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益西彭措堪布--- 怎樣讓善業果報 今生就感果? 現法受,即造作具有力量的業,果在現世成熟。 《瑜伽師地論本地分》中說到,有兩種因緣令善不善業現法成熟果報: 第一,由欲解故:“欲”是欲樂,“解”是勝解。 第二、由事故: <一、欲解:> 由欲解增上,即對自己所做的事,內心產生欲樂與勝解的緣故。 欲解又有八種:一、有顧(顧戀)欲解;二、無顧欲解;三、損惱欲解;四、慈悲欲解; 五、憎害欲解;六、淨信欲解;七、棄恩欲解;八、知恩欲解。 其中有顧、無顧欲解,是依自己所生;損惱、慈悲欲解,是依他人所生; 憎害、淨信欲解,是依恭敬田所生;棄恩、知恩欲解,是依恩德田所生。 1.由有顧欲解 造不善業 而受現法果: 由於增上顧戀意樂,顧戀身體、顧戀財物、顧戀諸有,以貪著心推動而造作不善業,(惡) 將會在現法感受果報。 2,由無顧欲解 所造善業 而受現法果: 相反,如果是由增上不顧戀意樂,不顧戀身體、不顧戀財物、不顧戀諸有, 如此造作善法,在現法中就會改變命運。 佛門中有求必應,能不能求到,關鍵要觀待自己做得如何,真能具足此處現法報的條件, 感應決定迅速。 本論再三顯示業果之相,實際是為我們指明修福立命的方向與方法, 能夠按照所指示的方法努力行持,每次行善法時,提起猛利意樂, 決定現生就可以改變命運。行善不計身財,全心投入,後福一定無量。 3,由損惱欲解 造不善業 而受現法果;4,由慈悲欲解 所造善業 而受現法果: 如是對其他有情,以增上品損惱意樂作不善業,或者以增上品慈悲意樂造作善業, 將會在現法受果。 5,由憎害欲解 造不善業 而受現法果;6,由淨信欲解 所造善業 而受現法果: 又於三寶尊重等所,增上憎害,及於此所, 增上淨信勝解意樂(“淨信勝解意樂”要合在一起)。 起嗔恚心,是“憎”。起殺害心或惱害心,是“害”。 在佛法僧三寶及任何一位傳法上師等前,以增上品憎害欲解而造不善業, 或者以增上品淨信勝解意樂,造作善法,必在現法感受果報。 7,棄恩欲解 造不善業 受現法果;8,知恩欲解 所造善業 受現法果: 對父母、上師等具恩對境,以增上品背恩意樂、欺誑意樂、酷暴意樂所作, 一切身口意的不善業,將會在現法感受果報; 相反,以增上品知恩意樂、報恩意樂所作一切善法,會在現法感受樂果。 <二、以事之故> -- 對象 由事增上,即對尊重、有恩對境或有苦對境有所做的緣故。 《瑜伽師地論》還說到由事故,受現法果。 不善業方面造五無間業及無間業同分,也有受現法果。 無間業為殺父、殺母、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 無間業同分,比如:對阿羅漢尼、對母行穢染行,打最後有菩薩; 在天廟、街道、市肆立殺羊法,流行不絕;對極信賴的親友、同心耆舊等所,損害欺誑; 對苦難窮困無依無怙而來歸投依靠的人,先是佈施無畏,後來卻加害或者逼惱; 劫奪僧門,破壞靈廟。 善業由事故受現法果,例如:母親無正信,勸進開化,將母親安置建立在正信之中; 母親犯戒,將母親安立在具戒中;母親慳吝,將母親安立在具足佈施之中; 母親惡慧,將母親安立在具足智慧之中,以此類善業將會受現法果。對父親也是如此。 或者對起慈定者供養承事,如是對起無爭定、滅盡定、預流果乃至對阿羅漢果供養承事 ,親自對佛供養承事,對有學無學僧供養承事,都是對尊重由利益因緣發起善業, 受現法果。相反,對尊重事由損害因緣發起不善業,也會受現法果。 [順生、順後受業] 順生受,即今生作善惡業,第二世將受果報。 順後受,即今生作善作惡,第三世、第四世或者十世、百世、無量無邊劫之後才成熟果報 須知,以上現法受、順生受、順後受只是從受果的初始時間上安立, 並不是僅於現世、來世或者第三生之後的某一世受果。 比如,現法受是指現世開始受果,不是僅僅現世受果後世不受, 其餘順生受、順後受都應當如此理解。 [何果先熟之理] 何業先熟之理:在眾多業當中,重業首先成熟; 如果眾業輕重平等,就按臨終時何業現前,即先成熟;(近業) 如果臨終時種種業同時現前,就按何業生前串習次數多,即先成熟; 如果各業的串習力也平等,就按造業次序,何業先造,即先成熟。 ********** 現法受公案: 《雜寶藏經》卷2 「內官贖所犍牛得男根緣」 從前在乾陀衛國的地方,有一個專門殺牛的屠夫。 