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如性法師-- 舉例說明「我」唯由分別假立(執繩為蛇喻) 宗大師對於「執繩為蛇」這個例子作出清楚的解釋:「由彼之雜色、盤伏與蛇相似。」 這裡為什麼要特別提及「雜色」、「盤伏」?「雜色」強調顏色,「盤伏」則強調形狀; 為何要特別強調顏色與形狀?當我們以分別知認定「面前有蛇」之前, 應該是眼根知先有作用──眼根知誤把繩子看成了蛇;此時眼根知看到什麼? 它看到對境的顏色與形狀,所以大師特別強調了那個境的顏色與形狀。 「若於境不明」──此外還有其他因緣,例如:天色昏暗; 「便起彼繩為蛇之亂覺」──在看不太清楚的情況下,雖然境上沒有蛇,但眼根知看錯了, 之後的分別知也想錯了,所以當事人誤以為自己的面前有一條蛇。 「爾時若繩總體,若繩一分,都無少分可安立為蛇者」, 最後這句話的藏文原文是「都無少分可安立為蛇的事例」; 當下,如果當事人想在境上觀察,最終會發現: 不論那條繩子的整體,或是那條繩子的某個部分──繩子的顏色、形狀等...... 沒有任何一點可以安立為蛇的事例;換言之,他無法在境上找到蛇。 「故知彼蛇唯是分別假立」,這當中的「彼蛇」, 指的是執繩為蛇的那個人心上所顯現的那條蛇; 那條蛇唯由分別假立──那條蛇是分別知想像、捏造出來的。 中觀應成派在闡釋正見時,最常使用的就是「執繩為蛇」的譬喻;這個譬喻非常 重要,要先從這個譬喻中抓到「分別假立境」的感覺。 以上是譬喻,下一段──中觀應成派如何藉此闡釋自宗的宗義。 「如是依於諸蘊便起我想,然彼諸蘊,若前後相續,若同時總體或一分,全無少分可安立為我者」, 相同的,最後這句話的藏文原文是「全無少分可安立為我的事例」; 如同於繩上找不到蛇,當我們依著蘊體而在心中生起「我」這種想法後, 如果想在境上尋找「我們心中所想的那個我」為何,最終會找到什麼? 「然彼諸蘊,若前後相續,若同時總體或一分,全無少分可安立為我者。」 之前我們在介紹《緣起讚》時也曾提到這個觀念。 這當中的「總體」就是整體,或稱「聚合體」。 整體可以分為「前後相續的整體」與「同一時間的整體」── 「前後相續的整體」是指從過去生投生至今,從今生投生到來生這整個續流的整體; 「同一時間的整體」則是指此時此刻的整體。 「或一分」──此時此刻這個整體的某一個部分,又稱為「支分」。 不論前後相續的聚合體,或是此時此刻的聚合體,或是此時此刻的支分, 在這當中都無法找到「我」的事例; 就像執繩為蛇的人,不論在繩的整體或支分上都無法找到蛇的事例一樣。 「離蘊分及有分之外,亦無少分異體可安立為我者」,這當中「蘊分」是指蘊體的支分; 「有分」則是指有支分──何者有支分?整體有支分。 所以「蘊分」是指蘊體的眾多支分;「有分」則是指擁有眾多支分的整體。 「離」──離開;離開「蘊體的眾多支分」與「眾多支分聚集而成的整體」之外。 「亦無少分異體可安立為我」,這當中的「異體」,指的是與蘊體本質相異的個體。 這兩句話是在說明:在離開「蘊體的支分」與「眾多支分聚集而成的整體」之外, 也無法找到「我」;換句話說,我們無法在身心之外找到一個獨立的個體稱為「我」。 我們將前後兩段話合在一起看:在五蘊所在之處,不論其整體或支分中都找不到我; 在蘊體之外也找不到我。 「故彼我唯是依蘊分別假立,都無自性。」 雖然在蘊體上找不到我,在蘊體之外也找不到我,但不能因此而說「我不存在」; 我存在,如何存在? 唯由分別假立而存在, 而且是「依蘊分別假立」──依著蘊體由分別知假立而成,因此我無自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216.1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44221747.A.8F8.html
ykkdc : 隨喜 02/08 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