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選譯自《增壹阿含經》 喬正一白話譯於西元2006/12/14八關齋戒日 修訂於西元2021/12/27農曆十一月二十四日布薩八關齋戒日 我是這樣聽說的: 這是發生佛陀暫時住在古印度的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林內的事情。 有一次,古印度的人間佛教大護法之一獅子長者前去參訪頂禮舍利弗尊者,他遇見舍 利弗尊者之後,便跪在地上,額頭觸地,頂禮尊者,然後起身恭敬地坐在一旁。 獅子長者對舍利弗說:「懇請尊者接受我供養的邀請。」 舍利弗默然受請。 長者知道尊者受請的意思之後,便從座位起身離去。接著長者又分別一一來到大目乾 連、離越、大迦葉、阿那律、迦旃延、滿願子、優婆離、須菩提、羅云、均頭沙彌等多位 尊者修行的地方,總共逐一邀請了五百位尊者一起到他的家中接受他的供養。 獅子長者回到家裡,便立即準備各種美食,敷妥座具,到了供養的時間,便親自前去 邀請五百位尊者前來應供。 諸大阿羅漢各自戴著三衣,持缽入城,成群結隊一起來到長者的家中。長者眼見諸位 尊者各自坐定後,便親手自斟酌料理,一一奉上各種飲食。 長者看見諸聖眾都已吃完,便奉上乾淨的水,每人奉施一塊白毯,並上前接受尊者們 的咒願祝福隨喜(Anumodana Sadhu)。 接著,尊者舍利弗為長者解說極妙之法,說完法後便從座位起身離去,回到他自己的 禪修靜室。 隨後羅云尊者來到了世尊的面前,他對世尊頂禮之後,起身恭敬地在一旁坐下。 世尊問:「你今天去了哪裡?」 羅云回答:「獅子長者今日前來邀請我們。」 佛陀問:「如何?食物好不好吃?你接受的白布是細還是粗?」 羅云回答:「飲食料理都非常的高級,而且非常豐盛。白布的質料也很好。」 佛陀又問:「接受供養的比丘一共有幾位?上坐是誰?」 羅云對佛說:「舍利弗為最上首,總共有神德弟子五百人接受邀請。」 佛陀說:「怎麼樣?羅云,你認為這位長者現在及將來、乃至生生世世獲得的福多不 多?」 羅云說:「喔!肯定非常多,世尊。這位長者所得福之報必將無量無邊,無法計算。 只要布施給一位羅漢飲食,其福就已難以計算,更何況今天這五百位尊者均是人類及天神 所共敬的大阿羅漢,這樣的福報當然無法計量。」 佛陀對羅云說:「但是,若從僧團中邀請一位沙門供養,如果去計算供養這一位由僧 團所派去的沙門之福,必將勝過供養五百羅漢之福的一百倍、一千倍、巨億萬倍、甚至無 法譬喻的倍數。這是甚麼道理呢?這是因為那位沙門是由僧團中所派遣,他代表的是僧團 ,供養這樣的沙門就等於供養一切僧伽,其福難限,必將獲甘露滅盡之處(解脫)。」 佛陀接著說:「羅云,你要明白,猶如有人發誓說要飲盡所有江河的水,你認為這個 人做得到嗎?」 「不可能,世尊。因為地球非常廣大,光是我們印度就有四大河,分別是:恒伽、新 頭、私陀、博叉。每一條大河又各自有五百條分支,故而此人終其一生也不可能飲盡所有 的水,他這樣做只是徒勞無功,癡人說夢,不切實際。」 佛又問:「可若此人又說我自有方法可以飲盡所有的水,因為所有的川流都必將歸入 於海,如果去喝海水,不就等於飲盡所有的河水?你認為他這樣說有沒有道理?」 「嗯,聽起來很有道理。」 佛陀說:「就是這個道理,羅云,一切對於個別比丘的布施就猶如河流中的水,有可 能獲大福,但也可能獲福不大。因為不管河流原本是什麼名稱,一旦歸入於海,都已不重 要了,到時只剩下大海之名而已。 羅云,同樣的道理,僧團就猶如大海,而以下的十種人都是從僧團福田中所培養孕育 出來的果實,倘若沒有僧團,是無法成就的,是哪十種果實呢?分別是向須陀洹、得須陀 洹、向斯陀含、得斯陀含、向阿那含、得阿那含、向阿羅漢、得阿羅漢、辟支佛、佛。這 十種人皆是出自僧團,而非各獨自立。 羅云,你應當明白,若供養由僧團所派遣、代表僧團的沙門,這種福報不可限量。是 故,羅云,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祈求無量無邊、無法計算的福報,就應當供養僧團 聖眾。 羅云,你應當明白,好比有人將一塊酥塊投入水中,事後酥塊遇水而凝結,無法擴散 。但倘若將油倒入水中,則油因密度的關係必將遍浮在水面上。因此,羅云,當一心一意 供養聖眾比丘僧團。就是這樣,羅云,當如此學習。」 後來,獅子長者聽說如來稱讚布施僧團之福,而未稱讚布施給其他人之福,便來到世 尊的面前,他跪地頂禮之後,便起身恭敬地坐在一旁。 獅子長者對世尊說:「我聽說如來稱讚布施給僧眾之福,卻未稱讚布施給其他人之福 ,如果是這樣,那麼我自今爾後會常供養聖眾。」 佛陀糾正並解釋道:「長者,請你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並沒有要你今後只布施給僧 團。