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益西彭措刊布講授---- 業報變重的條件2 <具力業門> -- 這是屬於因為對象特殊 而使善惡業變重的情況 分三:一、三寶等田門;二、僧伽田門;三、菩薩田門。 一、三寶、師長、父母等田門 由福田方面導致業力重大,就是對三寶、上師、與上師相似之境以, 及世間父母等嚴厲對境,即使沒有猛利意樂,只是稍做利益或損害, 就能獲得巨大的福業和罪業。 譬如:億耳阿羅漢往昔曾以一朵花供養佛塔,只是這樣略作供養, 就感得了九十一劫之中連續不斷地享受安樂,而且以福德餘業力終證阿羅漢果。 阿育王前世作小孩時,曾以泥土供佛,以此福業力感召,後來成為阿育王, 在南贍部洲建造了八萬座佛塔,最後得道。 小孩佈施的物品是低劣的泥土,而且幼稚無知,心意微薄,為何果報卻如此巨大呢? 就是因為福田極妙。由此可知,大福是從良田而生。 《增一阿含經》說:佈施畜生食物,獲福一百倍;佈施犯戒人食物,獲福一千倍; 佈施持戒人食物,獲福一萬倍;佈施斷欲仙人食物,獲福千萬倍。 對預流向施食,獲福不可計量,何況對預流果、一來向、一來果, 乃至對不來果、阿羅漢果、辟支佛、如來等施食,其福德更加不可稱計。 其中說到隨對境功德的增上,供施獲福也逐漸增上。 在世間,父母是深重的對境,在家出家的佛教徒一定要敬事父母,否則罪過很大。 作為佛教徒應當以孝為本,不孝父母而想學佛有成,絕無可能。 我們的聽眾當中,也許有人以往不孝敬父母、公婆,在明白因果事理之後, 我真心希望你們學佛能從孝父母、敬公婆做起,父母、公婆就是你們身邊的活佛, 能這樣做,才有資格學佛。 因為大乘佛教是以孝道為根本,如果對現前的父母、公婆都不孝敬, 怎麼可能救度天下一切父母有情呢?相反,能盡孝道才開始進入人天善道。 如《正法念住經》所說:從佛法僧三寶處即使只取極少許的財物,也會成為重大的黑業。 如果盜取佛法僧物,之後仍然以同類物奉還,則盜佛、法物的罪業能夠得到清淨。 以共同乘的觀點,盜僧伽物乃至沒有感受痛苦果報之前,不得清淨, 因為僧伽福田更為深重的緣故。 如果所盜是僧寶的食物,將會墮入有情大地獄;如果是非食物的其他物品, 將會轉生在地獄的間隙之中,也就是無間地獄附近的近邊地獄等極黑暗的處所。 盜僧伽物的果報為何如此巨大呢? 因為僧寶是極為嚴厲的對境,對其稍做一點損害就會感召地獄果報。 二、僧伽田門 《日藏經》中也特別談到:犯戒者即使只是享用少許僧眾財物, 比如葉、花、果等,都將轉生在有情大地獄中,經過漫長時間從地獄中脫身後, 又將生在風沙大、荒涼沒有人煙的曠野屍林,轉生為無手缺腳的傍生種類, 或者無手無腳瞎眼盲殘的餓鬼,經歷多年恆時感受痛苦等,有諸如此類的極大過患。 博朵瓦格西曾經說:“在家人就算日日造十不善業,果報都不如戒律不清淨之人, 享用一口信食的罪過大。 ”《彌勒獅吼經》說:“寧可一日還俗一百次,戒律不清淨的僧人切莫享用信財。” 《日藏經》又說:總之 已經供養僧眾或者特別供養比丘、已經決定迴向的物資, 即使是鮮花等微量物品,自己也不應受用,也不應把已經供僧之物轉送給在家人, 在家人也不應受用僧物,否則這種罪過也極其嚴重。 譬如:本來是信眾供僧的財物,自己卻隨意取用,轉送給關係親密的在家人或親戚受用, 而造下極重惡業。<五臺山人皮鼓>的公案,就是值事將常住物私自轉給白衣弟子, 為他娶妻置辦產業,因為這個罪業,他死後變牛,在寺院裡耕田做工來還債, 而且臨死時,它托夢給弟子,讓剝它的皮給寺院做鼓來贖罪。 所以,僧是白衣的福田,如果僧人給白衣送禮,那就成了僧以白衣為福田, 雙方都會損福。 即前面《日藏經》中所說:“寧可以銳利的寶劍割斷我的手腳肢體, 我也不把已供僧伽的物資給予在家人。” 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利劍割身,只是一世受苦,而把僧物轉給在家人, 將會導致累世之殃。對下面四頌都應如此理解。 “寧可用口去吞食如烈火般熾熱的熱鐵丸,我也不應當在僧眾中受用僧伽業。” “寧取食猛火,量等須迷盧,不以居家身,受用僧財物。” “寧可取大如須彌山的烈火做為食物,我也不以在家身受用已供養僧眾的財物。” “寧破一切體,貫諸大丳(指串物燒烤的鐵簽狀器具)上,不以居家身,受用僧財物。” “寧可以銳利的大丳刺穿全身的一切支分,我也不以在家身受用僧眾財物。” “寧入諸舍宅,火炭遍充滿,不以居家身,夜宿僧房舍。” 三、菩薩田門 以下,引經說明菩薩是具有極大勢力的善不善田: 僧有聲聞僧和菩薩僧的差別,其中,以<菩薩僧>是具有極大勢力, 能引生善不善業果的深重對境。 換句話說,以菩薩為對境而修習恭敬、供養、承事等善業,將會產生極大福德; 相反,對菩薩以輕慢心誹謗、謾罵等,罪業也是無量無邊。 以下都是以比喻顯示緣菩薩造業之深重。為什麼要用比喻呢? 因為不設一比喻,便不能顯示出罪業是如何嚴重。 《能入發生信力契印經》中說:“假如有人由於內心忿恚, 而將十方一切有情全數幽禁在黑暗牢獄之中,這種罪業固然極重, 然而如果有人以忿恚心背對著菩薩站立,口中說:‘我不願見到這個暴惡者。’ 相比之下,後者較前者所生的罪業無量無邊。” 經中說:“又比如有人把南贍部洲一切有情的財物搶劫一空,此人固然是罪大惡極, 然而如果有人輕毀任何一位菩薩,那麼相比之下,後者較前者所生的罪業無量無邊。 又如有人將恆河沙數那麼多的諸佛塔廟焚毀無餘,此人罪過雖然極為深重, 然而如果有人對勝解行的大乘菩薩生起嗔恚、產生損害之心, 以不悅耳的語言進行嘲諷、批評等等,那麼相比之下,後者較前者所生的罪業無量無邊。” 