一天,屠夫趕著五百頭小牛赴刑場,要將牠們全部作閹割。 這時有個內官——就是現在所稱名為太監,這個內官看見了,心生憐憫, 就以大量金錢將這五百頭牛都贖了,並且把整群小牛都放了。 因為這個因緣,使得他現生的身體,因為做內官之職而被閹割的男根, 竟然又恢復完好了。 他回到了王府,請人去通報國王說:「某甲人在外面。」 國王說:「他是我宮中的家人,平常都自由自在地隨意進出行動,從來不曾通報, 今天為什麼要這麼作呢?」國王就叫他進來問明緣由。 他回答國王說:「我剛才在外面時看見一個屠夫,趕著五百頭小牛要去刑場閹割, 微臣因為不忍心,所以就買下牠們了,並且把牠們放了。因為這個因緣, 我的身體竟然恢復完整的男根了,所以我不敢再進到宮中來。」 國王聽了之後,非常的驚喜和訝異,對於深妙不可思議的佛法生起極大的信心與恭敬心。 他想:「一個人現世所造作的業,竟感得這麼難可思議的花報,何況後世的果報, 又豈是我們所能測度的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3.228.4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43782182.A.23D.html
aidssm1234 : 不好意思欸 我問題有點多 1.了凡有發願 他還有一年 02/02 14:19
aidssm1234 : 齋僧請僧人迴向 這跟善業成熟的速度還是感召業果大 02/02 14:19
這篇文章當中 關於現法受的部分 一個是心態 一個是對境 第六點是[ 6,由淨信欲解所造善業而受現法果] 內文有提到: [以增上品淨信勝解意樂,造作善法] 而要有這個"增上品淨信勝解" 必須要有正確的知見建立 才能夠升起 關於業果怎樣會變重,您可以搜尋版上[因果奧秘]系列文章
aidssm1234 : 小有關嗎 ? 2.如果都不發願 都不迴向 做善事就跟吃 02/02 14:19
aidssm1234 : 飯喝水一樣自然 那發心的力量是不是就比較弱一些 3. 02/02 14:19
凡夫一般這樣的心 不太強 因為不需要你有什麼努力和犧牲 不發願不迴向 你所累積的福德資糧就不會去到你專注想要達到的目標 大概就會在生生世世各種食衣住行的貪欲當中不知不覺地感果 花掉了 也容易在起嗔心時 燒掉了 所以 比較建議 要迴向發願長遠的成佛果報 較好
aidssm1234 : 佛經有說布施或供養對象殊勝 業果較好但好像(印象中 02/02 14:19
aidssm1234 : )說布施給窮苦人家等於供養佛菩薩這樣又是什麼意思 02/02 14:19
aidssm1234 : 呢 02/02 14:19
布施供養對象殊勝 或者是三寶、父母、師長、恩德田 ,會有很大果報 是因為對象具恩、具功德、具恩德的緣故 "布施給窮苦人家等於供養佛菩薩" 可能需要再找找經典原文前後文出處 才知道佛陀主要在這點上建立的理由 如果您有出處 歡迎提出 布施的重點 其實在於對治自己的慳吝貪心,以及利他為主。 有"現世所求"的布施 一般果報都不大 有如文章當中說道 要現法受的重業 需要[增上不顧戀意樂] : 不在乎自己的身體、受用、財物、回饋 然後那樣去做布施
aidssm1234 : 4.了凡有懺悔 可是實際懺悔又該怎麼做呢? 02/02 14:22
需要"四力"俱足 下去做懺悔: 破壞現行力(知道惡業過患後很追悔的心) 對治力(依止經典、咒、佛像、供養、禮拜...等各種方式,做懺悔) 遮止力(心中深深起誓未來決不再犯) 依止力(依著皈依或者菩提心的發心) 在俱足四力的狀態下,持續懺悔,直到"淨罪徵象"出現。 版上之前有板友cool大貼過四力懺悔相關教授 您可以在板上按"/"搜尋[四力懺悔] 就看的到
Bonaqua : 有二個人想中樂透,A只在家看電視,B跑去買樂透。 02/02 15:09
Bonaqua : 你覺得哪一個人發心強 ? 誰發心弱 ? 02/02 15:09
Bonaqua : 發心只是佛門術語,白話就是 "你心中到底多想要?" 02/02 15:10
Bonaqua : 多想要 => 恰恰會反應在願意付出做多少事情。 02/02 15:11
Bonaqua : 你可以用這個標準去看了凡先生做了多少事情。 02/02 15:11
restinpeace : 問題是袁了凡最後也不過就多活幾年還生了兒子而已, 02/02 16:18
