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板 Buddhis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宗大師對於「執繩為蛇」這個例子作出清楚的解釋:「由彼之雜色、盤伏與蛇相似。」 : 這裡為什麼要特別提及「雜色」、「盤伏」?「雜色」強調顏色,「盤伏」則強調形狀; : 為何要特別強調顏色與形狀?當我們以分別知認定「面前有蛇」之前, : 應該是眼根知先有作用──眼根知誤把繩子看成了蛇;此時眼根知看到什麼? : 它看到對境的顏色與形狀,所以大師特別強調了那個境的顏色與形狀。 : 不論那條繩子的整體,或是那條繩子的某個部分──繩子的顏色、形狀等...... : 沒有任何一點可以安立為蛇的事例;換言之,他無法在境上找到蛇。 : 「故知彼蛇唯是分別假立」,這當中的「彼蛇」, : 指的是執繩為蛇的那個人心上所顯現的那條蛇;那條蛇唯由分別假立──那條蛇是分別知 : 中觀應成派在闡釋正見時,最常使用的就是「執繩為蛇」的譬喻;這個譬喻非常 : 重要,要先從這個譬喻中抓到「分別假立境」的感覺。 感恩隨喜教授,抱歉原文頗長節略,底下做些補充,自續與應成遮遣的差別。 摘自:2018-12-22《菩提道次第廣論》〈毗婆奢那〉卻配格西教授 扎西老師翻譯 〔學員〕: 中觀應成派的名言有:唯分別心及名言假立而有,與中觀自續派的名言有:由心增上 安立,二者有何不同? 〔格西〕: 自續派的名言有來說,由心增上安立而有,但是,除此以外,他沒有排除自方成立。 就是說:這個境除了是自方成立之外,我們的心有沒有辦法增上安立為有,是相當重要的 ——這是就自續派的承許。 這個概念也會跟一般世間人的想法比較接近。就像這個小孩子能夠成就,當然你給他 好的環境,或者是好的師資去教育他,但,他自己想不想讀書,這一點很重要。他自己努 力的讀書,然後,再加上有好的環境,這個小孩子就能夠成就。 同樣地,這個法能夠成就,能夠成立,除了境自方成立以外,由心去增上安立,在這 二個和合的情況下——二俱,我們才能夠說所謂的名言有的道理。 所以,境不是純粹是自方成立,完全都是唯心向彼去安立。他(中觀自續派)不是從 這個角度來說心增上安立。 中觀自續派有關於二俱的概念,他會舉一個譬喻來說明。這個在上次我們講《入中論 善顯密意疏》時,提到《十地經》。引《十地經》說十種平等性當中,有說到七種譬喻。 這七種譬喻是幫助我們了知平等性的順同喻。 七種譬喻當中,就中觀自續派他最為重視、或常引用的就是如幻的道理。如幻就提到 了幻化之象馬,由幻化象馬的譬喻來說明:中觀自續派所謂二俱的概念。 為什麼能夠說明二俱的概念呢?幻師在產生幻化象馬之前,他必須要先有幻化事(基 礎)——以木石作為幻化事、基礎,這就說明境本身是自方成立的。 在幻化事木石的基礎之上,幻師會再去加工。加工就是施咒。他對木石施咒,或給藥 物等等,使觀眾來看的時候,他會顯現出象馬的樣子、象馬的行相。 所以,能夠令觀眾顯現出象馬的行相,一方面需要幻化事(木石的基礎,喻境本身自 方成立),二方面幻師去施咒、加工(喻無損害的心識),所以,由二俱(境本身自方成 立加上無損害的心識)來說明一切諸法的建立,這就是中觀自續派他主要的一個概念。 他(自續派)所舉的譬喻當中,最主要就是以幻化的譬喻來說明。這個在後面《入中 論善顯密意疏》也會提到這方面相關的道理。 所以,自續派所講的概念來說,其實對於還沒有能力,或還沒有勇氣接受中觀應成派 的見解以前,學自續派會比較容易接受。 中觀應成派會先假設法的成立不外乎就是自方成立,不然,就是唯分別及名言假立。 但是,由於自方成立是為眾多的正理所損害的,所以,自方成立是沒有辦法成立的,所以 ,就只能夠成立出唯分別及名言假立。 所以,唯我們的分別及名言向境上安立,這是中觀應成派所說名言有的道理。所以, 有關於境上完全沒有些許自方成立的成份,純粹都是唯我們的分別及名言去向境上安立, 這樣的說法,他所舉的譬喻,就是用執花繩為蛇的這個譬喻來說明。 當中觀應成派提出這樣的想法時,作為說實事宗當中,主要是《釋量論》的承許者( 因為《釋量論》是實事宗的承許),他們會以量的正理來問難中觀應成。