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東華禪寺 萬行法師 開示 從無知入定,到有知入定 ---------------------- 學員:師父,據說一入定,根本不知道時間和空間。可我怎麼有一點響動都知道,我如何 才能進入到大定的狀態中呢? 萬行大和尚:入定有多種。的確,某個階段,入定是什麼都不知道,這個不是究竟的定。 究竟的大定,你坐在這個地方,像一面鏡子、一盆清水,天空有多少隻小鳥、多少顆星星 、月亮等等,都投射在你這一盆水里面,外面的一切你都知道,但是裡面寧靜的畫面,不 會被干擾。 無論空中的鳥怎麼飛,裡面那盆清水是不會被破壞掉的。如果外面的鳥一飛,裡面的那盆 水就晃動、渾濁,說明還不是大定。真正的大定,就像我們走到大街上,外面車水馬龍, 但我裡面還是如如不動的。 入定,都是從無知入定到有知入定的。第一個階段,我不知道怎麼入定的,我入了定、入 定的狀態我都不知道,突然有個引磬把我從狀態裡面喊出來了,我才知道。第二個階段, 我就知道念頭越來越少,呼吸越來越少,有呼吸到弱呼吸,到沒有呼吸,入定了。入定了 一直保持覺知,覺知了三天三夜,突然你想出來,由弱念頭到強念頭,就出定了。 入定和出定,就像床頭燈一樣,弱光到強光,這是開;然後強光到弱光,這是關。這個階 段的入定可以自由出入。還有一種入定,可以在瞬間採用任何一種方式,迅速入定,這是 真正的大定,除了真正的大修行人,一般人很難做到。 -- 訓練靜心也是在做一件事,當你學會了靜心,你會發現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是靜心,但又 沒有一個靜心者存在。學會全然地生活,就是全然的靜心。 ~摘錄至萬行法師《微言大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8.191.20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34900391.A.82D.html
BarnHart : 他的東西可以不要再轉貼了嗎!? 10/22 19:04
lindalo : 有點難,這位法師的文有些人滿喜歡的版主就是 10/22 20:02
lindalo : 看到有偷渡洗腦類說法時自己過濾掉就好了 10/22 20:20
mikelin7747 : 如果你排斥這位法師對修行的觀點,那我推測可能你心 10/22 20:46
mikelin7747 : 中已建立一套標準了,不妨你也可以分享其它你比較認 10/22 20:47
mikelin7747 : 同的法師的開示內容上來,反正有緣人自然會去接觸到 10/22 20:48
mikelin7747 : ,那不是挺好嗎? 10/22 20:48
lindalo : 這位法師的東西好像比較適合冥想版 10/22 22:13
其實都可以,他的開示內容涵蓋很廣,有參禪悟道、為人處事、信仰與學佛、生活與人生 、或答疑解惑等等,但似乎沒有專講法理辯證。 如果有板友想了解四念處、五蓋、七覺支、八正道、十二因緣等等,那當然可以去找相關 的善知識來依止學習,或分享法師的開示上來讓更多人接觸。 之前就有人問萬行說:法師你怎都不講經,例如講個金剛經、華嚴經阿? 萬行就說就現代講經的大師太多了,他也是學院派(閩南佛學院)出身的,他不想走那條路 ,所以他就跑去閉關實證,出關後就建寺安僧,然後講自己的心得體悟。 我也不是要幫他東華禪寺宣傳或只接觸他而已,其它善知識的開示我也都會看。 這邊就是自助餐阿,大家都是根據自己的因緣去接觸善知識並學習。 平時看個文章,讓自己養成一個好習慣。 對我們有幫助的內容就吸收,不是應該這樣嗎?吸收完也不是要去跟人家辯,辯贏又如何 ?修行本來就是一個內修內證的過程,讓我們對生命與自然規律有更深一層的認識,讓生 活更好、更自在。 至於大家交流就是講道理而已,個人的實修或理解程度根本沒關係,我們也不用去臆測別 人的程度在哪邊。 客觀而言,他開示的方向都很標準正確,核心也不離佛法。 至於用字遣詞方面若有疑問,我覺得板友都可以提出來大家一同探討。 討論本來就是一個很好的練習機會,也可以順便理順一下自己的思路。 ※ 編輯: mikelin7747 (1.168.191.202 臺灣), 10/23/2021 12:12:28
minpanda : 感恩!南無阿彌陀佛! 10/23 15:33
minpanda : 我很喜歡看萬行法師的開示,很喜歡看隆波帕默尊者 10/23 15:36
minpanda : 的開示,他們兩位講的都是一樣的事情。在網路上能 10/23 15:36
minpanda : 夠看到他們的影片、文字開示,我覺得相當幸福,也 10/23 15:36
minpanda : 真的非常難得,感謝過往曾經有因緣有幸能在網路上 10/23 15:36
