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益西彭措堪布-- 業的果報 果報分三種: 一 、異熟果 二、等流果 三、增上果 每個業都會有這三種果報 一、異熟果 : (就是下輩子投生到哪裡) 首先,對十黑業道分品。每種黑業都可以按照事(對象)和貪嗔癡的上、中、下品, 而分成:最重的上品業、中等中品、最輕的下品業。 因為業有三品,因此所感召的異熟果分別有: 地獄(重)、餓鬼(中)、傍生(輕)三種。 由於對殺生等惡業親近修習、多多串習的緣故,業重,而在地獄中感受異熟果。 殺生是這樣,其餘九種不善業道也是如此。 總而言之,以上品的殺生等十黑業,每一個都能感生地獄, 以中品的十黑業,一一能感生餓鬼,以下品的十黑業一一能感傍生。 《十地經》則是中品下品互換說法,即:中品十黑業感生傍生,下品十黑業感生餓鬼。 二、等流果 分二:1. 領受等流果:(受果時 會讓你有何感受) 2. 造作等流果:(會讓你在同一個相似情境下 繼續造作相近的業 ) 等流果,包括造作等流果和領受等流果。 《入阿毗達磨論》說:果和因相似,所以叫“等”。果是從因出生,所以又叫“流”。 果是從相似因所流,所以叫“等流果”。 1. 領受等流果 領受等流果,按《本地分》所說,是指以黑業力墮入惡趣,受果窮盡之後,脫生為人時, 仍然要按十黑業的自性,依次領受相應的果報, 即:以"殺生業"會感得[壽量短促];以"不與取業"(盜)會感得[資財匱乏]; 以"邪淫業"會感得[妻(夫)不貞良];以"妄語業"會感得[多遭誹謗]; 以"離間語業"會感得[親友乖離];以"粗惡語業"會感得[聞違意聲],即常常聽到不悅意的惡聲; 以"綺語業"會感得[言不威肅],即說話沒有威德力; 以"貪、嗔、邪見"會感得[貪嗔癡上品猛利],即以貪欲業會增上猛利貪欲, 以嗔恚業會增上猛利嗔恚,以邪見業會增上猛利愚癡。 從這裡可以看到業力無欺的作用,以如是業便會領受如是果報,絲毫不亂。 所以天道好還,殺人者人恆殺之,罵人者人恆罵之,離人者人恆離之, 這就是領受等流果,真的沒有任何一件苦事,是可以怪別人的。 《諦者品》、《十地經》中說得更為具體,對每種黑業都宣說了兩種領受等流果。 第一,以殺生業感召“壽量短促、多諸疾病”。 譬如:人間有些一出胎即死亡,有些幾歲就得病夭折,有些因意外事故死亡, 或者許多人身體不健康,有許多病痛,這些都是殺業的果報。 觀察當今人類,在捕殺野生動物、宰殺家畜方面,殺業極為增上, 依照這種趨勢發展下去,未來人類的果報將會不堪設想,而且將會出現各種奇怪的疾病。 第二,以不與取業感召“資財匱乏與他共財”, 現前貧困、財物沒有保障等等果報。 “與他共財”就是對財物沒有自主權,被迫和他人共同享用。(國家、盜賊、親仇、水火...)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都很貧困,有些人連最基本的溫飽都不能保證, 有些人對自己的財產都不能自在地享用,必須和別人共用。 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情況呢?就是由於因地造業不清淨,比如:挪用財物、欺詐、搶奪等, 由如是業就會感受如是報應。 所以,要想未來不受痛苦,就必須斷絕一切害他的發心與行為。 第三,以欲邪行的黑業感召“眷屬不調或非可信妻、有匹偶”。 “眷屬不調”就是夫妻之間出現矛盾、互相怨恨;“非可信妻”是指夫妻不忠貞; “有匹偶”就是有外遇。 現今社會,這種業感成熟的相十分明顯。 第四,以妄語業感召“多遭誹謗、受他欺誑”。 妄語是隱瞞真相而欺誑他人,以這種黑業會感召他人的誹謗和欺騙, 所以欺人者終受人欺,唯一的方法,是懺悔和堅持造善、斷除不善。 第五,以離間語業感召“眷屬不和、眷屬鄙惡”。 離間語是破人關係,使和睦的關係破裂,使不和合的關係進一步惡化。 以這種業將來會感得身邊的眷屬彼此不和,是非很多,互相勾心鬥角, 或者眷屬心不誠實,表裡不一,即使對他勸說也不聽從,反而辯論。 (在家庭中有不合之事,需要觀察自己有否這個習氣,招感之果報。) 