因為當他們聽到 這個說法的時候,他們會覺得沒有辦法接受。所以,他就以量的正理強烈的來對中觀宗辯 論、問難。 中觀宗就要遮遣這樣的問難,所以,在談名言有的時候,中觀應成宗提到:境上完全 沒有任何自方成立,完全都是由我們的分別心及名言,去向境上安立。這樣一個名言有的 概念,我們在思惟的時候,一定也要緊緊的結合緣起的道理去思惟。 (因為無自性所以更需要依賴觀待緣起,因為無自性所以更能夠安立彼法的存在。) 如果沒有結合緣起的道理去思惟的話,是非常容易產生斷見的。過去的西藏前期祖師 才會因為這樣的概念而產生斷見。 執花繩為蛇的譬喻,就是說:在一室內,光線不夠,比較黑暗,但沒有到完全看不見 ,而是稍微的有一點黑暗,沒有辦法清楚的看見物體。 這時候有一盤花繩放在地上,我們進去的時候,就會產生這個花繩好像是蛇的這一種 錯亂識產生。實際上是因為在黑暗覆蔽下,所以,我們會產生錯亂的覺知——就是執花繩 是蛇的錯亂覺知。實際上,它完全不是蛇、完全是我們在錯亂心上面所顯現的。 因此,法的假立(施設安立)之義(施設處的境),去尋找(於法的施設處觀察施設 義)一樣是沒有辦法找到的(於法的施設處不可得自方成立),但是,在我們的錯亂心上 顯現,會覺得這個假立之義(於法的施設處)是可以找得到(自方成立)的。 (註:法喻合釋時,法與喻並不能完全貼合,法與喻只是取類似的一點而說,故說為 喻,喻不完全等同義。 透過執花繩為蛇的這個譬喻,來說明依蘊安立的我,我的假立義於施設處蘊不可得自 方成立,這是取同樣是施設義不可得自方成立這一點,來說明唯分別心向彼施設安立。 但是,於繩上施設安立的蛇,繩上的蛇非名言有(不存在);而於蘊上施設安立的我, 蘊上的我則是名言有(存在),若計蘊上假立的我非名言有(不存在),則落斷見。) 以中觀應成派來講,他成立無自性、名言有(諸法於施設義當中不可得自方成立、唯 名識分別心向彼施設安立而有),最好的譬喻,就是透由執花繩為蛇的這個譬喻。 中觀自續派來說,他說到:諸法無諦實,但是名言有(諸法於勝義中不可得實有、名 識安立而有),他就是以幻化之象馬作為他主要的譬喻,這個在後面都會提到這些內容。 另外就是:對於名言有的概念,我們說唯分別假立,這個是應成提出來的。應成派當 然承許唯分別假立,但自續派承不承許唯分別假立呢?這個部分來講,可以說有兩派的承 許。 如果我們今天依宗喀巴大師的解釋,宗大師的承許來說的話:中觀自續派也承許「唯 」分別假立。加上「唯」字,中觀自續派也承許。 中觀應成派的唯分別假立的「唯」,是要遮遣自方成立、自性成立。 (中觀應成派的唯,遮遣境上非唯分別心向彼施設安立的自方成立、自性成立。) 自續派來說,他的「唯」,並不是遮遣自方成立、自性成立。中觀自續派的唯分別假 立的「唯」,是要遮遣諦實成立。 (中觀自續派的唯,不是遮遣境上非唯分別心向彼施設安立的自方成立、自性成立, 因為,自續派承許境上非唯分別心向彼施設安立的自方成立、自性成立。中觀自續派的唯 ,遮遣境上非由無損害心識與境自方成立的二俱安立而由境本身不共存在的諦實成立。) 所以,在遮遣諦實成立的前提,可以說中觀自續派也承許唯分別假立,但是,他不承 許唯分別向彼假立、向境假立,這個說法只有應成派才會說:唯分別向彼假立。唯分別向 彼假立就會遮遣自方成立的概念。 對於這兩個的區別,應該要能夠清楚的了解。因為自續派來講,他承許唯分別假立, 但是,他不承許唯分別向彼假立。唯分別向境假立,是中觀應成的承許,自續派雖然承許 唯分別假立,但是,他不會承許唯分別向彼假立、或向境假立。這一點自續派不承許。 如果沒有問題的話,因為後面的內容比較多,我們下次再說。我們今天上到這邊。 ——第014講課程結束 (註:卻佩格西《廣論》毗婆舍那 第331頁(講解毗婆舍那共2330頁) 文稿根據師長開示音頻整理,未經師長及譯者審核,僅供學習參考之用。)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uddhism/M.1644280644.A.0F8.html ※ 編輯: ykkdc (123.205.79.86 臺灣), 02/09/2022 10:58:15