restinpeace : 一樣是一般般的命啊,不懂參考價值在哪? 02/02 16:18
※ 編輯: FHShih (1.173.228.47 臺灣), 02/02/2022 18:20:17
Bonaqua : 了凡先生的老師是雲谷禪師。 02/02 17:43
Bonaqua : 《了凡四訓》是寫給他孩子的信,屬於人法界的法。 02/02 17:44
Bonaqua : 他本身對佛學的造詣不低。 02/02 17:46
Bonaqua : 還有專門禪修的著作。 02/02 17:46
sysp : 如果做善事像吃飯喝水一樣自然 代表這個人不執著相 02/03 01:32
sysp : 理論上來說 福報應該更大才對 因為已經離四相 02/03 01:33
Bonaqua : 不一定。前提要證悟空性。 02/03 01:40
sysp : 如果我佈施只是要養成做善事的習慣 還需要迴向嗎? 02/03 01:43
Bonaqua : 舉例:醫生每天開刀跟喝水一樣,算嗎? 02/03 01:45
Bonaqua : 這只是熟練而已。並非離相。 02/03 01:45
Bonaqua : 都要迴向。 02/03 01:47
Bonaqua : 不即不離,才是真正不著相。 02/03 01:49
Bonaqua : 不離=該做的事情都用心盡力做好。 02/03 01:49
Bonaqua : 不即=必須具備正確的空正見。 02/03 01:50
sysp : 如果只是要養成佈施習慣 不求回報 迴向是否執著了? 02/03 01:51
Bonaqua : 執著與否,跟你求不求回報沒有相關性。 02/03 01:53
Bonaqua : 只不過一般講的不求回報,某種程度有助於修不執著 02/03 01:54
Bonaqua : 色 02/03 01:54
Bonaqua : 正確的空性見勝解才能幫助你離相。 02/03 01:55
Bonaqua : 舉例: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02/03 01:56
Bonaqua : 裡面有迴向,裡面有求往生淨土。 02/03 01:57
Bonaqua : 普賢菩薩是法身大士了,早就離相。 02/03 01:57
Bonaqua : 這稱為真空不礙事相之妙有。 02/03 01:58
sysp : 如果我佈施是希望養成習慣 02/03 01:59
sysp : 迴向文->"願我佈施功德 成就佈施習慣" 這樣嗎? 02/03 02:01
Bonaqua : 那就是積累福報。 02/03 02:01
Bonaqua : 迴向本身就是一種布施。 02/03 02:02
Bonaqua : 這是好習慣。 02/03 02:04
creative88 : 盡量要聽經 不要自己想道理要怎麼修行 02/03 02:07
creative88 : 關於懺悔 也推薦淨界法師介紹的課程 02/03 02:10
creative88 : https://reurl.cc/WkNzme 02/03 02:11
sysp : 了解 感謝 02/03 02:16
1. 凡夫的"善事做成習慣" 或者 "也沒什麼多想" 並不是佛陀的"無勤任運" 完全不同 凡夫這種狀況 也和"不執著"毫無關係 通常只是一種浮浮泛泛的心 沒什麼力的那種 軟軟爛爛的 沒力也不強大 怎麼判斷分辨呢? 凡夫只要一遇到自己需要付出多一點、犧牲一點、苦一點的境界 就不想布施行善了 要讓自己吃虧受罪的時候 行善就不是習慣、也不任運、連用力都不想 嘴上說著不執著 無所求行善 卻只能堪受一點自己不太有損失的行善程度而已 反而對自己有利的事 依然很執著 這種不執著 完全是錯誤的 而佛陀是 就算要付出生命 要頭目腦髓 也一樣任運無勤 歡喜布施 對自己有利的 也毫不執著 這就是清楚的差異了 所以 並不是[任運無為 習慣無求]都好 完全不是這樣 凡夫這種不思擇的浮泛心態 完全不是該追求的 沒有好處 2. "不執著"並不是 [啥都不在乎 不在意 無所求] 的意思 這是完全錯誤的見解 很多人這樣解釋 就走錯了路 佛法的"不執著" 是[不執為有自性] 是破除自性 證悟空性後的結果 必須先有[想要證悟空性]之心 然後去修持 才有正確的"不執著"(不執有自性) 修行方法是修持空性 不是自己放鬆不執著 這修行方式是錯誤的 空性的修持 和凡夫的啥都不在意 無所求 沒有半點關係 如果什麼都不在乎就是不執著的話 那蛤蜊、海龜、珊瑚蟲 那種活得很happy 很放鬆的生物 難道就已經[不執著]了嗎? 