所以,損害菩薩的罪業極重,相反,若能對菩薩恭敬、承事、供養等, 由此引生的善業福報也是極為巨大。 《能入定不定契印經》中說:“假如有惡人將十方無量有情, 不論人類、傍生或天人的眼目全都挖去,這時候有善人以慈悲心使他們重見光明。 又比如十方有情被惡人關入監獄,有善人將他們全數釋放, 而且將他們全部安立在轉輪王或梵天的安樂之中,給他們這樣的自由安樂。 以上二者所得福報雖然極多,但依次相比之下, 如果有人對能勝解的大乘菩薩以清淨信心瞻視,或者由清淨信心歡喜瞻視, 口中以美語稱揚讚歎,以此所生的福報較前二者無量無邊。” 由於對境深重,稍以惡心惡行、損害就會結無量罪業,同樣,稍以善心造善,善業無量。 因此在三寶、上師、菩薩、父母等對境前,身口意尤其應小心防護。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205.18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43269481.A.04A.html
dakudai : 阿彌陀佛! 01/27 17:32
soulism : 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說,心田事不同,功德分勝劣。意 01/27 17:56
soulism : 思是功德由心,田,事三者決定大小。心是最重要的因 01/27 17:56
soulism : 素,然後是田和事。 01/27 17:56
FHShih : 是的 <廣論>裡也有 「田清淨者,謂由彼二意樂加行 01/27 18:07
FHShih : ,能與眾多微妙果故,等同妙田。」 一說 01/27 18:08
FHShih : 也就是說 如果心清淨、加行清淨 不管是怎樣的田 01/27 18:08
FHShih : 都會等同妙田 所以 心清淨尤為重要 01/27 18:08
khara : 心的部份可以再闡釋一些嗎? 01/27 19:34
khara : 假如有人,單純善良但沒見識, 01/27 19:34
khara : 看見某淡水龜被欺負很可憐, 01/27 19:35
khara : 就買下該龜,「放生」到海裡(他不懂這不適合), 01/27 19:35
khara : 龜之後難受而死。 01/27 19:35
khara : 這算是善心嗎?或者這不能算善心呢? 01/27 19:36
FHShih : 這件事當中有很多個業,他因為對烏龜心生憐憫買下, 01/27 19:43
FHShih : 想要去放生,這個業是善業,未來感樂果。 01/27 19:43
FHShih : 但是,因為無知愚痴,所以不知道環境不適合,這個因 01/27 19:44
FHShih : 不會是善業,未來可能受相對的苦果。(他人無意中對 01/27 19:45
FHShih : 他造成損害..等) 01/27 19:45
FHShih : 不過,這其中還有一個可能,是[作而不增長業] 01/27 19:50
FHShih : 也就是說,有一些種類的業,他做了,但不一定會感果 01/27 19:51
FHShih : 比如說 01/27 19:51
FHShih : 1. 夢所作: 夢裡的行為 01/27 19:52
FHShih : 2. 無知所作: 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 01/27 19:52
FHShih : 3. 無故思所作: 完全不是故意的 01/27 19:53
FHShih : 4.不利不數所作: 不猛利不強烈、不是常做 01/27 19:53
FHShih : 5. 狂亂所作: 心識混亂無法控制之下的行為 01/27 19:54
FHShih : 6. 失念所作:知道惡業之苦,也想避免,但一時忘念。 01/27 19:54
FHShih : 7. 非樂欲所作: 被逼的 他人強迫 自己不甘願做 01/27 19:54
FHShih : 8.自性無記: 無記業 01/27 19:55
FHShih : 9. 毀所損害: 有經過懺悔對治的業 01/27 19:55
FHShih : 10. 對治所損: 正做時思惟法義對治過的惡行 01/27 19:55
FHShih : 這些情況之下的業 是有可能變成[ 造了不一定感果] 01/27 19:56
FHShih : 其中2.3有點符合上面K大的例子 但會不會感果還要看 01/27 19:56
FHShih : 因果緣起細節的"緣起"部分 就不知道了 01/27 19:57
※ 編輯: FHShih (1.173.205.183 臺灣), 01/27/2022 21:26:02
khara : 感謝F大詳細的說明!\ 01/27 21:27
soulism : 心大於田,大智度論有一個比喻,佛施給狗的功德大過舍 01/27 23:08
soulism : 利子供養佛的功德.還有道生大師說善不受報,善行不決 01/27 23:10
soulism : 定報在那裏,是發心決定.如布施果報可能在三惡道成熟 01/27 23:12
sysp : 有一種說法 佛已經證得"唯作心" 所以不管佛做甚麼 01/30 23:54
sysp : 佛都不會產生善惡的種子 也不會感果 01/30 2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