minpanda : 認識兩位法師,感謝各位傳播法師法語的板友,謝謝 10/23 15:36
minpanda : !南無阿彌陀佛! 10/23 15:36
VanDeLord : 白話是:寶寶知道,但寶寶不說。(知者不言境)。 10/23 15:38
VanDeLord : 依經為上言。 10/23 15:38
VanDeLord : 有些東西,要面對面才知道,文字所能展示的內容太 10/23 15:38
VanDeLord : 有限了。 10/23 15:38
VanDeLord : 文字描述有漏洞或非開放式描述,就容易出現爭議了 10/23 15:39
VanDeLord : 。 10/23 15:39
VanDeLord : 在生活中的穩定覺知狀態是否大定,這種情況很多, 10/23 15:42
VanDeLord : 內文描述還可以更具體些,不然容易出現解釋上的歧 10/23 15:42
VanDeLord : 異,因此依照佛經而言比較妥當。 10/23 15:42
VanDeLord : 個人觀察,1000人修定,約1人能真入定境,10人入定 10/23 15:46
VanDeLord : ,約1人能入非幻之境界。 10/23 15:46
VanDeLord : 認知的定和身心協調的定,和身心意識協調的定,差 10/23 15:48
VanDeLord : 很多。 10/23 15:48
VanDeLord : 沒有戒律指引防護,通常在過程中容易因幻想執境而 10/23 15:52
VanDeLord : 困。 10/23 15:52
VanDeLord : 氣感會在第二階段出現。 10/23 15:54
VanDeLord : 以上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10/23 15:56
這個我認同。 語言文字本來就只能帶到一個高度而已,深入的定境只能自己去體悟。 當然依經為上,以戒為師,都是正確且安全的作法。 但今天人家信徒有疑問提出來,法師回答時至少要簡單的描述一下並幫忙引導到正確的心 態吧,總不能丟一堆經說你去讀、去悟,或是默然讓他自己開竅? 我發現每次比較容易產生爭議的似乎都是針對他在描述過程或境界, 描述過程怎能說不對或不能講呢?那是他觀察到的,我們都可以自己去觀察啊, 如果認為他描述的不具體或不完整,板友都可以幫忙補充啊,或補充經句也行。 這其實就像是科學家去觀察自然現象,然後發表文章描述而已。 再說,我們如果沒自己去認真實修體會,其實讀這些內容也不會變成自己的經驗。 當然,文字的解讀會容易讓人產生爭議,這個沒辦法。所以我會建議有些內容看看就好, 別太放心上;若看不慣的部分,那就幫忙補充。 ※ 編輯: mikelin7747 (1.168.191.202 臺灣), 10/23/2021 20:03:57
VanDeLord : 個人心得+經文+戒律檢驗才是可靠的方式。修行這 10/23 20:41
VanDeLord : 條路考驗重重,沒有安不安全的問題,只有可不可靠 10/23 20:41
VanDeLord : 的問題,對吧?您說呢? 10/23 20:41
VanDeLord : 不依經文渡化眾生的師父末學遇過,是有的,證悟者 10/23 20:47
VanDeLord : 多依如此,但仍以戒為師。 10/23 20:47
VanDeLord : 也沒有看不慣的問題,單純是希望能更好,是否能補 10/23 20:49
VanDeLord : 充,就順隨因緣了。 10/23 20:49
minpanda : 有甚麼是可「靠」的呢?依靠還是向外攀緣,不拿來靠 10/23 20:50
minpanda : 拿來用比較實際~ 10/23 20:50
VanDeLord : 用法千變萬化。 10/23 21:01
abracadabra5: 我個人認為萬行法師在描述一些體驗的時候,有一種 10/25 20:51
abracadabra5: 莫名的美感讓人覺得佛法是活潑而不是死板的,甚至 10/25 20:51
abracadabra5: 把唯識包裝成時下很流行的靈性系統,其實無非是想多 10/25 20:51
abracadabra5: 吸引一些年輕人來學習佛法,想當然爾這種創新的方 10/25 20:51
abracadabra5: 式多多少少也會引起一些爭議就是。 10/25 20:51
mikelin7747 : 隨喜! 10/26 08:57
VanDeLord : 的確。好壞各有。風險就是佛法變成行銷個人的工具 10/26 19:35
VanDeLord : 。 10/26 19:35
minpanda : 不建議樓上在法語或有法師文章的地方這樣說,存在 10/27 08:25
minpanda : 謗法的危險。 10/27 08:25