很明顯是錯誤見解 相對的 佛法的修持 在徹底證悟空性之前 都是非常清楚"有所求"的 你要有對出離心的追求 才會去修持 升起對輪迴生厭離 要有對菩提心的追求 才會想要修持菩提心 要有對佛果位的追求 才會精進於佛道 努力去修持並把善業迴向於佛位 悉達多太子當年成佛的過程 是非常精進努力的 佛陀並不是[放鬆自在]自然出生的 悉達多太子甚至在最後的階段 立下誓言 [ 若不證佛果 誓不起座] 當年佛陀還在因位時 多次發願要救度有情 要成佛 要為有情說法以度他們 是心願猛力、強烈發願的 不是"無所求"的 佛陀過去的身教 就在教我們怎麼修行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最後一個 就是要[普皆迴向] 普賢菩薩以七供養和廣大迴向 快速累積福智二資糧 地藏王菩薩 當初還是光目女時 也是發廣大猛烈心願 要救度一切惡道有情 地藏菩薩的廣大願力 因為已經證悟空性 不是"執著" 這個之前也曾討論過 諸佛菩薩都是這樣做的 所以 要迴向 要猛烈發願 要成辦自己道業上的進步 要迴向給一切有情安樂 要為了救度一切有情 迴向速速成佛 不要錯誤的[不執著] 把迴向都拋棄 3. 就算你修出了行善的習慣 (先說 這是好的 但是不圓滿 ) 如果不迴向 賺來的福德資糧 不會變成智慧 它只會在平常你食衣住行育樂的各種貪欲當中 感果花掉 你會過得很舒適 下輩子受用也很不錯 大象掛瓔珞、寶貝寵物狗 都是這種福報業 也就如此而已 不會有什麼道業上的進展 離解脫極為遙遠 比較建議 修行 要有完整系統性的學習 自己想像自己做 很容易出差錯 C大上面推薦的淨界法師可以聽 ※ 編輯: FHShih (1.175.248.173 臺灣), 02/03/2022 11:40:12
sysp : 因為有一次聽淨空法師說 修行不能有壓力 02/03 12:04
sysp : 必須在自然的情形下去修行 否則容易走火入魔 02/03 12:05
FHShih : 不要有壓力 但心裡要有對法的善法欲 02/03 12:05
FHShih : 自然 不是不想 不做 不精進 02/03 12:06
sysp : 所以才會想到用自然養成習慣的方式 而不是刻意去做 02/03 12:06
FHShih : 精進 是[對善歡喜勇悍]的意思 02/03 12:06
FHShih : 不對 必須有一點刻意去做 02/03 12:06
FHShih : 要對善行習慣成自然 若要有所進步 剛開始也要用力 02/03 12:07
sysp : 刻意但不至於帶來煩惱的的意思嗎 02/03 12:08
FHShih : 比如說 每天拜懺的習慣 我想要養成這個習慣的話 02/03 12:08
FHShih : 必須要先知道 拜懺好處 不拜壞處 見解先有 02/03 12:08
FHShih : 心裡覺得:[我想要建立拜懺的習慣] 然後 試著每天去 02/03 12:08
FHShih : 拜懺 一剛開始 會需要用力 因為不習慣 02/03 12:08
FHShih : 但可以訂簡單的短目標 然後每天堅持 每天練 02/03 12:09
FHShih : 這樣每天用一點力 最後才會修出好習慣 02/03 12:09
FHShih : 不會要你"很用力" 但也不可能"不用力" 02/03 12:09
FHShih : 不會到自己作嘔想吐起反感 那種感覺 02/03 12:10
FHShih : 對於目前正修的東西是如此 長遠的目標 也必須有所 02/03 12:11
FHShih : 求 不管你想要的是淨土 還是成佛 還是羅漢道 02/03 12:11
sysp : ok 了解 感謝 02/03 12:14
Bonaqua : 自然,代表不放逸,也不壓迫。 02/03 13:39
Bonaqua : 那是一種中道觀。 02/03 13:39
Bonaqua : 修行關鍵在於開知見,先把圓解培養出來吧。 02/03 13:45
lasofa : 受教了,解説地很清楚,受益良多,謝謝分享! 02/04 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