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辯經對修行的意義與關係> 節錄 -- 見悲青增格西 (格西是 尊者達賴喇嘛法王親自指派 長駐台灣西藏宗教基金會的師長) 薩迦班智達說:「如是能所立,誰知正理論,智者能圓滿,住持佛教法」。 薩班是說要了解能立及能破正理,才能住持及弘揚佛法。 針對一個精通理路的智者來說,不具有正理的任何所思所想、所說所寫 都是胡思亂想、胡言亂語,這樣怎麼還能正確的住持及弘揚佛法呢? 此外,從我們寺院的一些案例,也可以一定程度的說明西藏人對辯經的重視程度。 在我們寺院,若說某一個人懂不懂佛法、有沒有學會佛法,完完全全指的就是 他有沒有學好辯經。若沒有學好辯經,就會把他當成沒有學會佛法; 而沒有學會佛法就相當於不懂佛法,不懂佛法當然也就相當於不懂如何修行。 這樣的觀點在三大寺或六大寺都是公開明確、完全沒有任何含糊的。 這種觀點在其他西藏出家人當中應該也有一定的普及率, 與薩迦班智達的意思也是一致的。 無論對學習還是修行,定義不清、界限不明、渾渾噩噩,這些都是大的問題。 譬如:忠、孝、仁、愛、信、義、和平,一般人對這些內容,說他不懂,當然不是, 但若說他懂,他也講不出個所以然。 以前我曾經遇過一位師姐,她給我一張卡,上面有二十幾個字, 就是忠、孝、仁、愛等等二十幾個字,說這是他們的修行規則,說他們在修這些, 我就問她意思,剛開始她完全沒有辦法回答,經過請教別人 ,就跟我說上面的每一個字都可以解釋其他的每一個字。 平常這些字我們似乎都看得懂,也能夠運用自如,但只要稍加追究就會變得模糊起來, 本來清楚的會變模糊,如果是本來就模糊的,就更加不用說了。 藏人有句話:「無聞之修行,如斷手攀岩。」 若沒有對佛法的聞思,就不可能有對它的修行。 而辯論能夠加強能力,養成思辯作用。 另外,學習佛法要能夠改變自心,所以學習經論不能不經思考、人云亦云, 也不能只是背誦,因為這樣摧毀不了自心堅固的煩惱習氣。 為了讓佛法在自心生根、成長,為了讓自己真的能夠運用佛法來斬斷煩惱習氣, 就必須在串習所學內容時,不斷自己與自己辯論,明晰自心的狀態, 確定自己確實說服了自己,對所學內容不再猶疑。 在說服自己的過程中,必然存在不足之處,就用與他人的研討辯論來補強、完善。 透過這樣反覆打磨的過程,不斷地窮盡深入、思索探究,才能獲得堅固的定解及信心, 由此漸次建立正念正知,改變自心。 總之,透由辯經可以培養專注力、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深入問題的洞察力, 由此建立堅固的信心以及正念正知。 那麼,要用什麼方法、要培養什麼樣的能力才能夠幫助這些修行? 辯經即便不是唯一的,也一定是最好的那個方法。 如果要深入經藏、明心見性,辯經其實都是很給力的。這方面的內容非常重要。 ============================================================================== 今天在玄奘大學舉辦一場 中文辯經的研討觀摩會<智慧磨刀石> 多位三大寺頭等格西作辯經示範 https://reurl.cc/aNykR3 祈願漢地也能慢慢開始 以邏輯思辨深入學習佛陀經教 於利他而言 才能清淨無誤的弘揚佛正法 避免模糊的訛誤 如果佛教徒習慣以思辨學習教理 大概很難存在有任何附佛外道 於自利而言 方能夠深入思維修持 真實斷除煩惱 清晰建立正見 心上所要"立"的 及所要"破除"的 都會清楚界線和內容 阿彌陀佛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207.2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38619925.A.7AC.html ※ 編輯: FHShih (1.173.207.233 臺灣), 12/04/2021 20:27:17
tzboy : 阿彌陀佛 12/04 23:42
creative88 : 南無三寶 12/04 23:42
honyan : 南無阿彌陀佛 12/09 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