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book.bfnn.org/books3/2088.htm#a03 論文十三:又彼所執非實、德等,應非離識有別自性。非實攝故,如石女兒。非有實等, 應非離識有別自性。非有攝故,如空華等。 講解:勝論師所執的六句義中,不屬於實句的德等五句,應該不能離開心識別有其五句的 自體。因為該宗自許德等五句,不是實句所攝。既非實句所攝,那就好像石女生兒一樣。 石女豈能生兒?不過是心識的虛妄想像而已(這是破諸句非實)。不屬於有句的實等五句 ,也應當不能離開心識別有其五句的自體,因為該宗自許實等五句,不是有句所攝。既非 有句所攝,那就好像空華一樣,空中豈能有華?不過是心識所幻現的妄影而已(此破諸句 非有)。 論文十四:彼所執有,應離實等無別自性,許非無故,如實、德等。若離實等應非有性。 許異實等故,如畢竟無等。如有非無,無別有性,如何實等有別有性?若離有法有別有性 ,應離無法有別無性,彼既不然,此云何爾?故彼有性唯妄計度。 講解:勝論所執的大有性,應當離開實、德、業等就沒有另外一個大有性。何以故呢?因 為他們自許大有性是非無,那就應當如實、德、業一樣,不能離開另外有性。假如離開了 實、德、業,那就應當沒有大有性了,因為他們自許大有性是離開了實、德、業。既然離 開了實、德、業,那便如同兔角一樣,畢竟一無所有,那還成其為什麼有性呢?如果說有 性不是沒有,那一定不能離開實、德、業,而另外有一個大有性。設若離開了有法另外有 一個有的性,那就應當離開了無法另外也有一個無性。這話你當然不以為然,然而,「彼 既不然,此云何爾」?怎麼可以說離此有法之外,別有一個有性呢?因此勝論所執著的有 性,不過是虛妄計度罷了。並不是真的有個有性。 論文十五:又,彼所執實、德、業性異實、德、業,理定不然。勿此亦非實、德、業性, 異實等故,如德業等。又應實等非實等攝,異實等性故,如德、業、實等。地等諸性對地 等體更相徵詰,準此應知。如實性等無別實等性,實等亦應無別實性等。若離實等有實等 性,應離非實等有非實等性,彼既不爾,此云何然?故同異性唯假施設。 講解:實、德、業,是同異性。如水和水是同性,水和火是異性。實、德、業性,是總同 異性,地等諸性,是別同異性。以下破同異性的文字,不大好懂,我們先理出其中要點: 即是實、德、業、地、水、火、風。實、德、業是總說,地、水、火、風是別說。 勝論師所說的實上同異性,是離實體法上有的。這種道理決定不對,因為不可說這個同異 性,不是實法上的同異性,和實體是異,德、業法也是如此。其次,如果同異性離開實法 上而有的話,那麼這個實也就不是實體上所攝,何以故呢。因為你們說不同實體上的同異 性啊?實句解釋過了,德字、業字也是如此。 以上的總同異說過了,其次說別同異性。你們又說地上同異性,是離開地上法有,這個道 理也決不對。你們不可以說這個同異性,不是地法上的同異性,和地是異,同離地法的水 、火、風一樣,如果同異性離開地法上有的話,那麼你這個地也就不是地法上所攝。何以 故呢?因為你們說不同地法上的同異性啊!地句是如此,水、火、風也是一樣,這就是地 、水、火、風別同異。 如果實上的同異性,沒有另外一個同異性,那麼實上當然也就沒有另外一個同異性。假如 離開實體法別有一個實等的同異性,那就應當離非實等的法體,別有一個非實等的同異性 了。這話你一定不認為是對的,那麼「彼既不爾,此云何然」?為什麼說離開實等,別有 一個同異性呢?所以你們所執著的同異性,不過是假緣施設而已,並不是真的有個同異性 。 論文十六:又彼所執,和合句義,定非實有,非有實等諸法攝故,如畢竟無。彼許實等現 量所得,以理推徵尚非實有。況彼自許和合句義非現量得,而可定有?設執和合,是現量 境,由前理故,亦非實有。 講解:勝論師六句義,實、德、業、大有性、同異性,已講解如上,現在是破第六句義。 勝論師執實等的五句義外,別有一個實在的第六句義,能使實等五句相屬而不相離,名「 和合性」。又執實等五句是現量所得,和合則否。於此唯識家破他說:和合句義決定不是 實有,何以故呢?因為你們自已說,和合句是假法,不是大有性及實、德、業所攝。既是 假法,那和龜毛兔角一樣,畢竟沒有所謂的和合性。前面的實、德、業等五句,你們自許 是現量所得,現在以理推究,尚且沒有實體,何況你們自許不是現量所得的和合義,而是 實有的嗎?如果你們執著和合也是現量境界的話,由前面種種道理說起來,這也不是實有 。 論文十七:然彼實等,非緣離識實有自體,現量所得。許所知故,如龜毛等。又緣實智, 非緣離識實有自體,現量智攝,假合生故,如德智等。廣說乃至緣和合智,非緣離識,和 合自體現量智攝。假合生故,如實智等。故勝論者實等句義,亦是隨情妄所施設。 講解:勝論所說的「實」等句義,是離識而有實體的,又是能緣的心所知的現量境。所以 唯識家破他說,你們所執的實等句義,不是離開心識別有一個實體的現量,而為能緣的心 識之所緣得;因為彼宗自許是心識所緣知的境界之故。既為心識所緣知,那就如龜毛一樣 的離識無體。 又,緣實句的智,並不是離開唯識實句的自體現量智所攝,乃是同假法和合而生之智,如 同緣德、智等一樣。緣實句的智是假智,緣其餘五句的智,一樣也是假智。由上面種種原 故,所以勝論師所執的實等六句義,也都是隨著自己的情執,虛妄施設。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35.193.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29645824.A.D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