有曾經擁 有過,你有資格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嗎?因此你看《阿彌陀經》以及本經,從頭到尾只有 佛陀宣說,沒有人敢講半句話,因為只有佛陀徹證諸法實相,才可以從空出假,開方便門 、示真實相,引導眾生慢慢的進入到祂的領域去,連等覺菩薩都沒有資格去宣揚佛的莊嚴 。   所以一旦是讚美佛陀莊嚴的經典,沒有一個人講話,都是靜靜的聽,因為只有佛陀有 資格開方便門。作是觀者名為正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意思是說,你想要達到這種功德 莊嚴,就必須遵從佛陀教導的次第,不能有任何差錯,而這個次第也只有佛陀可以施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0.46.12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29333320.A.D3A.html
dakudai : 阿彌陀佛! 08/19 16:50
eudamonia4u : 南無阿彌陀佛 08/19 1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