事實上,只要布施就會有福報,那怕是只布施給畜生,都會獲福,更何況是布施給人 類?但我的意思是說布施的福報會因所施予的對象的不同而有多或少的差別。因為如來僧 團聖眾可敬、可貴,是世間的無上福田。而僧團聖眾中又有四向、四得及聲聞乘、辟支佛 乘、佛乘等僧眾。 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成就三乘之道者,就應當從供養僧團聖眾中祈求。因為三 乘之道皆出於僧團聖眾。 長者,我是因為這個緣故,才會這樣說。但我並沒有教人只布施給僧團聖眾,不布施 給其他人。」 長者明白世尊的意思,說道:「誠如世尊的教誨,自今爾後,若作福業,我盡當供養 一切僧團聖眾,我不會去考量或選擇只對某個人布施。」 之後,世尊為長者說微妙之法,令長者生起歡悅之心。長者聞法後,即從座位起身, 頂禮之後便離去。 後來,每當獅子長者想要布施修福業的時候,冥冥中總會有天神跑來勸告他:「喂! 長者啊!此人是向須陀洹之人,此人是得須陀洹,如果布施給此人得福較多,如果布施給 那一個人得福較少。」 天神總是以如下的偈語在一旁勸長者: 如來歎擇施  與此諸德士 施此獲福多  如良田生苗 儘管如此,獅子長者總是充耳不聞,不予理會,全都當作聽不見。 有時候,天神又會多事跑來勸告長者:「哎呀!長者啊!此人是持戒人,那人是犯戒人 ,此人向須陀洹人,此人是得須陀洹人,此人向斯陀含人,此人是得斯陀含人,此人是向 阿那含,此人得阿那含,此人是向阿羅漢,此人得阿羅漢,此人是聲聞乘,此人是辟支佛 乘,此人是佛乘。如果布施給此人將得福較少,若布施給那一個人將得福較多。」 獅子長者仍是充耳不聞,不予理會,全當聽不見。這是因為他憶及如來的教誡,不應 選擇對象的成就而去布施。 有一天獅子長者又來參訪世尊,他對世尊說起天神在冥冥中勸告他應選擇布施對象的 經過,他表示他對如來教誡不敢違背,他在布施時始終沒有是非之心,更沒有大小勢利眼 ,不去考慮對方的成就高下,一心一意只管盡力去布施給一切眾生。因為他深信那些持戒 精嚴的比丘自會受福無窮,至於那些犯戒的比丘必將自受其殃,但這些都不關他的事,他 是一個在家人,他應該關心的不是比丘的修行成就或有沒有犯戒,他只想到眾生若沒有食 物就無法活命,就這麼單純。 佛陀聽後非常稱讚長者:「善哉,善哉。長者,你發過弘誓,布施時心恒平等。長者 當知,在布施之時,若有天神跑來勸告你:『此人是持戒人,此人是犯戒人,布施給此人 得福較多,布施那個人得福較少』等語時,都不應受到影響,不要心存是非,也不要去考 慮此人是持戒或犯戒者。長者,應當一心念平等惠施,如此必能於漫漫長夜生死輪迴之中 獲福無量。」 獅子長者牢記如來的教誡,熟視世尊,意不移動,立即於自己的座位上證得法眼淨( 證初果)。 獅子長者從座位起身,對佛陀頂禮,然後起身離去。 就在長者離去之後沒多久,佛陀對所有比丘說:「這位獅子長者能一心奉行平等施, 又從頭至足凝視如來,他已於座位上證得了法眼淨(初果)。在我所有在家男弟子中,能 做到平等布施第一者,自當屬獅子長者。」 所有比丘聽到佛陀這麼說之後,都心生歡喜。 https://i.imgur.com/JBuOfJv.jp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82.64.12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40600223.A.AC3.html
repuslin : 畢竟學佛修的是心性與智慧,雖然布施僧眾能得較大的 12/27 20:25
repuslin : 福報,但若為福報而只布施給僧眾,不布施給一般人, 12/27 20:25
repuslin : 則是起了分別心,失了智慧,能無相布施,從心升起的 12/27 20:26
repuslin : 平等布施,真是菩薩 12/27 20:26
dakudai : 阿彌陀佛! 12/27 21:39
soulism : 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說,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重 12/28 06:18
soulism : 要性大小,發心大過對像,最小是布施的事物。可見佛 12/28 06:18
soulism : 是最重視心量。 12/28 06:18
soulism : 比如智論說,佛施給狗功德,大於舍利弗施給佛。 12/28 06:21
soulism : 要提高心量層級,應常常思維,大乘三心菩提心,慈悲 12/28 06:25
soulism : 心和無所得心 12/28 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