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密宗斷惑論>6 --- 索達吉堪布 [信心與成就] 有些人說:「呀!無上密法是上等根機人的境界,是像往昔蓮花生大師和密勒日 巴等高僧大德才能證悟的深法,如今像我們這樣的凡夫劣根人怎麼可能依其證悟 呢?」這句話的前一段是正確的,後一段則完全錯誤。 請問這有什麼教證根據?我們應該站在公正的立場上,依據教理進行詳細的觀察和思維, 而不能隨意便下結論。 以為密法的成就者只有蓮師、密勒日巴等少數幾位的人只是一知半解, 可能他們僅僅讀過蓮師、密勒日巴傳記的漢文譯本的緣故。 就像一位只讀過印光大師傳記的人,說淨土宗只是以前的印光、弘一等大師所修的法, 現在的人不能依此修行成就一樣荒唐可笑。 一般的凡夫只要具有信心,也照樣能證悟本性。 密宗所要求的上根利器,不一定是早已經為成就者的先天慧根, 而是佛教中共同的涅槃五根(信、精進、念、定、慧),而其中又以信根為主。 尤其密宗的即生成就,對上師的信心極為重要。 《時輪金剛》云:「三時多劫中,供養諸三寶,放生百萬眾,即生不成佛,若於恩師前, 起信令歡喜,即生定獲得,共不共成就。」 《大威德續》第三品云:「或是愚笨堅信者,彼修近得諸成就。」 及「上師隱密深竅訣,弟子若無猶豫心,敬稱師之勝竅訣,珍愛修持定成就。」 又云:「信心佛寶信法寶,信心僧寶信心田,信心上師信心父,信心大道信心舟, 信心即是如意寶,信心密咒之悉地,信心福德之聖財,是故修持密咒者,是為自心起信心,應 當誠心敬他眾。」 蓮花生大士云:「汝意清淨得加持,心若離疑所思成。」 薩迦班智達云:「數劫苦修般若行,施捨身首手足等,師道剎那皆圓滿,故應樂修事師法。」 果倉巴大師云;「一生成佛道、不在法殊勝、在於虔誠信。」 《般若經》中云:「舍利子,言勝義者,唯是正信之所證得。」 若具有上品正信,則得上品加持和證悟,諸佛菩薩恆時不離而加被。 如頌云:「誰深信作意,如來住彼前,灌頂垂加持。」 德洛巴云:「若欲今生獲得金剛持,究竟之道即為上師道,究竟恭敬乃為敬上師。」 密宗大師嘉揚親則汪波經常說:「修密法的上根,是指信根上等, 也就是對佛法和上師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人。」 《傑珍大圓滿》、《空行心滴引導文》和《文殊大圓滿發願文》中也有同樣的論述。 而《大圓滿心性休息》、《句義寶藏論》等密宗論著中則強調以精進根為主。 如果自己信心具足,縱然是充滿了煩惱的凡夫俗子, 也能以上師和密法的不可思議加持力和自己信心增上力的因緣聚合, 而即刻證悟一切諸法的本來自性。 因緣聚合,必然產生其果,這樣的因果規律,誰也無法駁斥。 不僅修密法的人需要上等信根,修顯宗淨土宗也同樣需要這種上等根基的條件。 雖然修淨土宗是「萬修萬人去」,但是若信根不具足, 則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最起碼條件已經失去,依然生西無門。 藕益大師云:「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低,乃依念佛之深淺。」 因此無論修顯或學密,只要是具備上等信心,凡夫俗子同樣能夠成就。 若自己無有正信,那任修何法都不會成就,如同種子為火燒焦,再不能生長綠芽。 佛經云:「諸無信心人,白法不生起,種子為火燒,綠芽如何生?」 此人縱遇真佛也無多大利益,就像善星比丘、提婆達多等, 以及現代有些對上師佛法毫無正信,而依然慾望求得正果的人一樣。 若具正信,則證悟極易,如漢地智者大師對《法華經》起信而頓悟。 六祖慧能大師以對五祖弘忍與《金剛經》的極大信心而證悟無相法門, 並得到了五祖弘忍的衣缽,他的弟子法海又以無比的信心而將他的事跡法語 集成了《六祖壇經》。 法王如意寶在15歲時,以對上師與大圓滿極大的信心而在讀《直指心性》時開悟, 並作了《直指心信大疏》,寧瑪派祖師華智仁波切也對《勝乘寶藏論》生起信心而開悟, 並因此造了《七寶藏讚》的讚誦偈。 學密成就並非只是一種古代的傳說或是現代人的吹噓標榜,而是確鑿有據的事實。 有關印度、藏地密宗行人成就的實例在《西藏佛教史》等典籍中有詳細記述, 本人也專門編撰了《密宗虹身成就略記》,相信閱讀之後,自然能堅定對密宗的信心。 [密宗與顯宗] 又有些人認為,藏傳佛教純粹是密宗,與漢傳、南傳佛教完全不同。 此言實屬荒唐,他們未曾看過一本正規的藏傳佛教的書籍,也未實地調查一番, 便作此斷語,與事實完全相悖,根本不值一駁。 