minpanda : 如果今天大菩薩在我們面前而我們因為福德不夠而認 10/27 08:29
minpanda : 不出來,輕易說已無我的菩薩在行銷自己,這對自己 10/27 08:29
minpanda : 是非常大的損害。如果今天真的是假名沙門在我們面 10/27 08:29
minpanda : 前,以我們的身份(在家眾)也不需要去說、也不便 10/27 08:29
minpanda : 去說什麼。 10/27 08:29
VanDeLord : 順應推文內容緣分,剛好有感而發,台灣的附佛外道 10/27 11:56
VanDeLord : 大多皆是以佛法包裝行銷特定個人的工具。 10/27 11:56
VanDeLord : 至於對岸的部分,沒接觸過也不清楚。無可評論。 10/27 11:58
VanDeLord : 大陸大菩薩很多這是真的,去五台山,有緣的話可以遇 10/27 12:53
VanDeLord : 到 文殊菩薩喔 10/27 12:54
VanDeLord : 文殊老人家有時也會跑來台灣研討會串串門子..XD 10/27 12:55
你說的這種現象確實是存在的。 為了多了解萬行的學佛思想,我曾將他的書籍著作全都看過一次, 並且親自到那邊去走一趟實際觀察。 若讓我客觀的來評論這位禪師談體驗或境界這件事, 我認為他是單純幫信徒答疑解惑、隨問隨答而已, 並無怪力亂神、鼓吹捐錢、彰顯自己很厲害或搞個人崇拜, 他就只是單純的描述所觀察到的自然現象與修行的過程,所以這沒什麼問題。 現在資訊傳播很發達的,一切都很好查詢且公開透明, 像是他的開示內容我也都是從東華禪寺微信公眾號發布所翻譯過來而已。 至於修行方向,他都是導歸自性自修自度,並非心外求法, 這與佛教的核心無異,而與外道有別。 若要說行銷的話,他是在行銷佛法喔, 還有行銷我們為人處事時應具備的心態, 因為他有建寺安僧的經歷,所以會比較強調以人為本、藉事煉心等等活用的部分。 我可以理解板友的疑慮可能是擔心有人會見相執相, 變成依人不依法,或失去一些依據, 但這邊也不是佛學院或專屬特定修行法門的板, 各種類型的修行人都有,就像一個小型社會的縮影。 所以我是建議有緣的話板友也能留言補充相關經句,而不是禁止問題的浮現。 再者,人家禪師算是這個領域專業開示佛法與修行的, 我們大多數人的腦袋裡都還是一堆邪知邪見喔, 尊重專業應該是世間法跟出世間法共通的概念吧, 因為專業的人都能看出事物的本質,更好的幫助與引導其它人趨吉避凶, 剛好今天看到張忠謀昨晚的公開演講(題目:經營人的學習與成長), 我發現他也提到在和別人交談時,他都會去思考對方背後的動機以及方向是什麼, 而在個人演講或簡報時,講一些自己知道的且有把握的內容,這樣就好了。 我突然聯想到這跟萬行平時在強調的概念都是一樣的,很實際且受用。 所以我也是藉機補充一下所觀察到的這個禪師的動機和方向而已。 至於板友提到文殊菩薩, 之前有次力空跟我爸在聊天時,問我爸說有沒有去過大陸的五台山, 他說現在那邊還有佛,不過不是在前面,而是住在後山, 然後力空就在那邊手舞足蹈展示那個樣貌。 我們可能覺得奇怪,他一生都在台灣沒去過大陸,他怎知道的? 後來猜想應該是他禪定時的經歷。 其實世界這麼大,大菩薩或高人可能一直都在,並不是說現在末法時期就都消失了。 只是我們自己識別不出來而已,或是他們比較低調躲起來沒示現度眾。 不過呢,如果我們沒有那種因緣與程度,其實就算遇到了也會對接不上的。 所以關於佛、菩薩、羅漢這些稱謂,或是有人說誰誰誰是什麼樣的證量等等, 我都建議看看就好,落在名相上是一件很麻煩的事。 畢竟世尊也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 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觀一切眾生不異於佛或即是佛就好了。 所以,以觀察自然現象的方式來看待修行過程, 不要去加以分別或執著,這樣才能跳脫對立面。 ※ 編輯: mikelin7747 (1.168.201.215 臺灣), 10/27/2021 19:28:31
VanDeLord : 隨喜分享。 10/27 20:03
minpanda : 阿彌陀佛! 10/27 22:02
abracadabra5: 說穿了大家的本意就是希望佛陀的正法能夠延續,只是 10/28 14:44
abracadabra5: 標準跟觀點不同而已,護法心切隨喜讚嘆! 10/28 14:44
BRIANERIC2 : 其實喔 文殊或者觀音 他們也不在五台山 只是五台山 10/31 00:47
BRIANERIC2 : 有人修行能與他們相應。 如同阿姜曼修行證果後可以 10/31 00:47
BRIANERIC2 : 通達各個阿羅漢還有佛 要打破空間的觀念 10/31 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