第六,以粗惡語業感召“聞違意聲、語成鬥端”,就是經常會聽到一些惡罵,而 且常常以話語的因緣,成為鬥爭的起因。(常常被別人惡語相向,勤懺此因。) 第七,以綺語業感召“語不尊嚴,或非堪受無定辯才”, 就是出語不尊嚴、沒有威力,聽者心不尊重。“ 非堪受無定辯才”:語言沒有決定的辯才,含含糊糊,語無倫次,即使所說正確, 別人也不堪領受,這都是業力很微妙的地方。 不具實義的綺語說多了,久而久之就會摧毀自己的語言能力,有辯才的會失去辯才, 出語威肅的會變得出語無力。即使想表達有意義的話題,因為業力不自在的緣故, 一出口就是囉囉嗦嗦一大堆,沒有明確表達的語言能力。 第八,以貪欲業感召“貪欲重大、不知喜足,尋求無利或不求利”, 即:一方面欲望會膨脹,像餓鬼一樣沒有滿足之時,無論再怎麼享有,心裡都不滿足, 這是不自在的心理疾病;另一方面,對沒有利益的事會有強烈的追求欲, 對有利益的事卻無心尋求。所以,由貪欲會導致亡國、亡身、亡事業。 第九,以嗔恚業感召“損害於他或遭他害”。 嗔心一旦串習成性,將會變成一種處處想害人、損人的病態心理, 並且會覺得自己常遭受他人的損害,。 如果修習安忍,不安立他人是自己的敵人,將會是天下無敵。 相反,如果習慣於覺得別人一直在害我,眼裡就會處處是敵人,這樣與人為敵, 必定將遭受他人的損害。 第十,以邪見業感召“見解惡鄙、諂誑為性”。 邪見即顛倒見,如果過去世中曾經串習邪見而不對治,即使轉生為人, 仍然會因業力的緣故,而習慣於執持惡鄙的見解,難以確立正見。 執持這種見解會使自己的心隨邪惡而轉,壓制一切白法,所以叫作“惡鄙”。“ 諂誑為性”:由執持邪見將會轉成諂誑的心態。喜歡把正的說成歪的,歪的說成正的。 2. 造作等流 (不由自主習慣 對到那件事 就做那個反應) 從黑業來說,十種黑業就有十種造作等流。 譬如:從小喜歡殺生,見到蒼蠅、螞蟻就想拍死它們,這是殺生的造作等流果; 經商時,起心動念就想騙取別人的錢財,這是欺詐不與取的造作等流果; 不由自主地說妄語、綺語、粗惡語等等,都是造作等流果。 對到某些特別喜歡的東西 總是只能貪 對到某些特別討厭的事物 總是只能嗔 因為造作等流 所以 會不斷造下重複的業 不斷領受同樣的領受等流果 成為一個無止盡的迴圈 學習之後,如何將之運用於修行呢? 應當對照自身來思維"領受等流"果。 比如,受謗時應觀想:[這必定是我以前妄語騙人的果報,既然是自己造惡, 理當歡喜順受。] 進一步應想到:[他毀謗我,正是消除我的宿業、摧毀我執,成就我的安忍, 他是我的善知識。] 這樣作消業想、作善知識想。 或如,自己對眷屬好心忠告,對方卻不聽從,這時不能起煩惱, 而應自責:這是我往昔離間語的果報,是我自己沒有德行,所以他才不聽從。 隨後應對自己往昔所造的惡業生起後悔心,勤求懺悔,而且策勵自己, 努力修德來感化他。 若能這樣轉念,那麼,除了努力自己斷惡修善之外,確實沒有任何可以指責他人的理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216.14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41808758.A.14A.html
creative88 : 南無阿彌陀佛 01/10 18:18
dakudai : 阿彌陀佛! 01/10 21:42
gogolee0210 : 感謝分享!有則改之,無則警惕,端正自身威儀。 01/11 00:26
soulism : 先由惡異熟業到三惡道,再由習慣一直召等流果,但這 01/11 07:19
soulism : 樣不就永遠在惡道中沒有機會到善道。 01/11 07:19
FHShih : 仍有少善業 有機會去善道 若在善道造惡 又會下墮 01/11 08:53
FHShih : 別別業 感別別異熟 所以佛說善道如爪上土 01/11 08:53
FHShih : 因為凡夫多是 善惡交雜 所以 常常輪迴上下浮沉 ... 01/11 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