其實稍具常識的人,便知道藏地的寧瑪、格魯、嘎舉等各家宗派,都是顯密並弘, 顯宗的典籍,其豐富程度實不亞於漢傳與南傳佛教。 藏地在蓮花生大師入藏前,便已迎請了那爛陀寺的顯宗大師靜命菩薩,從那時起, 以因明、戒律、俱舍、中觀、般若五大部為主的大小乘顯宗的弘傳便常盛不衰。 五明佛學院九個大班中,有五個便是學習上述五部的顯宗班,平時也經常念誦顯宗的 《普賢行願品》、《隨念三寶經》、《心經》、《金剛經》、《藥師經》等等經典。 此外,藏地大成就者如麥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師等著述了大量顯宗論著, 如《澄清寶珠論》、《菩提道次第廣論》等等,又如無垢光尊者的《大圓滿心性休息》中 從小乘的出離心到大乘的菩提心直至密乘的大圓滿,都有極為詳盡的修法引導。 能海上師云:「顯是密之顯,密是顯之密。有則雙存,無則並遣。若不知顯, 則不了密之性相;若不知密,則不知顯之作用。」 因此學習藏傳佛教也就意味著同時學習了漢傳與南傳的佛教,如此將各宗各派攝為一體 而普皆弘揚,無疑是藏傳佛教最鮮明的特色之一。 現在世界各地以一己之見誹謗他宗的現象屢見不鮮。 泰國、斯里蘭卡等地的有宗不承認大乘經典是佛所說,徒造無邊罪業。 中國漢地的有些學佛人不承認密宗,也有誹謗、輕慢小乘教法的。 甚至在國外有些人妄說《阿彌陀經》等是偽經,似乎他們智慧超群, 玄奘法師、鳩摩羅什法師等先賢反倒辨別不出佛經的真偽。 造這些深重罪業的人,應該虔誠懺悔,多念「嗡班則爾薩埵吽」。 他們雖然得到了極不容易的人身,又遇上了萬劫難遇的佛法,卻因一時的愚昧無知, 不但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反而造下彌天大罪,實在可悲可歎! 但又有人走向了一個極端,認為只有顯宗修學圓滿後才能修學密乘, 殊不知顯宗修學圓滿即已經究竟成佛,與修密宗所證得之佛無二無別, 已無需要再借助於密宗的方便。 又比如證悟必須建立在清淨戒律的基礎上, 但並不意味著只有戒律完全清淨後才有機會證悟, 因為實際上只有證到大乘二地菩薩時持戒度才得以圓滿。 若依前說,則有第三地以下無有證悟的過失。 經論都有外、內、密義,也有一般與特殊的用法,總說和別說等等的差別, 而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去判斷,死在了句下。 類似這些言論都是聞思不夠,見識不廣所致。 《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云︰「牛飲水成乳,蛇飲水成毒,智學成菩提,愚學為生死, 如是不了知,斯由少學故。」 佛對我們指出的修行道路是聞思修,因為既然是眾生,內心充滿的只能是迷亂的分別念, 而佛經記錄的是佛陀的智慧,猶如暗夜的明燈,能照亮我們成佛的路程。 現在有人提倡似是而非的「專修」,即只用研讀單一的某部經論,不必廣學多聞, 這實在非明智之舉,彌勒菩薩指出,如果不需要廣泛的聞思,佛陀就沒必要廣轉 法輪。 《格言保藏論》云︰「淺學寡聞愚者云,修習不需廣學法,若無聞法僅修 習,再勤亦成傍生因。」 如果只局限在某部經論中,人們就缺少聖言量的指導,這時出現這種臆測杜撰的現象也就 不足為奇了,同時許多蠱惑人心的外道邪說也就因此乘虛而入, 社會上只念佛不學教理的人大量地轉向「法輪功」、「清海無上師」等已很好的說明了 這個問題,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這種專學單一經論的作法,對有的人適合,對另一部分人則不一定有利益。 =============================================================================== 因為缺少正確的見解 所以在學佛的路上會早上許多岔路 引生[密宗不學顯宗]、[只需要學一本經典專修深入、不需廣學]...等等錯誤見解。 感恩堪布引據諸多經論教理證成與解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249.12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29349906.A.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